这些你最熟悉的玻璃,如何演绎博物馆光影之美?
施华洛世奇,以璀璨夺目的仿水晶闻名于世,是的,仿水晶就是你理解的高级玻璃……
知道这个消息后是不是很吃惊?可是,你知道吗?在人类历史上,玻璃可不是如今天般随处可见,更不是今天这般廉价。反之,因为其本身所散发出的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玻璃被视为珍贵的艺术品而束之高阁。《西游记》中的沙僧则正是因为打破琉璃盏才被打落凡间,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玻璃,悠悠历史中绽放的夺目
若要追溯玻璃的历史,便需要来到公元前5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那里曾经出现了已知最早的玻璃。公元前1600年,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近东地区便出现了纯玻璃器皿。而到了公元前1世纪,腓尼基人便已经发明了玻璃的吹制技术,成为玻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此人们能够制作出更大型、更精致的玻璃制品。在公元1至2世纪,玻璃工艺从这些地区广泛传播开来,远至罗马帝国的西部地区。
而在中世纪早期(公元410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玻璃制造中心在莱茵兰、默兹河地区以及法国北部、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元12至13世纪,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在历经一段长时间的中断以后,随着意大利(特别是威尼斯)和近东地区建立起的贸易关系得以恢复,玻璃的创新工艺(如珐琅彩)也随之传播至西欧地区。
而在公元17世纪最后25年才首次生产出高纯净度的无色玻璃。1827年,随着玻璃压印机的发明,大规模的玻璃才得以开始探索,玻璃上有时会以酸或其他腐蚀物刻上艺术图案,传统的造法是在吹或铸玻璃的时候由工匠制作,后来在1920年发明了可以在模具上加以雕刻的办法,于是在1930年以后,大量生产的廉价玻璃器具才逐渐出现。
饰有贝壳贴花的甜食碗 南波希米亚 1680-1690 年
中国在西周时亦开始制造玻璃。在西周时期的古墓中曾发现玻璃管、玻璃珠等物。南北朝以前,南北朝以前,中国人多以琉璃称以火烧成,玻璃质透明物。宋朝时则开始称之为玻璃。到明清时,习惯以琉璃称呼低温烧成,不透明的陶瓷。很多当时的“琉璃”严格上来说,并不属于现代所说的“玻璃”。中国古典作品中亦有提及“玻璃”一词,明朝吴承恩著《西游记》第一百回中写道:“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汝下界,汝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
南京仙鹤观高崧家族墓出土东晋玻璃罐
在这样的发展下,也涌现出许多精美的玻璃工艺品,而它们中的一些也被收藏于博物馆,成为供我们欣赏的人类文明的艺术凝结。
玻璃,成全博物馆的光影之美
随着玻璃制作工艺的日渐成熟以及成本的降低,玻璃不再仅仅作为艺术品被置于博物馆展柜内供观众欣赏,它更成为博物馆用来展现艺术品魅力的一部分,成全着博物馆的光影之美。
电影中,导演通过光影的变化创造出不同的环境和心境。博物馆作为一个实体空间,也是如此,承载着光线与影子的交织,并在这交织中讲述着时间与空间的故事,传递着那些平静下暗涌的情绪。
光对于空间,对于艺术有着直接而丰富的情感表达。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光技术让设计师对于光的使用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自由。光源的亮度、色彩的变化、位置的高低、光线的长短、光谱的方向,这些元素可以组成丰富的形式,创造出多彩的变换。在博物馆中,有着关于光的“美的享受”。
光影渗透在人类行走的空间之中,仿若“从来看不到它们在空气中移动,可是突然就出现在墙面、地面、天花板上”。它可以在前景最显著的位置产生浓密的影,也可以在远处被空气中的粒子所柔化。有序与无序的光影交叠,产生了空间节奏多异的视觉美感,给观众以不同的视觉体验,而情绪也随着光线的明暗而更迭,从而形成心理暗示,使得参观更具有时空穿梭感,满足了观者的心灵渴望。
自然采光
顷刻而下
光影交叠之中
熠熠生辉
明暗交迭之间
视觉所感受的不同
直抵内心
情绪与物
相互交融
除了给予博物馆空间以延伸,那留存时光印记的展品,在博物馆的光影交叠下,也格外生姿。在光影之中,展品的纹路、色彩清晰可见,那经过岁月洗礼,细小的、崩裂的伤痕、裂纹展现在观众眼前,传递着一种历史雕刻的唯美感。在光影下,展品的诠释更多了些许艺术的表现力。
而这种具有美感的藏品展现显然需要玻璃的成全。众所周知,藏品的美学理念需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去释读,而玻璃作为同时兼具坚固与美观的材料,则成为藏品守护与展示的首要选择。从18世纪第一代含有杂质的“平板玻璃”,到如今的无色透明的“超白玻璃”,博物馆展品的守卫者在不断地革新,以带给大家更好的观展体验。而随着博物馆对馆内光影的运用越发重视,无疑对展陈玻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赛努奇博物馆中玻璃反光
我们也相信,作为对光极为敏感的材料,一块好的玻璃,当它与光相遇之时,便能给观者带来一种穿越心灵的力量,将光线与人们内心世界相连。当光线进入玻璃,能如同湖水似的弥漫,将光与影、空间与展品,斜面与平面奇妙地交错在一起,营造出如梦如幻的美感,给博物馆藏品展示赋予美学的体验。
为了使光影渲染博物馆空间的氛围,演绎展品之美,在展陈玻璃的使用上,也需要特别关注玻璃的透光率。而减反射玻璃,或称增透膜玻璃,便能够有效减少或消除玻璃表面的反射光,从而提高玻璃的透光率,使观众在透过玻璃观察展品时,最大限度地消除反射炫光的影响,使展品看上去更清晰、色泽更丰满。
减反射玻璃效果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有雄厚的镀膜加工能力,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可加工减反射产品的国产自主品牌,自主技术。其所生产的夹层类减反射玻璃透过率大于97%,反射率小于1%。优于进口产品,目前是国内唯一生产此类镀膜玻璃产品的厂家。其所生产的减反射玻璃也被多家博物馆与展览所使用,呈现的展览效果也得到了大量的好评。
南玻减反射玻璃参数以及效果
随着这种减反射玻璃在博物馆中的推广,展品与光影的相遇也许会带给观众更为惊叹的美学体验与美学语境,从此告别“看文物还是看自己”的博物馆光影迷思,为观众在美感之间叙述好展品背后的故事。
了解更多信息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公司:天津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地址:天津市新技术产业园区武清开发区泉丰路12号
电话:郭明江先生 18675028696
资料综合于网络
编辑:大侦探
相关链接:
通知|2018天津博物馆百年纪念研讨会暨博协区域专委员会年会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319424239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