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丨苗棣:从"夺门之变"到《赤龙》传奇

2018-03-07 苗棣 新三届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


苗棣,1951年出生于沈阳,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年致力于明清史研究,著有《大明亡国史:崇祯皇帝传》《庸人治国:大太监魏忠贤与明帝国的末路》等。199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艺术及电视文化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明朝政治探案小说《赤龙》



【小说简介】


明朝的天顺年间接连出了几件大事。天顺元年(即景泰八年,1457年)的夺门之变让一直被囚禁的太上皇咸鱼翻身,复辟重新做了皇帝。《赤龙》以史料为纲,增加传奇、悬疑、推理色彩,讲述这场明英宗复辟的“夺门之变”。小说中大部分人物,在《明史》中都有传可查,因此虽然表层内容多为虚构,但大形势大背景全部符合历史真实。




作者苗棣:

从 “夺门之变” 到《赤龙》传奇



  明朝的天顺年间接连出了几件大事。天顺元年(即景泰八年,1457年)的夺门之变让一直被囚禁的太上皇咸鱼翻身,复辟重新做了皇帝。天顺三年(1459年),不可一世的权臣石亨失势,不久家破人亡。天顺四年(1460年),大太监曹吉祥公开起兵造反,最后被灭门。几年中接连发生震惊朝野令政治局势发生大转折的政变,在明代历史上并不多见。


  对这些政治上的大事件,史书上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但越是细读,就越会觉得在那些堂皇的文字记载后面,不知道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细读历史,有时候就是一个利用大量资料再加上合理的想象和推断,来补充这些缝隙和空缺的过程。如果再文艺一点,加强想象的功能,就可以讲一个半是历史半是传奇的故事了。


  从这个角度讲,我要写的历史传奇小说《天顺三部曲》也可以说是另一种面貌的读书笔记。现在呈现给大家的,是这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赤龙》,单讲明英宗复辟的“夺门之变”。但既然是故事,就要好看,书中传奇,甚至悬疑、推理的部分不免要多一些。


  小说的叙事元素主要是情节、人物与环境。在《赤龙》这个故事中,表层的内容大多是出于虚构,但其背后的大形势大背景却尽可能要符合历史的真实。在人物方面,书中的于谦、石亨、孙太后、徐有贞等大人物均非主角,我都尽可能按照其历史的本来面貌来描画。而主角杨继宗,以及不那么重要的袁彬、徐贯,甚至仝寅这些人,却也都是《明史》上有传的,大家如果有兴趣,不妨查一查,看看这些人物在正史与小说中的异同。


  至于环境,是我最想写出历史感却又最难表现的。要再现五百多年前的一段故事相对容易,再现几百年前的社会生活画面却万分艰难。那时候的人如何生活起居,如何说话交流,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会有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些东西,如果能接近于真正的历史状态于万一,能给读者一点能直接体验到的温度,已经是我最大的奢望了。


  近来火遍全国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面有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情节:为了诱惑腐蚀高育良,赵瑞龙安排对高小凤进行突出培训,要求一个月培养成“明史专家”!看到这里,我只能呵呵了。


  明朝近三百年,留下了众多的史料文献,让我们可以深入探索更多的历史细节,同时也让每一个想要学习明史的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我读明史还不到五十年,不敢妄称专家,只能以一个传奇故事的方式与大家共享对那段历史的感受。若还能得到几个知音,足矣!■




【订阅须知】


1.《赤龙》自2017年7月3日起每周连载一章,其中每周一、三、五、日各更新一节,每章完结后推出该章的完整文字版及有声版;


        2. 本产品为付费订阅产品,价格为39元,订阅成功后,即可享有小说已连载的所有文字和有声版,前四章可免费试读文字版;


        3. 阅读权限自您购买成功当日起开通,登录后可在财新网Wap端\财新网PC等多渠道无障碍阅读;


        4. 本产品为虚拟内容服务,一经订阅成功概不退款,敬请理解。



用户试读


《赤  龙》

 第一章《命案》




  大明景泰七年岁末,京城里刚刚下了一场大雪。雪到早晨天亮的时候才停,天也渐渐地晴了。到了巳时,竟难得地开出了一轮红日,照在四处的雪地上,金晃晃地剌眼。


  西四牌楼东南角有个福安茶坊,茶坊后身附设着一家客栈。年根儿上,客栈里根本没有客人,这时却来了几位当差的。两个外面虽然穿着羊皮袄,却能露出里面一身黑袍红带的自然是衙门的捕快。另外两个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个头戴毡巾,身穿深蓝缎子面狐皮氅衣,显然是位公子;另一个大块头的穿着毛青布面的棉披袄,扎着大带,像是仆人。


  “方三爷,你觉得他像是中了炭毒死的吗?”


  “杨公子,您可千万别再叫我三爷了,实在不敢当。您就叫我天保……要不然叫老方也行。”


  这杨公子与方天保认识不久,并不熟络,知道他的表字叫作君定,才说道:“我还是叫你的表字吧,君定,你觉得他是中炭毒而死吗?”


  “要说昨晚上下雪,这屋里捂得严实,他又一个人在屋里升着大炭火喝酒烤肉,情形像是中了炭毒。可是──中了炭毒的死者大都是身上泛着桃红,有的竟像是涂了多少胭脂。可这位,满脸黑气,莫不是原本脸色太黑,把那毒红也给压住了?”


  杨公子微微一笑,对这位貌似粗鲁的捕快头儿颇为赞赏。


  “我猜他本来也没有这么黑。他确实是中毒而死,可中的却不是炭毒!”


  此言一出,屋里的人们各有不同反应。方天保轻轻点了点头,似是早就有此判断;他徒弟顺子倒是吃惊地“呀”了一声;福安茶坊的帐房徐四则连说“不能吧,不能吧”,满脸的惊恐;只有大块头杨二几乎毫无反应──公子说的,那还能有错吗?


  “烧炭中毒,通常都是炭火似燃非燃,阳气未能压住炭中原本积下的阴气。可你们看,这炭盆里的灰烬轻飘雪白,显然是燃得极为透畅,怎么会有阴毒产生呢?”


  徐四连忙说:“正是,正是,小店提供的炭火从来是升得极旺了才送进客房,所以多少年来也没有出过炭火中毒的事。可是,他又如何能够中了别的毒呢?”


  “我正要问你,昨天晚上他如何行止,和周围人等有什么来往?”


  徐四叫过当班的伙计来问,伙计说:


  这位客人昨日后晌在茶楼里吃茶,说是城门关了回不了家,就来这里宿一晚。昨日是腊月二十四祭灶,客栈里就他一位客人,登记的名叫吕大相,家住在顺承门外狗儿营。他住下来叫了烧刀子生驴肉,说要烤肉喝酒,不到二更就熄了灯,一宿也没什么动静。我们起五更迎玉皇,没有惊动他,到天亮了还是没见他起来,后来敲门也不吭声,捅破了窗户纸才看他情形不对。


  那杨公子又问:“那门可是关死的?”


  伙计道:“门从里面插着,门栓又紧,我们找了把柴刀从门缝里插进去,撬了好一阵子才把门打开。”


  杨公子看看门后的门栓,确实有撬过的刀痕。再看阳面的窗户,也是丝毫没有动过的迹象。不由有些奇怪:如若他只身一人在屋子里面,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杨公子和伙计问话的时候,方天保一面在听,一面在俯身仔细查看尸体。这时突然抬起头来:“杨公子,你看这里。”


  杨公子连忙过来,只见那死者后脖梗右侧,发际下边一点的地方有一个豆粒大的黑点,不注意会以为是天生的痣疣之类,但仔细看却能发现,黑点中间有一个极微细的针孔,再细看,针孔边缘似有些微的血丝。


  杨公子并没见过这种伤痕,抬头疑惑地望着方天保。方天保将伤痕仔细观察了一阵,还用鼻子凑过去好一番嗅闻,才在杨公子耳旁低声说:“看起来很像是西域的冰蜂。”


  杨公子没有听说过什么西域冰蜂,正要找僻静处听方天保仔细解释,院子门口却忽然热闹起来。就见四五条内穿锦绣箭衣,外罩裘皮长袍的汉子大大咧咧走进院来。


  方天保不由低声呸道:“屁大点儿事,怎么把锦衣卫的番子也给召来了?”

        ……




订阅《赤龙》

请点击下方二维码

或进入原文链接


原载财新文化,本号获许可转载



文苑

徐焰:一些谍战片歪曲党的地下工作历史

人生的西东莫要问

秋子:我看《风筝》

李公明:思想与铭刻合成一种力量

费雯丽:演技与美貌并存的乱世佳人

儿女眼中的妈妈林徽因

李培禹:在北极村遇见你

在乡愁的那头,诗人余光中走了

经典老歌,带你回到1970~1980年代

苏联歌曲合集 带你回到记忆中的岁月

杨劲桦:拜谒瞿秋白墓的神思

陈原:我与冯其庸先生的半世纪交往

陈原:与于是之交往的岁月

陈原: 鲁迅投笔怒怼的“三一八”,

究竟谁是主使?

李培禹:乔羽披露怎样写出《我的祖国》

留恋的张望:写给离世廿载的王洛宾

李培禹:我们代表《这一代》专访王蒙

李培禹:又见银幕李雪健

李培禹:浩然、赵丽蓉、臧克家……

他们与我的书信情缘

李培禹:于蓝从延安出发的银幕征程

李培禹:九秩漫画家李滨声的传奇人生

 李大兴:东四六条里的人民大学

李大兴:七号大院的青梅竹马

李大兴:谁记得一甲子前的北大今天?

李大兴:大木仓胡同树影依然

——王小波逝世20周年纪念

李大兴:回忆早年的王小波

李大兴:1980年的北京大学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少达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