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詹姆斯·尼扎姆:几何光影的立体雕刻师

知美术馆 2023-11-22


他探索光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利用光线构建起立体图形

将无形中的视觉存在

变成了肉眼可见的浪漫诗意

他是艺术家詹姆斯·尼扎姆


詹姆斯·尼扎姆(James Nizam),1977年生于加拿大,现居温哥华。这位《一把椅子,》参展艺术家的实践总是围绕着光——这既是他的作品主题,也是他重要的灵感来源。


艺术家詹姆斯·尼扎姆(James Nizam)
图片致谢艺术家

尼扎姆曾获索贝艺术奖,加拿大当代艺术卓越奖。他的作品曾在多伦多桦树图书馆、育空艺术中心举办个展,并在加拿大艺术、英国摄影杂志和卡利马特杂志等出版物中获得了一致认可。



 01  

打破常规,用光影造梦


阳光下的雕塑、手电筒下的图画、光线和异化物体的建筑结构......这些日常的捕捉,成为了他摄影艺术的开端。长期以来,艺术家都在探索光在建筑雕塑中的特性。


“追踪天堂”(Trace Heaven)系列作品源于艺术家对古代太阳能建筑的关注。他从这些近似天文台的设计中,采用阳光投射的方式而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建筑切片和穿孔,依次引导和记录阳光的轨迹。


 《思想形式-Cube》,詹姆斯·尼扎姆 

2011,纤维纸上的档案印刷,102 × 127 cm

图片致谢艺术家


《思想形态》(Thought Forms)创作于温哥华公寓里的一个空房间。通过多次曝光,随时间推移,在相机中分段构建了伪全息的投影形态。


 《思想形式-Fan》,詹姆斯·尼扎姆 ,2011

图片致谢艺术家


在尼扎姆看来,这组作品的挑战在于用等距投影构建光影的错觉,同时从相机的角度将它们模拟整合到变形透视中。阳光被镜子偏转的次数又十分有限,因此每一个单独的步骤,都不得不分段去构建它们。


《日光刻度》,詹姆斯·尼扎姆

2017,档案颜料打印,尺寸可变

图片致谢艺术家


《日光刻度》,詹姆斯·尼扎姆

图片致谢艺术家


英国18世纪工业革命期间,交通方式发生转变,城市和乡村之前的交通也空前繁忙。基于此,尼扎姆为新威斯敏斯特市创作了公共艺术作品《日光刻度》(Heliographic Scale)。作品采用全景视图的方式,记录了太阳在地貌层叠的采石场上留下的闪光瞬间,并编排呈星体升高的运动轨迹。


《弗里兹》,詹姆斯·尼扎姆

2020年,光聚合物, 40.5 × 25.5 × 30.5 cm

图片致谢艺术家


除此之外,尼扎姆的其他作品也用到了定时曝光拍摄的方法。作品《弗里兹》(Frieze)中,艺术家通过操纵空间,跟踪投射到墙壁和地板上的单个光束,构建几何形状——柔和的阳光转化为坚固的线条形态,在建筑背景的衬托下显得超凡脱俗——就像是被绘制是一样,但图像本身其实都是真实存在的。



 02  

交织宇宙的远方回声


进一步的,“光”那超凡脱俗的气质在“天文电报”(Celestial Telegraphies)展览中再次得到强烈体现。


“天文电报”展览现场,詹姆斯·尼扎姆

致谢柏林REITER画廊


该展览展示了2020年“星光绘画”(Drawing with Starlight)系列中的大规模印刷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星光轨迹是通过一个改进的模拟相机绘制的——这种相机利用与地球自转同步的定时曝光,通过机械变焦来“绘制”星光轨迹。

 

《星光绘画-Square》 ,詹姆斯 · 尼扎姆,

2020年,157 × 127 cm

致谢柏林REITER画廊


《星光绘画-Ogee》 ,詹姆斯 · 尼扎姆,
2018年,157 × 127 cm

致谢柏林REITER画廊


长时间的曝光以不同色阶的蓝色呈现出古老星光的美感;独特的摄影机运动更是创造了一种跨越时空和情感的新审美语言。这样梦幻的场景,只有在新月之夜和极度耐心的情况下才能被捕捉到。创造这些触动心弦的画面所需要的奉献精神,反映了艺术家自己对于情境奇观的努力和坚持。


“天文电报“展览现场,詹姆斯·尼扎姆

致谢柏林REITER画廊


此外,使用光谱转换来对“星光绘画”系列中选定的照片进行声化处理,会产生类似的“蛇形”和“几何”声音,通常会产生称为谢泼德(Shepard)音调的听觉错觉,这是一种正弦波叠加,给人以不断上升或下降的印象。整个画廊都能听到由此产生的音景,将星星的光作为穿过展览空间的光路返回,嗡嗡作响的“外星人吟唱”,酷似一种交织宇宙的密码。


《超越紫罗兰》,詹姆斯 · 尼扎姆

2020年,40.5 × 25.5 × 30.5 cm

致谢柏林REITER画廊


与《星光绘画》一同呈现在展览“天体电报”中的,还有晶体结构的作品《超越紫罗兰》(Beyond Violet),艺术家使用“立体光刻”的增材制造工艺,精确的3D打印技术将材质独有的细节进行最佳渲染。


基于对光本身的迷恋,艺术家捕捉到视觉感知和摄影过程的本质,构建起光的感官。也正是这种元素的奇妙魅力,让尼扎姆的作品能立足于深层次上阐发思想。 



 03  

堆砌,转瞬即逝的日常


此次知美术馆《一把椅子,》呈现的作品《椅子的纠缠》(Entanglement of Chairs)来自尼扎姆在温哥华创作的“备忘录系列”(Memorandoms)。



《椅子的纠缠(备忘录系列)》,詹姆斯·尼扎姆

2010,激光数码打印,152.4 × 121.92 cm

知美术馆《一把椅子,》展览现场


“备忘录系列”作品拍摄于温哥华备受争议的小山(Little Mountain)。在这里废旧的廉租公寓中,艺术家捕捉到了杂乱堆放的门框、废金属和各种废料。尼扎姆手拿 224 套公寓的钥匙,说:“我发现所有东西都被清理干净了。”他利用遗留下来的架子、椅子、灯泡、门和管道,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


《丛生的灯泡(备忘录系列)》,詹姆斯·尼扎姆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Gallery Jones


《倾泻的门(备忘录系列)》,詹姆斯·尼扎姆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Gallery Jones


《抽屉的塔(备忘录系列)》,詹姆斯·尼扎姆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Gallery Jones


“这景象美丽又衰败,我希望人们能向它发出疑问。”尼扎姆这样谈到该系列作品。那些转瞬即逝的创作对象都会在不久之后被摧毁,他拍摄的每一个空间都已不复存在,让人不禁重新去审视、反思日常生活中好似习以为常、被随意丢弃的物件与景象。


打破时空的界限,把光和建筑、记忆和空间都联结起来。在艺术家手里,光不再是单独的静默个体,它被赋予了形态和色彩,拥有了直击人心的震撼力量。



重要个展
“恒星光谱”,REITER | 柏林画廊,2017
 “思想形式”,麦尔兹画廊,柏林 (DE)  2016
“助记符景观” ,琼斯画廊,温哥华 ,2015
 LUX , 灯光节,惠灵顿(新西兰)2015

重要群展
《一把椅子, 》,知美术馆,成都,2021
“光的重量”,多伦多艺术博物馆,多伦多,2018
“爱尔兰影像”,爱尔兰当代艺术博物馆,都柏林,2012

“发明空间”,萨里美术馆,萨里,2003



编辑| 雨濛(“知”愿者) 
审核| 王从卉    Kasey

知美术馆《一把椅子,》

参展艺术家深度档案 
点击艺术家人名,即可获取档案文章



 01    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


 02    秦思源(Colin Siyuan Chinnery)


 03    贺慕群(Hoo Mojong)


 04    何翔宇(HE Xiangyu)


 05    厉槟源(LI Binyuan)


 06    劳伦斯·马斯塔夫(Lawrence Malstaf)


 07    伯特·洛什纳(Bert Löschner)




知美术馆2021-2022年度大型艺术项目

“椅(倚)子季”

暨第一幕大展《一把椅子,》

联合呈现:知美术馆、城集设计
指导单位:成都市新津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成都市新津区梨花溪文化旅游区管委会
策展人:陈超、于海宁
时间:每周二至周日10:00-17:00,16:30停止入场;法定节假日开放时间以官方发布为准
地点:知美术馆(成都市新津区君山路1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