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故事集 | 张滋城:把“小我”活成“大我”
《乔布斯传》中说,每天早上起来后,乔布斯总要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扪心自问: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会去做些什么?
读到这个情节的时候还是十来岁的年纪。读到它之前,我每天都在无忧无虑之中度过;读到它之后,我开始学着思考人生的意义。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那我能做些什么?什么事情是值得去做的?
我时常思考这个问题。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我努力寻找生命的意义。
个人简介:
张滋城,光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金融学专业),现任光华管理学院本科生第三党支部书记、光华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光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二班团支部书记,曾获评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大学优秀团支书、光华管理学院三好学生。
为大家服务
我喜欢集体生活。雷锋说,他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特别认同。把“小我”活成“大我”,承担起一些责任、让身边的一切变得更美好,实现人的社会价值,这无疑是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
入学之初,我被同学们推选为班级团支书,从此开始承担起一些学生工作。相比起优异的学习成绩、漂亮的实习经历,有关集体生活、学生工作的经历似乎并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拿出来说说的——这些事情既算不上有趣,也没有什么挑战性,很多时候都是自我感动。但于我而言,既然选择了承担责任,那就一定要做好份内之事;既然被他人信任,那就不能辜负期待,每一项任务、每一件工作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托付。
作为团支书、党支书,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组织支部活动。在光华,大家的时间都很紧张;为了凝聚大家参与到支部生活中来,我一直都致力于把支部活动办得接地气、受欢迎,争取让每一次团日活动都既富有思想性、又兼顾趣味性。刚来到北大,组织同学们参访北大红楼;疫情学期,联系老师同学们线上连线,开班会团会;《金刚川》《长津湖》热映时,带大家一起去看;暑假期间,号召同学们走出家门,寻找自己家乡的红色记忆……在一次次组织筹划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我提升了组织、沟通的能力,结识了不少良师益友。在学院团委的大力支持和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也荣获“北京大学示范班集体”的称号。
大一时,我加入了院团委宣调部;到了大二,院团委成立了融媒体中心,我被任命为记者团团长,开始负责院团委公众号“光之华”的文案工作。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写作一直是我的长项。“记者是社会的良心”,作为学生记者,我们的文字可能发挥不了多么崇高的作用,但能帮助他人把故事讲出来、传出去,这本身就足以令人愉悦。抱着讲好光华故事的宗旨,我主持采写了多篇人物报道和新闻纪实。其中,对光华保安才师傅事迹的报道实现了“破圈”,被学院、学校乃至主流媒体公众号转载,在全院、全校乃至全社会弘扬了正能量。
文宣工作给了我一个发光发热、展示自我的舞台。作为记者团团长,我常常给各种场合写文案——“光之华”的推送、光华新年晚会主持词、学院宣传视频配文等等,也因此总有参与各种活动的幕后工作的机会。这些工作经历也充实起我的大学生活: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和才艺,也不擅长面对观众,学业方面又乏善可陈。通过写作,我得以为自己的北大生涯留下一点痕迹。
2020-2021学年光华管理学院团委融媒体中心合影
大二时,我曾任第三十六届校学生会常代会监察部负责人,零距离地观察了北京大学学生会的工作状态;大三时,我又来到校团委学术科创部工作,凭借大一大二时锻炼出的写作能力和组织能力,我很快就融入到部门的工作节奏中。进部门刚一个月,我就参与了学术文化节的筹办工作:勘察百讲场地、对接商家布置展位、联系各院系出展、设计环节、准备物资、现场组织……活动紧张筹办的那一周,我们所有人都过得有些狼狈。但看到展览当天百讲广场人流如织、活动大受欢迎后,自豪之情真是溢于言表。
在奉献中,我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由于疫情,我们2019级本科生的校园时光尤其珍贵。这些学生工作的经历,是付出,更是馈赠。它让我不再终日碌碌,让我拥有许多关于燕园的鲜活记忆。
为祖国喝彩
作为00后,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过程中,见证和亲历过不少历史大事件,对祖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崛起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家国”二字更有着深刻的体悟。我特别希望能身处这种重大历史事件的中心,见证祖国发展的每一个脚步;但2008奥运、2009国庆,我都太小,2019国庆时我又刚好高三,总是和这样的机会擦肩而过。
所以当参加建党百年广场合唱和成为北京冬奥志愿者的机会到来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就报了名,这些很可能是此生仅有的机会。
2021年,读大二的我课业并不轻松。但是为了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在七一当天奉献给党和人民,我克服各种困难,尽量参加合唱团的每一次训练,无论周中还是周末。从北大、首师大到机场、军营,从《唱支山歌给党听》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再到国歌,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与同伴们朝夕相处,把每首红色歌曲都唱过几十上百遍。
当时我被分到了低声部,由于没受过多少声乐训练,高低声部合练最初的几周里,我过得非常煎熬:我的位置正好在高低声部交界处,作为主旋律的高声部一开口,我就听不见低声部的声音了,经常不由自主地被带偏。后来,唱的多了,几乎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才慢慢克服了这个问题。直到现在,再唱起这些歌曲的时候,我脱口而出的也是低声部的旋律。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出发前
6月底,合唱团临近出征,期末季也一并到来。6月20日到7月5日期间,我交了3篇课程论文,考了4门期末考试,还参加了2次合唱团的最终训练,以及庆祝大会上的最终展示。6月30日到7月2日期间,我没怎么睡觉:30日晚上9点考完试,11点多合唱团集合,于7月1日凌晨出发前往天安门广场;大约中午时分我们返回学校,拍完合影、吃完午饭后回到宿舍已是下午3点,睡了几个小时后又爬起来复习7月2日下午2点的考试……
这三个月,是辛苦付出的三个月,更是令人无比怀念、无比珍重的三个月。这三个月里,我不仅交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在红色歌曲的感染与熏陶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到《新的天地》,每首红歌都气势磅礴;《国际歌》旋律常常使我热泪盈眶。“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奈尔就一定要实现”……这是多么豪迈的呼喊!这是多么壮丽的事业!
一百年,北大在!一百年,青年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初的活动基地,许多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的革命先辈都曾在这里学习、工作和生活。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光荣传统、时刻践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这永远是燕园学子的责任。
为冬奥加油
我是北京长大的孩子,有很深的奥运情结。我爸妈都参与了北京奥运志愿者的组织保障工作,我父亲当时把他的奥运纪念品——爱国者牌的音视频播放器送给了我,那里面全都是奥运歌曲和爱国歌曲,每一首我都很喜欢,天天听,翻来覆去地听。
在我的记忆中,2008年的北京夏日是无比美好的。美轮美奂的奥运场馆,大气磅礴的开幕式,群星荟萃的体育赛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从那时起,成为一名奥运会志愿者、向来自各个国家的人展示守望相助的志愿服务精神,便成为我的愿望。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在一些国家抬头,新冠疫情更让世界加速走向割裂……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经受考验。因此,我们更需要办好这届疫情中的冬奥会,要让全世界的人民看到,只要人类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前提,一定是“更团结”。
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我的角色是北京冬奥村和冬残奥村的一名反兴奋剂陪护员。
反兴奋剂工作是低调而精彩的。一方面,反兴奋剂工作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体育运动纯洁性、公平性的保障,需要时刻注意工作的严肃性、隐私性与保密性。在工作中,我们不能把自己暴露在镜头下;在工作外,我们不能谈及有关兴奋剂检查工作的任何保密内容。即使我们有很多和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和队医接触、交流的机会,也不能主动与他们合影、交换徽章或是索要签名……但另一方面,我们能在工作中了解到与赛事运行相关的许多信息,很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在北京冬奥村
一次执行任务时,我们在电梯里和一位外国友人聊了起来。我们对他说,我们正在执行任务,寻找附近的某位运动员,想看看他的注册卡,确认一下他的身份。他反应过来之后,做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举动:他捂住了自己注册卡,做出不让我们看的姿势往后躲,还说:“不!我不会让你们看的!”
我和同伴一愣,正不知所措呢,他突然放松了身体,笑了出来——原来他是在和我们开玩笑!然后他自我介绍说,他是一位教练,不是运动员,所以肯定不是我们的目标。我和同伴会意后,都发自内心地被他的幽默逗笑了。
这时,他的楼层到了。临下电梯的时候,他还告诉我们他所了解到的运动员的住宿信息:这个运动员住在哪,那个运动员住在哪……为我们执行任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件事让我印象极其深刻。作为兴奋剂陪护员,我们总要打扰运动员们的休息,但绝大多数运动员、队医和教练都对我们报以善意。在冬奥村,我看到,素不相识的人们可以随意打招呼、开玩笑,不同国家的人们可能在一起打羽毛球、拍照、聊天,就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那样。几周的工作中,我深刻地领悟了奥林匹克格言的深意:因为更团结,人类才能更高、更快、更强,才能一起走向美好光明的未来。
天下一家、守望相助,这就是志愿服务的本质。这段宝贵的志愿服务经历让我更加坚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段冬奥记忆将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光华故事集 | 一个人的修行,一群人的温暖:光华本科生曹雅俊直博哈佛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