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新闻飞一会儿,然后就反转了...咋就成了业界屡骂不休的“烂街戏码”? | 全媒观

2016-04-06 腾讯传媒 全媒派

小长假刚过,你还记得这些“打脸”新闻吗?生活在“朋友圈”的你我,几乎逃脱不了被“新闻反转”刷屏的体验。前一秒还在义愤填膺,下一秒就暗自嗟叹上当,而舆情为何这么容易被牵引?为何新闻“飞一会儿”就反转渐成传播规律?

 

本文由腾讯旗下产品“全媒派”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授权合作请联系quanmeipai0321@qq.com

5毛钱的赌,清明小长假中你肯定被这则新闻刷过屏:




没错,社交网络上流传着日本赤城乳业一款名叫“GariGari”的棒冰涨价10日元的“新闻”——从60日元到70日元,该企业撑了25年,实在“撑不下去了”,涨价后企业领导率领员工集体向消费者道歉。


这个消息触动了网民的精神G点,一时间为日企点赞并吐槽国内企业和物价的声音不绝于耳。


但是,鲜有人注意的是,这是一则广告。是的,这就是赤城乳业推出的新广告。



赤城乳业官网发布了该则“加薪篇”广告



雅虎日本新闻网也在报道标题中指出该视频是广告。注:在日本,电视广告被称为CM,即Commercial Message(商业信息)


即便25年涨价10日元的事实是真,但该事件完完全全是一场广告营销。然而,不少国内媒体却忽略广告本质,当做“新闻”报道。


这样的情况是不是有点眼熟?“新闻反转”,似乎正成为网络空间的常态。


从多年前轰动的“北京大妈碰瓷外国小伙”,到今年春节热议的“上海逃饭女”,还有直指国人素质和道德问题的“中国游客泰国抢虾”以及“重庆大妈碰瓷玩具车”事件,新闻反转几乎成为了社会热点事件的标配。


全媒派(ID:qq_qmp)曾关注过打脸文的传播现象,而随着反转类的新闻事件逐渐增多,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先惊愕再释然”的过程。但我们要探究的是,反转之中,“转”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总会轻易落入“转”的圈套?


反转新闻中的几张熟面孔


梳理一下最近反转的新闻事件,“中国游客泰国抢虾”中,“中国游客”再一次躺枪;“重庆大妈碰瓷玩具车”事件中,“大妈”再一次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抹香香领导”事件中“领导”更是饱受舆论的调侃和批评。


这些新闻反转事件中的当事人在媒介传播中具有共同特点——树立一个容易被标签化的形象,并消费他们。事件中的当事人甚至不需要具体到个体,不需要真实姓名,他们只是作为一类模糊不清的群像。


那么,哪些事件与群体最易成为反转事件传播的“靶心”呢?


1、老人与“碰瓷”


老人作为突发性社会事件中的常客,经常出现在各反转事件中。从至今仍然众说纷纭但又不了了之的南京彭宇案开始,容易摔倒且脆弱的老人就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社会焦点。


代表人物:2013年12月2日引起轰动的“北京碰瓷外国小伙”的李大妈以及全国各地不断爆出的“碰瓷”大妈、大爷。而且其中大妈的数量占绝大多数。


有意思的是,梳理了这些事件的媒体报道,除了北京大妈知道姓李之外,其余淮南“讹女大学生”的老太;重庆被玩具车绊倒的大妈,在报道中和讨论中都只实不知其名,甚至不知其姓,只有老太、大妈之类的标签式称呼。



网传北京街头一中年妇女“讹诈”外国人,后据目击者称该名外籍男子确实撞了人,并用中文骂人


在各地反复上演的“碰瓷”与“反转”剧情演绎的是社会中对于诚信缺失的紧张情绪,同时直白表达了社会中很多人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对于部分老年人享受着国家福利却倚老卖老的不满。而在这些事件中,老人原有的道德制高点被消解。


2、旅游那些事儿


随着旅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常态化的休闲选择方式,旅游过程中游客与导游的冲突,游客之间的冲突,游客不文明行为被广泛关注。


代表人物:“青岛天价大虾”、“中国游客泰国抢虾”等事件中的游客


这些事件中商业欺诈、国民素质等问题都反映的是国人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的提高与实际国民素养之间的差异的恐惧。


值得一提的是,每当涉及中国游客走出国门的相关负面话题,舆情更是容易触到民粹的神经——正向与逆向民粹言论充斥社交网络,个体的出游变成了有关“国格”的事情。



流传甚广的“中国游客泰国抢虾”照片,后有报道称该地存在不合理导游现象


诸如“中国游客泰国抢虾”中,新闻发酵之初,报道中“多吃多占,爱占小便宜,浪费、不讲文明”等标签都是用来附会“中国游客”的经典形象的。然而进入反转环节,人们才从进一步报道中得知当地涉嫌宰客、限制消费等违规操作。


3、城乡与阶级差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乡融合”中出现的一些矛盾一旦经过社交媒体中的发酵,所产生的传播效应则成几何倍数放大。


其中,尤以所谓“凤凰男/女”类事件最能引起网友的关注。


代表人物:2016年春节期间疯传但被证明为假事件的“上海女逃饭事件”故事中被塑造出来的城市女孩。


全媒派曾经(ID:qq_qmp)曾出过文章关注过“上海逃饭女事件” 。


这些事件有意思之处在于,“反转”都是经过事后调查发现,所谓事件并非真实发生,而是虚假或改编的故事。这些事件可以看做是曾经网络上热议的“凤凰男”、“凤凰女”大讨论的升级版。当然,“凤凰男”并非事件的核心问题,城乡间在文化、习惯、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发展上呈现出的差异才是全社会关注的关键所在。



电视剧《新结婚时代》中,“凤凰男”何建国与妻子之间矛盾很大程度上源于两人出身的差异


谁是反转核心?标签化的人群


容易被标签化的群体必然在媒介的叙事活动中被概括出较鲜明的特征,而这些标签也是媒体在快节奏的传播中吸引人们关注的最好方法。


当然,这些标签承载了人们太多有待表达的态度和需要发泄的情绪,因此大部分标签都呈现出对某个群体负面的定义。


在“中国游客泰国抢虾”事件中,舆情之所以已被“点燃”,根源在于近些年经济实力与出国游需求“提”上来后,国人的素质却难以跟上。可以说,媒体报道中“中国游客”这一刻板印象的建立,对于大众认知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抢虾”照片一出,几乎不需要说明背景,大众就自动带入“国人素质低”的观点。


#视频:中国游客自助餐疯狂抢虾 泰国网友:难民营来的吗?时长 01:01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0196sz5pl&width=500&height=375&auto=0


而“中国大妈”则更是在长期媒体议程设置中,被贴上了诸多“蛮横”、“不讲理”、“贪小便宜”等标签。


因此,当重庆巫山爆出所谓大妈被玩具车绊倒,绊出“史上最牛碰瓷”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查证新闻真实性,而是带入“碰瓷老人”的经典形象,仅凭一张照片就可以臆断老人倒地绝对是碰瓷之举。



重庆老人被玩具车剐蹭倒地截图,图片来源自@巫山新闻


这些鲜明且丑化的形象非常符合人们和媒体的需求——人们需要通过批判来发泄,媒体需要话题得到关注。


#视频:大妈碰瓷玩具车真相:不是碰瓷 老人粉碎性骨折 ,时长03:11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019mbxjlw&width=500&height=375&auto=0


媒体缺位?缺少社会媒介素养的培育


让·鲍德里亚曾借麦克卢汉经典“内爆”理论指出,信息社会,“拟像”与“仿真”的界限早已内爆,世界早已变得拟像化了——我们通过大众媒介认识的世界并非真实世界,而是由媒介符号建构又消解的“超真实”世界。


基于这样一个信息内爆的社会,当热点事件发生,受众本能地追寻或依赖微博、微信、贴吧和论坛等渠道,而这些渠道中缺少把关的信息又经由传播发酵,大众媒体上事实的缺位,最终酿成一则又一则反转的新闻。


当我们隔着网络批判“中国大妈”时,我们实际上是焦虑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信任的缺失;当我们对“中国游客”的形象痛心疾首时,我们本质上是对提高民族素质的迫切希望,以及潜藏的对于新富阶层的“不爽”。而这些深层因素,媒体少有讨论,多数情况只需要“热点”和“爆点”就够了。



有媒体透过舆情大数据分析“反转新闻”的成因,图片来源于九派新闻


或许,国内舆论场已经可以被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许多新闻事件出现反转,事实是假的,话题是真的;新闻是假的,讨论是真的。


而反转新闻,就像拼图游戏——不全面的事件信息,加上对某种情绪或态度的“迎合”,形成缺乏事实基础的报道,而“真相”则只能在反转中逐渐厘清。


因此,我们呼吁并期待的是大众媒体更好肩负起媒介功能——不仅在于报道事实,更在于培养公众对事实的判断能力。健全的社会人格绝不是“键盘侠”,而是在获取、理解及传播信息时具备必要的甄别能力,这不仅有赖于个体成长环境,更有赖于媒体环境的塑造。


...

点击图片阅读我们的推荐


川普这个野生的嘴炮+段子手,是如何“粗暴”地操纵媒介与选民的 


点击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全媒派年度文章 | 墨西哥记者 | 张小龙演讲 | 水军帮派 | 直播App | 台湾选举媒介策略 | 社交自恋症 | DIY360全景照片 | 打脸文 | 总编辑转型 | 数据新闻 | 事实核查工具 | 高科技音乐会 | 社交软件Peach | 犯罪纪实美剧 | 美联社移动直播 | 尼曼预测 | 无人机新闻报道 | 央视真人秀 |

点击阅读原文或点击头像查看历史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