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苏博收官清代藏家展开幕,描绘苏州文化面貌与文人趣味
2016年,苏州博物馆清代苏州藏家系列学术展正式启航,(以下简称“苏博”)陆续推出“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攀古亦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成功打造了传承苏州文脉的展览品牌。在苏博建馆60周年之际,历时4年的清代苏州藏家系列学术展于2019年12月20日迎来了收官之展“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
自建馆以来,苏博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合本馆的展览、定位和办展模式,不断丰富展览选题,强化展览特色。在与览策展人李军交谈中,我们得以了解到展览背后的实践经验与思考,也就博物馆如何基于自身定位与使命打造独具特色的展览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使命与求变下策划的系列展览
苏州名满天下,绝不仅仅是风景如画,犹如人间天堂。明清之际,诗人画家交游宴集,吟诗作赋,题字作画,将自古以来江南特有的诗画相映的文艺品格发挥到了新的高度,而苏州作为江南地区的中心,聚集了众多文人群体,使之创造出令人惊艳的文化艺术成果,这种城市所蕴含的文化气韵也与苏博的定位与使命相契合。为此,苏博开始策划既能够反映苏州文化,又能够展现学术研究深度的系列展览,以期通过重构人与物的关系,传递文化价值,打造地域展览文化品牌。2012年成功举办“吴门四大家”系列学术展览,围绕明中后期“吴门画派”主题,展出沈、文、唐、仇四位名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通过画作反映明代文人生活和江南山水。此次系列展览获得了观众及业内认可,更掀起了中国文博领域书画展的热潮。
清代苏州地区文人画家的成就并不是十分突出,系列展览的主题则转向了清代苏州藏家。据李军介绍,清代随着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昌盛,促使私人收藏之风大兴,在相同的爱好、情趣以及对艺文交流和创新需求的驱动下,苏州地区形成了以家族群体为代表的鉴藏群体。清代苏州鉴藏家族虽多,但由于要确保展览展品保存的完整性,在梳理中最终选择了顾氏、吴氏、潘氏家族,他们对中国青铜器、玉器、书画、碑帖、文房的蒐集与鉴赏,既代表了传统文人的趣味,也代表了苏州这座城市文化的面貌。2016年从影响力较大,富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的过云楼入手,策划了首展“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2017年策划了“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而潘氏在苏州的家族地位较高,其所收藏的文物较多,且门类各有不同,因此潘氏收藏的展览分为两期。
与此同时,“清代苏州藏家”系列学术展览的众多展品离不开鉴藏家族后人的捐赠支持,这些藏品丰富了苏博的藏品体系。接受捐赠而收藏这一行为不仅仅是博物馆的一项“收入”,也是一项重要的“支出”,此次系列展览不仅出于纪念或者回报捐赠者的目的,也希望通过深度的学术研究真正实现藏品的意义与价值,进一步激发观众对苏州文化面貌的理解。
苏州藏家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
作为诗文书画活动延伸的书画鉴藏,在清代也被重新激活,尤其在苏州地区这一文学艺术创作重镇,也是法书名家汇聚之地,鉴藏家与书画家共生,随之带来的便是私人收藏之风的盛行。以潘奕隽为首的“贵潘”家族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之后,结识了不少精通琴棋书画的文人墨客,他们结社雅集,追求风雅生活,过着传统文人士大夫的生活。
李军表示,与2018年12月举办的“攀古亦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展览有所不同的是,潘奕隽、潘世璜一脉的收藏主要集中在传统文人的书画、碑帖、古籍等,而非潘世恩、潘祖荫一脉热衷于青铜器收藏,因此展品以书画、碑帖为主,类型纯粹、延续了明清传统文人的趣味。酷爱艺术鉴藏且富于收藏的苏州“贵潘”家族亦有多种书画著录存世,其中潘奕隽《三松堂书画记》、潘世璜《须静斋云烟过眼录》堪称代表之作,此次展览便以《三松堂书画记》《须静斋云烟过眼录》为著录依据,展示潘隽奕、潘世璜这一支潘氏的收藏。
潘氏家族世系图
展品得益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天津博物馆、无锡博物院、苏州图书馆、苏州文物商店、常熟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以及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国内外13家文博单位的支持,共计70件藏品集中反映了清中期吴门地区鉴藏活动。
为让观众更好观赏名家作品,展品展出分为两个时间段。
潘氏家族鉴藏的风格与特点
潘奕隽是清代苏州“贵潘”家族中出的第一位进士,他诗文书画兼擅,文采风流,显赫一时,其子潘世璜、孙潘遵祁在继承家业的同时,广泛与苏州地区的其他鉴藏家互动交流,祖孙三人共同构成了清中期苏州地区人文历史的发展脉络。基于此,展览内容充分与展厅建筑相融合,体现了苏博“小而精”的展览风格,三个展厅分别以“须静斋”“三松堂”“四梅阁”称之。据李军介绍,这些名字取自潘奕隽、潘世璜、潘遵祁祖孙三人的书斋名字,希望能够尽力还原潘氏家族的收藏陈设实景。
第一部分“须静斋”位于苏博负一层特展厅,展现《须静斋书画过眼录》中所记录到的书画、碑版等。范隋、范纯仁等唐宋两吿身,与鲜于枢等书法大家的作品悉数展现。在展厅中,范仲淹祖先唐代《范隋告身》,对面的绘画长卷则是《麦舟图》,讲述范仲淹父子“麦舟之赠”的义举。李军表示,“范仲淹父子对苏州的影响是很大的,宋代可能是现代苏州城市精神形成的时代,此次展出的这几件作品正是潘奕隽所鉴赏过的,也可以将城市精神、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溯到宋代。”此外,还展出表现园林系为特色的绘画作品,如陆士仁、文从昌描绘的苏州陆龟蒙祠,置陈布景为文派画风,山水笔法雅致,不失文徵明遗意。前有潘奕隽题首,后有潘奕隽、江文凤、黄丕烈、韩是升、徐达源等题跋。
范纯仁告身 卷1
陆士仁、文从昌陆龟蒙祠图 册3
鲜于枢十诗五札 卷1
《三松堂书画记》共著录潘奕隽祖孙几代所藏历代名家书画作品180件,其中绘画162件、书法18件,其中记载了不少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作品,尤以扇面为最多。在这一部分,文徵明《红杏湖石》、唐寅《雨竹图》、董其昌《为高悬圃临古帖》等明中期正统文人画家的代表作品悉数尽现。
董其昌为高悬圃临古帖 卷1
文徵明红杏湖石 扇页
沈周绿阴亭子 扇页
四梅阁展厅中,潘遵祁其继承家风,构筑四梅阁,以储存外祖陆恭收藏的扬补之《四梅图》卷。后历庚申之乱,晚年顿悟,遂将所藏珍品陆续让售,大部分归于顾氏,在《过云楼书画记》中有迹可循。展厅中所展现的潘遵祁鉴藏的展品也延续了家族鉴藏的风格,沈周《吴中山水图卷》、王鏊《行书诗词》等,均反映了其品鉴趣味的趋同。
沈周吴中山水图 卷1
王鏊行书诗词 卷1
史忠杂画
李军指出,从展品风格的特点都不难看出,潘氏家族书画收藏钟情于明中晚期吴派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等人的书画作品,而这也与江南鉴藏家群体的收藏趣味相一致,反映了清乾嘉时期高水平的书画成果。
窥探潘氏家族的鉴赏、交往活动
《须静斋书画过眼录》不但记录了潘氏父子过眼的书画金石精品,也记录了他们与当时苏州及其周边地区鉴藏家们交往的情况。此次展览也试图通过展现潘氏家族与同时期鉴藏家共同品鉴的作品,呈现江南地区鉴藏家们的日常生活。
展览第一部分便可见黄丕烈与潘奕隽共同鉴藏的作品,如改琦《芳林秋思图》中可见黄丕烈与潘奕隽的唱和。据李军介绍,黄丕烈是清代苏州的大藏书家,与潘奕隽为忘年之交。《须静斋书画过眼录》一书中,黄丕烈先后出现了11次,可见二人往来十分频繁。“国家图书馆有很多黄丕烈的东西,但多为古籍善本的题跋,书画类作品屈指可数。此次从国家图书馆、南京博物院借展的藏品,此前从未公开展出,也能够较好反映黄丕烈书画收藏与鉴赏的水平。”
改琦芳林秋思图
此外,展览与前三期“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展览也相互呼应。“潘氏家族收藏讲求欣于所遇,空诸所有,尤其在经历三代收藏后,潘遵祁将所藏藏品转给其他的收藏家。很多藏品后来转让到了过云楼顾氏家族的手中。”李军说道。如“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中展出的唐寅《黄茅小景图卷》、扬无咎《四梅图》等,均为潘家的旧藏。清代苏州潘家和另几家在藏品上的交往,以及他们对于后世收藏家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不乏重量级展品,观众在参观过程中难免会忽略展览主题,因此展品的说明文字并不是一味介绍画者的生平,而是通过叙事的方式,带领观众带入到作品意境、鉴藏者的生活及藏品的流传过程中。如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淳化阁帖》册的说明文字中,解释了藏品的流传经过,也说明了潘奕隽借阅和鉴藏情况等等。这种表达方式能够让观众快速理解展品内涵,增加了展览的可视性,也成为了解文物背后历史渊源的一大途径。
收藏、鉴赏属于当下的社会热点,艺术家的书画题材多来源于生活,与普通观众的关联程度较大,展览题材成为吸引观众的第一步后,苏博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满足观众诉求。早在清代苏州藏家系列特展第一展“烟云四合——苏州顾氏的收藏”开展前,便发起了调查问卷,问题围绕展品选取、展厅设计、参观服务、活动策划和文创设计等方面,希望能更多了解观众的想法,探寻观众对于展览的期待与要求,并付诸于苏州清代藏家系列特展的策划实践中,也由此打造了多样化、立体式的展览配套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的举办,能够让不同的人能够获得不同的层次的了解。专业人士可以通过观展满足其学术追求和研究趣味,普通观众可以增加些许对清代藏家的兴趣,引发对这个专题及博物馆本身的关注,拥有自我主观感受与收获,在我们眼中这便是一个成功的展览了。”李军说道。因此馆方也关注并考虑到了不同受众存在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差异,所配套的教育活动各有侧重,能够满足观众的多种需求。
此次展览除讲解导览外,苏博设置了7场系列讲座,内容涉及潘氏收藏历史、家族鉴藏情况考究等,给予观众更多视角了解展览背后的故事;4场配套展览的教育活动课程,面向青少年与成人,从古籍诗文赏习到仿古风意山水临摹;“共叙书画——清代藏家的风骨与雅趣”读书分享活动也将搭建起观众间交流的平台。此外,苏博也将教育活动辐射范围变广,邀请更多苏州本地居民和前来苏州的游客一同回味当时的苏州生活,自苏州清代藏家系列特展伊始策划“苏州人的一天”活动,在此次展览中也延续下来,主题定为“婆罗寄情——潘氏与诸藏家的交往唱和分享会”。
苏博也积极与第三方开展合作,联合涂思美育推出了系列课程《须静雅集——收藏家是怎样“炼”成的》,大童、小童、会员、普通观众课程内容侧重各有不同。以期通过这种方式带领观众直观感受清代文人收藏家的社交雅集和审美趣味,学会观察书画作品的技巧、掌握基本审美鉴赏的技能。
为更好地向观众诠释潘氏家族的鉴藏造诣,展厅现场设置有风雅扇面画谱勾勒和梅花笺纸刷印活动,鼓励观众通过动手实践,身临其境地体验文人书画中的笔墨情趣与诗情画意,这种互动活动也更好的诠释了展览主题和展品内涵。
结语
展览名为“须静观止”,“须静”一词取自须静斋,是窥见潘氏祖孙三代人收藏概貌之地;“观止”既有展览收官之意,也表明此次展览令人叹为观止。苏博充分利用苏州清代藏家系列展览为我们呈上了一幅独具特色的“作品”,它描绘了清代中后期苏州的文人生活和文化趣味,承载着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弘扬,激发对当下时代的多维思考,让我们得以通过视觉感官、参与互动、服务等方式深入了解这一文化精神气质。此种深挖地域特色打造的别具一格的文化品牌,也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部分图片来自苏州博物馆
编辑:国旻#祝焱
新品上线:博物馆24h
聚焦|“博物馆图文典籍保护利用及人才成长计划培训班”在石家庄举办
聚焦|上海45家博物馆、景点接受信息化服务调查,总体水平究竟如何
新展|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将在建校110周年之际建成开放新展|故宫首次在民营博物馆办大展
聚焦|天津自然博物馆明年实行预约参观实名制
活动丨南通全市博物馆将举办16场活动庆元旦
联盟|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45家博物馆合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活动丨中国航海博物馆将开启2020年祈愿季主题活动
聚焦|河南省博物馆工作会议召开,就各地博物馆发展情况进行说明
全国首个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在沪成立看展览,游上海!美术馆观展小程序上线!回顾往期精彩
打通“美美与共”与“有教无类”——中国大学艺术博物馆的重要课题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