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胜疫情 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农加贵:在“禁区”教书育人的楷模

云岭职工 2024-01-19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红土高原大地,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在扶贫攻坚一线,在抗疫防控一线,在每一个普通而不平凡的岗位上,攻坚克难,奋力向前,持续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共同书写下新时代伟大事业的崭新篇章。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点赞,向他们致敬!



20岁,他来到被人们称为“禁区”的“麻风村”教书。33年,他一个人撑起了整所学校,打开了“麻风村”认知外界的窗口,帮助被歧视的孩子赢回尊严。33年的坚守,他用自己的知识、善良和坚持,让饱受歧视的一个村的孩子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与大爱。

麻风病是一种甲类传染疾病,在还没有探索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前,麻风病人聚居的地方,是外界人眼中可怕的“禁区”。

出生在一个普通壮家山寨的农加贵,因家庭贫困,1986年高中未毕业就辍学在家。在叔叔的百般劝说下,农加贵承受着家人的反对、冒着失去恋人的风险,担心着自己会被疾病传染,带着恐惧的心理来到了麻风村小学任教。

“麻风村”小学正式开学上课,第一批学生来了12人,大的有12 岁,小的 5 岁。从小学一年级教到小学毕业,年级学生人数增多、课程也随之增加。教不同班级的所有课程,就算只上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和科学这几门课,一个星期也有 70 多节课村外其它学校老师又不愿来,农加贵知道自己今后将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1992 年,“麻风村”这个禁区的警戒线拆除,医生也撤离,这一年是首届学生小学毕业的一年,农加贵面临着学生升学的难题。村外学校知道是麻风村的学生都不愿意要,学生升学填报学校时,不敢写“麻风村”小学。农加贵与村民们商量,一致同意把“麻风村”改为“落松地”村,将校名定为落松地小学。学生参加考试后,农加贵专程到县招生办咨询录取情况并抄写毕业成绩。参加考试的学生,最高的206分,最低135分,全部超过115分的录取线。为确保学生都顺利到县城读书,农加贵不断向上级反映情况,最终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但要求农加贵带学生到县皮防站做健康体检,办《健康证》,初中学校才敢接收。最后,学生们都顺利通过体检,全部到县城读初中。

农加贵有两个子女都还在读书,村里的老屋需要改造,爱人在家盘田种地需要开支,可他却把2018年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教师奖励的10万元钱全部捐给县教育发展协会,用于奖励长期在边远山村教书的困难老师和成绩突出却因家庭困难读不起书的优秀学生。

扎根“禁区”34年,农加贵共招收了12个教学班(每3年招生一次),最多的班有 18 人,最少有 5 人。送走小学毕业生11届,共110人。许多学生已走出了寨子,大部分孩子都去外面工作了。

34年来,农加贵与村民、学生结下了唇齿相依的情感。课余时间,他为村民代念、代写书信,帮助村民修理电器,连购买配件的钱都由他出。村外的那条山石土路是2002年政府资助一点,当地村民投入义工劳动,顶着寒风酷暑硬是在陡峭的山腰上开凿而成。山上开路,开山炸石无可避免,村民没文化,不懂爆破技术,于是,他又成为大家的工兵。一放学,农加贵立即赶到工地,钻炮眼、放炸药,引爆炸石,随后又马不停蹄赶回学校,好几次连饭也吃不上,但他从不抱怨。2002年,他还在村里开办了“成人夜校”,教村民识字、读书,传授种养殖技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一分耕耘,自有一分回报。1997年,农加贵由一个代课教师转正成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他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屡屡获奖。最让他引以为豪的是,2017年11月17日,他作为云南省唯一当选敬业奉献类全国道德模范,赴北京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时,习近平总书记紧紧握住了他的手,握住了这双以前别人避之不及、恐之不及的手。2019年,农加贵又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

如今,已53岁的他依然坚守大山深处,依然带领着求知若渴的孩子拾阶而上。


久坐不利防疫,一起来做个健身操吧!


云南省职工健身操教学片


拉伸操

科普知识免费听

《新型冠状病毒职工防护知识50问》


延伸阅读



来      源:云南省总工会

责任编辑:罗    罡

校       对:何家票   编       审:黄    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战胜疫情 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农加贵:在“禁区”教书育人的楷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