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没有吃云吞面了,偶尔想起来,不能马上吃到,便觉得味觉失落。偶尔,为了解馋,会翻翻资料,了解一下,云吞面的历史与制法。有一段流传最广,关于云吞面起源的八卦,颇有趣,不负责任与你分享一下。
相传,云吞面中的「云吞」,在唐代已经传入岭南。但把面和云吞一起同食的话,则始于清朝同治年间,湖南人在广州双门底经营的三楚面馆。三楚面馆主要卖面,当中也有出售云吞面。可做法粗糙,并不美味,吸引不了客人。后来,广州一些酒楼和小贩,模仿这一混搭做法,几经改良,效果极好。夜深时,煮面,饥饿的人,远远便能闻到扑面而来的香气,渐渐地,吸引了大批食客。自此,云吞面自成一派。
因为战乱,云吞面从广州传入香港 ,再创新出港式云吞面的做法,那又是另外的传奇了。
断断续续,吃过不少云吞面店,也看过背后的小故事,发现在香港,那些值得一去的云吞面老店,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小摊贩延续经营下来的。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 6 集秘境,曾讲述过,香港一家有 60 多年历史,一代又一代,传承古老云吞面味道的美食故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528wo1ls2&width=500&height=375&auto=0■ 刘森记的面,最出名的手工竹升面,和面用新鲜鸭蛋,不加一滴水,保证面条爽口弹牙,竹升压打,面韧劲十足。古老的面条,因为我们,没有改变。
这家云吞面店,叫刘森记,位于老区深水埗。从最早的街边档,依靠独门做面和煮面的手艺,发展到今天,有了三间店面——一家总店与两家分店。
我去的是总店。中午时分,人不算多,但门口也排起了队伍。夏天,热浪滚滚,温度高,站在门外,不时传来空调的隆隆声。为了一口云吞面,我必须假装,不在意,这炎夏底下,不可抑制的烦躁。
餐厅门口,挂着透明胶门帘,偶尔有些冷气,隐隐约约飘了出来。透过门帘,看到里面的食客,虽然坐的拥挤,表情却平静又满足。面一端上来,便拿起筷子,开始享受这一顿平民美食。
我只好在门外,读一读,玻璃墙上贴着的,那些小传奇报道。蔡澜到了哪家餐厅,都是一副「生招牌」,他自然最醒目。我相信,蔡生是喜欢这家店的,他不仅去了几次,还专门写专栏介绍,说隔了那么多年再去吃刘森记,「面的弹性和味道和从前一样」。
2017 年的香港澳门地区的米其林指南,也推荐了刘森记。「这家面店可谓竞争力强劲……全部竹升面及云吞均在店内新鲜人手制造。」
等了十几分钟,终于入坐。餐厅里面,比外面看起来还要拥挤。接近四方的小空间,有一个角落,用来做了厨房。服务员过来点餐,笑着的,态度可亲。在这里,竟然找到了香港餐厅里,一丝久违的小感动。
刘森记,最有名的,是虾子捞面,循例再加一份鲜虾云吞。好不好吃,不重要,只是觉得,到了云吞面店,这个入门经典,必须一试。
牛筋楠虾子捞面,最初的模样。iPhone 镜头,原图出,美食绝不能随意加美颜滤镜。第一感觉,分量大,层次分明,颜色好深。虽然不知道,古法是不是有特定的模样,但这个一看,就知道是古法的模样。
捞面搭配的汤底。颜色也是比之前写过的云吞面店要深,撒了一些韭黄片,调剂味道。这汤的味道,鲜甜,浓郁,大地鱼味非常突出。我喜欢喝,但好像容易口渴。
搅拌后的虾子捞面。虾子的鲜香,混合面香,香上加香,味觉的享受。吃一口,弹牙,爽脆,没有一点点碱水味,喉咙很快得到的满足,正。
鲜虾云吞面。吃了,才想起,忘了拍照。看起来,卖相一般,和一般云吞面的摆法也不同,神奇的是,里面还配有青菜。
刘森记的云吞,是散尾云吞,小小只,浸泡了一会儿后,并不好看。但馅里的虾,大只,鲜脆,味道不错。只是,对比虾子捞面,这个云吞面就比较一般了。
和永华面家一样,每张桌上,都配有腌制的白萝卜,免费自取。作为一个酸甜食物爱好者,我很喜欢吃,而且不要脸地,吃了不少。
差点忘了,这最后的惊喜。店里竟然可以点玻璃樽的可乐,瞬间穿越回到小学中学时候的光景。炎炎夏日,在空调房里,吃一口云吞面,喝一口冰镇的可乐,太开心了。
刘森记面家
总店地址:深水埗桂林街 48 号底下
分店地址1:深水埗福荣街80号地铺(
分店地址2:长沙湾元洲街 162-188 号天悦广场 c-b5 铺
人均消费:50-100元港币
一些Tips:大部分本地客人都点香菇捞面,貌似值得一试。晚上供应的粥,据说也特别好吃。
关于云吞面店,我还写过:
— the end —
探索,发现不一样的趣味香港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
左下点赞,右上分享
来,长按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