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世界文明,看中意两大古老文明如何隔空“对话”

蓓蓓 弘博网 2021-09-26


保尔·瓦雷里曾说,“(除了地中海)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地,能在如此局限的地域及如此短暂的时光中,酝酿出这般精神与财富硕果。” 如同温和的气候培植了多样的农作物,独特的地理环境更孕育了地中海沿岸不同的文明。从历史层面上看,许多重要的文明都起源于此。无论是宗教还是哲学,法典抑或是政体,民主及科学,它们在地中海诞生,并传遍整个世界。而身处这个“文明摇篮”中心——亚平宁半岛,帕埃斯图姆这座城市如同一颗明珠,同样为世界保留了两大杰作:宏伟的建筑以及对往生世界的叙述。


2019年4月30日,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意大利帕埃斯图姆考古遗址公园主办的“彩绘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与幻想”主题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此次展览以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地中海古城——帕埃斯图姆的地下考古发掘成果为线索,通过134件组精美文物,包括壁画、雕像、建筑构件、彩陶、青铜器等,梳理这座古城的历史变迁,呈现2000多年前地中海地区的碰撞与交融。 


展览宣传片


从一座城市讲起


自2000多年前以来,地中海地区便因自然地势被分割成无数政治、文化、语言和宗教的团体,汇集着许多城邦,以及多样的文化、民族和语言,造就其多元的文化特色。而不同城邦的经济、技能、知识的往来,也使地中海地区成为历史上不同人类文明交流最频繁的地域之一,并逐渐演化成为一个具有相当统一性和一体化的文明空间。那么,面对这一段古老悠久、多元共融的地中海历史,展览又如何通过有限的内容去进行重现呢?

 

倘若面对一幅世界地图,看着星星点点的城市,我们很容易看到当今世界的生活是以少数特大城市为核心的。这些城市的影响甚至超出了国界,成为我们当下世界文明的坐标。在这些特大城市之外,还有不同层级的城市,充当着社会生活的重要节点。大大小小的城市形成的城市体系实施着各种社会功能,组织着当今世界的生活。不仅在当代,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城市也一直担任着文明坐标的角色,讲述着这个世界厚重历史的一部分。

 

因此,此次展览选择以位于意大利南部西海的古地中海城市帕埃斯图姆为切入点,希望通过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与文化融合,为观众展示公元前古地中海千余年历史发展与文明交融的缩影。据策展团队介绍,尽管有别于其他地中海城市如土耳其的拜占庭(如今的伊斯坦布尔)、意大利南部的塔兰托以及西班牙的安普利亚斯的历史地位,帕埃斯图姆因其数世纪的大规模迁徙与不同文化的交织融合,同样讲述着一段典型的地中海历史:

 

公元前7世纪末,来自希腊的殖民者登陆帕埃斯图姆海岸,一座新的城市——波塞冬尼亚(为纪念古希腊海神波塞冬而得名,古罗马时期改称帕埃斯图姆)便自此诞生,与其他希腊殖民地一起铸就了“大希腊” 的传奇,将见证诗歌、哲学、艺术与工艺的繁荣发达。

公元前5世纪末期,已融入进希腊殖民城市的意大利本土居民卢卡尼亚人“征服”了帕埃斯图姆,并最终夺取了政权以及对城市的统治,推动着当地文化的进一步碰撞与融合。

到了公元前3世纪,与卢卡尼亚人、希腊人征战数十年的罗马人大获全胜,实现了对帕埃斯图姆的统治,并带来一场更为深刻的变革,使帕埃斯图姆最终成为了罗马帝国大框架的一部分,变成了罗马数以百计的普通城镇之一,逐渐被弃置。

直到公元1750年,帕埃斯图姆才得以被欧洲精英和艺术家“重新发现”。


帕埃斯图姆遗址地图(点击进行放大)


帕埃斯图姆遗址


正是通过如此多样化的变革、迁徙和交融,帕埃斯图姆接纳了多样的职业、家庭、生产方式和不同种类的宗教场所,使其成为一座典型的地中海城市,造就了传承至今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和建筑作品,而这也是此次展览所致力于表达的。


 帕埃斯图姆神庙


还原古代帕埃斯图姆全景


根据意大利帕埃斯图姆考古遗址公园馆长加里布埃尔·楚赫特里格介绍,此次展览以帕埃斯图姆的地下考古发掘成果为切入点,撷取10余个墓葬,近10年的最新发掘成果,通过“一座地中海古城”、“帕埃斯图姆的彩绘墓葬”、“ 现实、仪式和幻想的图像”三部分,为观众呈现两千多年前帕埃斯图姆的城市、历史、文化、艺术与生活。

 

展览现场


蕴含“帕埃斯图姆基因”的展品


正如策展团队所说,帕埃斯图姆是地中海文明交织的一颗明珠,它为世界保留了两大杰作——宏伟的建筑以及对往生世界的叙述。因此,此次展览特别展出了与帕埃斯图姆神庙与墓葬相关的一系列展品,以展现帕埃斯图姆的艺术成就与文化交流。

 

自18世纪“经典复兴”开始,艺术家、学者、作家频频拜访帕埃斯图姆,其目的正是为了一览那三座古希腊神庙的精妙与壮阔。其中,温克尔曼更是视帕埃斯图姆神庙为“古埃及之外幸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典范”,无论是建筑体量、局部雕琢还是选址布局,都达到了巅峰状态,为揭示西方建筑历史起源提供了机会。为了让观众在展览中感受帕埃斯图姆神庙所蕴含的力量与美学,此次展览特别精选了众多造型精美的神庙雕像以及带有华丽装饰的建筑构件,如王座上的赫拉雕像、刻有狮头的上楣残片、狮头造型滴水槽等。


位于帕埃斯图姆的古希腊神庙


 狮头造型滴水槽


作为帕埃斯图姆同样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彩绘墓葬无疑是杰出的代名词,这不仅体现在壁画数量的可观与古代典型场景的连贯展示上,更体现在历史长河中墓室装饰在图像方面的丰富多样和绘画工艺质量的发展上,为学者提供媲美文字史料的研究资料,成为了无可替代的重要文献。为此,本次展览精选11座墓葬彩绘壁画与大量陪葬器皿,按照时间序列进行展示,展示帕埃斯图姆地区古代丧葬文化习俗。其中,展览特别对彩绘壁画进行了详细的图像解读,从最初的带状装饰或花卉和基本建筑图案,到后来具有高度身份象征的装饰场景,如“战士归来”、竞技和比赛、身着华丽寿衣的女性逝者等,为观众重构帕埃斯图姆地区的生活、信仰以及社会体制。


展览现场·彩绘墓葬壁画

 

展览现场·彩绘墓葬中带有女性形象的陪葬品


除此之外,此次展览的另一大看点在于“跳水者之墓”的展示。1968年,“跳水者之墓”惊现于世,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其壁画内容不断的猜测与争议。大部分学者认为跳水的场景象征了由生到死的历程,块状建筑代表了冥界之门,水面则比拟了人间与冥界的分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跳水者的图像是举行隐秘仪式以及神秘信仰的证明。面对这样的争议,策展人并未进行回避,而是通过场景复原与视频解读将学界的争议与猜想展示给观众,并表示这些观点仅仅是根据古代丧葬分析所得的假设,缺乏可靠的资料证实,去启发观众参与对其含义的思考与讨论。


跳水者之墓建于公元前 480 年至公元前 470 年,是帕埃斯图姆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内部有人物场景装饰的墓穴。跳水者之墓为箱型石墓,四面内墙上带有古希腊酒宴的彩绘装饰,覆板较低处展现一位裸体的年轻男子从块状建筑上跳入水面的场景,墓葬由此而得名。而关于跳水的场景,在同时期的希腊彩绘花瓶上并没有发现类似的神话或故事元素,似乎不能被解读为体育活动:跳水或是游泳通常不被古希腊人视作体育项目。


用展陈设计丰富展览的表现形式


观众在观展过程中,对于展品越陌生,他们对于解释性文字表现出来的依赖就越明显。此次展览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采用大量图文结合的展板辅助参观者理解展品的文化背景并补充相关信息。


展览中的文字说明

 

与此同时,展览还使用新媒体技术以实现沉浸式体验。例如,在展览开始,策展团队通过投影技术,为观众全方位呈现帕埃斯图姆神庙的景象及建筑模型。在“跳水者之墓”壁画部分,策展团队则选择通过实景模型和3D投影等高科技展示手段进行再现,以全新的视角、浸入式体验的方式为观众生动还原墓室场景。


投影技术展示“跳水者之墓”

 

总而言之,展览通过传统展示手段与高科技手段的有机结合,力求完美还原古代帕埃斯图姆全景,使观众身临其境,回到历史现场,感受“大希腊”文明。

 

打造“世界文化季”


作为此次展览的中方策展单位,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一直致力于通过呈现不同时期的世界文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美术史系列。基于此,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联合各国大使馆及相关国的文化机构打造“世界文化季”这一文化交流平台,从研究、展示、交流、传播的角度,融合展览、表演、摄影、设计、电影、音乐等多元综合艺术形式,旨在推广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当代艺术,为首都观众打造“世界艺术之窗”。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是中国第一家以世界艺术为收藏、展示、研究对象的国有文化事业机构。多年来与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文化教育机构、基金会等机构成功合作,为中国观众提供多项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国内外原创艺术展览、演出及文化交流活动。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更是与意大利的文化艺术机构展开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合作,先后联合意大利20余家博物馆、美术馆成功举办了“意大利文化年”、“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秦汉——罗马文明展”等多项大型展览及活动,并在国内多家博物馆进行巡展,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2017年,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更是成为两国政府确立的“中意文化合作机制”首批成员单位之一。

 

因此,在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5周年之际,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特别推出“2019世界艺术季——意大利文化月”,通过“彩绘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与幻想”主题展览,以及围绕展览展开的一系列学术讲座、教育活动、音影体验活动与儿童剧演出,为首都观众更好地展示、解读意大利文化与地中海文明。

 

其中,馆方更是在展览期间特别邀请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方向、不同风格的专家,给观众带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讲座主题,为观众创造更浓厚的艺术氛围。

 

1

从艺术史角度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李军先生应邀开展一场关于希腊艺术的讲座“视觉的秩序——希腊艺术简史”,为观众解析了多件希腊艺术作品,将希腊艺术史浓缩成一堂精彩绝伦的课程呈现在观众面前(链接:【讲座回顾】视觉的秩序——希腊艺术简史(附视频)


2

从建筑角度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特别邀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李路珂女士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遗产记录科学委员会成员尚晋先生,以《从神庙出发——欧洲建筑文化遗产的研究、传播及技术应用》为题,从建筑学的视角解读展览,探索古地中海文化对欧亚文明发展的影响,探讨建筑文化遗产在当下的状态,并思考其在未来的可能性(链接:【5·18国际博物馆日】深度回顾:那些建筑文化遗产告诉我们的事(附视频));


3

从音乐角度


韩嘉天先生带领现场观众通过“地中海地区的古老乐器”、“神话与音乐的结合”、“艺术间的融合与爱的表达”三大主题,共同探索古希腊文明这个庞大议题的其中一面,并亲身体验来自地中海的曼妙音乐(链接:【5·18国际博物馆日】直击艺术馆中的第二现场!在音乐中探索有爱的国度!);


4

从壁画角度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特别邀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西方美术史学者丁宁,从壁画角度出发,为观众分享、解析多幅壁画名作,去领略这一艺术门类的昔日风采,感受西方艺术的魅力(链接:【意大利文化月】讲座回顾:西方壁画名作赏析)。



这些讲座加深了对“彩绘地中海”展览中包含对文化认知和了解。与此同时,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还围绕展览开展了一系列互动与实践,如意大利语专业教授、学生在展览现场进行意大利文化教学;组织艺术亲子工坊,让小朋友同样体验有趣的“大希腊”文化;邀请博物馆行业同仁与外国友人前来参观、交流;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专业讲解服务……让各界人士相聚于展览,了解辉煌灿烂的“彩绘地中海”。


意大利语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曹金刚现场教学

 

结语


2019年6月27日,“彩绘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与幻想”在观众的依依不舍中落下帷幕。在这短短的五十几个日夜中,观众与这134件(组)漂洋过海的地中海文物一起经历了从初见到相知,再到相熟的过程,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一阵观展狂潮。其中,许多观众更是在参观之余,在馆方留言区以及社交媒体写下“彩绘地中海”的动人之处:

 

观众留言

 

作为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的引进外展,此次展览无论在前期宣传,还是实际观感上,都抓住了中国观众对古地中海文明强烈的兴趣。在展示文物、传递美感以及呈现学术研究成果的同时,为观众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探索的无限可能,足见主办方作为公立机构的专业性,以及对于正确知识传播的责任和担当。 

 

纵观近些年国内博物馆大展,不乏与国外博物馆合作的引进展,而这也代表着中国博物馆交流展览逐步与国际接轨的新趋势。这些国际交流展览让中国观众有机会欣赏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珍贵文物,也为国内博物馆建立有自身特色的展陈体系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在缺少西方艺术收藏的情况下,我们的博物馆也可以通过与国外博物馆合作,更多更好地挖掘,利用展览资源,更好地为公众服务。那么,在引进后,博物馆如何办好展览以充分自身职能,使之真正能对国内观众的美育教育产生良好的影响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围绕此次展览所进行的努力中,有所收获。



资料来源: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作者:蓓蓓

编辑:大侦探


往期精彩回顾

九十年精益求精,践行使命下如何塑造地域文化品牌

看过了《长安十二时辰》的唐风,再来体验一把美轮美奂的宋“潮”

招聘|文博单位相关招聘信息汇总(7-3)

博物馆如何描绘人类不曾见过的真实世界?(一)

通知|国际博协培训中心2019年秋季培训班招生啦!

项目|博物馆公开招标项目汇总(7-2)

创新与实践:一座博物馆长达15年的“奇幻漂流”

印第安纳州医学史博物馆:让“大脑重新发声”

观展 | 卡地亚·故宫,有界之外的交锋,现代与传统的交融

井喷式增长!韩国发布博物馆、美术馆振兴计划


唯一投稿邮箱:

news@hongbowang.net


商务合作请发:

market@hongbowang.net


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QQ 67260255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