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中国涉海类博物馆馆长齐聚阳江探讨“新媒体新途径新公众新丝路”
12月12日, 由中国博物馆协会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海专委”)主办、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承办的2018年中国涉海类博物馆馆长论坛在阳江海陵岛举行。此次论坛以“新媒体新途径新公众新丝路”为主题,来自辽宁、北京、山东、湖北、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20余家涉海类博物馆馆长和代表共计50余人出席了本届论坛。
开幕式由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曾超群主持。阳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岑祥循、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党委书记罗镇忠、海上丝绸之路(“南海I号”)研究中心副教授朱铁权、海专委主任委员张东苏先后致辞。
在论坛上,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孙键、中山大学副教授朱铁权、弘博网总编康文伟、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顿贺等作了主旨发言,介绍了“南海I号”考古发掘进展、出水文物保护技术、博物馆行业新媒体运用、“南海I号”木船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在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围绕博物馆新媒介、新技术的利用与发展,博物馆吸引与服务公众的新途径,一带一路背景下“海丝”主题的进一步阐发及博物馆合作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片来源: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曾超群在发言中提到,国内航海类博物馆精英聚集在海丝文化氛围浓郁的阳江,共商合作谋求发展,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与研讨的机会,希望借此契机为深化馆际合作提供平台,共同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推广。同时,进一步宣传阳江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助推广东海丝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曾超群
图片来源:阳江新闻
中国航海博物馆党组书记、副馆长张东苏表示,之所以今年将论坛放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举办,因为“南海I号”在水下考古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某种程度上它是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水下考古领域最重要的考古成果。大家齐聚阳江,齐聚海丝馆,不仅在参观中了解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一平台,怎样能够参与到“南海I号”考古发掘的宣传,特别是将考古发掘的成果,通过展览、社教活动在其他省市进行展出,进而更好地宣传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成就。
中国航海博物馆党组书记、副馆长张东苏
图片来源:阳江新闻
弘博网总编康文伟认为,博物馆应借助新媒体进行更为有效的传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能够通过碎片化的方式解读文物,让老百姓通过手机就可以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故事,从而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同时,博物馆也要注重微博、微信以及自身网站这三个平台的建设。
弘博网总编康文伟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航海博物馆”
本届馆长论坛期间,正值“海上丝绸之路(南海I号)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还进行了《阳江木船传统建造技术与风俗》的新书首发。在“海丝”氛围特别浓郁的阳江举办中国涉海类博物馆馆长论坛,别有意义。同时,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与三沙市电视台应邀参会,带来关于拍摄《博物馆里的海洋》专题片构想方案。海专委会员单位积极参与讨论,形成初步合作共识。
海上丝绸之路(南海I号)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图片来源: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阳江木船传统建造技术与风俗》的新书发布会
来源:微信公众号“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作为国内唯一的涉海博物馆联盟,海专委始终致力于提升中国涉海类博物馆影响力,努力搭建馆际交流、以及博物馆与社会相关机构、媒介合作的业务平台。海专委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涉海类博物馆馆长论坛。海专委将以本届馆长论坛为契机,坚持以发展、创新、共赢为目标,进一步拓展涉海类博物馆各项业务资源、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专委会平台作用,更好的为文博事业服务,助力国家 “一带一路”建设。
文字来源:阳江新闻、中国航海博物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编辑:City
相关链接:
访谈|数字化转型,扩大开放度,宾大博物馆馆长谈数字时代的博物馆行动
学术探讨|中国大学要培养怎样的博物馆人?博物馆又该怎样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
一村一珍一境一街一道一彩,晋中风韵藏在这个新开的博物馆中等你来寻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唯一投稿邮箱:
news@hongbowang.net
商务合作请发:
market@hongbowang.net
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QQ 67260255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