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风·王风·葛藟 | 诗经讲演录 ⑲

姜广辉,邱梦艳 岳麓书院 2019-05-25



书名:《诗经讲演录:灵魂的诗与诗的灵魂》

作者:姜广辉,邱梦艳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



国风·王风



原文


葛  藟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译文


葛藟枝蔓相牵连,枝蔓绵延满河边。骨肉亲人皆离散,喊人“阿爸”以乞怜。喊人“阿爸”以乞怜,人也不把你顾念。

葛藟枝蔓相牵连,枝蔓绵延满河岸。骨肉亲人皆离散,喊人“阿妈”以乞怜。喊人“阿妈”以乞怜,人也不把你照管。

葛藟枝蔓相牵连,枝蔓绵延满河滩。骨肉亲人皆离散,喊人“阿哥”以乞怜。喊人“阿哥”以乞怜,人却假装没听见。


解说


先解释几个字词:

1.“绵绵”,枝蔓牵连绵延的意思。

2.“浒”,音虎,水边。

3.“终”,既、已。

4.“远”,读院,远离。

5.“顾”,顾念、照管的意思。

6.“涘”,水边。

7.“有”,亲、爱。或通“佑”,释为帮助。

8.“漘”,音纯,水边、河岸。

9.“昆”,兄。

10.“闻”,读问,存问,恤问,也是相亲爱之意。



关于这首诗的诗旨,主要有两种解释:首先是汉代《毛诗序》的解释。《毛诗序》解诗往往不从个人的感受来解读,而是着眼于时代、政治的社会大背景。《毛诗序》说:“《葛藟》,王族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认为这首诗是讽刺周平王的。周道衰微,正是周平王不能团结王族本身,而依靠母族的缘故。


周平王是周室东迁之后的第一位君王,他的父亲是周幽王。周幽王先是娶了申国的公主为王后,生了儿子,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周平王。可是周幽王后来又娶了褒姒,褒姒也生了个儿子。褒姒是一位冷美人,周幽王完全被褒姒迷住了,对她宠爱有加。为了博得褒姒轻轻一笑,周幽王不惜烽火戏诸侯,后来还废了申后和太子,而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这下惹恼了申侯,他愤恨这个昏庸的天子,居然敢把自己女儿和外孙都给废了。于是联合缯侯和犬戎,一起攻打镐京。周幽王败走,最后被杀死于骊山之下。原来的太子即位,就是周平王。周平王即位之后,感念申侯之恩,封赏甚厚。



古人就认为,周平王只记得申侯的扶立之恩,依靠母族;却忘了杀父之仇,忽略王族。明代张次仲说:“汲汲图报,所谓‘谓他人父’也。‘谓他人父’,实望他人之我顾,不知亲疏倒置。”(《待轩诗记》卷二)古人这样评论周平王,是有历史文化背景的。传统社会非常重视血缘关系。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直系血缘关系,是最亲近的关系。而父族又高于母族。由父系和母系血缘关系的远近而有亲疏差等。同一宗族之人,有相互援助、庇护的责任。


孔子说过:“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兄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孝经·圣治章》)孔子认为,该相亲近爱护的,不去亲近爱护,是违背人情的。违背人情的教化,人民是不会遵从的。


《 孝经 · 圣治章 》


古人对宗族相互庇护的作用非常看重。《左传》记载:宋昭公害怕宗室其他子弟同他抢夺君位,想要除掉他们。乐豫说:不能这样做啊,公族好比是公室的枝叶,如果去掉了这些枝叶,那公室就没有庇护者了。连葛藟都知道要庇护本根,所以君子都从中体会“以枝护根”的道理,何况是国君呢?你如果以仁德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成为你的手足臂膀,谁还会想着背叛你呢?你为什么一定要除掉他们呢?宋昭公不听乐豫的劝告,一意孤行,被国人视为无道,不亲附于他,结果最终死于政治内乱之中。


以上所讲,都是从《毛诗序》的观点出发来看问题的。


其实,关于《葛藟》这首诗,还有另外一种重要的看法,这就是南宋朱熹《诗经集传》的解释。朱熹并不认同《毛诗序》的看法,他认为:“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诗经集传》卷二)他将此诗只是看作某个流民的个人经历与感受。朱熹的解说,普遍为后世学者所接受。



从诗文本身来看,这确实是一首孤苦无依的流民之歌。此诗以河边生长的葛藟起兴,葛藟是藤类植物,它的枝蔓牵连绵延。诗人见到葛藟枝叶茂盛,相互牵连,绵延生长,而自己竟流落异乡,远离亲人,无依无靠。相形之下,竟不如葛藟之有所依护。为什么诗的作者有如此强烈的感觉呢?后面几句揭示了答案。流浪异乡后,在处境艰难、非常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即便厚着脸皮,尊事别人为父、为母、为兄,也未能博得人家的一丝怜悯,得不到丝毫援助。短短三章,反复咏叹,道尽了流浪者的孤寂和凄苦,让人心酸。


即使尊事别人为父母兄长,别人也不帮忙,为什么人们如此无情呢?元代刘玉汝说:“其所以然者,或以世道衰而情义薄,或以家荡析而财力微。”(《诗缵绪·卷五》)他给出了两种解释,一是可能是世风日下,人情薄恶,人们少了同情心;二是可能大家同罹于难,家家财力微薄,自顾不暇,无力帮助别人。后一种解释,显得有些牵强。即便各家财力微薄,难道就不肯尽一点心力去帮助特别需要帮助的人吗?这与《谷风》中所说的“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诵读这首诗,让人在同情这位流浪者的同时,也免不了对世情冷漠慨叹不已。在这首诗里,流民的人生固然是个悲剧,可放眼来看,世风日下,人情恶薄,难道不更是社会的悲剧吗?



更多《经典阅读计划》内容

- 国风·王风·兔爰 | 诗经讲演录 ⑱

- 国风·王风·中谷有蓷 | 诗经讲演录 ⑰

- 国风·卫风·木瓜 | 诗经讲演录 ⑯

- 国风·卫风·淇奥 | 诗经讲演录 ⑮

- 国风·鄘风·相鼠 | 诗经讲演录 ⑭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沁园

特约编辑:高擎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