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十年 愿以滴水汇海洋
一
三岁以前,我一直住在浙江丽水的一个小山村里,那也是妈妈成长的村子,村里有一条小溪流经,加上群山环绕的特点,建了一座小小的水电站。
都说“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江浙沪晒不干棉被”,山里人是没有这种烦恼的。沿着水电站有一排排风机,村里每家每户的厚衣服厚棉被都会抱到那里吹干,小时候的衣服也总有一股暖暖的来自水电站的味道。那时的我从未想到,未来的我会与电站结下不解之缘。
二
十岁那年第一次看海,阳光、大海、沙滩,我对海一见钟情。
十二岁转学来到台州,与海的相见开始变得频繁,但台州的海离城市终究还是太远。
大概山里人总是特别向往海,于是高考填志愿时我填了很多海滨城市的大学,也顺利被山东大学(威海)录取,学校的西门口就是沙滩和海,我和海的距离仅在咫尺,从此与海再也没有分开过。我见过晴空万里的海,见过淫雨霏霏的海,见过大雪初霁的海,见过狂风怒号的海。即便是千百次相见也不厌倦,我爱正午、黄昏、夜晚的海,爱无人问津的海岸,也爱游人如织的沙滩,于是我再一次选择了海,选择了来到三门核电。
三
在三门核电已近四个月,新员工培训圆满结束,我被分配至运行处,又开始了操纵员基础理论培训。每天来往于海堤北路,吹着熟悉又陌生的海风。这里的海,与我想象的大不相同。海岸边没有沙滩、没有基岩,却是一片茂盛的草,几只小猫或趴或坐在海堤的石头上,惬意非常。不远处的海面上是一艘艘巨轮,依稀可见对岸的山,若说是海,却大概更像是湖。
三门核电的海可纳百川,一百三十个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新员工恍若百川归海,汇聚到这里。我们这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从校园迈进新的人生起点。我们是第一批进入职场的“00后”,“千禧一代”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上一个十年,我们在家乡的哺育下得以成人成才,下一个十年,我们将以所学知识回报祖国建设祖国。这是一段崭新的征程,更是一场双向的奔赴。来自全国各地的“后浪”,踌躇满志、信心满满,齐聚在这里,将凝聚成一股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助力中国核电在成为国际核科技发展引领者的新征程上奋勇向前。
四
这是我在台州的第十年,回顾过去这十年,我看海的次数越来越多,直至如今与海朝夕相伴,回到小山村的次数却越来越少,但每一次回到小山村都能见到它的变化。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丽水山青水秀,但也正是因为山区土壤的贫瘠和交通的不便,经济发展举步维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小山村走出了一条特色文旅之路。大峡谷景区建成,千年古道修缮完毕,玻璃栈道竣工,民宿、农家乐、商铺经营得有声有色。
十年来,我见证了小山村的路从一下雨就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到干净平整的水泥地,见证了小山村的村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见证了浙江农村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三门核电也在坚定地向着“奉献安全高效能源,创造清洁低碳生活”这一目标稳步迈进。2009年开工建设的三门核电1、2号机组早已投入商运,目前一期工程全面投产安全稳定运行,二期工程建设也有序按计划开展推进。核电作为一种动力强大的清洁能源,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举足轻重。可以说,核电项目是满足浙江新增电力需求、减少污染物排放、保障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这十年,我看到的是家乡的飞速发展,而在这背后,是核电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可以一路走来变成了一家人。”与新同事的相见仿佛久别重逢,前辈们如哥哥姐姐般关怀备至,帮助新员工顺利完成从“我”到“我们”的转变,在交流中建立起信任的桥梁,在沟通中凝聚起团队的力量,提升了我们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十年来,核电的发展默默保障着“浙”里的发展,如今,作为三门核电新的一份子,我愿像一滴水汇入三门核电的海洋。(文:方灵娜)
《倾听三门湾》往期回顾
15、今天,致最牵挂的人!
16、“浙”十年 那间自习室
17、“浙”十年,身边的青年
18、相守十年 “核”其有幸
20、岁月凝香
21、十年征程 电气之歌
出品 |“三门核声”融媒体工作室
编辑 | 王勋
校核 | 李超
审核 | 项京锋
三门核电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
三门核电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责任、安全、创新、协同”的核心价值观,以卓越的目标为导向,不断超越自我。
—— / END / ——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三门核电有限公司
新时代核工业精神
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