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风·郑风·溱洧 | 诗经讲演录 ㉕

姜广辉,邱梦艳 岳麓书院 2019-05-25


书名:《诗经讲演录:灵魂的诗与诗的灵魂》

作者:姜广辉,邱梦艳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



国风·郑风



原文


溱 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译文


溱水涨,洧水漾,三月春水涣涣淌。帅小伙,俏姑娘,手拿兰草传幽香。靓女邀:“去逛逛?”帅哥回说:“已玩狂。”女再邀:“陪我往,洧水那边真的爽。”男伴女,女伴男,尽情嬉笑喜洋洋,互赠勺药情意长。


溱水清,洧水凉,三月春水浏浏淌。帅小伙,俏姑娘,熙熙攘攘河边上。靓女邀:“去逛逛?”帅哥回说:“已玩狂。”女再邀:“陪我往,洧水那边真的爽。”男伴女,女伴男,尽情嬉笑喜洋洋,互赠勺药情意长。


解说


先解释几个字词:

1.“溱”,音真,郑国水名。

2.“洧”,音伟,也是郑国水名。

3.“涣涣”,河水流淌貌。

4.“秉”,持、拿。

5.“蕳”,音坚,一种香草,或曰兰草。

6.“既且”,“且”音义同徂;“既”为已经的意思。已经去过了。

7.“且”,再。

8.“洵”,确实,诚然。

9.“吁”,读需,通“盱”,喜悦貌。

10.“谑”,调笑戏谑。

11.“勺药”,一种香草,不同于今日之芍药。

12.“浏”,清澈貌。

13.“殷”,盛多,众多。

14.“盈”,满。



这是一首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篇。描写的是郑国三月上巳节男女游春相会的情形。


《艺文类聚》卷四引《韩诗》说:“三月桃花水下之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于溱、洧两水之上,执蕳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按照郑国当时的风俗,每年三月桃花水下之时,人们于上巳日(即后世所说的三月三日)在溱水与洧水之滨举行“招魂续魄”的活动,以祓(音拂)除不祥。


士人与女子于此日会邀请平时所喜爱的人同往,一路游玩,相互戏谑。《溱洧》一诗即是记当时的情景。



诗中说:溱水与洧水,正涣涣然流淌,男士和女子,手里拿着香草徜徉。女子邀请男士:“去逛逛?”男士答道:“已经去过了。”并未回应一同前往。女子又邀请道:“何不到洧水那边,那里真的很爽啊!”男士接受了女士的邀请。男士和女子,相互戏谑,玩得很开心,临别相赠以勺药。


诗人只是直叙其事。韩诗也只是介绍了当时的风土人情,并没有加以道德的褒贬。以今日的观点看,郑国当时男女之间是比较开放的。而当时的多数士大夫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至少从韩诗的观点看是这样的,而韩诗在汉唐时期并未因此遭人非议。


但是毛诗一派在解释《溱洧》之诗时,却横添了许多情节。首先,《毛诗序》作者讲了一个他所认为的背景:“《溱洧》,刺乱也。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莫之能救焉。”郑玄进一步解释诗义,认为《溱洧》诗中之男女已经发生了“淫佚之行”,他说:“男女相弃,各无匹偶,感春气并出,托采芬香之草,而为淫佚之行。……士与女往观,因相与戏谑,行夫妇之事,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


到了宋代,朱熹《诗经集传》则说:“此诗淫奔者自叙之辞。”又说:“郑卫之乐,皆为淫声。……卫犹为男悦女之辞,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朱熹此说,实由《毛诗序》和郑玄《笺》有以启之。



其实,上巳节并不是郑国特有的节日,而是有着古老的传统。


《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说:“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论语·先进》也有类似的记载:孔子问弟子之志,其中曾点就希望过“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生活,得到了孔子的赞许。


蔡邕说:“《论语》‘暮春浴乎’,自上及下,古有此礼,今三月上巳祓于水溪,盖出于此也。”(《月令章句》)可知并不是因为郑国男女特别开放,上巳节本就是来源于上古的习俗。


汉代应劭对上巳节祓除水上的习俗做出了解释,他说:三月上巳之际,正当季节更替,阴气未尽,阳气萌动。这样的时节,人很容易生病,所以应到水边清洁以消弭致病因素。而且“巳者,祉也”,在此日清洁,既能除掉致病因素,又能祈求福祉降临。(《风俗通义·祀典·禊》)当然,应劭的解释只是一种说法,上巳节的真正成因我们目前已经无法判断,学界主要有“群婚遗俗”“生殖崇拜”“巫术遗留”等说法。


《溱洧》所记的三月上巳习俗,不但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民俗节日,在后世也颇为重要,而且,在原来的基础上,渐渐发展出新的习俗内容。


《后汉书·周举传》载:“六年三月上巳日,(梁)商大会宾客,宴于洛水。”后汉时,三月上巳日有了水边宴饮的新节目。后来,更发展出“曲水流觞”之雅俗。《荆楚岁时记》说:“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流杯曲水”也称“曲水流觞”,即置杯水上,任其漂流,杯子到谁面前谁就将它一饮而尽,然后赋诗一首,以为戏乐。著名的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记即是当时名士于上巳节时,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曲水流觞,赋诗咏怀,成为流传千古的雅事。


《兰亭修禊图》


然而,上巳节终究还是以男女游春相会为主要内容,毕竟生命是鲜活的,追求浪漫也是人的本性。


东晋葛洪《四京杂记》载:“三月上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音拂细)登高。”由于三月上巳,多值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为了方便,就把上巳节改为三月三。(《晋书》卷二十九《礼志》)杜甫《丽人行》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这一天女子们打扮得非常美丽,于水边聚会游玩。


《虢国夫人游春图》


在讲究男女交往要符合礼法的时代,上巳节男女于水边相会,却在文人笔下演绎出一幕幕的浪漫邂逅。


元代白朴在《墙头马上》的剧本中,就安排了未婚青年裴俊到洛阳城,于上巳节与李小姐相遇的情节。剧中前面部分裴俊便说出:“今日乃三月初三日,上巳节令,洛阳王孙士女,倾城玩赏。张千,咱每也同你看去来。”为他遇到李家小姐制造了条件。而李家小姐也有:“今日是三月上巳,良辰佳节,是好春景也呵!”然后感慨春闺之愁,女大不中留,已经自己发愁找如意郎君的事了。之后,李家小姐趴着墙头往外看,裴公子骑着马儿正欲观赏春园,四目相遇,一段恋情便展开了。


白朴让裴俊和李家小姐于上巳节邂逅相遇,成就姻缘,反映着三月上巳节男女相会的历史文化渊源。这一习俗,至今在不少地区尚有余韵可寻。如每年农历三月三、苗族的对歌、布依族的抛绣球等活动皆是。



由此可见,《溱洧》一诗还有记载和继承传统民族习俗的意义。



更多《经典阅读计划》内容

- 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 诗经讲演录 ㉔

- 国风·郑风·子衿 | 诗经讲演录 ㉓

-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 | 诗经讲演录 ㉒

- 国风·郑风·将仲子 | 诗经讲演录 ㉑

- 国风·郑风·缁衣 | 诗经讲演录 ⑳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文娜

特约编辑:高擎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