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文摘】大国兴衰与军事变革
相关阅读:
大国的兴衰有何历史规律?2500多年前,中国著名军事家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说的是军队对国家之重要。自16世纪以来,500多年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对这句名言的诠释可谓淋漓尽致。历史已经证明,强大的军队是世界大国的立国之所需,强国之利器。
英美崛起历史伴随军事改革
世界主要国家崛起的历史表明,当年从平庸中脱颖而出的大国,实际上块头并不巨大无比。所谓大,是指实力强大,包括军事力量的强大。这些大国的崛起,无一不是开思想之先河,想别人所未想;强军力以保驾护航,做别人所不能。
比如,从16世纪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相较于其他崛起的大国,条件先天不足:面积弹丸,人口不多,又地处世界边缘地带,偏于一隅,被排挤于当时世界中心——欧洲的大门之外。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却从欧洲的边缘地带悄然登上世界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几百年,它的殖民地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陆板块,总面积达930万平方公里,统治着世界上3亿多的人口,造就了一个至今仍让其后人引以为豪的“日不落帝国”。虽然大英帝国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其紧紧抓住世界地理大发现的机会,确立了海洋立国的发展战略,并着力打造了一支与其战略思想相适应的强大的新型军队,特别是强大的海军。
国家的战略利益取向、地缘政治以及时代所具有的物质基础条件,决定一个国家要建什么样的军队,也决定能建什么样的军队。在16世纪以前,英国长期奉行欧陆扩张政策,其军队建设主要任务是陆战,与当时的法国展开“百年战争”。从16世纪之后,英国的国家战略由欧洲大陆转向世界海洋,进而对其原有重陆军轻海军的思路进行改造。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也就成为其必然的战略选择,更何况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为其军队建设重点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英国的统治者认为,建设强大的海军是英国未来的希望,既可以帮英国防范欧陆国家的跨洋入侵,又能够保护海上战略通道,支撑海外殖民扩张。因此,建设强大的海军,建立绝对海上优势,就成为英国几个世纪军事发展的重点。从亨利八世时开始创立正规海军,17世纪开始建设近代职业海军,到了19世纪初,英国已经牢牢把控了世界海上绝对优势,其海军总吨位已经达到61万吨,超过其后的法、俄、西三国的总和。
依靠强大的海军,英国清除了崛起道路上诸如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等障碍,一跃而起,一鸣惊人。大英帝国也因军队的改造而成为世界海洋大国。19世纪初,英国乘拿破仑在欧洲大陆征战的时机,在印度洋大举扩张,且大获其利:1798年,英国攻占锡兰(斯里兰卡),1806年占领荷兰人控制的好望角,1814年从法国人手中夺回毛里求斯,1826年从荷兰手里占领了马六甲,1824年,占领新加坡,其海上霸业一步步推进。有人评价说:“英国是维也纳条约以来印度洋上唯一的强国,现在牢牢掌握了印度洋各处的战略要冲;得此海上凭借,它在印度的江山是坐稳了,从此印度洋就比别处更像是英国的一个内湖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汉“海权论”中的著名论断,“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就是对大英帝国崛起历史的精彩总结,也是对英国这次军事革命的充分认可。
世界另一个大国美国的崛起同样得益于其军事改革,把军队建设的重点由大陆转向海洋。1898年,美国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在美西战争中打败了西班牙,控制了加勒比海,并占领了菲律宾。之后又相继吞并了夏威夷、威克岛、关岛等重要战略要地,开启了对外扩张的进程。除此之外,世界其他大国,诸如德国、日本、苏联等国的崛起,也都无一例外地得益于及时有效的军事改革,建立一支能够牢牢把控时代军事制高点的强大军队。
需要指出的是,像其他领域一样,军事领域的变革不是一成不变的。军队建设如果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就能够成就一个大国,相反,大国军队建设因循守旧,不能因时而变,也会断送大国的前程。英国最后由强大走向衰败,正是源于其军队建设忽视军事技术创新导致落在德国之后。二战结束后,由于自己军事实力有所不支,英国主动找到美国,把世界海洋的控制权转交给美国海军。就这样,美国没费一枪一弹,从英国手里接过了海洋控制权,这实际上也意味着西方世界的霸权从英国向美国的一次交接。
由此可以看出,世界大国崛起与同步进行的及时有效的军事变革密不可分,与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如影随形。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主要表现在,大国的崛起,实现所追求的战略目标,需要及时调整军队建设的重点,打造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来控制那个时代的世界“制权”,来消除障碍,达成目的。19世纪大国争夺的是世界海洋的控制权;20世纪初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争夺的是对世界岛——欧亚大陆的控制权;20世纪50年代争夺的是对核优势的控制权;20世纪80年代开始争夺对太空的控制权。因此,对世界大国而言,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是对世界“制权”控制的保证,而对世界“制权”的获得,又是其实现崛起的前提条件。因此,大国的崛起,与军事力量崛起是同生共荣、并肩而行的。没有有效的军事变革,没有军事力量的崛起,就不会有大国的崛起。
军事大国注重研究未来战争
今天世界大国在干什么?在信息时代,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时代,虽然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甚至基本可以排除,但是战争阴影并没有远离人们而去,尤其是花样翻新的各种局部战争,正严重影响和威胁人们和平宁静的生活。为了应对和打赢未来的局部战争,世界主要军事大国都热衷于具有前瞻性的军事变革,推动军队建设转型,打造一支适应未来战争的新型军队。
目前,世界大国对下一场战争的研究方兴未艾。尤其是美国,冷战结束以后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但其对未来战争的研究却最为超前,并且理念上勇于超越自我,敢于否定上一场战争的经验,鼓励用上一场战争的教训来研究、推出打赢下一场战争的理论。甚至在打赢海湾战争以后,美军并没有沉湎于世界上第一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几乎是“零伤亡”的胜利之中,反而告诫全军,“海湾战争的经验不可复制”,因为那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一个特殊的地点,与一个特殊的对手,打赢的一场特殊的战争。地球上不会打两场相同的战争,就像地球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要避免被这场战争的胜利冲昏头脑。美军前陆军参谋长沙利文说:“对过去战争经验进行总结是必要的,因为军事传统本身就是一笔遗产,可以从中汲取营养,但如果把传统的东西作为一个框框将自己禁锢起来,就势必导致军事思维能力的枯竭和创造力的窒息。”
美军对战争的研究进入了塑造战争,即与对手打赢美国式的战争的新阶段。美国认为,未来战争将是第四代战争,是混合战争,“是微软与大刀共存,隐形技术与人体炸弹较量的战争”,是“空海一体战”。美国前国防部长盖茨曾经说过:“我们的转型不仅要改变美国,而且还要改变世界的冲突方式,对美国选择的对手,要在美国选择的时间和地点,打赢美国式的战争。”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也说,美国“维持和平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我们自己的条件来重新定义战争,将美国对和平的影响不仅投送到全世界,而且要代代相传,延伸到遥远的未来”。
俄罗斯对未来战争的研究也不落后。关于未来到底打什么样的战争,俄原军事学院副院长斯里普琴科早有结论,认为未来战争将是第六代战争,这是一场全新的战争,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数量庞大的陆军,也不是导弹、核武器,而是高精度武器、新物理原理武器和电子信息武器。2013年俄罗斯军方又提出“第七代战争”的观点,即网络心理战,认为这种新战争已经打响,西亚北非颜色革命,就是这种战争形态的雏形,利比亚战争就是典型的实战。
各国紧锣密鼓推动军事转型
现如今,世界主要国家针对新形态战争正紧锣密鼓潜心推进军事转型。2001年美国国防部顶着军方的阻力强力推进军队转型计划。当时美军认为,“美军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没必要转型,更何况美军一直在打仗,也没有时间转型”。为此,美国国防部提出要在“转型中作战,作战中转型”的明确要求,指出美军的转型是一场深刻的军事变革,一个大规模创新再造过程,是在不另起炉灶的情况下,通过对军事机器的“解体大修”,达成整体军事能力的跃升。转型不是渐变,而是突变,甚至可能具有破坏性;转型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全要素的跨越式发展。说白了,美军的转型就是在着力打造一支跟对手打赢一场美国式战争的新型军队。2009年美国推出“空海一体”理论。如今,美军已经把能力建设目标瞄准网络空间领域,已经把扩大网络空间优势作为巩固“全球领导地位”的重要支柱,声称要像当年拥有核优势那样拥有对网络空间的控制,并已经建成世界上成军最早、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网络战部队。因为“当今时代是电脑骑士纵横驰骋的时代,夺取作战空间控制权的不是炮弹和子弹,而是比特和字节”。美国预言家托夫勒预言说,谁控制了网络空间,谁就能获得战争的胜利,谁就将控制整个世界。
近年来,俄罗斯的军事转型已经进入柳暗花明状态。在苏联解体后的20多年里,俄罗斯的军事改革一直在屡试屡挫、屡挫屡试中艰难摸索。2008年,时任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开启了俄罗斯“武装力量新面貌”改革计划,仅用4年便取得初步成效。谢尔久科夫对俄军的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和军队组织结构进行了“不争论”、“革命性”的变革,走出了过去拿“发展”当“改革”的误区。其改革的成效突出体现在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与此前俄格冲突效果的鲜明反差上。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高度评价这次改革,认为“谢尔久科夫的改革把处于毁灭边缘的俄罗斯军队拉了回来,并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就改革的意义而言,谢尔久科夫的改革可与历史上彼得一世的军事改革、米留金的军事改革和伏龙芝的军事改革相提并论”。在谈及此次军事改革成功的原因时,谢尔久科夫说:“大规模动员型军队就像无底洞,投入再多也不会产生出适应信息时代战争要求的战斗力,以传统的模式准备未来战争,努力越大、危险性就越大。”
除美俄不断在深化研究战争和建设新型军队准备战争外,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周边有些国家也都在不同程度地尝试军事变革。这些都表明,在冷战已经走进历史20多年后的今天,严峻的现实并没有像冷战刚刚结束时人们所想象和所期许的那样,军事手段在解决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作用相对下降,相反,却在不断上升。主要表现在,冷战后,世界大国使用军事手段解决安全问题的门槛在降低,使用军事手段应对危机的频率在提高,军事威慑已经成为国际斗争和国际热点的新常态。冷战结束后,美国已经打了四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俄罗斯四次对外用兵,双方使用军事手段的频率已经远远超出了冷战时期。而且几乎没有哪场国际热点的背后没有军事威慑的影子。
历史是昨天的现实,今天将成为明天的历史。昔日大国崛起的历程渐渐远去,今朝大国竞争博弈正迎面而来。过去的历史已经成为现实的思考,今天我国改革强军虽然路途迢迢,但是我们的执着与创新,将把明天的历史写得更好……
(来源:参考消息网、新华网,作者:国防大学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教研室主任、大校 马刚)
马刚 国防大学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教研室主任,大校,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科学术带头人,军队创新人才工程拔尖人才。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和国防大学,历任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第二炮兵某导弹旅旅长、国防大学防务学院训练处长、办公室主任,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等职,组织参加了多项国家和军队重大现实问题研究。著有《新中国军事外交》《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文化》《胜利的启示》等专著。
【重磅推荐】“战略前沿技术”2015年全部历史文章已整理完毕,请回复“2015”或点击自定义菜单中的历史文章“2015文章全收录”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