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 | 诗经讲演录 ㉒

姜广辉,邱梦艳 岳麓书院 2019-05-25



书名:《诗经讲演录:灵魂的诗与诗的灵魂》

作者:姜广辉,邱梦艳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



国风·郑风



原文


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译文


姑娘男子同车上,颜如木槿花绽放。车子轻快似飞翔,女佩宝石闪闪亮。那位孟姜大公主,天仙一般好模样。

姑娘男子同路行,颜如槿花水灵灵。车子轻快似飞翔,女身佩玉响叮当。那位孟姜大公主,德行声誉人难忘。


解说


先解释几个字词:

1.“同车”,《毛诗传》:同车,亲迎也。古代男女结婚时,新郎去女方家亲迎,接新娘回男方家的时候,新郎要先登上新娘的车子,为新娘驾车。在车轮转动三周后,新郎下车,再登上自己的车,驾车在前作先导,直至把新娘接回家。

2.“舜”,木槿花,花色有红、粉、白等。

3.“华”,花。

4.“琼琚”,美玉。

5.“孟姜”,作为专名,指齐国大公主。孟是女子排行老大的称呼,而齐为姜姓国。因为齐国女子高贵而美丽,所以“孟姜”又成为美女的通称。

6.“洵”,确实。

7.“都”,美好。

8.“同行”,“行”读航,同路。新郎之车在前,新娘之车在后,所以为同路。

9.“英”,花。

10.“将将”,同“锵锵”,玉石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

11.“德音”,一说言语,一说德行声誉。



《毛诗序》说:“《有女同车》,刺忽也。郑人刺忽之不昏(婚)于齐。”《毛诗序》把这首诗同郑国的太子忽扯到一起。古代信从者不少,今天也还有人承续此说。


太子忽是郑庄公的嫡子,生母为邓国公主,邓国在诸侯中影响微小。而郑庄公其他几个儿子都有实力与太子争君位,其中以母家为宋国的“突”最有实力。在这种情况下,太子忽如果与大国联姻,获得政治后援,将对争夺君位极为有利,然而太子忽却没有这样做。


开始,齐僖公看到太子忽很能干,人也长得好,想把美丽的女儿文姜许配给他。太子忽拒绝了,别人感到很奇怪,问其原因。他说:“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诗曰‘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国何为?”他不是不知大国为援的政治道理,但他认为大国终究是外在的力量,不如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实在。


后来,齐国遭到北戎攻打,请郑国帮忙。郑庄公派太子忽去救援,太子忽率军打败了北戎。齐僖公见到太子忽,又提出要嫁女儿给太子忽。太子忽又拒绝了。当时支持他的祭仲极力劝他:“你一定得答应。你父亲的内宠太多,如果没有后援,即便将来你即位了,恐怕也难保安稳。”太子忽不听。


果然,郑庄公死后,太子忽即位没多久,就被别的公子赶下台了。过了几年,他又有机会继承君位,但两年后,还是被臣下给杀死了。这不只是太子忽的个人悲剧。更要紧的是,由于太子忽保不住君位,导致几个兄弟之间争来争去。本来郑国经营了三代,已经算是诸侯中的小霸了,经过这一代的政治内斗,再也没有恢复元气,后来不得不在各大国之间的夹缝中喘息。


后来人们总结郑国衰落的原因,认为如果当初太子忽能够与齐国联姻,有强大的政治后援,他自己不至于君位不保,死于非命,郑国也不会衰落得那么快。所以,解诗者认为这首诗是借赞美齐国女子的德行容貌,讽刺太子忽只有小的节操,没有大的胸襟谋略,错失了与齐国政治联姻的机会。



到了宋代,朱熹著《诗经集传》,认为这首诗“疑亦淫奔之诗”,同太子忽没有一点关系。此说受到了学者的质疑,如王质的《诗总闻》认为此诗描写的是“亲迎之礼”,诗中并无狎昵之意,不能定性为“淫奔之诗”。而且在春秋时期的外交活动中,当时士大夫赋此诗是被赞赏的。


据《左传》记载,鲁昭公十六年,晋国执政大臣韩宣子到郑国访问。临别时,郑国六卿在为韩宣子饯行。韩宣子说:“请诸位赋诗一首,以让我学习郑国的哲理。”郑国六卿依次赋诗,韩宣子每听完一首,都加以点评。


轮到子旗,就赋了《有女同车》,然后子柳又赋了《萚兮》。韩宣子听了很高兴,说:“郑国将要富强了吧!各位以国君的名义赏赐我,赋的都是郑国的诗,表达了我们亲近友好的志愿。各位都是邦国栋梁,郑国可以没有忧惧了。”杜预注《左传》此处时,认为子旗赋《有女同车》,是“取其‘洵美且都’,爱乐宣子之志”,表达的是对韩宣子言语威仪的喜爱。其实,从当时的情境来看,子旗赋此诗更可能取的是“德音不忘”之义,在赞美韩宣子的德行之余,希望他履行与郑国交好的诺言。


我们从汉代引用这首诗的情况,可以看出它的重点在于赞美女子的美德。刘向《列女传》讲了两则与此有关的故事:一则是关于贞姬的故事。贞姬是白公胜的妻子,长得很美。白公胜死后,她靠纺绩为生,没有改嫁。吴王听说她很美而且有德行,就派人以重礼聘娶。贞姬说丈夫生前,夫妇关系很好。丈夫死了就背叛他,是不义的行为。如果为人不义,只靠容貌侍奉别人,不是女子应该有的行为。她最终没有答应吴王。刘向写到这里,评价道:“《诗》云‘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说的就是有此美德的人啊!”


另一则是关于张汤母亲的故事。张汤是汉武帝时人,为人好胜,气势凌人。他的母亲经常训导他,他最终也没有改过来。因为这个性格让他得罪了不少人,包括丞相严青翟和三长史等大臣。


当赵王给皇帝上书,说张汤有罪时,这些人就一起罗列他的罪行。张汤因此自杀了。张汤家族里的人想要厚葬张汤,张汤母亲说:“张汤为天子大臣,因为受不了恶言就自杀,不配厚葬。”就用牛车拉着一副棺材草草而葬。汉武帝知道了这件事,说:“有如此深明大义的母亲,儿子就不会差。”重新审查张汤的案子,丞相严青翟畏罪自杀了。君子们都说:张汤的母亲能用自己的行动来让主上感悟。《诗》云“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说的就是这样的女子吧?



从此诗本文和后世人们的运用来看,此诗既和郑太子忽没关系,也不是“淫奔之辞”。我们以为,这首诗与《鹊巢》一诗有相近之处,是写贵族女子出嫁的。


诗作者并不是亲迎新娘的新郎,而是一位旁观者,“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彼”是“那个”的意思,这是旁观者的语气。此外,诗中虽然极力赞扬女子的美貌,但诗的结句却落在“德音不忘”上。


清代《御纂诗义折中》解说此诗最近原意:《有女同车》,劝好德也。……《同车》之诗虽“颜如舜华”,而所不忘者专在“德音”,能轻色而重德,故圣人有取焉。《诗经》中的许多诗篇,描摹女子都忘不了写上一笔德行。可见,德行在君子看来是更为重要的。孔子曾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大概就是针对当时人重色轻德现象而发出的慨叹。



更多《经典阅读计划》内容

- 国风·郑风·将仲子 | 诗经讲演录 ㉑

- 国风·郑风·缁衣 | 诗经讲演录 ⑳

- 国风·王风·葛藟 | 诗经讲演录 ⑲

- 国风·王风·兔爰 | 诗经讲演录 ⑱

- 国风·王风·中谷有蓷 | 诗经讲演录 ⑰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张静

特约编辑:高擎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