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天 | 万花丛中pick一份独一无二的胡同博物馆实习经历

姚雨萌 弘博网 2021-09-27



上世纪八十年代,社区博物馆开始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作为新博物馆学运动的发端和代表,社区博物馆这一特殊的博物馆类型几十年来相继被一些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展开探讨。而相较于近几年国内传统博物馆数量的激增,以及“以人为核心”的新博物馆学理念在传统博物馆实践中的广泛推行,国内社区博物馆的发展并没有得到普遍重视,无论是实践还是研究水平都相差甚远,以至于在学到这个概念时,国内并没有十分丰富的案例和相适应的理论成果供研究者理解和参考,这是令人十分无奈的现状。


所以当史家胡同博物馆这份与众不同的实习机会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第一反应就是有趣、兴奋、跃跃欲试,心中关于“国内社区博物馆究竟是怎样的?与传统博物馆有何异同?”“社区参与是如何运作的?”“居民的权力在博物馆事务中如何体现?”等一系列疑问似乎都找到了出口。目前我正从史家的在地实践中摸索答案,并尝试提出新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缘起·一日邂逅


其实在参加“一日馆员”活动之前,我就曾与史家胡同博物馆有过一面之缘。几年前的某一天,我和俩闺蜜鬼使神差地在史家胡同偶遇了这间低调的博物馆。彼时的史家胡同博物馆还只是作为一间史家历史文化的展示厅,默默无闻地隐藏在胡同之中,一不留神就会错过,而我们也只是走马观花匆匆一瞥,进去绕了一圈儿就离开了。


印象中这间胡同博物馆依托民国才女凌淑华故居尽量复原建造,展厅里的大部分展陈设置均为文字堆砌与展品静态陈列,仿古的院落充满情怀却毫无生机,有些无趣。只有一间收录了各色老北京叫卖声的“胡同声音”展厅十分新颖特别,活态的声音展品仿佛将鲜活的老北京闹市情境搬到眼前,正是它留住了我对史家胡同博物馆最初的记忆与好感。



无独有偶,今年四月份,我在一次青年学术论坛中听到北京市城市规划院规划师赵幸老师对史家胡同社区营造项目及史家胡同博物馆社区参与工作的介绍。一番请教后,赵幸老师推荐我参加了史家胡同博物馆正在组织的一日馆员招募计划。


“一日馆员”招募计划:

旨在向公众全面展示博物馆现状,让参与者通过破冰活动和全天博物馆馆员工作体验,能够充分了解博物馆的任务宗旨、运行情况和运营机制,加深对博物馆的认识。


组织者希望借此吸引胡同文化爱好者加入,成为博物馆志愿者或实习生,参与博物馆日常事务;或发展有意利用博物馆平台开展活动的社会人士,成为博物馆的合作方,以提升博物馆活力。


而我正是那个仅仅通过一天馆员体验就爱上这间胡同博物馆的人,从那一天开启了由博物馆“观看者”到“参与者”再到“创造者”的角色演变之路。


挑战·一切开始之前,先学会聊天吧


史家胡同博物馆作为坐落于社区之中,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传播社区文化、参与社区事务为宗旨的社区博物馆,其行事风格与传统类型的博物馆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别。从我最开始担任“一日馆员”,到后期逐渐参与到更广泛的博物馆事务的过程中,一条深刻的领悟就是:高效沟通是促进参与的前提和基础


沟通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自然是我作为博物馆事务的参与者,需要与博物馆的正式工作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二层也是博物馆开展业务的核心,即为了推动社区参与事业,博物馆的在地工作者们(也包括我)需要与社区和来自社会各界的文化爱好者们保持亲切的沟通,在交流中培育信任和情感,建立密切联系


另外,博物馆所在院落的历史积淀与人文情怀在众多参观者和居民心中已形成认同,这种社会形象的营造与维护也需要博物馆机构走下神坛,放下权威姿态,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沟通。


当然,

上述“沟通”、“交流”这些词,

在实际操作中有个共同的名字:


史家胡同博物馆的日常实习工作并不繁重,内容却比较复杂,以接待、展厅讲解、口述史采访和转文、每日公众号撰写,临时活动的机动抽调,以及搬桌椅布置活动场地为主,或多或少都要和邻里街坊、观众访客打交道。


例如口述史的收集,刚开始上手这样的工作让我感到恐惧和紧张,因为非正式的口述史访谈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交谈,访谈者不仅得拥有灵活的交流技巧,熟知展厅中的一切信息和故事,还要熟悉被访谈人当年生活的时代特征和环境面貌,聊天时你来我往接的上话茬儿,才有可能开启被访谈者的记忆之门,调动对方倾诉的欲望,尽可能引导对方从展品中回忆起陈年旧事。我本来是一个外向健谈的人,却不擅长应付这样的场面,羞于开口,又怕错失了一段珍贵的记忆。


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史家胡同博物馆的来访观众中约有半数为居住或曾经居住在史家胡同及附近区域的中年或老年人,博物馆平均每天都能接待到因回溯记忆、捐赠旧物、慕名感怀、补充知识而来的大龄观众群体,这是社区博物馆区别于传统博物馆的特点之一对于每个社区博物馆工作者而言,上述高超的沟通能力已经成为必备的业务技能。好在同事们对这种沟通方式都得心应手,我跟在后面也逐渐能领悟一二,该技能正在修炼中~


博物馆工作者引导老人追忆往事的日常


另外,根据观察发现,在博物馆尝试推动社区居民参与时,与各个社区或街道管理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往往必不可少,这就需要博物馆工作者团队中拥有一位熟悉社区工作、并与各个基层部门保持良好交情的成员,作为博物馆机构与社区沟通的桥梁,在合作关系中起着联结双方的作用。这同样是社区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相比十分特殊的一点,是由二者的不同性质和使命决定的。


这里的“沟通”不仅仅指口头上的商讨,更植根于多年社区工作积累的经验和人脉中。对于没有完全实现由社区成员自主管理的社区博物馆而言,这是社区参与工作的起点和不可替代的一环。该现象或许只是史家胡同博物馆的特例,但却是可以拿来深度探讨的命题,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社区某机构利用博物馆院落空间组织写生活动


博物馆与社区幼儿园合作举办游戏嘉年华


机遇·无限可能的实践平台



“史家胡同博物馆为有意成为博物馆合作方的朋友们提供平台,欢迎所有脑洞大开的人参与到博物馆事务中,发挥创意,施展资源,将博物馆变成充满活力的社区空间。”


by 博物馆一日馆员项目负责人 虹光姐


我要为这句话打call,因为事实的确如此。


史家胡同博物馆是一个常规意义上的小型博物馆,但博物馆的一部分基础——空间、展厅和稳定的观众群体也都具备齐全。无论是“一日馆员”招募、志愿者招募,还是博物馆合作平台的推广,博物馆都致力于为拥有资源的社会人士,和初出茅庐满腔热情的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实现创意和目的的理想之地。


对于博物馆自身而言,这样的支持手段也能够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博物馆的成长中,帮助博物馆改善现状,创新功能,提升社会影响力与知名度,营造不断补充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史家小学的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来博物馆承担义务讲解工作


我初来史家胡同博物馆时就已经了解到,博物馆对自身的定位是“文化展示厅”、“社区议事厅”、“居民会客厅”、“城市规划交流实践基地”与“名城爱好者的共同家园”但不难看出,博物馆的运营者还希望将博物馆空间打造成为利于社区居民学习、放松的文化娱乐场所,正在通过实验性地与各类文化力量合作,尝试将多元的文化活动引入博物馆空间,从而突破传统思维界限,建设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生活。


博物馆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旧物交换活动


因此,在一个多月的史家胡同博物馆实习中,我有机会见证了诸如历史的、先锋的、异域的、传统的......各色各类的文化活动在胡同博物馆场域内与古朴人文气息交织碰撞出的火花。


甚至就在上周,一架钢琴被搬进了史家胡同博物馆的院子里,日暮时分,三位艺术家为观众相继献上《费加罗婚礼序曲》、《军队进行曲》、《胡桃夹子》等经典西洋曲目,又在晚风阵阵和树叶婆娑中以应景的《北平夏夜——民间风格小品三首》结尾,编织出一副碰撞而和谐的图景。


博物馆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钢琴音乐会


对于我自身来说,史家胡同博物馆提供的平台或许也能帮助我实现一些疯狂的想法,目前已经与负责人达成初步共识,希望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资金支持下完成理想的作品。但无论结果如何,史家都让我找到了作为一个对专业充满热情的年轻人所应有的状态。


日常·说不完的乐趣


写到了我最喜欢的部分,却不想用文字赘述太多。虽然我来史家实习只有短短一个多月,但令人惊讶的是,这里在我心中的形象已经是博物馆——生活——家,每个同事都待我如亲人,每位观众都从不吝惜他们的赞美,每个孩子都在这里绽放笑颜,每朵花都是风景,每束阳光都恰好从树叶间漏下。


来这儿的人多多少少会惊艳于史家胡同丰厚的人文底蕴,会感动于这里没被城市化抹灭的本真面貌,会不知不觉被它的气质吸引。如果有人指责史家胡同博物馆是一间缺少藏品、只会卖弄情怀的博物馆,我也会说:对啊,没错,它的确有这个资本。


工作实录:晒着太阳可以慵懒到放弃斗志


结 语


曾经在留言簿中看到某位老师留下这样的话:“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一个有希望的博物馆。”每当想到它,我都会骄傲的深以为然,又不自觉地深受鼓舞。史家胡同博物馆自身的资源和根基有目共睹,值得深入发掘和发扬,各种实践与尝试也为之后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同时,运营中的种种弱点与缺陷也相继暴露。



当前学界关于国内社区博物馆运营实践与理论的探讨相对薄弱,同类型博物馆缺乏对自身经验的梳理与研究,在相关学术领域中的话语缺失,都严重阻碍了国内社区博物馆的成长道路。面临种种客观现状,国外社区博物馆的经验与研究成果将如何在中国特色中应用?国内社区博物馆将如何在现有环境下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未来的国内社区博物馆又将会如何?这些堪待解决的问题将留给以后的自己慢慢思考。


作者:姚雨萌

图片来源:作者及网络

编辑:Mine


相关链接:

观展 | 多方位重现“海上丝绸之路”,真实再现“水下考古”

探展|剖视下的古建营造巧思

通知|第三届全国高校(职业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师培训班开始报名

重磅!北京市八部门联合发文:20余家博物馆文创开发净收入70%可奖励开发人员

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展览招商工作正式启动

博艺讲座 | 近期资讯汇总(6.7-6.13)

从单向灌输到双向沟通:博物馆与观众间的重新定位

通知|“博物馆外事礼仪”培训班第二期即将开班,快来报名!

荐书|“参与”——连续两年写入博物馆版地平线报告的关键词

馆校合作新平台——四川博物院让文博资源变为课堂资源

自营商店、博物馆会员、基金会、立法支持、浮动定价……看国外博物馆的“经营”之道

文博相关单位招聘信息汇总(6-1)

“策展人”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头衔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