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风·齐风·东方未明 | 诗经讲演录 ㉖

姜广辉,邱梦艳 岳麓书院 2019-05-25



书名:《诗经讲演录:灵魂的诗与诗的灵魂》

作者:姜广辉,邱梦艳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



国风·齐风



原文


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译文


东方还未露晨光,衣服错套腿脚上。

颠三倒四这么慌,高层召他去一趟。

东方还未放光亮,裳裙错套头颈上。

颠来倒去这么慌,高层命他去一趟。

防我出轨编柳篱,我那疯汉太无趣。

没个良辰和好夜,没早没晚被叫去。



解说


先解释几个字词:

1.“晞”,太阳将出。

2.“樊”,篱笆,此处作动词用,编篱笆。

3.“圃”,园圃。

4.“狂夫”,女子骂她的丈夫。

5.“瞿瞿”,瞿读具,瞪视的样子。

6.“夙”,早。

7.“莫”,音义同暮。



《毛诗序》说:“《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根据诗文,《毛诗序》的解说是有道理的。


这首诗是以一个当朝臣的妻子的口吻写的,讽刺朝廷办事没个章法节奏。这位朝臣经常在夜间被紧急叫去办事,为赶去应付公事,以致慌里慌张,颠倒衣裳,十分滑稽。因为没有时间陪妻子过夜,这位朝臣又疑神疑鬼,怕妻子耐不住寂寞,红杏出墙,所以又抽空折柳枝编篱笆。难道扎上篱笆,就可以防止妻子红杏出墙吗?这又显得十分愚蠢可笑。这位丈夫没早没晚地被叫走,公事太辛苦,生活太无趣。妻子经常独守空房,感到辜负了无数良辰和好夜。


这首诗巧妙的地方在于,通过一个妻子的视角来述说朝臣颠倒衣裳、折柳编篱的愚蠢可笑行为,以此来影射朝廷无事忙、瞎折腾的荒谬不合理。读之令人喷饭,可谓妙绝!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首诗。诗的开头就交代了时间:凌晨时分,天还没放亮,一个人颠颠倒倒地乱穿衣裳,情形十分慌乱!为何如此慌乱?“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原来穿衣裳的人是个朝臣,现在是君主传唤他,他要赶去朝见办事。第二章只改易了首章的几个字,与首章连读起来,更显见君令的急遽,在这种情形下朝臣更是忙个不迭,颠倒错乱。


第三章写朝臣另一种怪诞行为,他怕自己没时间陪妻子,妻子寂寞因而有出轨行为,“折柳樊圃”,平时抽空折柳枝编篱笆。编篱笆的时候,“狂夫瞿瞿”,瞪视妻子的屋子,满眼疑虑和不放心。所以女子骂她的丈夫是狂夫疯汉,埋怨道:“没个良辰和好夜,没早没晚被叫去。”


折柳樊圃


诗中人如此慌乱狼狈,根本的原因就是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们的日常起居应该有规律,而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群臣上朝当“别色始入”,也就是天光由黑转白之际的黎明时分。


而诗中说“东方未明”,“自公召之”,天还没见亮呢,公侯就派人来传召朝臣,不合常法。而作为臣子,“君命召,不俟驾行矣”。国君派人传唤召见,臣子应该立刻动身前往,如果没有备好车马,就直接先步行而去。


诗中的朝臣本来还在睡梦中,听到君主召见他,立即要动身前往,情急之中不免颠来倒去,胡乱穿衣服,在妻子面前出乖露丑。如果这种情况偶尔发生,那可能是国家有紧急之事,还可以理解。


但诗中说,“不能辰夜,不夙则莫”,说明这种情况很频繁,丈夫经常不能好好在家过一个晚上,不是早出就是晚归,已经习以为常了。也正因为这样,身为丈夫的朝臣,才会担心自己不在家时,妻子会不会做出啥事情来。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丈夫才做出折柳编篱之事。


《孔子诗论》说:“《东方未明》有利词。”说这首诗有尖锐讽刺的话。的确如此,这首诗以诙谐、挖苦的语言,讽刺了朝廷的兴居无节。朝廷兴居无节,为害是非常大的。



苏辙论道:“为政必有节。及其节而为之,则用力少而事举;苟为无节,缓急皆所以害政也。”为政不节,不按常法,或缓或急,都是非常有害的。“夫苟不知为政之节,则或失之早,或失之莫,常不能及事之会矣。以为尚早者为之常缓,以为已晚者为之常遽。缓者不意事之已至,而遽者不知事之未及,故其所以备患者常出于仓卒而不精。”(《诗集传·卷五》)该急的不急,则事到眼前就不能很好应对;该缓的不缓,过早地进行应对,情况很可能另生他变。应对失宜,措置无方。长此以往,国家能不乱吗?


春秋时期,君王和朝臣平日的作息,除了有“朝礼,别色始入”等礼制规定外,还有“一日四时”之说。据《左传》记载:鲁昭公元年,晋平公生病了,郑国派子产去聘问,顺便探问一下晋平公的病情。晋国大臣叔向问子产,晋平公的疾病是不是神灵作祟?子产回答说:“贵国君主的疾病,并不是由于神灵作祟,而是由于他自己的日常生活没有节制。我听说,君子一天的生活分为四个时段: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这样才不会使身体衰弱。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会使百事昏乱。君王恐怕就是这样,因而才生病的。”子产的议论,虽然是就晋平公的病因而说的,却也反映出君王和朝臣所应遵循的、有条不紊的“一日四时”作息法。



从另一个角度看,诗中“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虽然写的是朝臣狼狈穿衣上朝的情形,但正是由于这种不敢怠慢的态度,也反映出了臣子对君主的尊敬,以及对国事、公事的敬业精神。


《说苑》卷十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魏文侯喜爱少子挚,想让他将来接位,就把太子击封到中山这个地方。三年之间,都没有派遣使者慰问。后来太子舍人赵仓唐,作为太子的使者去见魏文侯。魏文侯问了问太子的生活情况后,又问太子平时都在学什么,赵仓唐说:“主要的课业是学《诗》。”魏文侯就问:“那太子喜欢哪首诗呢?”回答说:“喜欢《晨风》《黍离》。”(《晨风》里有“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暗示魏文侯把太子给忘了;《黍离》有“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表达太子的忧念。)


魏文侯有所感动,就赐给太子一袭衣服,令赵仓唐在鸡鸣的时候赐给太子。赵仓唐回到中山,当鸡鸣时把魏文侯所赐之衣送给太子。太子打开装衣服的盒子一看,衣裳全是颠倒的。太子赶忙说:“赶紧备车,君侯召我回去呢。”赵仓唐说:“我见君侯时并没有得到这个命令啊。”太子说:“君侯赐我衣裳,不是为了御寒,而是为了传达召我回去的命令啊,所以让你到鸡鸣时再给我,《诗》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这是国君在召见我啊!”太子赶回了魏国国都。魏文侯见了大喜,认为太子贤明,于是就把太子留在国都,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而让少子挚出守中山。


这是一个正面理解《东方未明》这首诗的例子,它说明什么呢?尽管朝臣的妻子不能完全理解丈夫的行为,以为他愚笨可笑。但从臣子的角度讲,以国事为重,忠于职守,这是责无旁贷的,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从这个角度看,这样才是一位好朝臣。



更多《经典阅读计划》内容

- 国风·郑风·溱洧 | 诗经讲演录 ㉕

- 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 诗经讲演录 ㉔

- 国风·郑风·子衿 | 诗经讲演录 ㉓

-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 | 诗经讲演录 ㉒

- 国风·郑风·将仲子 | 诗经讲演录 ㉑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萝卜

特约编辑:高擎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