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在努力学习,但我支持体内的细胞谈恋爱~
北大胡师姐
北大新传院研究生
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6年
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胡师姐19新传考研QQ群
《工作细胞》,最近被这部番萌到不行了,这个一周才一更的新番,追一追不浪费时间……单是看到介么努力工作、各司其职的细胞酱守护自己,每时每刻与不良细菌、病毒做战斗,就好感动有没有?要知道炎热的夏天,你不是一个人在与书本和知识点战斗,体内有千军万马呢,而且它们只为你工作。
嗯,最近你好像独宠脑细胞?说真的,那么可爱的血小板、御姐巨噬细胞、路痴的女主红血球,总能英雄救美的男主白血球不来了解一下?
咳咳,唯一可能引起不适的,就是红血球和白血球在你体内有谈恋爱的倾向,稍微剧透一下——他们在第四集约会去逛了“水族馆”(看胃部的消化情景)!
一、这个番好看么?
在你的身体里,一些故事正在发生。
原作:清水茜(讲谈社《月刊少年天狼星》连载)
执导:铃木健一
声优豪华阵容:
红细胞——配音:花泽香菜(超好听)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配音:前野智昭
杀伤性T细胞——配音:小野大辅
巨噬细胞——配音:井上喜久子
血小板——配音:长绳麻理亚
把细胞拟人化,赋予角色性格,作者的想象力和脑洞让人惊叹。最想感叹的是我们人体构造真是鬼斧神工。
多放些截图吧~
白血球又出手相救了。
运送营养和氧气的红血球。
红血球白血球同框喝茶。
身体擦伤后,血小板把红血球们当做血细胞,凝成血栓堵住伤口。
温柔的巨噬细胞小姐姐在讲电话,发信号。
帅气英勇的杀手T细胞,非常古惑仔。
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这个身体的主人感冒了。
弹幕大神们说:
“纵观所有番剧的老婆,只有这一部的老婆是我真正拥有的。”
“细胞都有cp感,作为主人的我还是单身。”
“不许在我这个单身狗身体里谈恋爱!”
“再也不扣痂了。”
二、从健康传播角度看动漫
我在写什么?可不是不是在写7月的新番推荐。这是一部科普人体医学基本知识的动漫,当然与健康传播相关了,下面我们从健康传播视角来评价一下《工作细胞》吧。
首先,从健康传播的定义上看。
美国学者罗杰斯对健康传播有两个定义:
其一:在1994年提出一种界定:认为健康传播是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为目的的行为。
其二:1996年对健康传播做了另一种定义:凡是人类传播的类型涉及健康的内容,就是健康传播。
《工作细胞》是一部科普番,将身体的细胞拟人化,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人体细胞的功能。从肺炎链球菌、擦伤,到流感、食物中毒,还有后面没有更新的主题,我们随着这副多灾多病的身体,学习或者是复习了中学生物,已经很棒了。不过如果单靠这部动漫来应对生物考试是得不了高分的呢,知识内容还过于浅显,可以符合广义健康传播的定义,而到达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等层面的效果,还需要各个传播层次和主体、不同传播场景的共同努力。
其次,从“知-信-行“这个健康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上看。
该理论模式认为,健康知识和信息是人们形成积极、正确的健康信念的基础,而正确的健康信念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知信行三者之间的递进关系并非必然存在,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对“知”的影响因素,对“信”的影响因素以及对“行”的影响因素。
《工作细胞》在“知识“的到达层面上做得非常不错。追番是热衷二次元文化消费的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知名声优花泽香菜等人的倾情演出,已经让该动漫大大圈粉。再加上作者和监制神奇的脑洞和想象力,使这些医学知识不再枯燥,最终成就一个7月新番霸权。
我们知道:
知即知识、信息。信息传递是知-信-行链条的首要环节。
影响信息传递和信息获取的因素包括:
1、 信息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信息内容与受众需求越接近、针对性越强,越容易被接受和获取,信息传递效果越好。
2、 媒介的传播能力和方法。传播媒介的到达率越高,接受性越好,信息获取的可能性越大。信息传递的强度越大,重复率越高,信息获取的效果越好。信息传递的途径、方法、时间是否符合受众的特点和需求,也很重要。
3、 个人媒介接触习惯与信息素养。个人日常接触信息媒介的频率越高、时间越久。信息获取几率越大;个人信息处理能力越强,对信息的理解和把握越好,信息的获取越有效。
《工作细胞》在转变受众的健康信念方面,也有可圈可点之处。这一点可以从b站的讨论和弹幕谈一谈,《工作细胞》每一话都聚集了五颜六色的弹幕和吐槽,差不多要占整个屏幕比例的1/4。这个暂时汇集起来的群体,在观看中充分互动,逗乐十足。
此外,一些阿婆主还会自主生产相关短视频内容,比如为杀手T细胞换古惑仔的bgm。观众们做这些很大程度是出于喜欢,可以说明这个动漫的效果达到了。“这样都不舍得受伤怎么办?”;“要珍惜身体了”……所以不管怎么说,这部动漫让我们更加喜欢和珍重自己的身体了。
信,即信念、态度。态度转变是行为改变的前奏。获取信息以后,能否进一步促进态度的转变,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
1、 信源的权威性。信源权威性与说服效果成正比。
2、 媒介的传播效能。媒介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3、 健康诉求的紧迫性。诉求是否强烈。
4、 行为效果的显著性。效果是否明显。
但是,《工作细胞》可以说是一种大众传播,是娱乐性质的科普,不能做认真推敲的,照顾到受众参差不齐的医疗知识水平,也要做的通俗易懂不是么?只不过通俗,当然就要牺牲更加硬货的知识了。
尼尔波兹曼提出“娱乐至死”,告诉我们不要在电视里找深度。真正的健康传播,要在“知”、“信”、“行”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仅需要大众传播,其他四个传播层次:自我个体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群体传播同样不能忽略。以人际层次为例,医患关系、医生与患者家属的关系等等中健康信息和态度的传递,对个人健康行为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行,即行为改变,放弃危害健康的习惯、形成促进健康的行为,受众获取信息,转变态度以后,能否最终实现行为改变,受到下列因素制约。
1、 行为改变的基本条件与相关因素。如,经济条件、物质资源、风俗习惯等。条件限制情况下可以考虑代替方案。
2、 环境的一致性。大多数人都有“从众”和“模仿”的心理特征,周围环境的特性与行为改变的指向是否一致。
3、 行为成本。实现行为改变需要付出的代价大小。
最后,谈谈这部日漫给我们的健康传播带来的启示吧。
我们也可以制作特定受众喜闻乐见的信息内容,了解他们的媒介接触习惯,做到最有效的到达,打开思路吧,比如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艾滋病防治等等,这些公众需要了解的话题领域,急需一个切入口,来引发更大范围的关注。我们也可以做的不枯燥,充满人性关怀。
但是,要铭记健康传播的一对矛盾——科学性与通俗性。健康信息的传播除了做到通俗有趣好玩不枯燥,千万不能忽略科学性——这一属性是健康传播的生命。不管是媒体工作者健康领域的相关报道也好,还是各种媒介形态的医疗知识科普也好,都要做到真实可靠、客观理性、证据充足。
去年10月份,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在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报告厅做了一场《加强健康传播的科学性》的精彩讲座。他对专门的健康传媒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期待,一是要增加科学精神,有理性的思考和批判质疑的精神;二是要学会基本科学方法,熟练运用统计学、概率学等学科知识;三是要懂点医学和健康;四是要踏实认真,肯下功夫。所以,所有的我们还是任重道远是不是?
最最后,同学们,天热记得多喝水哟~
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推荐阅读:
1.百万虎扑钢铁直男,刚得过吴亦凡粉丝三千万 | 一周大事记(7.23-7.29)
2.优秀作业展示04 | 谈谈你对国际传播中文化帝国主义的看法
【注意啦】
最近,同学们如果升级到最新版的微信,会发现订阅号大变样啦!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千万别忘记“星标”胡师姐新传考研pku专列哦。
只需四步:①点击左上角的“三个点” → ②点击查看公众号 → ③再点击“三个点” → ④选择星标,分分钟get!
【星标后怎么找】
只需两步:①点击右上角三条横线就可以看到星标的【胡师姐新传考研pku专列】啦 → ②点进去查看我们最新的文章吧!
以梦为马,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北大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
微信号 : Miss_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