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师请到学校,这位家长的做法值得学习
01
听同事讲“请家长”一事,几个学生犯错误需要家长配合处理,依次打完电话后,她继续盘问事情始末。
几个家长陆续到校,无一例外对孩子铁青着脸,大声训斥或直接动手,犯错误的孩子站在角落里,在老师的教导和家长的责骂下,或惊惶失措,或无动于衷。
这时一位母亲走进办公室,有礼貌地和老师点头示意后,面带微笑走到自己孩子身边,抱抱孩子,拍拍他的背,然后静静地坐在一边,耐心的看着孩子,听他讲事情的原委。
同事说,做班主任很多年,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家长大都是简单粗野解决,逼着孩子承认错误,貌似事情处理的很好,其实只是表面现象,离真正走进孩子心中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个妈妈是她遇到的最有智慧的家长。
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需要冷静,抱一抱是态度,是对孩子的接纳,有了亲人的宽容,孩子才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
这样无论怎样处理,他都能心平气和面对,心甘情愿承担事情的后果,并接受教训。
02
小可的父母离异后,出现了说谎、打架、拿家里人钱等各种问题。
有一次借别人的手机,和家人声称是妈妈给买的谎言被拆穿后,全家人对她进行了轮番批判,劝说、指责、训斥……
声音一个比一个高,语气一个比一个气愤,小可低着头站在一边,一句话也不说,这当然被家人认为是脸皮太厚,无可救药。
逼着她去还同学手机,同学见面低声问了一句话:他们(你家人)说你了吧?小可立即痛哭流涕。
“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首先还是需要去接纳,哪怕那是我们不愿意去接纳的”。
爱孩子就是要接纳孩子,给孩子理解和宽容,让孩子觉得父母是爱他的,肯定他的。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的着急、发怒、责备是起不了真正作用的。
所有家长都应该冷静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帮他纠正一时的错误并树立长久的信心。
孩子犯错误正是需要亲人关爱的时候,她内心的恐惧与不安无法排解时,亲人的接纳和理解才能给他反思的勇气和改正不足的决心。
03
每学年新一年级开学时,家长们都和孩子一样异常兴奋,一个新的开始总会给人带来无限希望,家长们会兴奋地讨论孩子的安全、饮食、休息时间等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会呈现出不同的成长状态,家长们则“原形毕露”,他们不再关心孩子的健康,不再关注孩子是否快乐,他们更多的关注点是孩子是否按照他们希望的方向成长。
一旦孩子出现状况,他们很少理智思考,总是悲观地怨天尤人。
有个孩子经常不完成作业,家长怒斥:你真给我丢脸,快别上学了,放学回家家务活不用你做,作业还不写,真是让我伤心透了。
老师插话说学校组织的21天阅读挑战比赛中,孩子坚持的特别好。
家长说:闲是闲非的事情上心,正事就做不好。
对孩子来说,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才重要,孩子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差,对事情的判断力和理解力差,需要家长耐心引导。
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家长责骂会让他不知所措,自暴自弃,更没有信心和能力改正错误。
成长是个缓慢的过程,孩子出现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不写作业的背后一定隐藏着许多问题,家长需正视现实,克服自身焦虑和急躁情绪,放弃幻想,认真分析,耐心引导,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04
有家长诉说自己的孩子写字明显比同学慢,写的字不像样不成形,孩子认为自己实在是笨,跟不上老师和同学的进度,这样的心理造成他在班内敏感自卑。
有一次老师上课提问,他回答错了,老师忘记让他当时坐下,结果给孩子造成了恶性的心理暗示,回答错了要罚站,还不如不回答。
从此他上课就不再举手,在学校也越发的不爱说话。在学校不开心,没有朋友,不喜欢上学,回家也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学校的事情。
孩子平时在家的表现是个乐观派,说起他感兴趣的话题头头是道,和人交流顺畅特有自信。
但就是学习兴趣不大,压力很大,自己也很是苦恼。家长辞去工作专心陪伴,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老师帮忙分析出孩子的现状,与家长商量着先从孩子的写字入手,让孩子每天抽出时间,练习写字,通过每天一页纸的练习,孩子的字渐渐写得像样子了,老师在课上表扬了他字写得越来越规范,孩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接着家长尝试着从孩子感兴趣的科学入手,给孩子买科普读物,陪孩子看科技频道,鼓励孩子做简单的小实验,听孩子讲他所知道的科学知识等。
慢慢的,孩子越来越阳光,回家主动和家长说起在学校发生的事情。
看着孩子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心,家长悬着的心终于稳定下来。
孩子是伴随着不断出现的问题成长的,遇到成长困惑时,家长需坚定地站在孩子身后,给他信任的目光和鼓励,以一颗博大包容的心来对待孩子,接纳他的一切,鼓励他勇敢尝试,赞赏他的点滴进步。
这些努力不但会影响孩子,也会改变自己,从而改变家庭生活。
父母从心底深处发出的喜欢与悦纳,孩子是能够感知到的。
这种支持,将成为孩子成长的源动力,鼓舞激励着他一直向前。
#专栏介绍#
【慧言心语】是张文质公众号为文质教育研究院长期签约作者慧心老师开设的家庭教育专栏。
作者系张文质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三十年一线教育工作经验,爱教育,爱孩子,文字细腻,温暖。
# 热门课程 #
▲扫码听课
# 相关阅读 #
好文 | 网课“后遗症”,该怎么治?
好文 | 谈青少年问题:一瞬间的决定和一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