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政治骗子”第一人,一路骗官升到中央部委,娶漂亮女翻译......
来源:历史典故趣事
“这些事都是我编造出来的,我是个骗子,我承认,而且我这个人就是奸诈,胆子也大,你们要是没发现,我敢骗...”
“你敢骗什么?”本来听闻骗子自己主动讲述自己的行骗经历已经令人匪夷所思、目瞪口呆了,却没想到他的胆子大到没边,不但洋洋自得,在法官面前还敢口出狂言。
李万铭,从默默无闻到混上中央大官,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他的“晋升”之路比谁都快,而且和别的骗子手段不同,他堪称“新中国第一位政治诈骗犯”
李万铭是如何屡屡得手?他的诈骗目的究竟是什么?
从小投机倒把
李万铭,陕西人,1927年生于陕西一个地主兼商人家庭,自幼家境优越,不愁吃穿,读过书,有文化,而且跟随教书先生习得一手好字。
本来像他这样的人,有着好的家境,有文化,即便在那个战乱年代,再不济也能保证温饱,还能靠着知识混个营生,求得一丝安稳,可他却偏偏不喜欢安稳。
“母亲一胎得两子,遂唤大喜二喜,我是大喜,几个兄弟中,数我最奸诈,胆大,聪明伶俐,深得父母亲喜爱。”李万铭这样描述儿时的自己。
读书的时候,他就干过偷试卷的事情,因为嫌老师出的题目太难,他就偷考试试题蒙混过关,后来还偷过老师的手表,书籍。
结果被学校发现,开除了学籍,然后他无所事事,看到兄长当邮差,他就借口帮兄长分担送信的工作,把挂号信里的财物给盗了去。
弟弟年纪太小,达不到银行的招人要求,他就替弟弟去应聘,等通过后,再让弟弟去上班,也正是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长大,让他对于“偷、盗、骗”这类事情得心应手。
1945年,国民党跑到他的家乡去征兵,李万铭看到有利可图,就跑去参了军,还申请加入了国民党,想要借此混个一官半职,好回乡光宗耀祖。
好巧不巧的是,负责征兵的国民党军官也是个见财起意的主儿,李万铭给他送了些金银,他硬是凭借中学没毕业的文化程度当上了部队的文书,整日抄写各种文件。
也算是技能对口,他写得一手好字,没多久就获得赏识被提拔为干部,随部队到了沈阳,参加了辽沈战役。
当时前线打仗,后方忙乱得一团糟,他逮住机会,靠着临摹长官笔迹伪造了文件,冒领了士兵的退伍费用,领到钱的那一刻,他高兴不已。
人的胆子会大到什么程度?那就要看他能获得多么丰厚的回报,以及能承受多么严重的后果,李万铭,恰恰是不计后果的那类人。
在军队里搞贪污,搞军费,被抓到严重的话要按军法从事的,李万铭不是没想到这一点,可他偏偏就干了。
结果事情败露,李万铭被关进了军事监狱,等待军法从事,他本以为自己要丧命于此,却发现负责处置他的军官也是个爱财的人,于是他就买通了军官,让自己免于一死。
1948年,沈阳解放,他得以从监狱脱困,然后趁乱离开东北,跑到了南京,溜到了南京陆军医院混了个职位。
大难不死,没能让他吸取教训,反而是变本加厉起来,连可以砍头的罪行都被自己躲了过去,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骗”不到的。
胆大包天
新中国成立后,李万铭又想重操旧业,重新回到部队里去,他觉得在医院工作,不如到部队里有前途。
可自己要怎么混入解放军的部队呢?他曾加入国民党,还犯过事进过监狱,他觉得有必要重新包装一下自己的身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成为了他包装自己的最好手段,他伪造南京中央大学毕业生的身份混了进去。
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社会尚未稳定,而且南边的战事还尚未结束,自然也没有人去专门验证他的身份真假。
从中学没毕业,国民党旧部,一跃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一直没被人戳破,不得不说他的运气很好。
当然除了运气好,背后也有他十分自然的骗术,在学校里,他伪装的像是一个有志气的革命青年,口口声声地喊道要将来为国家效力。
等到一毕业,拿到新身份后,他就凭借这个身份,再度伪造文件和介绍信,在常州市机关单位得到了一份科员职位。
常州市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竟然也没有去查验介绍信的真伪,就让他顺利进去了,难道工作人员就没有怀疑吗?
这是不可能的,只是李万铭的介绍信上,填写的介绍人实在是名气太大,职位太高,他把王震的名字填了上去。
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哪里敢去找王震核验真伪,再加上李万铭实打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毕业生的身份,也就给他蒙混过关了。
在机关单位工作了不到一周,他又坐不住了,“凤雏岂能入榆林”,他把自己比喻成“凤雏”,受不了科员职位低微,他要向枝头攀登。
可惜野鸡就是野鸡,永远不能飞上枝头变凤凰,自称“凤雏”的李万铭,很快就迎来了他的落凤坡。
1950年,苏南行政公署人事部,迎来了一位戴着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年轻人,23岁的李万铭拿出伪造的介绍信,声称自己是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的党员教育科长。
“同志,你要先拿来你的档案才行”李万铭撞到了枪口上,他根本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却称自己是党员教育科长,负责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就对此起了怀疑。
“我是因为在淮海战役里负伤了,才被调过去的,档案在原部队里,没办法转过来,你先给我安排工作吧”
李万铭执意要工作人员给安排工作,却拿不出档案,于是工作人员就上报了,查明了他是个“伪党员”、“诈骗犯”后,直接就给扭送到了当地的公安机关。
当地法院判了他三年有期徒刑,李万铭锒铛入狱,在监狱里服刑、劳作,为自己犯下的过错偿还后果。
当犯罪的成本不高的时候,就会有人禀性难移,李万铭才23岁,就算服完了3年刑罚,出来后也才26岁,他一直不甘心。
1951年,才服了1年刑罚的李万铭,因为在监狱里表现良好,而且患上了疾病,需要就医,法院就准许他的假释。
出狱后的李万铭立马就离开了江苏,他要换个地方,重新东山再起,至于去哪里他拿不定主意,只好先返回家乡陕西。
在途径安徽时,李万铭遇到了一件事,当地在举行欢送抗美援朝英雄回乡的庆祝活动,看着这些因伤离开战场的英雄们受到了爱戴,他萌生出了一个想法——冒充志愿军战士。
“志愿军的身份既然这么受欢迎,想必不会再遭到怀疑了”,李万铭又再度伪造文件,这一次,他有了上次的教训,将文件做的万无一失。
“李万铭,1936年参加红军,先后任359旅连长、营长、志愿军某部参谋长,立下一等功,荣获战斗英雄称号”
除了履历,他还伪造了党员身份,最后用陈赓首长的名义写下了介绍信,冒充抗美援朝因伤退役的老兵。
这当中他还没忘了加上自己在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的学历,还盖上了假的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的公章,将这些东西统统寄给了陕西省省长办公室。
“战斗英雄”、“模范老兵”,在这些称号的加持下,李万铭竟然真的得到了安康专署的一份工作,还获得了颁发给他的荣誉证书和奖章一类的东西。
那段时间,不管他去哪都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看着别人尊重英雄一样的尊重他这个“假英雄”,李万铭的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
随后他就飘飘然了,伪造某团参谋长的身份进入了中南军政委员会农业部,任中南农科所主任,还当选了前往苏联考察的代表。
1953年前后,他随中南农科所的队伍赴苏联考察,还带回来了一个老婆,同行的年轻美女翻译对他的“传奇经历”十分仰慕。
老红军,走过长征,上过抗美援朝战场,最后因伤退役,李万铭身上编造出来的经历,让这个年轻的女孩,女共产党员深深的向往和钦佩。
回国后,俩人就携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骗到这一步,李万铭把自己都骗进去了,他真的认为自己是一个退役英雄。
他在中南农科所的上司,是陈赓的老部下,一直念叨着想念陈赓首长,李万铭当即就向自己的上司夸下海口,说自己会替他联系陈赓。
上司对他也不怀疑,毕竟是拿着陈赓的介绍信来的,便写了封给陈赓的信托李万铭转达,李万铭就自己撰写了一封陈赓的回信给他,上司竟然没看出来。
李万铭自小写的一手好字,还抄写过不少文书,模仿起笔迹来惟妙惟肖,上司拿到假的回信后激动不已,对李万铭也自然是尤其关照起来了。
撞上枪口
区划调整后,中南农科所没有了,他凭着过去的履历,访问苏联的经历和老上司的夸奖,调到了北京农林部任处长。
一步登天,他这个自称的“凤雏”果真飞上了枝头,事业有成,爱情美满,谁还能想到他曾是国民党军队里一个小小的文书呢?
“要是没人发现我的话,我就敢骗...”后来李万铭被发现后说的这番话并不是没有道理,他真的有这个胆量骗取更高的职务。
1954年底,李万铭假借周士第的名义,给中央林业部发去了一封信,称自己已经被任命为兰州军区某部参谋长兼师长,同时又要中央林业部给自己安排一份工作。
李万铭既想要兰州军区参谋长的职务,又想要进入中央林业部,为此,他还特意定了到兰州的飞机,准备先行当上兰州军区的参谋长。
屡骗得手,让他早就已经忘了自己的真正身份,一路“晋升”的太过顺利,更让他的胆子膨胀了起来,殊不知兰州军区怎么会因为一个介绍信就会让他担任参谋长职务。
事情在他还没到兰州就已经败露了,飞机途径西安经停,他决定先去看望一番过去的老熟人,那些他曾在中南农科所里的同事和领导。
在陕西省省委里和老熟人谈天说地的时候,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的张德生听说了,特意前来拜访了他。
李万铭一听是陕西省委书记,更加高兴,把自己即将担任兰州军区某部参谋长的事情是吐露的一干二净。
就这一句话,张德生就对李万铭起了怀疑,因为张德生还有另外的身份:兼任兰州军区政委,李万铭这一吹不要紧,恰好又撞到了枪口上。
上一次伪造党员身份,这一次伪造兰州军区某参谋长身份,李万铭当即就被张德生拿下了,他身为兰州军区政委,对部队的调动自然是一清二楚,根本就没有这个李万铭。
法庭上,李万铭爽快地把自己的罪行全部交待了出来,无一遗漏,法官也很惊讶,这还没怎么审,怎么李万铭这么轻易地就交代了,难道有其他的企图?
“法官,我就是贪图享受,可不是什么间谍”法官也很无语,李万铭的所作所为,很明显是为了个人名利,并没有说出卖国家秘密,最后判处了李万铭15年有期徒刑。
1970年,李万铭出狱了,之前和他结婚的美女翻译早就离开他了,他回到了老家,找了一份工作,又娶了一个老婆。
李万铭有没有安度晚年呢?事迹传出去后他还成为了“名人”,各地的监狱都请他去作报告,拿他的事迹当做反面教材,1991年,李万铭因病去世,仅仅只有64岁。
骗了一辈子,啥也没捞着,落得这个下场,也应了那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老舍先生还将他的事迹编成了话剧《西望长安》,供后人警示。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文琳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