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亲的博物馆百态

弘博网编辑部 弘博网 2021-09-27


行文前,编者百度搜索了“对父亲的描述”,“如山”“如水”“伟大”等溢美之词不绝于眼。可笑的是,编者居然要对父亲的描述进行搜索,自己也不禁黯然。在这个源于西方的节日里,怀想“父亲”,编者总有多少不愿,这种不愿究竟源于什么时候?抑或者这种不愿本来就一直伴随着我们自记事起与“父亲”的难以言尽的羁绊?编者也是渐渐开始释然。


编者可记得的最近一次与父亲的对话,来自于关于“博物馆”的话题,而这一情形,同时勾起了其他小编的兴趣,于是乎在弘博网编辑部开启了一场百感交集的圆桌分享会,道出各家父亲的“博物馆百态”。



我知道我爸的无奈与爱


一位父亲对博物馆的“无奈”


ZL:记得我与父亲第一次聊到博物馆,是在2016年的农历新年之后,我拿到了博物馆相关专业的硕士录取通知书。“爸,我准备再读一个硕士,博物馆教育。”,“什么?怎么还要读,这是什么专业,听都没听过,读来有什么用?”。我解释了一通,他也懵懵懂懂,在不太愉快的交流与敷衍中,撂下了仅有五分钟的越洋电话。一周后,第一学期的学费已悄然送抵。我也得以开启进入“博物馆”这个行业大门。然而,直到现在,我爸都还没能把我学的专业名念对,或许这就是他对“博物馆”这一行业根深蒂固的态度吧,无奈却又无从反驳。


直到最近,他原有对这一行业的发展不明朗且有些许暗淡的态度有所转变,源于全民热议的 “国家宝藏”。不过,在我看来,似乎他对我的专业又出现了理解偏差,数次解释后,我选择了不失礼貌的微笑与点头,来应对他对我所从事的博物馆行业的理解与认知了。他依旧对我无奈,我依旧对他无语……


因博物馆而起的争执


牛否弃:如果要最早追溯文博类词语出现在家中餐桌话题的时间,大概是小学四年级时小编和父亲说想学考古,当时被考古特别的辛苦,要风餐露宿,不适合女孩子给直接拒绝了。再次出现的时间线一下子拉到了十一年后,本科按照父亲的意愿学了金融进了相关单位工作后,一个偶然的契机让我想离职读博物馆相关的研究生。家中从未有从事相关行业的人,一时间所有人都反对,父亲更不例外。“这个专业你学了能找到什么工作?”,“博物馆里有几个人,它能招几个人?”,“你能考得上吗,考不上你又离职了怎么办?”半年来,争吵不断。


一时互相说服不了,小编也就自己默默准备考研,时间一长,父亲的态度也就渐渐软化了。偶尔会跟我提及电脑上查到哪个学校招录相关的专业,会打听有没有认识的朋友能够帮忙辅导。考试前,父亲打来电话,说你要关注下最近江西海昏侯发掘还有哪里哪里发掘的消息,没准会考到呢。让我一下红了眼睛。


虽说那段时间新闻铺天盖地的在报道,但从来不是他会关注的信息,他大概在办公室戴着老花镜一点点检索了自己能想到的词语,想给我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转眼间研究生就要结束了,老父亲又开始操心工作问题,希望姑娘家早点进个博物馆能安定下来,我又希望能多历练几年,这不,又是一番争执了╮( ̄▽ ̄"")╭


父亲眼里的清闲与清贫


心疼抱抱自己:当初,本是要走考古口的,结果“阴差阳错”来了博物馆专业。研究生读了文物鉴定与修复,家里期待能够走上那一条路,但是最终还是落足博物馆圈内。父亲对博物馆的印象与评价与很多人一样,清闲(养老机构)+清贫(工资低)。不过实际上,只说对了一半。对的一半是清贫,错的一半是清闲。喝茶?看报?在我的工作中是不存在!关于“清贫”这一半,希望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博物馆也能够有同样的机会。在此后的某个日子中,再和父亲谈起博物馆,希望“清贫”和“清闲”一样,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他终于要去博物馆了


Tina

一位从没逛过博物馆的父亲

“爸,周末没事儿可以带着妈去博物馆转转啊”

“博物馆?没那习惯,都没去过”

“这是国家拿钱给公众的免费福利啊,不去白不去”

“看不懂啊,怕欣赏不来”

“去看个新鲜还不行吗,纯欣赏,再说了现在馆里要么有志愿者讲解,要么有微信讲解,也很方便。博物馆内容没你想象那么晦涩难懂,毕竟是面向公众开放的,而且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内容丰富多样,哪怕只是看个新奇也会很有趣的,不去试试你怎么知道呢?再说,现在博物馆休闲设施和多媒体都做的不错,去逛逛休闲一下,就相当于另一种半日游了,不亦乐乎?”

“行,那就去看看!”


只要我想,他就愿意


Mary

博物馆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从本科开始,我爸在我的喜好和专业选择上,都完全尊重我的想法。对于我在硕士阶段选择学习博物馆专业,虽然他对这个行业并不十分了解,但也全力支持。由于他本来就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很感兴趣,在我学习博物馆专业后,他会更加关注博物馆行业的新闻动态,经常与我一起探讨关于博物馆的各种想法,他对博物馆也有了与之前不一样的认知。同时,加上他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他的想法也对我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在我的研究出现困难时,我爸可以很大程度上开拓我的思路,另辟蹊径,柳暗花明。所以博物馆带给我爸和我的就是,既改变了他对于博物馆的固有看法,又给我自己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Oneman

我爸是难得一见的好爹!

当年我选专业,所有的志愿填的都是中文历史相关,而我爸则完全支持我,并且填报志愿时极认真与用心的帮我选择。当年幼稚无知,完全体会不到高考的每一分都在某种程度上承载着我日后的命运。不过,有一点我始终清楚,我得努力,以便对得起自己的人生第一个选择,以及我爸的支持。在文博这条路上,多年来我始终在坚持,也在不断探索自身更多可能。而我爸妈,也在认真的关注我的行业,也许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依旧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我是个幸福的人!


为博物馆努力的老爸


SXN

我家老爸的努力

今年的父亲节恰逢老爸在京,所以打算带他去看首博的文艺复兴展,(顺便展现一下女儿我作为艺术史与展览策划专业的专长)。老爸是某县级文化机关的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也涉及到该县博物馆,我自己从本科历史到硕士的艺术史专业,与博物馆也算“近亲”,因此逛博物馆成了我们的主要家庭活动之一,日常聊天偶尔也涉及博物馆。


我看他为了身在缺人缺钱缺藏品的县级博物馆,绞尽脑汁想要利用仅有的经费做出个不流于形式的展览,看到他也在思考如何展现地方特色而非千篇一律讲通史,看到他们在向省市级博物馆争取获得技术和学术支持的努力……这是国内庞大的中小博物馆群体真实的生存状态。


窃以为,如何提升这部分博物馆的整体水平和公众服务能力,是国内博物馆行业发展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只有把这根短板的高度提升,桶里的水才能装得更多!


相伴无言却到老


沉默无言,也许是另一种陪伴方式


City:看到“父亲与博物馆”这个话题的时候,第一反应便是父亲并不喜欢博物馆,但仔细回忆一下,发现儿时与博物馆有关的记忆都有着父亲的身影。


小时候,去的最多的应该就是北京自然博物馆了(年少时期的我沉迷于恐龙不能自拔),记忆中每到寒暑假的时候,带我去博物馆的人基本都是父亲(其实母亲会去,只不过她更喜欢坐在展厅外的椅子上静静的等我或我们看完),相较于母亲的耐心等待,父亲更多时候是安静陪伴,即在同一个展厅中,我俩各看各的,观展路线不同,也未有过交流。也许这种沉默无言的陪伴方式,使我养成了遇到问题自己查阅资料解决的习惯。


突然发现,已经很多年没有和父亲一起去过博物馆了,近期准备带父亲去铁道兵博物馆参观,希望这次博物馆之行,可以从父亲的口中听到更多他当年作为一名铁道兵战士的故事,也让我可以更加了解他。



后记

父亲,对编者而言,一直是一个最熟悉却又最陌生的称谓;熟悉始于咿呀学语,陌生在于成长过程的羁绊。而父亲与“我”,却在博物馆这一看似无关的话题上开始了,持续着我们又一次“对话”。对话可以有争执,可以有敷衍,可以饱含爱意,可以消磨误解,也可以无语或静默。却抹不去父亲与“我”那不断的“羁绊”与流淌在各自心中的情意


可能“父亲节”是提供给我们一个借口,得以开启我与父亲之间那段久违的关于博物馆的“对话”。

百人,百父,有百态,不知你与父亲之间又有何种关于博物馆的对话呢?期待在留言中能遇见你与父亲的博物馆百态语录。


弘博网编辑部特别策划

编辑:Mark仔#D-ninth


相关链接:

轻启华南唯一皇陵博物馆的神秘面纱——南汉二陵博物馆已局部开放

各方呼声中的力量角逐,九百年石碑将何去何从

坚持中立的V&A,公共立场上的策略取舍

百年天博|馆长亲述恒与变的百年之路

链接青年群体,培育未来市场——英国泰特美术馆推青年免费会员计划

博物馆文创是否进入了寒武纪时代?

故宫文物医院试行开放,近距离感受“我在故宫修文物”

一天 | 万花丛中pick一份独一无二的胡同博物馆实习经历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