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内的城市景象,镜头外的深入思考
导读
“中国城市规划”的常设专栏“城市观察”,现面向全社会征稿。我们邀请各位规划师,从专业的角度观察我们生活、工作的城市,用文字、影像或视频,关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记录下城市的发展与变迁,用心绘出城市的力量与温情。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投稿邮箱:www@planning.org.cn。
本文字数:2889字
阅读时间:9分钟
1
1
1
留住城市记忆 讲述城市新故事
1、扬州城的旧与新
作者 | 潘嘉城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规划系
老城,老街巷,是存在于中国城市中,独特的城市景观,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肌理。扬州这座有着2500年城建史的古城尤是如此。
扬州,坐落在江北,依偎着运河。她留下流连的过往,又盛装走向未来。在扬州,现代城市风貌与老城老街呈现出完美的调和与融洽,日新月异的城市景观与旧时的六街三陌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城市肌理。
南河下历史街区的鸟瞰航拍
扬州的老城,有着江南水乡的柔婉,又有着徽派建筑的古朴规整,白墙黛瓦,高宅深井。城中井井有条,老城不温不火,安然不燥。城市不断更新,却始终保留着旧时模样,人居于此,才悠然自适。
在扬州的南河下历史街区,这样的人居环境特征是最具代表性的了。巷间坊里,大多是盘综复杂,也许下一处,是座寺庙,或者是谁家的老宅子,是个文物保护单位也说不定。走着走着,也许哪户人家就飘出来饭菜的香味。青砖黛瓦,剥落了岁月,剥蚀不了,过往的城市记忆。
南河下历史街区的入口
运河从千年过往流淌向未来,是这座城的文脉。扬州的城市格局中,新与旧交织,人文与自然相契合,奠定了城市的根基。
扬州东关古渡
东关古渡内,是扬州旧时的城东门,不同于老城的街巷,城门内的东关街,则是历史上扬州的水陆交通要道,是商业、手工业、宗教文化的中心,是旧时扬州最为繁华的市井所在。虽然经过旅游开发,东关街上大多是外地游客,但扬州人对这条老街的情愫,始终没有消减。腊月里,东关街张灯结彩,繁华盛极,人们会在附近置办年货,这几乎成了扬州人的一种文化情结。
↑东关城门
←东关街街景
旧城关,新市井。漫步在东关街上,总能与历史烟云擦肩,总能触及那些散落的城市记忆,
东关街堪称京杭运河沿线城市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街了。旧时的格局基本得以保留,看着街边的驿站、书屋、私家园林,时移事异,令人感慨。
皮市街街景
扬州的皮市街,同为历史街区,也是城市新旧交织的一个典型,却与南河下、东关街呈现截然不同的景观风貌。老宅子与咖啡店、甜品店毗邻,确呈现出少有的融洽,老街的烟火气,就这样与新生的气息交织在一起。
2、赛博朋克的旧城改造
作者 | 弋星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
旧城改造
★
照片拍摄于四川省南充市的一个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小区。
小区于1995年建成,于2018年对小区立面进行了一次翻新。外墙采用暗红色和土黄色的外墙漆饰面和蓝色彩钢雨棚的搭配,真实的体现了和一个四川三线城市老旧小区相匹配的建筑设计档次和审美,相对来说是一次失败的立面改造。
但这个局面因为相应国家老龄化社区改造在住宅楼梯间外面加设了入户电梯以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钢结构大玻璃的观景电梯和轻钢构件的联系天桥和每户外面的轻钢防护栏搭配以后,以前那个审美缺失的老旧小区突然摇身一变,成为一个颇具赛博朋克奇幻外观的网红打卡地。特别是笔者所拍摄的这个位置,由两栋板式住宅一字型排开。新加的电梯和入户天桥层层叠叠,形成了犹如多维空间一样,视线无限延伸的奇幻空间。可以说是旧改除了功能性提升以外,在视觉冲击力方面对小区建筑景观的一大馈赠。
不单如此,以前传统的,以单元为社交细胞的隔膜也被这横空出世的新型构筑物打破了。新建的天桥在以前住户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空间里形成了对望和交流的公共平台,同时也提供了更多户内和户外互相观察的可能,原来普通的居住交流空间一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单元低楼层的住户可以在天桥上和3单元高楼层楼的住户产生视线的交流,监视和保护。社区生活更加方便,也更加安全了。同时同一个单元的住户之间的交流也比以前频繁了很多,因为竖向交通的便捷性加强,小区院落的使用频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小区人气进一步加强。这些都是这次旧改给这个城市的一个普通老旧小区带来的积极影响,希望住户的生活随着国家的全面发展得到日新月异的提升,实现理想的人居生活,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宏图!
3、向留青岛过年的“打工人”们致敬
作者 | 万心怡
1
2
1
穿越都市时刻 古老与现代交织
古老又现代的天津
作者 | 尔惟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古老又现代的天津
铁路,街道,桥梁以及不同时代的居住社区集中在古老又现代的天津市区,作者利用春节假期行走都市,穿越时空,记录那些平凡而熟悉的角落,成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平凡而熟悉的角落
1
3
1
探秘古村落 留下宝贵记忆
翁丁村的美
作者 | 宋沁煜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我是20年的11月份去的沧源,当时受当地人接待,有幸对沧源佤族的一些文化有了些许理解。过年期间我一直与当地的房东联系,当得知翁丁村的火灾后,不胜惋惜,想借此稿来讲讲我所感受到的翁丁村。
翁丁村的美
照片中主要拍摄的是沧源佤族的翁丁村。翁丁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下辖自然村,是佤族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保存最为完善的原生态村落。
我初入翁丁村是在当地居民的带领下。我们先是坐着游览的小车从山脚驶向翁丁村的入口,路途上巨大的梯田横在山腰间。梯田的水面映照着蓝云白天,隐约间还可以看见不时地有几个孩童在田中追逐嬉戏。穿过巨大的木雕像,来到翁丁村的入口。成群的当地居民站成左右两列,欢唱当地民歌邀我们进村。有个像是领舞的妇人,手端着木碗来到我们面前,用食指从木碗里蘸取黑色的汁液,点在我和我同伴的头上。这个举动在我看来似乎是祝福的样子。在欢歌笑语里,我正式步入翁丁村。入村的大道是用石板块铺设的,道旁用木头做围栏,上面密密麻麻地挂着风化后牛的头骨,一路延伸到尽头。道上有个岔路口,我就和我的同伴走进去看了看。这些似乎是叫公桩母桩的桩子,上面都刻着不一的花纹以及会在桩上放置石块。公桩的左边会依靠着一把木质的剑,意欲守护它身侧的母桩。而母桩里则会放置一个人类头骨,这似乎是有关于佤族古老的祭祀活动。再往下走去可以看见一棵巨大的树,树上也是挂满牛的头骨。翻过这棵树后,可以看见整个翁丁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翁丁村
房屋多是由稻草铺设的屋顶
以层层相叠的形式紧密靠在一起
翁丁村的房屋多是由稻草铺设的屋顶,以层层相叠的形式紧密靠在一起,且屋檐特别低,离地大致可能只有一米一左右。我当时猜测这或许与太阳长时间过于猛烈的照射有关。整个草屋从里到外,都是实打实的木结构:木桩做梁和承重柱撑起整个屋子,劈薄的木片或对劈的竹子做成墙来起到隔离的作用。最有意思的是屋内家家户户用的凳子,也是木榫结构制成,用一整根圆木当凳面,然后在四个角上开槽安置凳脚。整片翁丁村房屋紧密相挨,很大概率上屋顶的稻草会相连甚至相叠。相比稍显不同的是瓦王寨的景象。瓦王寨并非挨地面而建,而是有点像苗家的吊脚楼样,建在二层空中,占据整个村中制高点。
翁丁村的原居民多喜颜色艳丽的服饰,再有当地独特的银饰相配。红衣配银,也是翁丁村内极受欢迎的搭配。还有些独特的银花会被姑娘们带在胸前以来装饰。
为了维护老村寨的原有景象,现原翁丁村的村民大部分居住在新村,但会在白天到旧村工作,然后赶在天黑前回到新村。
不得不说,翁丁村实乃人间桃源,人们安居乐业,一面传承古老文化,一面发展跟进社会脚步。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城市观察——往期推荐 ●●
//
|刘晋华:“情感+”城乡规划——规划师留城过年的体悟和絮语
//
|春节徐州杂记——光影城事·炫彩生活
//
|就地过年:凝望大城中的老社区之一——又见鲜鱼口和东晓市(城南篇)
//
|迁徙途中丢失的公共记忆——航拍故乡山村后记
//
|阿姨来了
//
|此心安处——过年双城记
//
|重庆:好风景,新经济,“就地过年”的山水乡愁
//
|影像视角下的城市更新——南京小西湖微更新实践纪实
//
|模糊的城市:一名规划师的春节留穗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