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身为一个当代人,逛超市就是我的灵魂洗礼

Lara NOWNESS现在 2019-12-31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一份的生活秩序理念。

 

比如说个人清洁卫生这档子事,人和人的标准就很不一样,有些人把家里椅子当成储物黑洞来用,但只要把住了床上还算整洁这个底线,生活就还算整洁有序;每周有一次有时间能清一下脏衣篓里的衣服 or 完成一次收纳整理自己,日子就还不算失控;经历了职场一连串的琐碎荼毒?不要紧,打开电脑-开始桌面分类图标-自动对齐-清理废纸篓,只要完成这一连串操作,内心自然徐徐升腾起一阵 inner peace。



01

当代人的“降级版”生活秩序感


秩序感意味着什么?

 

在面对生活里的一地鸡毛的时候,发现自己周遭有些事物还是有序存在的,就会感到安心:每天大多数时间被一部小小的手机支配,被明星热点和被大数据硬塞来无数的无效信息淹没、发出去的内容没了回音、保存的内容隔几天就一片空白、不断找上门的工作 call.....


人生不由自主的失控感时有发生,人们就自然会去寻找一些心理秩序之锚——只要每天有些事我们还能有条不紊地做着,生活的小船就不会翻。

 

除了消费降级,人们对秩序感的追求也有降级的趋势。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生活会被绵密来袭的“小确丧”打败,比如说掌控不了自己今天早上到底能不能及时赶上地铁,有可能因此引发打卡迟到扣工资这样的蝴蝶效应,所以猜不中公共交通规律,但求我家猫拉屎的时间跟我吃饭的时间可以错峰进行这样小小的稳稳的幸福。



当代人降级过后的生活秩序感大概长这样

每周逛优衣库👚/超市🛒/宜家🛁...

不管是逛超市还是什么商店,秩序感的一部分就在于商品 sku 的摆放整齐,按颜色、功能收纳分类(以至于据说有人的解压方式就是去优衣库叠衣服)。


转一圈菜市场🥦

在外漂泊的职场年轻人,平日里没能顾得上好好生活主要靠外卖和包装食品果腹,周末去一趟菜市场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地方体验市井生活,无异于 get 了一次心灵的大保健——被摆在摊上整整齐齐等待被挑选的茄子🍆萝卜🥕,以及大爷大妈为了三块五块跟小贩们响亮地交涉的场景,不管是家乡县城还是帝都三里屯旁边的菜场,都是换汤不换药的熟悉味道。


健身🏃‍🤸🏻‍♀️

每天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用来健身,不管你是真的在健身还是在垫子上玩手机啥的,要的就是一份心安理得。

有的秩序感建立得纯属自欺欺人,但总归能让自己心里好受些不至于崩盘。人类本能的喜欢找平衡,比如说吃了顿高热量的就跑去健身房踩踩动感单车举两下铁,啊内心安宁回来了,对肥胖的未知恐惧被消除了。


循环播放治愈强迫症的视频🎬 

看一个机器如何切割🍫巧克力/盘子/黄油.....,看军队演练踢正步,玩巴克球磁力棒太空沙的 ASMR......这些视频带来的解压感也主要来自于有序。


早上做便当🍽/冲咖啡☕️/看早间新闻

很多人喜欢坚守一件有规律的事情,每天都做,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天的激活仪式,不管你是早起一杯豆浆还是美国豆浆,只要不会喝腻就好。否则,好不容易搭建的生活秩序又要推倒重来。


定期打卡📌

我们可以试图理解一下,其实各路打卡行为背后也是在搭建自己的秩序。粉丝签到打卡是为了追随自己的偶像,上进逼为了督促自己打卡背单词,还有的人不爱吃早餐的人督促自己晒早餐🍳(不过,此条不适用于对上班打卡深恶痛绝的人)。


养一只🐕狗/🐱猫

即使再颓再晚回家,也得给猫喂饭铲屎 or 牵绳去遛狗,它们就像生活的节拍器。实在没条件的就养只电子的。


记手帐✏️

哪怕这一天过的像小学生流水账,只要把它们记在手帐上了,那么这一天对自己而言算是没白过。


做数字家务📍🗂

大多数人建立生活秩序的方式就是清洁和收纳,不一样的是以前人给现实事物断舍离,现在热衷于给电子设备断舍离:清理小红点、整理桌面图标、列表清除好友、备份相册文件、分类收藏夹......


Geoff McFetridge

02

秩序感地幻灭瞬间

降级版的生活失序瞬间,每条秩序感-1


下班点餐🍱,外卖比人先到家了😣


周末决定在家宅着💤,

突然被朋友临时邀约😣


买东西💴订单里的一样东西缺货了😣


刚铲完猫砂盆🐱,

猫就进去拉臭了😣


人刚下电梯,

🚇地铁正好关门😣


常点的外卖突然超出配送/不送外卖了😣


手机 app 按颜色分类好之后🎨,

更新之后换颜色了😣


打开收藏夹📁,

结果发现全是注销/删除/不可见😣


看一个治愈强迫症的视频,

没想到是逼死强迫症的那种😣


列好了 to-do-list 📝计划了完美的一天,

结果第二天睁眼起晚了😣

Chris DeLorenzo


03

秩序带来安全感

出于对未知的、不确定的恐惧,人类创建了各种各样的规则来抵御风险。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按着规矩来,努力到了什么程度、就会有哪些收获,坏人违反秩序将得到惩罚,还有努力到顶层的人改变和创造规则,世界就在秩序的维持下安稳运行着。归根结底,对秩序的迷恋有赖工业社会对我们的塑造,当今社会文明的基础就靠着一条条规则秩序约束着,上至法律下至上班打卡 KPI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跟这些条条框框打交道。


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就提供了一种按部就班的生活秩序如果一直不工作你每天会是什么状态?依靠自己的原始欲望来活,大多数人并不能应付得来,工业社会给普通人提供了“工作”这样一份生活规律的样本,告诉你没了它,你应该感到焦虑。


你或许会说“有的人能做到自律”,那就是自己给自己建立规律和秩序,为了更好的“掌控自己的生活”而去自律,“自律给我们自由”,且不管这里的自由指的是真的掌控自己的身体还是指什么花钱什么的自由,有秩序还是好的,毕竟人们还是相信,遵从秩序的手册就可以兑现幸福。一方面我们本能地讨厌秩序束缚,当我们也学会了相信秩序会带来安全感。

Chris DeLorenzo

当代人秩序感的建立,大概有这样几个关键词


列清单

一提到秩序就会想到列 to-do-list,当代人恨不得连做 plan 这件事本身也要做个plan,执行起来也颇有仪式感。至于最后的结果是不是立了一堆 flag 根本不重要,有“我又成功做了一份计划”的成就感就好。


量化🔢

所谓科学的实质就是一个万物皆可量化的进程,把生活中的一切转化成数字概念,这件事也会给人带来莫名的掌控感,比如这一餐摄入了多少卡路里、这个月的体脂率是多少、今天发了几分钟的呆、这个月读了几本书、这些年交了几个男女朋友……


打分✔️ 

看完电影给电影打星级评分、买完东西评分这些就算了,当代人已经养成了喜欢给生活打分总结的习惯,给伴侣打分,给相亲对象打分,甚至给年度打分——2019 快空瓶了,我勉强给个三星半,2020 年我先试用一下,不好用可以退货吗?

 

贴标签🏷

一个人被简化成各种标签迅速被识别,文艺青年/摩羯座/强迫症人格……标签无处不在,爱被简化成性、行为被简化成心理学/社会学原理,无法被打上 tag 的东西就像语言里不存在的词。万事万物像衣柜里的衣服一样,被分门别类妥帖收进标签的百宝箱里。


设定标准🚩

人像在被尺子量一样,一切事物都有一套清晰的对照刻度。我们给人生设置各种及格线,每个行业和领域都能找到可参照的标杆和 KOL,一切都有鄙视链,因为一切都可以被拿来比较。

 

总结理论📣

当代人相信事物皆有据可循,于是我们热衷于总结 xx 条人生定律和效应,信奉“只要做了A,就一定能达到 B”的局部真理,结果就是连 PUA 都能发展出一套完整的理论学说,并且真的有人照做。

 

04

秩序失格

各种各样的“秩序感”被过度迷信了吗?

 

在工业化的带领下,整个社会都陷入一场“绩效”的大比拼中,竞争性的、效绩主导的社会正在让人陷入异化。除了建立对日常细微事物的秩序,连一些看上去就不可控的人生事件,也要硬整出上述的那些秩序感概念来让这件事显得好掌控一些,随口说出“在感情里讲投入和付出不成正比”这样的话来。


当今社会的生存逻辑是「升级迭代」,什么都要不停地变得更高更快更新。人的价值在于「自我提升」,背后的逻辑即「自我否定」,现在的我这不够好看那不够翘,得整容。现在的我不够有精致不够健康,得吃药得健身得扔扔扔买买买。

正如《倦怠社会》中警示的那样,功绩社会中的人,虽然摆脱了福柯意义上的规训社会,却又陷入了新的精神规训社会,比起他人的剥削,自我剥削更加严重地导致了自我崩溃。

 

而之前我们也提到过技术对人格的塑造和割裂,社交网络的逻辑是比较的逻辑,不停跟KOL比跟同龄人比跟商业大佬比。人把社会的需求当做自己的需求,嘴上说「做自己,要自由」,但是自由的代价就是「不停地给自己设限,为自己立法,然后疲于去遵守自己立下的规定」于是不停地接受社会和自己定的 KPI,to-do list。自己努力把自己变成一条高效流水线。

 

最后要说,我们在此并不想要批判什么,只是提出一种跟自己和解的方式之一:生活已经够难的了,有时候偶尔拥抱失序和乱序也不失为一种对人类的解放。不妨把自己的人生当成歌单,听腻了一成不变,切换下一首也许更好,不是吗?


撰文 / Lara

编辑 / Thea

NOWNESS


继续观影


 NOWNESS  

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新奇与不凡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请联系

wusiyue@modernmedia.com.cn

本文由 NOWNESS 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