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核心课 | 刘知:如何设计层级间的薪酬差异,更能产生激励效应?系统性破解之道
如何设计层级间的薪酬差异,
更能产生激励效应?
以下内容根据实录整理
大家好!我是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的教授刘知,也是《组织与管理》这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之一。
《组织与管理》是关于组织的一门基础课程,帮助同学们对组织运行的规律,建立一个基本的知识体系和认知。
具体我们会讨论,
个体层面上,员工的人格、态度、价值观、动机、判断与决策等;
在人际与群体层面上,我们会讲述团队、沟通和社会网络;
在组织层面上,我们探讨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制度与规则以及领导力。
在组织外部的层面上,我们会分析宏观与竞争环境、组织的商业模式和竞争战略等等。
这门课有32次大课,由张建君老师、仲为国老师和我共同授课。
此外,同学们还被分为十个小班,每两周进行一次讨论课,由十位有不同研究专长的老师来授课。
他们会根据大班的内容,带领同学们进行案例分析,阅读经典文献或是开展有趣的游戏,加深和拓宽同学们对组织问题的理解。
这里我想通过一个例子,让大家感受一下这门课的内容。
组织中有一个重要的话题是激励机制的设计。例如薪酬、奖金、股权、期权等等。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如何设计层级间的薪酬差异?到底多大才好呢?
那么就有着不同的观点。
根据锦标赛理论,员工每得到一次晋升就好像是赢得了一轮比赛,得到的薪酬待遇就是获胜的奖金,同时还获得了进入新一轮锦标赛的入场券。
那么层级间的薪酬差距越大,这个奖金的诱惑力就越大,也就更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但是另一方面,社会公平理论却认为,薪酬差距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还具有社会意义。它会昭示着一个个体的社会身份与价值,以往就有基于西方企业的研究发现,CEO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高达200-500倍。
那作为普通员工可能就会觉得,即便CEO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风险,对企业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但我们普通员工的价值与他竟然有几百倍的差异吗?这就会导致严重的不公平感。
那为了解决不同的理论视角对这个问题产生的矛盾观点,我们引入了向上流动性这个概念。
当组织里有着透明的竞争标准,通畅的晋升渠道,再辅以职业规划与设计,那么员工对较高的薪酬差距就有一个正向的期待,就更容易产生激励效应。
但是当组织中渠道闭塞,标准模糊,甚至偏向某些个体,那大部分员工就会对较大的薪酬差距产生不满。
因此,组织内的制度设计是一个系统问题,薪酬制度与晋升制度是相辅相成的。
这门课除了传授关于组织运作的知识,还期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提升能力,启迪智慧。
例如,我们期望同学们可以获得关于未来成为领导者的必要知识,可以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在公众面前表达思想的能力;也期望帮助同学们在事业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上取得进步,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不自私的人,有胸怀的人和受人尊敬的人。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组织与管理
课程简介
Course Description
本课程介绍有关组织和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生将学习与个人(如个性、态度、动机)、集体和团队、领导力、组织结构与制度、组织文化、组织战略以及塑造组织实践的外部环境相关的知识。这门课将帮助学生具备产生新想法以解决组织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并使学生掌握在竞争环境中领导未来组织所需的基本技能。
授课老师
Teacher
张建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200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政治战略、领导者与领导团队、制度与制度逻辑、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等
仲为国,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副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大光华—日出东方”青年学者,研究领域包括产业与区域创新政策、企业创新战略、家族企业治理与传承、以及企业国际化战略。
刘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助理教授,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获得商业管理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组织与社会文化、组织公平和道德、腐败的心理与文化机制、领导力、群体和团队行为、跨文化管理、全球化中的创新与变革等。
光华核心课
核心课是培养的生命线。以价值引领为指南,结合本科、专业硕士(MFin、BA、MPAcc、MAud)、博士等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光华管理学院本科研究生项目聚集顶尖师资重点推进核心课建设,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筑牢专业基础,掌握核心技能,加强相关领域的系统性、前沿性、伦理性认知与实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