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胜疫情 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绿水青山带笑颜

云岭职工 2024-01-19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红土高原大地,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在扶贫攻坚一线,在抗疫防控一线,在每一个普通而不平凡的岗位上,攻坚克难,奋力向前,持续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共同书写下新时代伟大事业的崭新篇章。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点赞,向他们致敬!


当年是一个青丝少年,如今已是霜染两鬓,30余年来,宋祝漫带领村民植树6万余亩,荒山变成绿洲,干涸的土地上出现了60余个泉眼。

绿树盖荒山,不愁吃和穿。

经历30余载的汗水和辛劳,他为家乡带来了一片绿洲,并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商业,带领全村发家致富,真正实现了“景美、民富、人和”。

1983年,宋祝漫刚满20岁,是曲靖市沾益区白水镇中心村民委员会老湾地村民。看到老湾地曾经绿油油的山遭到大量砍伐,水土流失严重,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荒凉景象。虽然他学历不高,但他明白,只有绿树盖荒山,才能不愁吃和穿。

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思想斗争,他毅然决然地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上山植树。

他自费购买书籍、工具等,带领弟弟宋二漫和另外6位村民上山,那时山上条件十分艰苦,没有住房,他们就用牛毛毡搭建起了简易房,8个人就住在15平方米的简易房里,开始他们的造林生涯。

住的是临时简易房,睡的是油布,吃的是洋芋、包谷面汤、野菜。白天风沙漫天,晚上寒风刺骨。尤其是山上没有任何造林的机械设备,更没有树苗和资金,他们只能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就地取材,扦插滇杨。

几个月过后,他们靠双手扦插的滇杨树苗成活率达90%。但生活环境的艰辛,其余6人坚持了几个月便返回了村子,放弃了植树造林的事业。

宋祝漫兄弟俩并没有灰心,反而更加坚定了“要种一大片树”的决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兄弟两看着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心里有说不出的欢乐。可是,此时的村民仍然缺乏护林意识,毁林现象时有发生。

有的村民还故意到山上拔树苗、剥树皮,放牛啃吃树叶、践踏树苗,加上老湾地林地与播乐乡的多处山地交界,护林造林的矛盾多、难度大。

于是宋祝漫采取各种方式向村民大力宣传造林护林的好处,同时制定了山林管护规定:谁到山上砍伐一棵树,就罚他挖1000个树坑。

这个“规定”刚出台的时候备受争议,还曾经因此发生过打斗的情况。但在他的坚持下,乱砍滥伐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慢慢成长的小树苗给曾经的荒山带来了丝丝绿意。

宋祝漫为了守护山林,结婚、生子都在简易房里度过。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虽然过得艰苦,但看到慢慢变得翠绿的山,他的心里充满了喜悦。

他大儿子宋金林4岁时,由于无人照顾,他们妻子就用绳子将儿子拴在树上,谁料风雨交加,小树被吹断,孩子掉进了水沟,被水呛到的小金林生病发热,更因家中困难无钱及时医治留下了病根。

1998年,11岁的儿子因患上淋巴癌,经医治无效离开人世,宋祝漫的父亲因孙子的离世,伤心过度也去世了,面对重重打击他仍然义无反顾。

苦难没有击败他。

宋祝漫的坚持让村民们的意识慢慢发生改变,从原来的不支持到理解。

宋祝漫出资15万元修建乡村公路,环境条件改善,先后又有24户人家跟随宋家人上山种树守林。

他的行为也得到了省、市、区党委政府的肯定,并为他们架设了电路,山上开始用上了电器。

30余年来,宋祝漫累计植树17775亩,同时他还帮助和带领其他村落的村民植树造林5万余亩。

在他的精心管护下,这片林场从未发生过火灾。

因为林木茂盛,老湾地这片荒山,从1993年开始出现一股“龙潭”,长年出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今,整个山林已有60余个泉眼,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不但解决老湾地饮用水的问题,而且还兼顾了500余亩土地的灌溉。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因林场位于与播乐乡的交界处,山里有野鸡、斑鸠之类的野生动物,他主动要求在老湾地林场设置一个劝返点,对进出白水交界处的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检测,用小喇叭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和森林防火防控案例和知识,提醒大家注意加强疫情防控和森林防火。同时倡导周边村民“不外出,不聚会,不走亲访友,不猎捕和食用野生动物”。

宋祝漫抱着“一生为林不后悔,如有来生还为林”的信念,以赤子之心供养着这个伟大时代弥足珍贵的奉献精神。

久坐不利防疫,一起来做个健身操吧!


云南省职工健身操教学片


拉伸操

科普知识免费听

《新型冠状病毒职工防护知识50问》

延伸阅读



来       源:云南省总工会

责任编辑:毕    燕

校       对:何家票   编       审:黄    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战胜疫情 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绿水青山带笑颜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