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师姐弟弟:北大本告诉你为什么要考名校

日常 胡师姐新传考研PKU专列 2019-04-29

北大胡师姐

北大新传院研究生

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6年

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胡师姐19新传考研QQ群



胡师姐写在前面

很欣慰,家里出了两个北大人。在我15年从北大研究生毕业之后,弟弟于16年9月进入北大念本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的母校变成了我和弟弟共同的母校。我们出生在四线以外的小城市,我们高中每年能考上北大的小于等于1个。弟弟作为市文科状元,差不多可以说是“全村的希望”。但在我眼中,他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他能考上北大,首先是因为他有想法,他比同龄人更早地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有句话叫做:只为值得的事情费神,就很容易成功。今天,我请他来为考研的大家分享一点他的心路历程,希望在燥热的夏日,给大家送来一缕清凉。




在真正来到北大读书以前,对于未名湖、博雅塔,我们都有过许多幻想。尽管并不十分了解它们的历史,甚至也甚少听说后来与它们有关的故事,但仅仅因为它们和那个让人心生向往的名字——“北京大学”联系在一起,就足够我们生发出无数想象,或许是豪言壮志般的,或许是落花细雨般的,或许是忍辱负重般的……所有的这些都有着同样的属性——不为外人道。这种幻想不分年代,没有代沟,自从北大建校以来,它就是万千国人心中的最高学府。

 

但这仅仅是没有来到北大的人对北大的幻想而已……

 

我是一名北大本科生,高考以市文科状元身份考入北大。在北大之外,人人称道。从拿到通知书到入学前那段时间,我确实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每天醒来都被一股莫名的开心支配着。要承认,来自北大的“邀请函”给了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纯粹积极情绪的日子,这种纯粹的开心或许余生都可遇而不可求。直到走进校门,我才开始体会什么是“因为不够优秀而焦虑”。


记得高二那年,姐姐在北大读研,暑假我来北京找姐姐玩。那时候姐姐带我去逛燕园,跟我讲关于北大的段子,说北大本经常是上铺状元,下铺奥数冠军。现在我们宿舍,就住着三个文科状元。高中时,经常是别人学一个月,我一周就能学明白。现在是,我学一周,我的同学一天就学会了。而且班里总还有那种不学也能考第一的同学。


上述种种,都只是个开始。我身边多的是优秀而努力的同学,虽说经常会因为有了比较而焦虑,但正是这种焦虑,让我更有前进的动力。


前段时间去找实习,群面的时候,同组PK的有在国外读书回国过暑假的,有北清的,也有其他学校的。当时群面的题目要求全英作答,组里一位口语不太好的同学只好小心翼翼地举手,问自己可不可以用中文。最后他成为了全场唯一一个用中文发言的人。面试结束后,一位留学的同学,就把留学的和我们北清的拉到一起,说一些类似“连英文都不会好low”的话,还问我“你说对吧?”我当时的回答是“其实英语口语好并没有多了不起。人家缺少的,可能只是一个学习和练习的环境而已。”


我承认当时确实是太想怼那个人了,但其实我没说的是:那位口语不好的同学,之前的学习生活中可能也缺乏目标和焦虑感。我是陕西考生,我跟姐姐高考都不考听力口语,学校也没有相关课程。如果不是因为高中就想考北大,现在我的英语水平可能也只是哑巴英语。来了北大之后,身边不少从小浸泡在英语学习环境中的同学,更是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所以我现在每天结束实习回学校后,都会学托福学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再准时8点起床去上班。姐姐跟我说过:取法乎上得其中。因为想要去更好的地方,就只能把自己变得更优秀。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不知不觉成长。最后如果你如愿以偿,你收获的将是各大平台和更多的资源。如果你未能如愿,你也会比连梦都没做过的人要强。考研亦是这样。


在北大读书的这一两年,包括我本人在内的许多人,心态也较刚入学的时候发生了很多变化,没人再盯着“我考上了北大”这件事,我们都在北大的馈赠中奋力成长着。北大真正带给我的,远非我能想象。这是许多同学的共识,不管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我自己总结了一下,应该是有人文情怀、有眼界高度、有客观资本、有等值选择项的追求独立的思想。如果说,大多数的教育在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某一个社会分工的合格工种,北大教会我们的,至少是学会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工种。

 

网络时代,“北大”早已成为了一个自带流量的网红词汇,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和北大沾上边,似乎都能马上成为热点。北大也确实有这样的能力,类似“北大毕业成为无业游民”等动辄就10w+……但身处北大,真觉得这种事情很难成为新闻。当你面对一个个独立思考的脑袋,你便能允许任何有悖世俗成功规律的尝试发生。往往这样的尝试最纯粹,最勇敢,最懂社会发展,最懂人性本真。也正是这些,教会我更勇敢地去做选择。


暑假前,有一家山东的高考培训机构托人找到姐姐,想让我去做经验分享,一周时间,包吃包住包玩,酬劳1万。但我拒绝了这份工作。不到一周赚1万,对于我这种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确实非常非常多。我自己平时生活,也常常捉襟见肘却不敢跟家里人说。但我拒绝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与我的规划冲突。按照我的规划,大一暑假支教,大二暑假实习,大三暑假准备保研。因此,我大四前就这一次实习机会了,我倾向于去实习。当我怀揣稍微有点忐忑的心情,告诉姐姐我拒绝了这份工作时,她非但没有生气,而且很欣慰,她说:“人生一定要活得有规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姐姐从北大毕业后,我经常会帮她从学校图书馆借一些社会学、传播学等方面的书。每次把书给她之前,我都会先翻看一遍,耳濡目染之下对知沟、环境、阶层这些也都小有了解。加上姐姐平时也会给我讲一些她辅导班的事情,慢慢我开始明白,当下整个社会的教育资源分配还是不太均衡。加上各个高校教学和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在本科阶段,能享受到好的教学资源的学生少之又少。这就导致很多同学向往名校研究生,却没有敲门砖。姐姐告诉我,她现在做的考研辅导就是一种衔接教育,帮助想要考研的学生填平从本科到研究生的沟壑。


自从姐姐去年年底辞掉本职工作,专心从事考研辅导以来,我们见面的时间少了许多。她梦想中的这份事业,已经占据了她除了吃饭睡觉之外的所有时间。这届暑期集训前两天刚刚结束,过去的28天姐姐也是全程全天候在教室跟班,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其实姐姐第一次有辞职的念头,是在16年的时候,但没有辞成,因为家里人都反对。在家里人眼中,姐姐毕业时是以管培生身份进的五百强上市公司,部门也是高大上的战略投资部,因为工作表现好非常受领导器重。这种工作怎么能说辞就辞?但只有我知道,姐姐一直想把更多的精力分给班里的同学,姐姐这几年最常对我说的就是“如果我再有多点精力,说不定她今年就考上了!”


所以,当去年年底姐姐想辞职时,我非常坚定地支持她。就像当年高中文理分科,全家人都让我选理,只有姐姐坚定地支持我选文。当时她被全家diss说学文不好找工作,姐姐只说了一句:“学文大不了之后上北大!”正是这句话,在高中一直鼓励着我。


不过我也明白,一个毕业不久的女生独自创业,实在有诸多不确定性。但看着她这半年多时间一步步走过的路,我又一次明白,她认得清自身资本,掂量得清每个选项。辞职创业对于她而言不是险棋一步,是做好了准备,忠于理想的选择。

 

瞧,这就是北大带给她的学子的,真的无所谓高官厚禄!


夏天的未名湖就在那里,博雅塔四季一个样。其实进入北大,本就不是什么忍辱负重的事。入学之后,我也问过周围的同学,他们在进入北大前是不是有过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大多数是没有的。更多时候,都是客观满足了北大的入学条件。北大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是当你拥有成绩资本的时候,高分的选择之一而已。其他名校亦是这样。


姐姐平时经常会带她的学生们来逛燕园,在学校食堂吃饭。好几次我都在。有一次逛园子的时候,姐姐说过这样一番话,我印象很深。她说:“有的人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他们本科就考到了名校。有的人知道的比较晚,所以他们现在在考研。种一棵树,最好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前两年姐姐上班忙的时候,我曾去给班里的同学监考过几次。所以我知道考研的哥哥姐姐们有多么努力!大家一定要加油哇!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大家有任何问题,可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推荐阅读:

1.耶鲁毕业村官秦玥飞遭质疑 | 一周大事记(8.13-8.19)

2.优秀作业展示06 | 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现象

3.“知识沟”理论的基本假设 | 北大新传学硕考研真题详解29

4.ofo要黄,戴威凉凉?| 一周大事记(8.6-8.12)

5.舆论的形成与互联网舆论的特征 | 北大新传学硕考研真题详解28


【注意啦】


最近,同学们如果升级到最新版的微信,会发现订阅号大变样啦!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千万别忘记“星标”胡师姐新传考研pku专列哦。


只需四步:①点击左上角的“三个点” → ②点击查看公众号 → ③再点击“三个点” → ④选择星标,分分钟get!



【星标后怎么找】


只需两步:①点击右上角三条横线就可以看到星标的【胡师姐新传考研pku专列】啦 → ②点进去查看我们最新的文章吧!



以梦为马,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北大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

微信号 : Miss_MJ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