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原创】中国制造业转型突破口,得人才者得天下!
制造业数据全面统计:现状、发展及自我突破。从经济发展上看,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2015年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这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根据计划,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达成从“制造大国”变身为“制造强国”的目标。今年,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习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
目前,从全球范围内看制造业发展呈现以下四点特点:
科技创新:
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产业价值链体系重塑:
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
3制造方式变革: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制造。
4制造业新领域拓展:
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
中国制造业现今发展情况来看,自主创新正在不断推进。新常态下,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是驱动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专利数量是体现产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国家工信部网站数据,2006-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从0.16件增加到0.36件,年均增长12.4%。未来十年,若按此增速增长,2025年的指标可以达到1.48件。由此可见,我国正在加快推动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当然,中国制造业在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制造业所面临的重要机遇主要是超大规模的内需潜力(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及全面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激发制造业活力。主要挑战为资源和环境约束、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上升及粗放的发展模式。面临以上机遇与挑战,中国制造业想要实现转型升级必定需要一批满足制造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1机械与自动化:
“发展中国制造首先要强化工业基础,统筹推进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品技术基础等能力,并加强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建设。”机械与自动化人才涵盖了电子电气制造、机械、工业管理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人才。
2国防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在国防与交通运输方面,中国制造需要开发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装备,包括大型飞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等,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国防与交通运输设备人才涵盖了国防与航空航天设备制造、汽车、铁路、船舶制造领域的人才。
3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能够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信息技术人才涵盖了信息工程、电脑网络、通信、无线电、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领域的人才。
4新兴医疗制造:
“医疗制造业急需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以及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和产业化水平。”新兴医疗制造人才涵盖了生物技术、医疗设备制造、制药领域的人才。
5新材料制造:
“国家高度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制造业需要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的提前布局和研制。”新材料制造人才涵盖了纳米技术、半导体技术、化工制造领域的人才。
6能源与环保:
“发展制造业需要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的绿色改造升级。”能源与环保人才涵盖了采矿、石油、可再生能源、公共事业与环境服务领域的人才。
重点分析这六大行后的四大核心发现:
人才分布-制造业人才最多聚集在上海:
六大行业中,四个行业的人才都最多集中在上海。除一线城市外,苏州和杭州也是重要的制造业人才聚集地。
人才流动-机械与自动化人才流动最活跃:
机械与自动化人才的跨行业吸引力最强,并且在在制造业的六个行业间流动最为活跃,领域专业性强的新兴医疗制造人才并不向其它制造业领域流动。
3人才储备-制造业的储备人才主要分布在清华大学等重点理工类高校:
制造业储备人才最多分布在清华大学,其它学校中也不乏理工科实力很强的高校,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4人才竞争力-美国与德国的制造业人才经验更丰富并且职能更偏工程类:
对比中国与海外的制造业人才,在国防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美国与德国的同领域人才有更多具备十年以上从业经验。
通过领英(中国)数据统计,其拥有超过1300万的会员中与制造业相关的六大类行业人才数目达到248万,其中机械与自动化人才、信息技术人才相对最多。(数据截止2015年)
从业年限上看:国防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新材料制造及能源与环保这三大行业的人才平均从业年限都比较高,并且具备十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人才占比也相对较大。这三个行业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经验丰富的行业人才更能为行业整体做出贡献。
城市分布上看:各行业第一名城市中上海占了4个,北京2个。仔细观察具体行业的城市分布比例会有一些特别的发现,例如:新材料制造行业的人才地域分布很集中,主要聚集在上海,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各个城市。
最高学历分布来看:各个行业的差距较大。例如:新兴医疗制造行业博士学历人才占比高达19.5%,而机械与自动化行业人才中只有3.1%拥有博士学历。这与行业的就业门槛十分相关,新型医疗制造行业包含了许多医学界人才,医学界对人才的学历水平普遍要求较高。
另外,从人才的职级分布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行业的初级职位人才最多,占比41.6%。新兴医疗制造行业则拥有最多的高级职位人才,高达69.5%,这也反映了该行业对高端人才的巨大需求。
制造业重点行业的人才具备丰富多样的技能,既有与制造业本身息息相关的产品开发、产品制造等技能,也有一些管理、沟通方面的实用技能,例如项目管理能够运用管理的知识、工具和技术来达成项目的需求。在每个行业之中,又需要人才具备符合行业的独特技能,例如信息技术行业重视人才的程序语言能力,新型医疗行业重视人才在生物医疗上的能力。
从制造业重点行业人才的职能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从事销售和工程工作的人才占比较大。例如,在机械与自动化人才中,四成都是销售人才。
人才的聚集也是企业实力的体现之一,上图展示出了制造业各个重点行业聚集人才最多的企业,统计后不难看出,各行业从业公司的前十名基本也都是在领域内实力较强、发展较好的企业。
人才流动方向上看,制造业重点行业的人才主要跨界于高科技行业,消费品行业等,其中,机械与自动化行业在吸引跨界人才上较有优势,其余五个行业的人才流入流出较为均衡。
为了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次出访中都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商业和市场的时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机会。在与其它国家签订的商业大单中,能源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签单比例很高,帮助了中国制造业开拓国际市场。在人才走进来方面,中国企业也在努力吸引海外人才。
以国防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举例,我们将中国与美国、德国两个制造业强国的人才进行对比,发现在人才的从业年限上,中国在这个行业较缺乏具备十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人才。因此,对应吸引海外经验丰富的人才,更能为行业带来扎实的人才力量。
此外,在国防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人才职能分布上,中国、美国、德国排名第一的职能各有不同。此行业的中国人才最多在从事销售工作,而美国和德国排名第一的职能分别为运营和工程。中国制造企业要吸引海外人才,也可以根据不同国家人才擅长的职能来准确定位和挖掘。
人才是制造强国建设的第一资源。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人才、各行业各领域技术创新的专家型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大制造业引智力度。相信,随着我国的制造业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中国完成从“制造大国”转型为“制造强国”的目标指日可待!
注:部分数据来源领英
洞见资本副总裁,毕业于山东大学,拥有金融学与法学双学位。曾在内资证券公司投资银行部担任分析师;外资银行任高级经理,负责海外大类金融资产分析业务。具有证券、期货等多项从业资格。目前供职于洞见资本,负责高端智能制造/新材料/环保等行业企业投融资、并购、股权设计、IPO路径规划等业务。
服务项目:华盛电气 (870696 )、瑞格股份(832352)、凯康电梯(839415 )、瑞博股份(872001)、奥佳生态 (833246)、达能电气(832107)、吉川科技(836279)、创悦股份(871318)、京都时尚(839429)、启天股份(839203)、慧达通信(835071)、硕源科技(831476)、中一石科(831024)等。
对高端制造、新材料感兴趣的朋友扫描入群!
■作者:洞见资本副总裁 张奥平
个人微信:ZAPtyrant
点击关键词查看对应文章
关注洞见知行,回复以上关键字,可查看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