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牢牢把握新科技革命的主动权

2016-06-16 战略前沿技术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何传启


在民族复兴的机遇面前,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战略决断至关重要,科学家的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至关重要,管理者的超前谋划和战略投资至关重要。


  在今年5月30日召开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我们的民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列强侵略、战乱不止、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深重苦难。”

  由此可见,科技革命,不仅关乎国家兴衰,而且影响民族命运。厘清科技革命的历史,研判新科技革命的新机遇和制高点,牢牢把握新科技革命的主动权,就成为我们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一环。

  什么是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是16世纪以来的一个历史现象,是科技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科技的发展,既有渐进性变化,也有爆发性突变。渐变是常规科技进步,突变是科技革命。但迄今为止,关于科技革命没有统一定义,目前大致有三种解释。其一,在科技政策领域,科技革命泛指重大科技突破集中涌现的现象。其二,在科技哲学和科技史领域,科技革命指科学范式或技术范式的转变。其三,在人类文明史和现代化研究领域,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统称,指引发科技范式、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的科技变迁;科技革命不仅是科技范式的转变,而且是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五个领域构成科技革命的“共生系统”。

  在人类文明史和现代化研究领域,科技革命大致有三个判断标准。

  • 其一,科学范式或技术范式的转变。

  • 其二,显著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或生产方式。

  • 其三,社会影响人口覆盖率超过50%(估计数)。

按照这种标准,在人类文明史层次上,16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大致发生了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两次科学革命分别是16~17世纪的近代物理学诞生(第一次科学革命)、20世纪初的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三次技术革命分别是18~19世纪初的蒸汽机和机械革命、19~20世纪初的电力和运输革命、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电子和信息革命。部分学者把它们合称为五次科技革命。


  什么是新科技革命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科技革命是一个历史过程,有起点有终点。第五次科技革命即电子和信息革命,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电子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1945年年底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电子革命的启动。1969年第一个计算机网络的诞生标志着信息革命的来临。1993年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启动标志着信息革命的全面爆发。目前,发达国家的信息革命已经进入“收官阶段”,发展中国家的信息革命则是“方兴未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信息革命存在“相位差”,就是时间差。从世界科技的前沿角度看,信息革命即将结束,后信息时代即将来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即将爆发。

  关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方向,已经有不少预测。例如,2001年美国科学基金会提出“提升人类能力的会聚技术”,涉及四个领域,分别是纳米科技、生命科技、信息技术、认知科学。2009年美国科学院发表研究报告:《21世纪的新生物学:确保美国领导正在来临的生物学革命》。新生物学有两层含义。第一步是生物学内部的学科整合,第二步生物学与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数学的整合。它有两个目的,一是解释生命本质,二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健康、环境、能源、食物的挑战提供以生物学为基础的解决方案。

  2011年8月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表研究报告:《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这份《报告》认为,科技革命有规律,科技创新有机遇。在过去500年里,16和17世纪200年发生了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和19世纪各发生了一次科技革命,20世纪100年发生了两次科技革命。目前,世界科技仍在加速发展。可以推测,21世纪有可能发生两次新科技革命,而且两次革命都发生在交叉科学领域,都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叉融合。其中,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2020~2050),将主要发生在生命科技、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的交叉结合部;第七次科技革命有可能是一次新物理学和时空革命(2050~2100),主要发生在物质科学、空间科技和能源科技的交叉结合部。

  目前,关于新科技革命的预测并没有统一认识。有人认为新生物学革命会先发生,有人认为新物理学革命会先发生,有人认为新生物学和新物理学革命同时发生。为避免判断失误,可以同时关注新生物学和新物理学革命,并把握它们的新机遇和制高点。

  什么是新科技革命的新机遇和制高点

  我们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将是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从科学角度看,它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学革命”。从技术角度看,可能是一次“创生和再生革命”。从产业角度看,可能是一次“仿生和再生革命”。从经济角度看,可能是一次“生物经济革命”。人类个体将获得三种新的生存形式,即“网络人、仿生人和再生人”;人类文明将进入“再生时代”。从技术角度看,再生时代是18世纪以来继机械时代、电力时代、电子时代和信息时代以后的一个新时代。

  根据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的科技需求和科技革命的历史特点,可以对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和主体学科进行预测。

首先,它的10个候选标志是:

  • 信息转换器

  • 人格信息包

  • 两性智能人

  • 人体再生

  • 合成生命

  • 神经再生

  • 体外子宫

  • 耦合论

  • 整合论

  • 永生论

其次,它的五大学科是:

  • 整合和创生生物学,解释生命本质;

  • 思维和神经生物学,解释人脑工作原理;

  • 生命和再生工程,生命体的工程化和产业化;

  • 信息仿生工程,人脑和意识的信息仿生;

  • 纳米仿生工程,人体的躯体仿生。

其三,它的五大技术是:

  • 信息转换器技术,实现生物信息与电子信息的整合;

  • 人格信息包技术,实现人脑和意识的电子备份与虚拟再现;

  • 仿生技术,实现人体的仿生备份和躯体仿真;

  • 创生技术,创造新的生命形态和生命功能;

  • 再生技术,生物体的体内和体外再生。

其四,它的四大创新是:

与自然人、网络人、仿生人和再生人相关的创新,而且四大创新集群是相互支持的。

其五,它的五大产业是:

  • 新一代生物技术产业

  • 拟人化的信息和智能产业

  • 仿生产业

  • 创生产业

  • 再生产业

以仿生、创生和再生技术为基础,实现人体组织和器官(如心脏、肺、血和肢体等)的产业化生产等。

  这些交叉学科和关键技术领域的重大理论和核心技术,无疑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新机遇和制高点。而且核心专利的争夺已经开始。

  如何把握新科技革命的主动权

  新科技革命从孕育到启动,从启动到全面爆发,往往有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在新科技革命的孕育和启动阶段,许多人对新科技革命持怀疑态度。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科学家还是社会大众,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这种怀疑普遍存在,而且可以理解。

  历史经验显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存在一段“时间差”,对科技革命的响应的“时间差”就更大。在新科技革命即将来临的时候,发达国家的态度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判断。一旦新科技革命启动,发达国家必然牢牢把握机遇,发展中国家则在犹豫彷徨中错失机遇,最后只好走跟踪模仿的道路。

  现在,第五次科技革命已经步入“尾声”,还有一些创新机遇,比如大数据和智能化等,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来临进入倒计时,它既是中国复兴的战略机遇,也是中国科技的难得机遇。

  科学需要理性的质疑,需要大胆猜想和小心求证。但是,对于那些“混淆视听”的言行要高度警惕,避免被误导。我们已经错失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不应再失去新的机遇。在民族复兴的大是大非面前,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战略决断至关重要,科学家的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至关重要,管理者的超前谋划和战略投资至关重要。

  机遇青睐有备者,中华复兴看今朝。

(作者: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一网打尽:“新科技革命”专题:

从新一轮科技革命看培育供给侧新动能

三次科技革命与美国霸权

【科技专论】新技术革命已然成熟,超国家行为体开始崛起

【科技专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机遇

【科技专论】紧紧抓住颠覆性技术发展机遇   积极抢占新“三大革命”战略制高点

【科技观察】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  全球大国科研正在"拼"什么

【科技专论】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把握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阶段特征

【科技专论】中国科技革命何以陷“生产率悖论“

【科技专论】战略前沿技术酝酿重大突破  要在科研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专家观点】冯飞:认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中国制造

【科技专论】战略思想选择“颠覆性技术”

【科技专论】关于新产业革命的三个基本观点

【科技专论】新技术革命,开启文明新时代

【科技专论】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把握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阶段特征

【科技专论】供给侧改革,须重视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

【前沿展望】新一轮技术创新将带来颠覆性影响

习近平: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

【科技专论】新科技革命打造全球经济“升级版”

半月评论:面对新科技革命,别轻忽了新科技风险

【科技专论】科技革命:从“镀金时代”到“黄金时代”

【科技专论】战后科技革命及其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科技专论】迎接新科技革命的黄金时代

【科技专论】新一轮科技革命将深刻影响世界力量格局   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

【科技专论】人民日报: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风起云涌

【科技专论】人民日报:坐新科技革命列车头等车厢

【科技专论】新科技革命前夜我们在等什么

【科技专论】规律涌现: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曙光

【科技专论】新一轮科技革命 中国可能坐上头等舱

【科技专论】勇立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头

【科技专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中国战略机遇

【科技专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三大“猜想”

【科技专论】白春礼:五次科技革命的三大启示


前沿君微信:tech9999

投稿邮箱:13355524@qq.com


【战略前沿技术】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习】【创新中国】【中国武器】【双创】【预见2016】【电磁炮】【生物】【脑科学】【虚拟/VR】【物联网】【马斯克】【采办】【抵消】【水下】【轰炸机】【能源】【电池】【凯文】【战争】【云】【排名】【博士】【王喜文】【黄志澄】【贺飞】【李萍】【纳米】【基金】【机器人】【俄】【加】【量子】【数据】【无人】【革命】【转化】【谷歌】【工业4.0】【DARPA】【颠覆】【3D/4D】【硅谷】【石墨烯】【智造】【智能】【军民】【激光】【智库】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