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简讯】 “中国金融开放的形势研判与风险预警”学术研讨会召开
2020年9月24日,《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联合组织“中国金融开放的形势研判与风险预警”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就金融服务业开放、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双循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民币汇率、美国经济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张宇燕首先代表会议主办方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进程遇到强劲逆风,正常的全球贸易、投资与金融联系遇到了极大挑战。中国正努力建立开放新体制、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当然在开放过程中也要注意安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表达以下观点:一是中国已基本退出对汇率的常态化干预;二是中国利率市场化已接近完成;三是近年来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以“宽进严出”为主,鉴于中国目前面临比较大的短期资本流入压力,“宽进严出”的资本管制结构应该进行适当调整;四是目前应关注短期资金大量流入和人民币过快升值问题;五是资本账户双向开放与防范短期资本流动风险并不矛盾;六是应适当鼓励企业“走出去”,直接投资、并购和购买资源能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研究员就金融开放的必要性、金融开放的风险以及风险防范发表了见解。她认为,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竞争力比较薄弱,国内竞争也存在问题,同时技术风险不容忽视。她建议加快金融行业开放,改革监管体制,制定货币政策时考虑热钱风险,深化体制机制配套改革,培养自主的服务机构等。
中国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从逻辑、评估、建议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他认为金融服务业开放、资本项目开放、国际货币协调是金融开放的核心问题。而作为大国的中国在金融开放过程中,存在币种的选择、货币可兑换等问题。负面清单是金融服务业开放的风险防范机制,人民币国际化则是资本项目开放的特别安排。下一步金融改革的方向应着力从可兑换性、利差稳定形成机制、金融市场深度化来推进。风险在于人民币的多边使用和清算机制,清迈倡议多边机制或是可行方案。此外,他还就制度型开放、基于普通法的规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之争、公平贸易的对等问题等发表了见解。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彭文生以近期的汇率变动为切入点,认为2020年美国M2增速超过20%,美国以财政赤字货币化助推M2增长,为未来埋下通胀和美元贬值的隐患。新冠疫情对服务业造成的是直接打击,而中国是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制造业大国,因此经济恢复较好。比较2020年和2009年两次危机,最大差别就是2020年没有发生金融危机,全球贸易融资比较正常。弱势美元意味着信用宽松,将对全球的信用扩张产生影响。虽然现在人民币兑美元呈现升值态势,但由于2020年美国的货币扩张靠债务主导,给经济带来的下行压力和汇率影响或将很快显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以“新发展格局确立开放下的金融新思维”为题,从“开放”和“国内优先”两者关系来理解双循环的发展格局,认为开放系统的存在是绝对的,国内优先是强调国内平衡放在第一位。并以1500年、1840年及1949年为分界点,归纳世界大格局的变化逻辑;同时以1500年、1800年、2000年为界划分为三波全球化,分析全球化背后的驱动力。他指出,基于东升西降的逻辑和制度竞争的逻辑,未来增长对中国有更重要的意义,唯有增长才能吸引外部世界分享中国红利。鉴于目前对于金融全面脱钩尚无有效应对之策,中美应尽量避免冲突。在强调安全维度的同时,不应忽视效率原则,以免造成新的扭曲。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普华永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张礼卿从双循环、金融开放、开放风险点、汇率等方面阐述了观点。他认为,更加注重内需的国内经济大循环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对世界经济的依赖,但这并不意味着制度性开放程度应该降低。相反,为了使国内经济大循环取得更好的效果,使整个经济更加具有效率,应该加大制度性对外开放的力度,即进一步清除对商品、服务和各种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流动的限制,让更多的外国生产要素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之中。金融开放的重点应该是优先开放金融服务业,但未来也要适当加快资本账户开放。面对金融开放所带来的竞争加剧,监管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对未来的竞争格局做一些前瞻性预判,并且做好相应监管安排。同时,对于跨境资本流动也要适当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和逆周期调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红研究员以金融开放的设定初衷是促进国内改革的倒逼机制为着眼点,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原本不是设定的最终目标,但是由于美国施压使得人民币国际化看似变成利器。开放的终极目标是引入竞争,开放过程中应尤为注意安全性和效率性的权衡。中国很多年来都在支持清迈倡议多边机制建设,目前强化区域金融合作变得更加迫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肖立晟副研究员分析了目前金融开放的形势,总体来讲中国的金融开放并非意在弥补国内储蓄不足。此外,美国财政赤字货币化可能会带来未来的美元贬值和通胀上升。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短期来看没有太多可操作的机会,更多还是概念性和战略性的推进。下一阶段的金融开放应对风险预警进行更多的前瞻性分析。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张明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张斌研究员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中央财经大学等机构的代表与会。
【刘东民、李远芳】中英通过金融合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 “一带一路”建设的策略选择
【徐奇渊 杨盼盼 熊爱宗】 语言和金融市场—— 《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穿越无人区》自序
【宋爽 王永中】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支持的特征、挑战与对策
欢迎关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微信公众号,请微信搜索“iwepcass”或“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发文章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