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玲:瘟疫当前,我们该如何面对脆弱?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
研究中心副教授 王福玲
疫情逐渐扩散,拐点迟迟未来,恐慌在所难免。此次疫情在短时间内让很多人的生命走向终点,造成很多家庭支离破碎,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令人心酸的悲剧。这场悲剧是对生命的再一次残酷拷问。
死亡是对人类脆弱性最有力的提醒
那些只因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外面吃了一顿饭,导致全家被感染的人们,想必他们还期待着聚餐完后,继续踏上奋斗的征程吧,他们何曾想过,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终点;那些忙里偷闲,顺路去过海鲜市场买水果而被感染的人们,他们又怎能想到,在这么短暂的空闲时间里,他们去了最不该去的地方;那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医院做完手术被感染的“妈妈”,想必他们全家都在期待着手术成功后,其乐融融地过个春节,谁曾想到这个春节竟让他们生离死别。生命旅程中的一个逗号竟然瞬间变身为句号。
一种肉眼不可见的病毒就可以让人类陷入恐慌,甚至不可避免地死去。年轻健康的“我们”以为死亡很遥远,其实它近在咫尺。在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中,死亡和明天,谁知道哪个会先来?
死亡是对人类脆弱性最有力的提醒。这次的疫情会结束,但是疾病不会因此而逝去。随着现代化、全球化的步伐加快,疾病可能会越来越多,传播的速度可能会越来越快。人类的脆弱性是永恒的,疾病是常态,健康则是短暂的。脆弱性是人类无法逃避的事实。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脆弱的生命和充满风险的人类社会?
尊重脆弱性首先要求我们承认脆弱性的事实
作为动物性的存在,人类的肉体暴露于疾病,伤害,残疾和死亡中,在自然面前,人类是脆弱的,我们需要互相帮助才能减少苦难;作为社会性的存在者,我们在情感上和心理上都是脆弱的,我们容易被忽视、被侮辱、被排斥,我们会感到悲伤、沮丧,因此我们需要彼此关怀。
人类生活受脆弱性制约,尊重脆弱性就是对脆弱性的伦理回应。尊重脆弱性并非指我们要保护人类的脆弱性,让人类脆弱性不受伤害,这显然是违背常识的,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克服脆弱性的进程。尊重脆弱性首先要求我们承认脆弱性的事实。这种承认的态度非常重要。尼泊尔说,脆弱性不是恶,否认脆弱性才是人类陷入灾难的深层原因。
每个人都是脆弱的,所以是彼此依赖的。没有谁是自足的,我们需要共舟共济。面对疫情,我们需要众志成城,疫情之后,我们更应如此。
识别不同的脆弱性,给他们更多关怀和保护
所有人都是脆弱的,但脆弱性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却不同。个人所处的环境,个人的体质以及个人能够运用资源的能力不同,脆弱性在个体身上也会体现出程度上的差异。尊重脆弱性要求我们识别不同的脆弱者,分析导致脆弱性的原因,减少或避免因为制度和人为原因施加的脆弱性。具体要求
(1)防止歧视。识别脆弱人群的意义在于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保护。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事与愿违的一面。例如,毋庸置疑,在没有治疗药物和措施的情况下,隔离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办法。然而,隔离,使得个体或群体被贴上了“危险”的标签,这个标签使得他们再次成为受害者,加重了他们的脆弱性。
(2)调配资源。在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不同程度的脆弱者得到相应的照顾?死亡本身不必然就是悲剧,但是因为资源配置失调造成的死亡、因为人为原因导致信息不通畅造成的死亡则必然是悲剧。我们必须从悲剧中汲取经验教训,减少悲剧。
(3)区别对待。医护人员是防控疫情最重要的一线人员。在发生重大疫情的时候,作为防治疫情的专业人员,医生具有救治患者的义务,尽管这种救治工作会让医生自己处于风险中,这是由医学的专业特征和医生角色的特殊性决定。然而,这种特殊性同样也使得医护人员成为一群特殊的脆弱人群。与普通大众相比,他们因为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具有更大的脆弱性。因此,社会应该给予医护人员更多的尊重和支持。疫情面前如此,疫情过后更应如此。
图片来源于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冉越
抗疫专题
1、喻丰:这10个道德心理学思考,让我们看清疫情中的人心与人性!
12、“毒”眼看生死
中国伦理在线
小编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http://www.ethic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