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班里的6个阶级:你的孩子属于哪个?

2017-05-08 Laura Broadwell 把科学带回家

本文由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 提供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作者 Laura Broadwell

编译 七君


和同龄人的关系对孩子的社会和情绪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这点儿童发展学家已经达成了共识。

 

那么,孩子们的小小社会和成年人的社会有什么不同?他们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构造呢,也会有阶级和派系之分吗?你可能不会喜欢研究人员给出的答案。

 

实际上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上世纪40、50年代开始就在研究这个问题。他们发现,根据孩子的认知能力(智力)、社会能力退隐意愿(是否愿意孤单)和攻击性,一个班里的孩子们自然地形成了6个阶级。

 

比如,认知和社会能力都很强的孩子往往受到同龄人的欢迎;反过来,攻击性很强,但是社会能力很弱的孩子,以及那些认知能力低下的孩子则往往受到同龄人的排斥。


 

心理学家 Michael Thompson 表示:


“每个上过学的人都知道在学校里有等级之分。想到我们自己的孩子也要被这样分成三六九等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要注意,不要试图用这种学校里社会分层对孩子进行评价,或者试图把他们转换到另一个阶层去。”

  


看了下面这些对班级里的社会群像的描述(Newcomb et al., 1993),你会不会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万人迷(受欢迎的孩子)


这种孩子类似于班级里的“大哥”或者“大姐大”。这类孩子性格雷厉风行,并且有些好斗。他们一般有体育特长,很健谈,颜值很高,或者非常善于控制、操纵别人。


受欢迎的孩子的社会能力比较强,他们在表达自我方面更有一套。他们在展现自我的同时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反而会收获别人的支持,让双方都感觉积极向上。这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在小群体中常常被视为领导者。


 


先进分子(被大家认可的孩子)


大部分孩子都属于这个阶层。他们并不是“大哥大”、“大姐大”一类的领导人物,但是也受同龄人待见。这类孩子一般比较外向,认知能力也不错,但攻击性不强,也不会在学校里捣乱。


 


平均人


这类孩子在同龄人眼里既说不上受欢迎,也说不上被排斥。他们中不溜丢的,没有什么能让人记住的特点,但在学校里也能交到朋友。


 


空气人(被无视的孩子)


有一小簇孩子是被同龄人无视的,没有什么存在感。这些孩子往往很安静,是好学生,但是他们不怎么愿意从事社会活动,或者说加入到群体中。


老师一般不怎么操心这种孩子,因为他们的成绩不错。但是他们很难和同龄人交朋友。一些研究显示,虽然这些孩子上了中学以后能交上朋友,但是他们更希望从家长和老师那里获取关注。


 


刺头(有争议的孩子)


这类孩子受到一部分人喜欢,但不受另一部分同龄人待见。他们往往在班里扮演“小丑”的角色。他们可能会有一些叫人难以启齿的怪癖(比如很喜欢挖鼻子),也可能是霸凌同龄人的小霸王,或者是当众反抗教师(比如回嘴)的那类叛逆分子。


 


贱民(被排斥的孩子)


在集体中地位最低的是被排斥的孩子,他们几乎就是“万人迷”孩子的反面。他们的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比一般的孩子要弱,在和同龄人的交往中受到了很大挫折,常常感觉孤独和焦虑。


他们分成2种类型:一类是顺从型的,他们接受被排斥的事实,虽然内心感到很难过,但会尽量避免引起同龄人的注意;另一类是攻击型的,当他们被嘲弄的时候会情绪爆发,做出暴力行为。Thompson 表示,“这些孩子本性并不暴力,但是他们在学校常常失控,或者过度反应,最后不得不被叫到校长办公室去。”




你以为班级里的社会分层是在中学开始的,其实不然。丹佛大学的社会学家Peter Adler 表示,实际上从小学1、2年级开始,班级里就会形成不同的阶级和小帮派,到了小学3年级这点就会变得很明显



为什么孩子们也会搞阶级分化,甚至形成小帮派呢?


一项跟踪调查美国小学3-6年级学生10年的研究发现,孩子们也需要“社会资本”。对孩子来说,进行阶级分化、进入小团体就能获得社会资本


对女孩子来说,长得漂亮、穿漂亮的衣服就是一种社会资本。而对男孩子来说,体育好、看起来块头很大也是一种社会资本。


另外,成为某个阶级或者小帮派的一份子会让孩子有归属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和优越感,也能让孩子感觉不孤单。


想成为众人注意中心的孩子很容易就形成小帮派。他们可能会要求想入伙的孩子穿同样的衣服,买同样的玩具,或者喊同一句口号。男生和女生都有可能形成小帮派,但是女生的帮派更为常见。女孩子们的帮派往往更加刻薄、伤人,她们会欺负帮派以外的同学。




虽然被同学排挤很不好受,但是成为小帮派的一份子也不能总是让人感觉开心愉悦。比如一些小帮派会有奇怪的条条框框要成员遵守,这会让孩子失去了自由,很不自在。


另外,小帮派是非常不稳定的,尤其是女生的小帮派。儿童心理咨询师 Diane Ross Glazer 表示,女孩子的小团体虽然更加排外,但是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反复无常。


加入小帮派后,孩子的行为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出现社会顺应行为——有时他们觉得这件事虽然不对,但是还得做,比如霸凌某个同学。



作为家长,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减少班级里的阶级和帮派的影响呢?



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小帮派成员:


  • 帮孩子找一个校外活动,让孩子远离校内的小帮派,和有共同兴趣的孩子做朋友。


  • 让孩子和某一个同学/朋友单独玩耍,为他们安排不受小帮派干扰的地方学习,比如你家。


  • 邀请小帮派以外的孩子来你家做客,这可以让孩子和别人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


  • 经常邀请不同的孩子来家里做客,这可以帮助孩子和别人交朋友。




如果你的孩子是小帮派的成员:


  • 告诉孩子同理心是很重要的品质。比如,让孩子回忆自己被别人排挤时的感受。让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 帮孩子结交小帮派以外的朋友。比如带孩子参加一些兴趣班,让孩子认识不同的人。


  • 和孩子的老师聊一聊。一些老师有能力削弱不良帮派的凝聚力,比如在课堂上,让帮派的成员参加不同的小组,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 如果孩子被帮派除名,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你可以告诉孩子,还有很多其他好孩子可以做伙伴。


  • 别试图强行拆散小帮派,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你可以告诉孩子行为的不良后果,告诉他不管是不是小帮派的成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不过瘾,请戳

今年5岁的《环球科学》清华科学夏令营等你发车,无人机 + 新版干货实验

为什么说筷子让我们长出了龅牙

你是如何让孩子失去对世界的好奇心的

为什么题海不能让孩子成为学霸?

终于有人研究出什么结让鞋带不容易散了

为什么歪果仁不会亚洲蹲?可能是因为这根筋不对

学校教给你的这6条知识已经过期了

失传的8个伟大发明,连NASA也想复原


把科学带回家ID:bringsciencehome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转载请联系 kids@huanqiukexue.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中提到的研究:

Adler, Patricia A., and Peter Adler. Peerpower: Preadolescent culture and identity.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98.

Newcomb A F, Bukowski W M, Pattee L. Children'speer relations: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popular, rejected, neglected,controversial, and average sociometric status[J]. 1993.

图片来源:Affinity Magazine, Z Living, Simple Acts of Care and Kindness, Zimbio, Medium, UTexas, IrishHealth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