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悄然上线,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喧闹的春节继续增添了几分温度。在疫情依旧困扰世界的局面下,很多行业几近停摆。而与此同时,人们对文化艺术以及精神滋养的渴望却与日俱增。从香港维多利亚港边的M+博物馆、上海浦东美术馆、苏州博物馆西馆、青岛西海美术馆、杭州天目里美术馆的美术馆林立,到上海外滩美术馆、南京德基美术馆的整装改进以及尤伦斯连锁分馆的不断蔓延,这些崭新的文化地标,不仅从内容上活跃了本地社群,还在兼容国际与本土艺术的同时激发了新的知识生产力。同时也可以看出一些发展趋势的新端倪,例如新兴的空间文化已经下沉至二线城市,成为与城市新形象捆绑在一起的文化名片。
根据数据调查,2021年在疫情相对可控期,人们对艺术公共空间的参与热情尤其高涨,很多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国际艺术家作品均来中国展出,就在前不久,尤伦斯举办了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的大展,那根著名的香蕉出现在每个肉眼可见的地方。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在疫情之前,可以自由出行的那几年,纽约古根海姆每举办一个大展,美术馆售票口的观众都能排队到美术馆外的几条大街上。也就短短几年,中国的美术馆的参观人数几乎达到了如此规模的峰值。在初代美术馆建设进入一个相对波动的低潮后,我们又迎来了美术馆建设的新高潮,甚至疫情都没能阻挡这种蓬勃建设的态势。
“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雨后春笋般生长的美术馆对大众来说肯定是件好事,但也不得不承认,热潮背后透露着诸多问题。例如现在一提起美术馆的大展,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认为,这又是个网红展,或者又是个靠门票来吸金的明星展。这种质疑自有其道理,因为如此密集的国际艺术大腕作品频繁到来,其学术研究的结果如何?对大众艺术史知识的普及又如何?自会引起不同的猜测。但是,如果从美术馆经营的角度来看,这种对“流量”追逐,又似乎有着背后的无可奈何。首先,国内的美术馆分为国家公立美术馆(博物馆)和民营美术馆,民营美术馆的资金来源有些是基金会赞助,有些纯属藏家的私人支持,一旦出现经营问题便很快改变了美术馆的公益性质,成为租场地或是转为画廊功能的复合空间,资金的不稳定和上层领导的趣味变化都层层叠叠影响着美术馆的发展;其次,由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时间较短,艺术市场的力量又过于强大,很多艺术家是否具有资质在美术馆办展还是一个需要时间考证的学术问题,而美术馆巨大的空间和时间、金钱的消耗又需要有认可度的艺术家作品来展示,于是国外耳熟能详的艺术家作品就成了具有“政治正确性”的一个选择。当然,这些国外大艺术家的展览也使国内观众可以足不出户地浏览以前只有在国外的蓬皮杜、古根海姆、泰特等场馆才有可能看到的原作,尽管目不暇接、来不及消化,但依然能起到美育的作用,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弥补了公众对艺术史知识的渴望。这种普及将在近一两年内推行至二线、三线城市,对艺术教育的普及以及未来的艺术品收藏、消费趋势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疫情之前,全国各地的大地艺术节、公共艺术节鳞次栉比,参与公共艺术也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是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数字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也创造出很多炫酷闪亮、极具创意的互动装置和影像作品。毫无疑问,科技创新是中国备受瞩目的发展领域,也是在未来与世界可以持续链接的新兴产业,艺术的发展,美术馆的升级无论哪个角度来看都会是一个与科技相互结合的过程。随着科技对生活和艺术的不断渗透和下沉,在未来,由科技主导的“无墙美术馆”也将是一个新的趋势和挑战,当艺术的边界被不断打破,美术馆的未来会是什么样?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文:Dana
图:网络 · 文章非商业用途,仅供交流分享,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798近期展览推荐 | 第47期
读虎
隐藏在冬奥设计里的中国艺术元素
艺术年货,用艺术提炼年味
坠落:东南亚当代艺术掠影
2022|艺术界新年寄语
莫瑞吉奥·卡特兰:戏谑的底色是悲伤
2021不可错过的8个当代艺术圈关键数据
盘点2021年艺术行业十个关键词
2021:从市场环境看青年艺术生态的良性发展
边界相对论:“新工笔”的当代立场
如何正确打开《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20》?|朱青生专访
温馨提示!
特殊时期,大家外出,
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哦~
798艺术区内每日保证消杀工作
为您提供安全园区环境,
请大家配合测温和信息登记服务!
798艺术区开放大门入口设置检查点,采取佩戴口罩+“健康宝”信息确认+体温测试+核查证件(信息登记)等方式,符合标准进入。进园区后,避免去人多的地方、避免聚集,做好个人防护,室内看展要听从工作人员防疫措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