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8年4月2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 Total % Received % Xferd Average Speed Time Time Time Current Dload Upload Total Spent Left Speed 0 0 0 0 0 0 0 0 --:--:-- --:--:-- --:--:-- 0* Trying 147.8.205.46... * Connected to research.jmsc.hku.hk (147.8.205.46) port 8000 (#0) > GET /html?fn=gh_498fba00be4d_2018-03-31_2652181860_vUsQr6j7pP.y.tar.gz HTTP/1.1 > Host: research.jmsc.hku.hk:8000 > User-Agent: 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 FSL 7.0.5.01003) >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q=0.8 > Accept-Language: en-US,en;q=0.5 >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 Connection: keep-alive > 0 0 0 0 0 0 0 0 --:--:-- 0:00:01 --:--:-- 0 0 0 0 0 0 0 0 0 --:--:-- 0:00:02 --:--:-- 0 0 0 0 0 0 0 0 0 --:--:-- 0:00:03 --:--:-- 0

追思丨陈小鲁:卓而能群,和而大同

追思丨陈小鲁:卓而能群,和而大同

2018-03-31 新三届



        3月30日上午九时,“卓而能群,和而大同——忆小鲁”纪念活动在北京东升汇俱乐部举行,在京的红二代和众多亲朋好友前往出席。



        会场外的大幅喷绘牌上,陈小鲁微笑着向朋友们招手致意。现场大厅有两层,不设灵堂,谢绝花圈。现场有陈小鲁的生平和图片展示,也有陈小鲁老照片的视频回放。



        东升汇俱乐部位于海淀区黑泉路与西小口路交叉口附近,是一个园林式大会所。主人陈东升是康泰人寿老板。陈东升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的夫婿。




追思会现场



刘源与陈小鲁遗孀粟惠宁


周小川与陈小鲁是北京八中同班同学


马未都与陈昊苏握手


马晓力与蔡晓鹏在现场


新四军七师子弟在现场留影





陈小鲁生平展示
















现场视频播放老照片


现场视频播放
















延伸阅读


一個擁有人權精神的俠客,一個信仰普世價值的公民,隨性、瀟灑、俠氣、帥氣,就這樣揮揮手走了


一個擁有人權精神的俠客


杜明明


 

“卓而能群,和而大同——忆小鲁”的纪念活动3月30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也想把那些您知道或不知道的感受说一下。当3月1日夜,陳小魯在這個喧囂世界的角落——海南島突然地告別我們。一如“64”後他告別體制時一樣,風蕭蕭兮易水寒……懷念的淚水打濕了許多熟悉他和喜欢他的人。微信、微博如潮湧一樣,也撲向喧囂的京城。

 

 

京城山頭林立,不算那些得勢的當權的,紅二代裡因著父輩的恩怨也構成了諸多山頭:三野的、四野的、西北的、晉察冀的、華北野戰軍的……可是每个圈子的人都喜欢小鲁,接纳并欣赏小鲁。各个圈子,政治體制改革的、中學的、發小的、企業的,幾乎都聚焦在壯士的一去不返,都在用自己知道的小魯,懷念這位有帥門豪氣卻不驕狂,心智高遠卻謙和厚道的大哥。儘管有些群發的留言被阻被刪,人們還是不停地發給單個的朋友,請這個朋友轉出,以表達内心的伤痛。

 

陶斯亮對我說,有很多人比小魯有錢有勢有地位得多,但是沒有誰有小魯這樣的威望和人緣。以他一介布衣的离世,在中國社會引起不小的波瀾,可見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令人懷念。

 

陶斯亮把小魯夫人惠宁的微信轉給我,“今天我微信短信裡都是有關他的資訊,大部分人是不認識小魯的,但是都認為他是紅二代中品德高尚的代表。都在為他惋惜和祈禱。一個人的離去能讓千萬人同悲,足以.....”

 

小魯参与创办的《選擇與尊嚴》公益網站的當天,上萬人關注,幾千人為小魯留言獻花。

 

    1972年1月6日,陳毅元帥被四人幫迫害去世,小魯為父親作詩曰:“五年忍聽千夫啐,一死難得萬人淚,且喜碧血潤中華,磊落生平應無愧。今天,這詩,也用於为兒自己。

 

 

中國人對法制精神人權知識的缺乏令小魯非常痛心。他問了許多年輕人,在學校裡有沒有學過《憲法》?學過人權、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得到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小魯憂慮,文革的再來,如果繼續這樣不徹底清算文革的罪惡,文革的血就一定會白流。

 

於是,在2013年8月20日,小魯發出振聾發聵的道歉信,他說: “作為當時北京八中學生領袖和校革委會主任,對校領導和一些老師 、同學被批鬥,被勞改負有直接責任。”他向曾經傷害過的學校領導、老師和同學鄭重道歉。當面道歉時,他用力彎下身體,高大的身軀彎得很低,幾乎彎到了腰际。他說,對待自己的錯誤,無非就是幾種選擇,一個是否認,一個是忘掉,一個是推脫,還有一個就是反思。憲法是不可以違反的,這是個普世原則普世價值永遠不能拋棄。

 

姚監複說,我在文革中家破人亡,沒有人正式、嚴肅地向我道歉。小魯敢於承擔個人責任和社會責任,是極其難得的勇者。

 

小魯任職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的社會改革局長時的同事吳偉告訴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小魯就是紅二代中少有的政治清醒者,他頂著來自政治老人的壓力,滿懷激情參與了當時的國家政治體制改革,為政治改革方案的研討和實施做出了重要貢獻。64後,小魯被某高層說成是叛徒,和同事們一起被審查。於是他決絕地告別了體制,揚帆遠航。

 

  

京城存在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圈,小魯在許多圈中都被尊稱為大哥。許多人位高權重,腰纏億貫。可是小魯,一個騎單車的無官無冕者,依然是許多圈中最受歡迎、最被接受和被尊重的人。這主要源於他的品格和人格。他的五湖四海,他寬闊的胸襟和非凡的氣度。跟他的家教分不開。我們很小就讀過陳毅做人的詩歌,“頌歌盈耳神仙樂”,“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尤其難上難,在於品德純,人民養育汝,汝應為人民。”

 

以小魯的家庭背景和他深廣的人脈關係,加上他的歷史眼光和敏銳, 他完全可以發財,甚至發大財。可是,他沒有,他不屑!他追求的是自由、平等,他選擇了浪跡天涯回歸自然的簡樸生活。

 

小魯夫婦,是開國元勳後人中第一個主動退出父輩大院的。住進惠宁(粟裕女兒)單位分的普通公寓裡。小魯下海早,沒有拿單位分的房子。他們还有一处房子,在北京郊區昌平村裡的小產權平房,購價裝修加在一起十多萬人民幣。小魯有一輛两門的polo汽車,大多數時候他騎自行車和坐公交。

 

尽管他幫好多家大企業站過台(指當高級顧問),他们都曾按照其高級顧問的待遇,要給小魯配置豪車豪宅,可他從不接受。

 

小魯大哥陳昊蘇在告別會上泣不成聲,小魯這個中國“首富”啊,一直到今天,全身行頭加起來不超過幾百元。


對於攪動京城的安邦事件,對於小魯被“首富”的傳聞,圈內圈外,城裡城外,各種議論各種表態应有尽有。在物欲橫流瘋狂的中國社會,能拿但不拿的人已跟熊貓一樣珍稀。當漫天的謠言覆蓋京城時, 朋友們也難免有一絲猶豫和憂慮。

 

面對有人繼續傳播謠言、誹謗诬蔑,小魯的同事和朋友馬晓力、計三猛、唐欣等怒了,他們用絕對的口吻,堅定的語氣,確鑿的證據,推翻了莫須有的“首富”之說。讓那些想用謠言詆毀主張公平、正義的小魯的陰謀无法得逞。 


縱覽這些時日的微信圈、推特、微博,稱讚小魯的占了絕大多數。這些人大多是接觸過他的人,各個單位的同事,生前好友,他幫助過的人,接受了他道歉的老師,請他站過台的熟人企業家,無須官方的結論(官方查了個底兒掉之後已經給出陈小魯無事的結論)。人們明白,小魯有條件富,也可以富,甚至於首富也不無可能。但他不要,他不屑。他從沒放棄过理想主義。他的理想就是依法治國、公平正義。每個公民都有同樣的機會,都能豐衣足食,他願意和老百姓同甘共苦。

 

企业家馮侖說,我請小魯大哥做我公司的董事,他幫我站了七年台(做董事),却不領工資,七年中他一分錢都沒領。馮侖說,有人質疑小魯“只站臺,不領工資、不拿薪酬”的承諾,這是太不瞭解小魯的為人。“燕雀安知鴻鹄之志”。

 

姚監複說,小魯和A公司的關係就是報銷出差費用。是有依據可查的。

 

胡德平說,今年1月28日,財經研究院研究農村問題,“被首富”心情不佳的小魯依然如約參加會議討論。肇慶市政府採用了他們之前提出的有關農村土地流轉的改革舉措, 使土地成為集體和地方全民共有股份的形式,過程中沒有一位村民上訪。這是小魯一直念念不忘的。身在江湖的小魯從沒有放棄天下同樂的赤子之心。

 

羅點點微信說,5年来,小魯帶領他們志願勞動,創辦生前預囑推廣協會,大陸第一家《尊嚴死》的公益網站。他們去日本醫院考察學習,小魯立下規矩。每人要支付自己的食宿費用。十多年來,他們引進了發達國家生前預囑、緩和醫療、安寧療護等新觀念、新事物,推動中國的醫療改革和死忙觀念的变革。3月2日,小魯原本是要趕回北京參加这个大會的。

 

 

小魯對朋友和志同道合以及求助於他的人,熱心、關心、用心。人们亲切地称他“很大哥”。所以,才有了這麼多的人在當夜無眠,含淚發微,懷念斯人。

 


前《炎黃春秋》老社長杜導正說,去年夏天,與德華、亮亮他們一起見到小魯,大家相談甚歡,說古道今,都認同普世價值,追求憲政。對國家和人民的憂思也是惺惺相惜,小魯談到了正在做的的公益事業,还談到行萬裡路的見聞和感慨。

 

杜導正說,我們还相約,如今大家都退了,我也無需去《炎黃春秋》雜誌上班了。今後,一定要多見面,一起探討國家大事。小魯用力點頭。臨別,他們緊緊握手。可是,萬沒想到,竟是白髮人送黑髮人……

    

    

陶斯亮說,小鲁年纪比我小,但他一直比我站得高。我就在小魯的感召下,向文革自己鬥過的領導真誠道歉。突然,小魯就走了, 她幾乎一晚無眠。

 

1997年,老鮑出来后,小魯提議原中央政改室的同事一起為鲍的生日辦个聚會。谁料,這個生日聚會一辦就是20年。鮑的女兒說,就是遇到小魯偶然不在京,他回後都要補上。

 

近年來,小魯积极参与各種公益活動。陶斯亮說,為公益事業,他最積極,幾乎有求必應。去年九月,小魯不顧身體不适,風塵僕僕趕到甘肅,為救助聾啞窮困人的活動四处奔走。

 

人們還記得,他為北京豐台區開發策劃籌備了世界大觀園專案,他帶領組織眾人去緬甸迎回國軍的烈士遺體,讓為國捐軀的英魂不在異國孤獨凄凉;他為老兵的淒慘晚年奔走呼号……

 

小魯,一个真正的公民,特立獨行,追求自由,不僅於此,他還有着當今社會罕见的俠義风骨。

 

從小魯的眾多照片可以看到他的人生軌跡。相片中,英俊臉龐從幼稚到成熟到滿頭白髮、眼角爬满皺紋,沒變的是他樸素的衣著,他的二八單車和依然陽光的炯炯眼神。

 

“我這個人也無足輕重,就是瀟灑一點,追求自由的人格,僅此而已。很多時候,我隨波逐流。但我還能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沒有隨風倒。這是我聊以自慰的。”小魯說。

 

一個擁有人權精神的俠客,一個信仰普世價值的公民,隨性、瀟灑、俠氣、帥氣,就這樣揮揮手走了。小鲁在我們心裡,继续引領我們一起走向公平、正义的明天。



延伸阅读


翘楚中的平民陈小鲁

北京八中66届高三(3)班全体


最初听到陈小鲁去世的消息,我们都不相信,以为又是有人在网上恶搞。第一时间被证实后,同学们立即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陈小鲁初中在四中,曾因病休学一年,在八中读高中就和我们同班了。所以从1963年算起,我们和他三载同窗,又一起历经文革,延续了几十年相识相知的缘分。


学生时期的陈小鲁总是骑着一辆旧的28型自行车,夏天卷着裤腿,冬天一件旧棉服,絲毫看不出他是帅门之子、每天出入中南海的高干子弟。


上世纪六十年代,阶级斗争之弦已经在社会上越崩越紧,学校里有的班级出现了对出身不好的同学的批判。陈小鲁对这种极端行为不以为然,在他身上看不到“左”的冲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根红苗正的他自然而然被推上了运动的潮头。但他仍然是一身平民打扮,没穿过红卫兵的标准裝,也不主张抄家打人。他做为最高票当选的学校革委会主任,尽其所能地劝阻学校里的过激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老师和学生免受更大的伤害。他后来经常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表明当时他就心存这个理念,守住一条底线,使北京八中经历了文革最疯狂的那段日子,没有发生更大的人道悲剧。这在当时的疯狂年代实属不易。


1968年下半年,陈小鲁离开学校去了部队农场,随之上山下乡运动席卷全国,全班同学就此各奔东西,彼此之间失去了联系。


文革这场运动伤害了整个国家,但不同政治身份人感受到的伤害却全然不同。陈小鲁的站位不以他的个人意愿为转移,自然成为许多矛盾的焦点,即便在同窗学友当中,鸿沟也是存在的。当年的各奔东西劳燕分飞,许多人心底都在想,今后相忘于江湖势所难免。


历史进入1980年代。下海创业在上面的倡导之下渐成风气。我们班的部分同学开始聚在一起讨论一项钕铁硼项目。这种稀有金属的合成物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当然也会带来财富。记不得是哪次讨论,陈小鲁竟然不期而至,参加讨论并且积极发表意见。不少人对他的到来感到惊异,他自己似乎浑然不觉。在讨论中他鼓励大家放胆试水,希望尽早让大家富裕起 來。


1992年,班上有一位同学辞职下海创办了一家制售铜管的企业,陈小鲁当时刚从部队转业不久,他闻讯之后表示愿意拿出自己的5000元转业费支持这个企业,他还积极向别的同学推介这个企业的情况,希望大家如有可能不妨参与进来一起干。


1995年下半年,班上又一位同学筹办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当时国家政策对于引进外资还有诸多限制。这位同学找陈小鲁帮忙,小鲁立即出面邀请了计三猛、陈崇北、李勃、梅蕴新等同学多次协商出谋划策,排除了许多阻力,终于促成了这家合资企业顺利注册开业。小鲁说,他如此关注这家企业,还缘于他对八中的情感,因为八中在其中拥有股权,这也是他对母校的一份回报。


现在想來,陈小鲁积极参予和支持老同学们的创业活动,不仅仅是为了鼓励大家与时俱进,他是在率先垂范努力弥合“共劫多年”造成的裂痕,努力恢复当年“破卷以求真蒂”的同窗情谊。他的真情实意感动了许多心存芥蒂的老同学,人性之光让大家感到温暖,嫌隙很快融化。这也为日后“北京八中老三届同学会”的顺利组建预做了许多不易觉察的铺垫。


我们高三(3)班的同学会成立于1995年。以陈小鲁为核心有着很强的凝聚力。从1999年起每年定期聚会,至今没有中断。陈小鲁也是每次必到,从不缺席,而且每次都是叙聊的中心。


我们和他相聚议论的话题非常广泛,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乃至棋艺、养生无所不谈。看似庞杂的各种交流,他从不轻易随声附和。具体到某一个问题,他总是在做出精到的分析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有些现实问题,他看似信口说出的解决方案,听起来更接地气,更具有可行性,让人觉得若能照此办理效果会更好。每当这时候大家心中常会生出一种共有的感慨:假如小鲁或可重登庙堂,他有智慧和能力对这个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如今斯人己去,这一切都不可能再发生了!


陈小鲁为文革道歉的消息传开之后,引來三十多家中外媒体的跟踪採访。同学会秘书处想设法“挡”一下为小鲁解解围。没想到小鲁竟欣然一一接受。他说“不要怠慢记者,我来接待吧!”为此他花费不少时间面对摄像机侃侃而谈。目前社会上很多人对陈小鲁的了解大体上都是來自于这些採访录像中他自己的口述内容。


我们作为他身边的同学其实心里都明白,他面对记者的谈话许多都是有所保留的。他和老同学之间的谈话经常涉及更深的层面,有些涉及敏感话题他也从不避讳,慷慨直言,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他言语中蕴含的人性色彩早已超越了意识形态,从文革到现在一以贯之。


有的悼念文章谈到小鲁是否有“忠”的情怀,说有位大哥当场表示没有看到小鲁身上有那种意义上的“忠”。对于这一点,我们班同学都深以为然。在和小鲁的接触中,我们可以提出更多的佐证来支持那位大哥的看法。如果说有忠,他也是忠于自己的内心,因为他的内心在不断追求自由的人格。


一次和小鲁聚会,谈到红二代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力,小鲁在听了大家的许多议论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他列举了若干例子之后明确指出:其实我们已经无足轻重,我也无足轻重。但是有意见还是要提,听不听就由人家了……


如今,“无足轻重”这句话随着许多文章的引用已经成了陈小鲁标配的名言,其实这话他不止一次和我们说起过,可见他对自己的社会定位有清醒的认知,当然也是不无遗憾的。


小鲁去世后,悼念文章铺天盖地,甚至最高层也表达了关切。外媒评论陈小鲁去世引发“朝野共悼、左右同赞”,恰如其分。


一介平民的辞世造成如此大的社会影响,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我们作为他的同学却觉得实至名归。陈小鲁的特殊出身使他有着吸引社会资源的天然优势,只要稍加利用就能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他却在人生的几个重要关囗,遵从“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内心引领,不违心奉迎,从而放弃了官场上的仕途;又清廉自律,谢绝了豪车豪宅的许诺。当今纷繁浮躁的世态之下,这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定力!


我们和他接触当中都能隐约感觉到他身上有一种气场,使接触到他的人不由自主地感到亲切,信任,钦佩乃至愿意追隨。这种人格的力量几人能有呢?但你看他这个人,依然是旧衣破车,一脸真诚灿烂的微笑,明明白白一个百姓之躯。


在去年四月份我们班的例行聚会上,传来一位同学病重住院的消息,小鲁当即决定会后马上前去探望。在匆匆和大家告别时,小鲁大声喊着说:“大家一定要保重身体,明年再聚会时一个也不能少!”此话言犹在耳!如今又临近聚会之期了,小鲁本人竟成为那少掉的一个,怎不叫人痛彻心脾!


我们今天纪念陈小鲁,当然可以不吝溢美之辞,他也是当得起的。


但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更愿意用一句最朴实的词语來评价他:
        “他,是一个好人!”
        谨以此告慰小鲁的在天之灵。


2018年3月19日

文图选自微群和朋友圈,特此鸣谢



文革专题

战友情怀:告别小鲁

陈珊珊哭送小鲁哥:

悲声难掩流云住,哭声相随野鹤飞

胡德平悼小鲁

陈小鲁:我不太适应这个社会

告别陈小鲁,毁誉由人的一代传奇

痛失陈小鲁:他是良师,他是益友

陈小鲁:亲身经历让我决心推动生前预嘱

陈小鲁猝死的反思:退休了到底住哪儿好

陈小鲁猝死的教训:厕所是家中高危险地

陈小鲁猝死的警示:学点心梗的急救常识

陈小鲁生前撰文回忆父亲陈毅:

曾因赖床险些被他扔下楼

1966年十万人大会陈毅等为文革泼冷水

王宗禹:1967年陈毅批斗会亲历记

外交部"91人大字报”力挺陈毅的来龙去脉

胡庄子:“陈毅是个好同志”来源考

董必武儿子董良翮去世,孔丹回忆联动往事

董必武幼子董良翮告别仪式在云南芒市举行

董良翮追悼会举行,俞正声王岐山献花圈

刘晓阳: “知青”李三友个案

马小冈:从对联 · 老兵 · 联动说起

马小冈:“联动”冲击公安部真相探源

杜欣欣:拍婆子的考证(美女从不论出身)

于向真:一个女红卫兵的1966年

王学泰:文革监狱里认识的干部子弟

50年前的今天:遇罗克被捕入狱

陈楚三:关于红卫兵的一桩历史公案

王世浩:一份红卫兵大串联的真实记录

朱学勤:寻找思想史上的失踪者

——六八年人你在哪里?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