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称“陕北一枝花”,18岁嫁林彪;后嫁林彪师兄,如今101岁(附视频《所谓“大义灭亲”其实是泯灭人性》)[@裸嘢李 转]
点击左上“裸嘢李”或“想法看法说法”即可订阅本公众号
欢迎读者关注微信号54446700
@裸嘢李 邮箱:LEEZBoffice@hotmail.com
推荐阅读(点击下列文字即可打开链接):
以下图文源自网络
作者夏日漱冰,源自李享生活
米脂婆姨绥德汉,
不用打问不用看。
小伙子跑马一溜风,
讨上个米脂婆姨乐死人。
……
这是世代流传在陕北的信天游。不错,米脂自古出美女,比如三国时的貂蝉就是其中的代表。今天咱们的主人公就是位标准的米脂美女:她被称“陕北一枝花”,18岁嫁林彪,成为其第二任妻子;但后来和林彪分手,又嫁给林彪的师兄,如今101岁仍健在……
(一)闪婚
林彪一生,不仅在战场上呼风唤雨,在政治上沧海桑田,而且在情场上也不遑多让,照样五彩纷呈。他至少有五段感情经历、爱恨纠葛,在“说历史的女人”第1508期,笔者曾介绍了他的结发妻汪静宜的故事,本文叙说他的第二任妻子。
她叫张梅,原名刘新民,1919年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桥河岔乡。张梅继承了米脂自古出美人的优秀传统,自小就长得十分秀丽,是被公认的“陕北一枝花”。她尽管只有高小文化程度,但在当时的陕北农村也算是文化人了,所以说她是位才女型美女也毫不为过。再加上她性格开朗,活泼可爱,这样的女孩,自然很早就很惹人注意并被追求了,但自视甚高的她,一直没有对谁动心。最终,这枝花被林彪将军撷取。
林彪是在延安任“抗大”校长期间结识了美女张梅的。当时林彪因病在医院养病,给他当护理员的就是张梅。同其他的将军相比,林彪尽管身材比较瘦小,但也是五官端正,他目光锐利,颇有神韵,双眉舒朗,凝重如堆,鼻直口方,堪称俊朗。尤其是,他虽才30岁,已经是阅历丰富,荣誉加身了——
林彪绝对是一位军事奇才,他自南昌起义时,20岁任连长开始,便一路飞升,21岁便由营长升到团长;23岁任红一军团第4军军长;25岁任红一军团军团长(即军团总指挥);28岁任红一军团副司令;红军长征后,1936年6月开始,29岁的林彪即出任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并兼政治委员。
如此光环满身,并且还是处在单身状态的林彪,哪能不被人追求啊。自古美女爱英雄,那时,18岁的张梅,本来也是个崇拜英雄和偶像的年龄,做为林彪的护理,接触他多了,当然会对之生出爱慕之心;而林彪,自然也不会不对出类拔萃、亭亭玉立的少女动心的。所以,1937年夏天,两人恋爱并很快就结婚了,拿如今的话叫闪婚。
这是可以理解的。在战争岁月,你能结婚就不错了,一般战士根本想都不敢想。只有干部和长官才有条件和时间去择偶。但由于在特殊的环境里,也根本不容他们进行长期的马拉松式的、一波三折的恋爱过程,比如彭德怀、贺龙、徐向前、叶剑英、罗荣桓等,他们当时都是闪婚的。
另外,林彪当时急于结婚还有一个原因,即他因参加革命军队,自20岁离家以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而且也几乎中断了同家中的联系。只是到1937年,国共再度合作之后,他才刚刚同家里通上了信。此时父亲要林彪把家里的结发妻汪静宜接到延安来。
这是件麻烦事。林彪不愿接汪静宜过来,因为他本就不爱她,或者根本不承认她是自己的妻子。关于汪静宜,民间有两种说法,一是林彪跟她仅拜了堂,就逃了,双方没有夫妻之实;二是,林彪只是跟她订了婚,连拜堂都没有,所以他根本不承认汪静宜的名分。但林彪父亲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林家不能违背这一纸婚约。所以他逼迫儿子把媳妇接走。
于是林彪反抗。最直接的就是,直接娶了张梅,把生米做成熟饭。这样父亲也拿他没辙,汪静宜也就不可能再去延安“搅局”了。
(二)分手
1937年8月底,林彪告别了新婚燕尔的妻子张梅,去洛川参加会议。洛川会议结束后不久,他就前往山西抗日前线参加指挥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
平型关战役发生在1937年9月25日,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同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进行的一次战斗。我方由师长林彪和副师长聂荣臻率领。此战是八路军在抗战中,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共击毙日军1000多人,也获得了大量军用物资。
不过做为这场战役的大功臣林彪,却被历史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1938年3月的一天,林彪带领十余名部下,身穿缴获来的日军大衣,骑着日本人的战马赴吕梁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结果,阎锡山守军的哨兵误以为这对八路军是日军的骑兵,便向他们开了枪。林彪不幸中弹,而且受伤不轻,伤到了脊椎神经,这给他留下终生难愈的植物神经紊乱症。
林彪回到延安养了一段时间伤后,不太见效,于是在1938年夏天,组织决定送林彪到苏联治病。他先坐汽车到兰州,在那儿等张梅,然后一起去苏联。但当时是苏联派飞机来接林彪的,飞机到兰州时,张梅还未到,林彪就坐飞机先走了。
当张梅坐车到达兰州时,不见了丈夫时,不免心中一阵失落。关键那时她已经怀孕,汽车的一路颠簸造成她孩子的早产。早产儿体质很差,她当然不能带着孩子立即到苏联去,于是就停了下来。结果,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的限制,张梅早产的孩子活了不到两个月,就不幸夭折了。张梅非常痛苦,她大哭一场埋葬了孩子,这才起身前往苏联。
孩子早产并夭折,成了张梅心中永远的痛;况且当时丈夫还不在身边,这让张梅对林彪很有意见:你去苏联养病重要,我和孩子就不重要了?
到苏联后,为了照顾丈夫,张梅随林彪住进了条件很好的疗养院。开始夫妻俩感情还算可以,毕竟失去孩子,林彪也自知理亏,对张梅也就顺着。但时间一长,他们夫妻之间便渐渐有了矛盾。
林彪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平常比较严肃,不苟言笑;而且还有点大男子主义倾向,不允许张梅到外面同社会接触,不允许她参加各种活动,只让妻子在家陪伴他。而张梅的性格则相反,她活泼好动,而且才一二十岁,正处在“张扬”的年龄,所以对林彪的控制就非常不满。
因为林彪的声望比较大,苏联军界会邀请他出席一些宴会或者舞会什么的,但性格孤僻的林彪往往会拒绝参加,而张梅则对这样的聚会很热衷。为此,夫妻俩经常发生争执,甚至互相进行舌剑唇枪,冲突十分强烈。
最终夫妻俩的感情严重破裂,几乎到离婚的边缘,只是一个手续问题了。后来林彪回国,张梅就留在了苏联。需要指出的是,张梅和林彪在苏联吵吵闹闹中,还是在1941年生下一个女儿,即林晓霖。林彪走后,她在苏联带着女儿生活。可见张梅对林彪已经失去了信心,不然丈夫回国,她断然不会孤儿寡母留在异国他乡的。
张梅对女儿十分疼爱,对保姆都不放心,都是自己亲自喂养的;当时林彪也很喜欢女儿(女儿长得很像他),他临走时,女儿才4个月,他对妻子还没有死心。他答应张梅,不久会接她们母女回国。
(三)各奔东西
关于林彪同张梅的离异,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当时林彪对到苏联学习的孙维世(周恩来养女)情有独钟,曾对孙维世追求过,但遭对方拒绝。所以他也是带着“失恋”的沮丧回国的。
林彪于1942年回国。刚回来时,他还惦念着妻子和女儿。可不久,他就“另觅新欢”,遇到了叶群。叶群比张梅大两岁,还没有张梅漂亮,但她文化高,是从北京来的女学生,当时在延安很吃香。林彪为追叶群还付出了一定代价。
1943年,林彪同叶群结婚。后来,罗荣桓赴苏联治病。林彪还写了一封信,托罗荣桓夫妇捎给在苏联的张梅。信中的内容大致是说他已经另外成家,并有了一子一女,劝张梅另行择偶。有人说,张梅接信后大哭一场。也有人说,张梅当时并没有怎么悲伤,因为她早有预料;再说,她对林彪其实早已失去信心。无论如何,从此,她就再也没有见过林彪了。
1948年,张梅从苏联回国。她到东北,被安排到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学习。她虽然没有上过初中和高中,但她学习刻苦,克服了重重困难,还是完成了大学的学业。毕业后,她当了医生和科主任。这期间,还有热心人为她介绍对象,但对方听说她曾是林彪的妻子后,没有人敢追求她。
不过张梅从来自视甚高,一般人她也是看不上的。后来她又嫁给了一位将军,而这位将军的革命资历甚至比林彪还深,可以说是林彪的师兄。
(四)幸福的再婚
他叫徐介藩,比林彪大6岁,1901年出生于安徽省固镇县。之所以说他是林彪的师兄,是因为他是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而林彪是黄埔四期的,两人在黄埔时也算是同学了。徐介藩也非常优秀,他长相英俊,学识渊博,为人稳健。他当时在黄埔毕业后,又考入广州航空学校继续深造。
1926年6月,做为航空学校高材生的徐介藩,被派往苏联航空学校继续学习。他因为成绩优秀,被留在苏联,在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1931年他参加苏联红军,担任过作战参谋和科长等,还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后来他取得了苏联国籍。
徐介藩在苏联工作十分出色,后来被单位中的一位叫马尔多夫斯基的苏联女孩爱上了,两人于 1933年结为伉俪。尽管有了外国籍,徐介藩还是心系祖国,抗战爆发后,他想回国效力,但被共产国际阻止。
他尽管在苏联获得了很多荣誉,比如“莫斯科保卫战勋章”等,但他还是忘不了祖国。1948年,徐介藩终于携妻子回到中国,到东北局担任俄文总编辑。后来在建国后,他还担任过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一级参赞等。1950年,他的苏联妻子因患癌症病逝。他为了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不但改回了中国籍,还把妻子留下的三个女儿托付给岳母抚养。后来他遇到了张梅。
做为一名军人,徐介藩于1952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在志愿军司令部担任主任兼翻译,在中朝方同苏联的沟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来之前担任这个重要任务的是毛岸英,岸英牺牲后,经周恩来极力推荐,徐介藩就到彭德怀将军身边担负起了这个重任。
对工作要求极其严厉,平常很少夸人的彭德怀对徐介藩十分满意,经常夸赞他。徐介藩后来还被朝鲜政府授予二级自由独立勋章。这个工作也是有相当风险的,徐介藩也曾受伤,他负伤后,被送回东北治病养伤,便邂逅了在医院工作的张梅。
此时属于张梅的幸运来临。她和徐介藩二人都有在苏联的经历,所以便有了共同语言;再者,两人都有一次婚史,双方完全处在一种平等的状态,也就惺惺相惜,很快陷入恋爱中。
不过跟张梅恋爱还是需要勇气的。那时的张梅虽已37岁,但岁月不败美人,她仍然风采不减当年;但因她同林彪的瓜葛,使她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无人敢近。但徐介藩不然,不管你之前是谁的老婆,但今天是自由身就可以了,爱情自由,我可以选择。所以当时有人以张梅是林彪的前妻为由,劝他收手时,他说,“是林彪的前妻怎么了?他们不是离婚了吗?”
当然徐介藩是有底气的。其一,林彪再牛,也是他的师弟而已,其革命资历一点不比林彪差;其二,徐介藩当时也被授衔为大校军衔。其实1955年授衔时,陈赓等人建议,徐介藩应为少将,但他平常很低调,最终只得了大校。当人们为他惋惜时,他却大度地说:“我在苏联呆了20年,为祖国为人民做事太少了,所以,地位低一点没有关系,关键是要勤勤恳恳地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所以徐介藩的人气还是很高的。到1961年,他终于晋升为少将。
张梅同徐介藩是在1956年结婚的,当时她39岁,而徐介藩已55岁,双方婚后相敬如宾,十分恩爱。张梅对徐介藩很体贴,徐介藩对张梅的女儿林晓霖也关怀备至,对之视如己出。后来,徐介藩还曾担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主任、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等职。1983年4月16日,徐介藩将军去世,享年82岁。
徐介藩去世后,60多岁的张梅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她仍像一个普通人一样从容地生活着。2005年,85岁的张梅获得中国政府和俄罗斯政府分别颁发的,两枚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功勋荣誉章。如今张梅已经是101岁(如果按照2021年来算,已经102岁了)高龄了,祝愿这位历经沧桑的世纪老人健康幸福吧。
(文/说历史的女人·夏日漱冰)
参考资料:《林彪传》《少将徐介藩的传奇人生》等。
延伸阅读——
周恩来的养女,林彪心中永远的痛!
来源:公众号《史海钩沉》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林彪的了解,更多的是他的军事,作为我军历史上的十大元帅之一,林彪的军事才能和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
而对他的婚姻和爱情,知道的甚少。其实,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热血男儿,林彪的感情世界是十分丰富而复杂的,他的婚姻和爱情也是曲折而坎坷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这四个女人。
汪氏:独守空闺,终生未嫁
林彪于1907年12月5日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林家大湾村。8岁那年,望子成龙的父母就为林彪找了一个比他大3岁的姑娘做童养媳,这个姑娘是本镇汪家的二小姐。可那时的林彪还是个娃娃,对婚姻大事根本不懂,等他参加革命以后,就把这件事忘了,好几年都没有回林家大湾几次。
1927年春节前夕,林彪随北伐军进驻武汉,突然收到父亲的来信,说他病入膏肓,让林彪火速回家。林彪是个孝子,接到父亲的信后,他潸然泪下,当即请假往家中奔去。除夕之夜,林彪回到家里,才知道是父亲骗他回来成婚的。林彪虽然十分恼火,但在父母的苦苦哀求下,不得不跟已经等了他十几年的汪家姑娘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当夜,汪家姑娘进入了梦乡,林彪却睡意全无。这样的婚姻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幸福可言。他看了一眼熟睡中的汪氏,悄悄地走出房门,向父母的房间深深拜了一拜,就连夜离开了林家大湾,返回部队去了。
到了部队后,林彪给父母和汪氏写了一封信,让汪氏不要再耽误自己的青春年华,另找一个人家。林彪的父母看了信之后,气得破口大骂,但又无可奈何。汪氏在家中哭了好几天,然后当众发誓,此生永不再嫁。
在以后的岁月里,汪氏果然信守诺言,任凭父母和亲友怎样劝说,她对别人的提亲一概拒绝,终身未嫁,始终在林家侍奉林家老小。全国解放后,林彪已是一位响当当的大人物,痴情的汪氏不愿意沾林彪的光,执意搬回了娘家,独守空房,以做鞋维持寂寞的生活。
也许人们认为,此时的林彪权大位高,何况过了几十年,应该把汪氏忘得一干二净了。其实不然,林彪一直没有忘记她。
1959年初秋,林彪到武汉参加中共中央的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他突然要回家乡看看。他已经20多年没有回老家了,他心里有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他给了3000块钱让公社书记悄悄塞给汪氏,并叮嘱其说这钱是党组织发放的。而禁不住汪氏的追问,书记还是悄悄告诉了她事情的真相。
汪氏知道真相后感动不已,从此,汪氏把钱锁进箱底,依然靠做鞋为生。不过,她的鞋再也不用发愁卖不出去了,因为供销社奉命每10天上门收购一次,有多少要多少,而且价格比市场上的高一倍。
不久,汪氏还获得了政府发的一个“光荣革命老人卡”,每月能固定享受到政府给予的一定生活补助。
当然,这些都是林彪安排的。
1967年,汪氏因病离开了人世,结束了她寂寞而凄凉的一生。在清理汪氏的遗物时,发现那3000元钱依然在箱底放着,而且包得严严实实。在场的人无不落泪。
这就是林彪有名无实的第一次婚姻。林彪真正的感情经历是在革命军队中开始的。
张梅:两人闹僵,婚姻破裂
1936年,毛泽东决定建立“西北抗日红军大学”,他任政委,林彪任校长。“红大”是“抗大”的前身。这一年,林彪28岁。
那时,延安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集聚了全国众多的优秀青年。延安处在一种相对和平和环境里,青年们就经常搞一些文艺活动,并邀请中央领导参加。每逢星期六,延安枣园里就要举行舞会,中央领导在闲暇之余常去跳舞。
林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是那种浪漫型的人,所以他从不上场跳舞。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姑娘对林彪倾慕不已。因为在那个崇拜英雄的年代,具有“常胜将军”美誉的林彪,成为众多姑娘梦中的“周郎”。
(后排右一为张梅)
面对这些姑娘的青睐,正值青春年华的林彪并没有无动于衷,他没有选择那些从上海、北平等大城市来的姑娘,而是把爱情之箭射向了陕北米脂姑娘张梅。
张梅的真名叫刘新民,在米脂是一个出类拔萃的美人,人称“陕北一枝花”。然而,真正打动林彪的并不是张梅的外貌,而是她那活泼开朗的性格。面对林彪的追求,张梅心里自然高兴。她是个上进心很强的人,对林彪十分仰慕。虽然林彪不擅长在姑娘面前献殷勤,但崇拜英雄的她,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份感情。1937年,他们结婚了。一年后,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张梅为林彪生了一个女儿。
(张梅与女儿林晓霖)
1938年3月2日,林彪从阎锡山的晋军防区路过,由于林彪穿着从日军那里缴获来的大衣,晋军开枪误伤了林彪。这一枪对林彪的身体损伤很大,尤其是日后给他带来了很多后遗症。
受伤后,林彪先是回延安治疗,但延安的医疗条件不太好。这年冬天,经党中央批准,林彪由张梅陪同,远赴苏联养伤。这一去,林彪在苏联待了3年。
在苏联,林彪夫妇受到热情接待,被安排在莫斯科郊区的一幢舒适的房子里。林彪征战多年,看惯了刀光剑影,现在终于暂时过上安宁的生活了。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性格上的冲突日益显露出来,感情开始出现裂痕。
林彪性格孤僻、内向、沉默寡言,爱静不爱动,除了研究军事外,他几乎没有业余爱好。而张梅活泼好动,喜欢外出参加社交活动,林彪却不准她与外界接触,不许她参加政治、文化等活动。天生要强的张梅哪里能受得了这个?林彪越是不让她外出,她就越要出去,甚至在星期天也不和林彪在一起,两人越闹越僵了。
1942年,林彪从苏联回到延安,张梅却留在了莫斯科,两人的婚姻就此结束。
孙维世:一生挚爱,追求未果
孙维世是烈士孙炳文的女儿,孙炳文牺牲后,周恩来和邓颖超把孙维世当做自己的女儿抚养起来。1937年底,周恩来派人将孙维世从武汉送到了延安。在延安,孙维世先后就读于抗大、中央党校和马列学校,接受了系统的革命理论和文化教育。1938年,孙维世年仅18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中为孙维世
孙维世天生丽质,聪明伶俐,富有教养,深得大家喜爱,不知倾倒了多少小伙子。当时,林彪是抗大的校长,虽然孙维世如此出众,但林彪并没有过多地注意她,因为他那时刚与张梅结婚,感情很好。再者,林彪平时也不太注意女性。
1939年,周恩来由邓颖超陪同,到苏联治疗右臂,孙维世同机前往,去苏联学艺术。在苏联,孙维世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莫斯科戏剧学院学习。
当时,许多中央领导人的子女和革命烈士的后代都在莫斯科学习,这伙年青人十分活跃,节假日和周末经常在一起玩耍,举行各种讨论会和文艺活动。他们知道林彪也在莫斯科养伤,就常常邀请林彪参加他们的活动,并让林彪讲井冈山、讲长征、讲平型关大捷。可林彪不是爱夸夸其谈的人,并不肯多讲自己。他的谦逊,更引起了这群青少年的崇敬。
林彪当时正和张梅闹矛盾,心情十分沉闷,这群青少年的活泼和天真深深感染了他,使他苦闷的生活得到了一丝慰藉。
本来,林彪不是那种见了漂亮姑娘就动心的人,但不知不觉中,一个姑娘闯进了他的内心世界,一颗爱慕的种子在他心底悄然萌动了,这个姑娘就是孙维世。
以后,只要这群青少年请他去参加活动,只要孙维世在,他都会爽快地答应。每次活动,林彪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关心孙维世,问这问那,十分愿意跟她说话。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只能暂时把感情埋藏在心底。
邓颖超、孙维世、周恩来
感情这东西,一旦萌生,就很难抑制。林彪终于忍不住了,开始向孙维世发起了爱情攻势。一段时间以后,他终于向孙维世公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却遭到了孙维世的拒绝。孙维世对林彪是崇拜的,但她是个事业心极强的女性,她热爱艺术,立志在艺术上有一番作为,不愿意把自己的命运维系在一个男人身上。林彪虽然心里不快,但他还是克制了自己,仍然关心着孙维世,因为他确实很爱对方。
1942年,林彪在回国前又找到孙维世,想作最后的努力,但他还是失败了,孙维世仍然回绝了他。
这是一次没有结果的爱情,在林彪心里留下了很深的伤痛,也成为孙维世日后悲剧的根源。
林彪回到延安的第二年,就与叶群结了婚。后来,叶群知道了林彪追求孙维世的事,认为是自己的耻辱,就把心中的不满迁怒到孙维世身上。新中国成立后,孙维世成为戏剧舞台上一颗耀眼的明星,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但文革爆发后,她就被扣上了“苏联特务”的罪名投入监狱,遭到了无情的摧残,于1968年10月悲惨地离开了人世,年仅47岁。
叶群:倒追林彪,最终归宿
叶群于1919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原名叫叶宜敬。她的父亲叶琦是国民党的少将,有3房老婆,叶群是第三个老婆生下的爱女。
叶宜敬从小聪明伶俐,爱出风头。她小学毕业后,又到北京上了中学,中学毕业一年后,考取了国民党控制的电台,担任了广播员。在抗日救亡的潮流中,叶宜敬到了延安,改名为叶群,被安排在女子大学里工作,任教务处下面的组教科长。
叶群个头不高,五官端正,身材苗条,性格活泼,在延安算得上个美人。正值妙龄年华,她为自己的终身大事发愁。对于找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自己的终身伴侣,叶群简直伤透了脑筋。她的目标是在找一个当领导的,职位越高越好。但是,她把中央领导挨个过了一遍,发现并没有一个合适的,这使她越发苦恼。
正在这时候,从苏联养伤的林彪回到了延安。叶群了解到林彪年龄仅仅比自己大十几岁,又了解到林彪已经有了妻子和女儿,但她却动了心思,要用自己的魅力征服林彪。
林彪回延安不久,就听说了叶群的来历。有一天,他到女子大学,正好校长、副校长和教务处长都不在,教务处里只有一个妙龄女郎正在翻阅杂志,这位妙龄女郎正是叶群。一阵闲聊之后,叶群和林彪认识了。叶群的热情洋溢和落落大方,给林彪留下和很好的印象。
1943年,林彪和叶群正式结婚。第二年,叶群生了一个女儿,起名叫豆豆。1945年又生了一个男孩,就是林立果。
从此,林彪和叶群结成了终身夫妻,一直到“九一三事件”折戟沉沙,叶群也陪他走完了一生。
还原一个真实的林彪
“九一三”事件以后,批判林彪,说他历史上反对毛主席,也有人说他不会打仗,现在的网上和一些文章中又对林进行不切实际的吹捧,什么“中国第一战神,常胜将军,天才的军事家”。更有甚者,把林提到与毛主席平等的地位。这都是不切实际的。
真实的林彪既不像批判的那么坏,也不像网上传的那样神,在“老三届”这一辈人的记忆中,六十年代初,肖华将军的《长征组歌》中唱“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五十年代杜鹏程的小说《保卫延安》中描述彭德怀是如何打败胡宗南的,学生课本中有“朱毛会师”、“八一南昌起义”、“朱德的扁担”、“两把菜刀闹革命”等传说。
到了一九六六年下半年,宣传上又变成“林彪和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林彪和毛主席井岗山会师,林彪的扁担”、“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缔造,林副统帅直接指挥的军队”,又说“林彪在苏联治病期间帮斯大林打胜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要用四个装甲师换林彪,毛主席不干,林彪是常胜将军,天才的军事家,毛主席是天才,林彪发展了天才”。这是林彪“天才军事家”誉论宣传的第一个阶段。
“九一三”事件后,中央发起了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运动,实际上这是宣传林彪“天才论”的第二个阶段,林的威信暗地更高,这是因为:
1、人们的逆反心理,越是大批判,林越神秘。
2、把林彪说成是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实际上就是抬高林彪的身份,林彪不过是毛主席手下一将,在朱毛的具体指挥下打了一些胜仗,结果把他吹成是和毛主席平级的地位了,是一种路线的领导者,这是绕着吹。
3、批判不能实事求实。A、说林彪历史上就反对毛主席,这是无稽之谈,历史上,林彪是毛主席第一大心腹忠臣,否则,毛不会让他当红一军团长,不会让他去东北掌控我党第一雄师。B、批判林彪时,不能肯定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徐向前、粟裕、陈赓等指挥的战例,没有战例的对比,让人们总以为解放战争就是林彪一人打的,所以,林的威信越批越高。
4、有些人只看表面,不解本质,比如说:林十万人出关,百万人入关;三大战役指挥了两个;从长白山打到海南岛。但你只要仔细品味一下历史,其中就有许许多多的是非曲直。
林彪在战争年代体现两个字,对毛主席一个“忠”字,打仗一个“稳”字。朱毛红军撤离井冈山后,中央架空毛主席,强令弱小的红军去打赣州,毛主席坚决反对,指出此战必败,唯有去打樟州,一则此地防守力量薄弱,二则此地是敌军物资屯集之地,可使红军不受损失而大发横财。彭德怀听中央的惨败而归,林彪听毛主席的大获全胜。前四次反围剿,林彪在朱毛指挥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此阶段,林无败仗记录。但网上传,林彪当连长时,指挥一个连打败国军一个师,纯属扯蛋,他当连长时,红军总共万人不到,每仗都是朱毛亲自指挥,让一个连去打一个师,那还算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吗?在第五次反围剿和湘江之战中,林彪可曾打过胜仗?
遵义会议中,林坚定地站在毛主席的一边,彭林就像毛泽东的左右手,运用自如,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抢占腊子口,虽由陈光具体指挥,但都是在林彪的总体指挥下进行。
抗战开始,中国军队一溃千里,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阴影笼照着中国军民,“平型关”一战,歼敌千人,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决心。此战,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但此战和他师兄陈赓指挥的神头岭之战,就指挥艺术对比尝有研究之处,林歼敌一千,自损九百,陈歼敌一千五,自损二百五十人,就地形而言,林更有利,林是惨胜,陈是完胜,如果林能少死六百从雪山草地走过来的红军种子,抗战后期,就能多六百个连、营、团长。
要正确评价林彪,就要重点分析进出东北的前前后后。
东北野战军第一强大,百万之众,一个纵队的兵力相当一、二野战军一个兵团的兵力。装备之精良,除各纵队的炮兵外,总部有炮兵纵队、铁道纵队、坦克和装甲车的数量超过国共两党任何一个战略集团。战斗力之强悍,国军在东北的每一支部队均被打残过。攻克锦洲31小时,占领天津29小时,何以使东野如此强大?是林彪吗?且看如下的分析:
1、战略家毛泽东深知抗战胜利后,如经营得当,东北将成为最大的根据地,图山东、谋晋察冀,就是为占东北下的第一步棋。苏军入东北时,除抗联的88旅和苏军一起占领东北各要地外,毛泽东、中央军委先派吕正操、万毅、曾克林、张学思等将领率本部兵马和苏军同时到了东北,随后又派林彪率八路军主力入东北。此时,蒋的重兵尚在西南和缅甸,先到为君,最关键的一着棋,蒋败了。
中央对东北工作的决策是十分英明的,我们不妨再读读毛泽东那篇《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雄文,是何等的高瞻远瞩,特别是面对国军的进攻中央指出的“让开大道,占领两厢”的决策,又是何等的高明。
2、毛主席对东北的重点倾斜,一半政治局委员入东北,像陈云、罗荣桓、高岗、彭真、李富春、肖敬光、黄克诚,个个都是帅才,罗帅在山东身兼五职,抗战胜利时,山东拉出几十万主力纵队,创翻边战术,被主席称为翻边战略,他不光是军事家,更是政治家,他也从不带枪,靠文房四宝指挥打仗,他身上能看到毛泽东的影子。林初入东北时,身兼东北局书记、总司令、政委三职。后来,书记让给彭真,政委让给罗帅,“政委”是关键时候否定司令的人,彭德怀、陈老总、粟裕都是司令、政委一肩挑。再如陈云,不光是组织工作元老,更是世界级的理财高手,有这位后来主持国家经济工作的人物在工、农、商、交通发达的东北主政理财,养百万大军何足挂齿。高岗,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他也是全才,搞根据地,抓建设扩部队,指挥打仗,无所不能,否则,东北军民何以喊“高主席万岁”?肖劲光,杰出的军事家,抗战八年中专门保卫党中央的人,当年极左路线者要治他于死地的人,派他去东北是以防万一。
将才那就太多了,如刘亚楼,苏联卫国战争中,他以一个普通参谋的身份写出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作战计划,斯大林要用四个师换的人,他的故事也和朱德的扁担、贺龙南昌城头的指挥刀一样,借给了林彪。再如邓华,有名的智将,第一个预测麦克阿瑟要在仁川登陆的人,50年,中央将十三兵团定为东北边防军时,林彪何以要建议将邓华从十五兵团调往十三兵团主政,肖克、洪学智、韩先楚、程子华、李天佑、周保中、黄永胜、钟伟等等等等。真是将星如云。
至于部队,调往东北的,都是挑选的好部队,是全军的精华。东北抗联88旅,虽只有几千人,但这是一支和小日本血拼十多年、百战余生的部队,又经过苏军现代化的训练,它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支特种部队,他们又是种子部队,几千人可当成几万、几十万来看待。另外,中央还向东北派了两万名干部,这又是一支特别强大的力量,他们就是东北的各级政权,这也是国民党所没有的。
抗战时,八路军缴获的大炮被送到延安,军委以此为物质基础成立炮兵学校,为日后建立强大的炮兵培养出了足够的人才。这个学校全部去了东北,使东野有了威力强大的炮兵纵队。还有近万名改造过来的日本兵加入东野,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军医、护士和各种技术人员。
3、东北发达的经济保障。二战中,两亿人的美国养了1400万部队,四亿人的中国靠自己养不起100万部队,为什么?美国有钱。比如延安保卫战,两万多人的部队吃饭都困难,怎么发展部队,刘邓挺进大别山后,拿什么发展部队,毛主席早就看到东北发达的工、农业、经济和交通。今后必是战略重兵集团的产生之地,抗战胜利时,东北的工业占全国98%,听部队战争中过来的老首长说,解放战争期间,其他野战军干部战士穿土布军装和土布鞋,东野的部队穿人字呢军装和翻毛皮鞋,其他野战军的指挥部都在山洞或山村小院,东野的指挥部在火车上,前后都是高炮保卫,东北有自己的兵工厂、机械厂、钢铁厂,应有尽有,这是其他野战军无法比的,就是国军也无法比的。
4、百万关东军经营十四年的库存,后来有人说,苏军的缴获没给中国共产党多少,贪婪的斯大林看上眼的是外蒙的独立、东北的铁路和沿海港口,根本看不上比他们落后的日本武器。山东有些部队是赤手入东北的,包括新扩建的部队有充足的武器装备。当然,苏军除了转让日军的武器外,还给了不少的其它帮助。
5、地理优势,东临朝鲜,西、北与苏联外蒙相连,后方稳固,无被敌人四面大包围的危险,伤员和家属有地方安置,这也是其他野战军所没有的。
6、东北地区的国军部队远离蒋管区,部队虽精,但数量有限,没有援军。
综上几条,可以看出,去东北是吃肥肉,谁去东北为帅,将预示着谁将掌控共产党最强大的战略集团,谁将享受最大的荣耀。党的历史上,经过和张国涛的斗争,吸取了严重的教训,后又因发动百团大战,都有中央大权旁落的危险,所以,最有能力的彭德怀不可能去;贺老总一九二八年单枪匹马回湘西北,创建红二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时,他以弱小的部队牵制敌军,压力最大。三五年在桑植出发时1.4万人,到陕北还有1.1万人,何等的雄才,他去最合适。徐向前,红四方军总指挥,能整师的消灭敌人,刘伯承,当代的孙武,陈老总如去,准能用活肖劲光,但谁用活粟裕?所以,都不能去,唯有七年未打仗的林彪去,中央最放心。
以百万之精锐、战辽沈、征平津、下海南、可谓是战功累累,但仔细分析,尚有可探讨之处。
1、以强胜弱和以弱胜强是有本质区别的,就好比玩“三打哈”,他手上有四个王,八个7,八个2,一个A,别人都不坐庄,他打了别人一个清光,你能说他的牌技高吗?如辽沈战役百万对四十八万,又是在解放区进行,曾泽生的起义还是朱德亲自抓的,由此导致郑洞国投诚,毛主席、军委又制定了南下北宁线、关门打狗的总策,那是一场没有悬念的决战,如果指挥不胜,当个团长都不够格,平津战役,百万对六十万,傅作义率30万投诚还是中央亲抓,也是蒋介石亲自推过来的,胜得固然漂亮,但和淮海六十万胜八十万对比,其指挥的技术含量就差了一大截,连斯大林都不相信淮海战役是真的。
整个解放战争中,各战区都是敌强我弱,特别是西北,唯独东北,前期平衡,中、后期是敌弱我强,四七年前,华东军事强于东北,后来,东北强于华东,而华东部队,七战七捷, 莱芜战役,孟良固战役,豫东之战,济南战役,刘伯承在敌军的大包围中吃掉宋瑞柯的66师,彭德怀以三万多人枪,在胡宗南的大包围中吃掉钟松的36师,此期间,手握近百万雄兵的林彪组织不起整个野战军参加的大歼灭战,打不出彭、刘、粟的艺术来。内战之初,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均被我各战区击退,唯独林彪被赶到哈尔滨,幸得蒋委员长下命令到一线指挥官手中,停止追击。又得肖劲光和陈云坚持不撤,四保临江转败为胜,否则哪有林彪被封第三大元帅后升副统帅的美事。
2、天才的军事家是不会打击溃战的,现在不少人说林彪打仗刁,这是误传,在政治上林彪城府极深,常常出奇不意,但在用兵上是循规蹈矩,按规矩出牌,追求的是四平八稳,不善出奇兵。“打刁仗”只能用在彭德怀、刘伯承、粟裕、陈赓等人身上。第一次四坪会战,林彪摆出阵势和敌人拼钢铁,以22个师对敌人20个师,结果,溃不成军,完全是李德的翻板,两败四坪,四坪成了林彪的伤心地,难怪林提起他的大师兄陈明仁,就咬牙切齿。如果彭德怀用林的战法对付胡宗南,那还有党中央吗?三下江南,打残了每一支国军部队,部队打得好,战斗力极强,就是达不到“莱芜”、“孟良固”那样的指挥境界。难怪当时东野的人说:“林总负伤住院后,仗也打不好了。”彭习部队、刘邓大军、陈粟部队、聂徐部队皆在敌军的大包围之中,唯东北敌军处在林的大包围之中,大决战之前的战果已经非常明白了。
说到辽沈战役,不由使人想起解放战争期间,毛主席下达四条命令,有一人坚决执行,他就是刘伯承跃进大别山,整个战局活了。有两个不执行命令,陈赓不执行毛主席调他西渡黄河参加保卫延安的命令,他认为,陕北贫穷,养不起大部队,而应南渡黄河威逼西安,用三十六计中围魏救赵之计,毛主席挺高兴,还和他开起了玩笑。另一个是粟裕不执行率三个纵队过长江的命令,要留在江北打大歼灭战,毛主席不光高兴,还命他为华东军政一把手,再一个就是林彪开始不愿执行,后来被迫执行南下北宁线,关门打狗的命令。林认为应打长春,这是典型的一面平推的击溃战,实属无战略眼光之举,如先攻下长春,必然使敌东北数十万精锐之师进入华北,和傅作义部队会合,形成百万大军的强大战略集团,和淮海 八十万大军遥相呼应,这正是蒋介石所要的局面。
有人说,国民党五大主力,林彪吃掉两个,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整编74师于47年初,蒋介石重点进攻时被派出对付陈粟,同年被全歼。战役发起前,毛主席给陈粟的电令是:“临机决断,不必请示”,宋端柯之整编66师虽不是五大主力之一,但宋的指挥能力不亚于胡链,四六年围攻中原部队,该师战力强悍,指挥灵活,最难对付,四七年被刘伯承全歼,胡宗南麾下,钟松之整编36师最为强悍,装备精良,钟是蒋的得意弟子,带兵有方,指挥传奇,和彭德怀交马一合,就被全歼,新一军和新六军 于45年底就和林彪交手,两军不知交战多少次,双方各有胜负,互相不能吃掉对方,直到48年底林执行了主席的南下北宁线,关门打狗的命令后,切断了北宁线后全歼此二军,试问:如先打长春,能在辽西包围廖耀湘吗?所以说,如无南下北宁线的决策,林彪不可能吃掉敌人两大主力。
渡江后,毛主席把消灭桂系集团的任务交给最为强大的四野,考虑到白长官诡计多端,桂系军又凶狠强悍,为确保万无一失,特将著名的陈赓兵团给林,林令陈进湖南广西交界处包围白部,陈拒不执行命令,他要速下广东,解放广州,尽快占领雷洲半岛和广西边境,切断白部的退路,执行的是大迂回的战略,狡猾的白崇禧终于未能逃脱我军大迂回的大包围网,桂系覆灭。若不是陈赓抗命,白的部队就会退到云南、贵州等地,给解放大西南增加麻烦,或退到海南岛,以白的谋略和桂军的强悍,解放海南岛,还有可能吗?从地图上看,林彪是从长白山打到海南岛,但河南、湖北、湖南无战事,若不是陈赓坚决执行大迂回的战略,广东、广西、海南的战斗历史要重写了。
林彪已死多年 ,有人说他坏,有人说他神,都不确切。战争年代的林彪是忠于毛主席的,他打仗稳重,从不冒险,这也弥补了彭德怀好战的不足,毛主席给他分任务也是有分寸的。例一、渡江后,粟裕对付汤恩伯中央系,中央未增兵,林彪对付白崇禧,毛主席就让陈赓帮助他。例二、大决战前,中央给各野战军分配歼敌数,陈粟第一,刘邓第二,林和聂第三,只稍多于弱小的彭习部队。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可读此文。
虽然林彪被吹得天花乱坠,其实际能力我不敢恭维,仅举一例,足以说明我的观点,毛主席健在时,有五个军委副主席主持过军委工作,这就是主席放手让他们各显神通,他们五人都各自有自己的工作重点,突出自己的建军思想,彭德怀主抓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部队完成了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转变,部队装备完成了国产化,只是经济的限制,不可能现在意义上的现代化。贺老总主抓大比武,全军包括民兵都掀起大比武的高潮,极大的提高了单兵的战斗力,激发了中国人的尚武意识,贺不是政治家,仅限于此,叶剑英主抓打坦克,当时主要是针对和苏联的紧张关系而言,邓小平主抓大裁军,走精兵之路,走科技建军之路,中国军队终于跨入世界现代化军事强国的行列。邓公是军人政治家,是统帅级的人物,彭贺叶是不能和他相提并论的。唯独那位“超天才的军事家”林彪,放弃部队训练,批判大比武,主抓“四好连队”、“五好个人”、“三忠于”“四无限”,抓“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缔造,是他直接指挥的”精神愚弄,当时的部队建设是洋相百出,六九年中苏冲突中暴露的问题还不能说明问题吗?一支雄兵,差点毁在他的手里,众多老帅忧心忡忡,古今中外,有林彪这样的“天才军事家”吗?如果给这五位副主席打分,邓小平100分,彭德怀95分,贺龙90分,叶剑英80分,林彪50分。
至于说林彪帮斯大林打胜了莫斯科保卫战,你只要认真读一下原苏联元帅、国防部长朱可夫的《回忆与思考》就清楚了,朱可夫就他亲自指挥莫斯科保卫战的全过程记述得十分详细,他在书中提到过整个卫国战争中外国派驻苏军中顾问的基本情况,但尚未发现“林彪”二字,如果该战役是林彪设计打胜,斯大林何以要从列宁格勒军区调朱可夫回防莫斯科呢?又何以称朱可夫为“救火队员”呢?该书是六十年代未由中国军事研究院翻译出版,军职干部人手一册。当时正是林彪荣任二号人物,主持军委工作,他不至于谦虚到要把自己指挥保卫莫斯科的世界级功劳给删去,如果是那样又为何说是他和毛主席井冈山会师呢?
林彪的天才论是那个颠倒黑白的时代的产物,我们应客观地承认他的历史功绩,但无须无止境地吹捧,现在还有不少人还对那个时代产物那样津津乐道。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天生的才能,林彪上过黄浦军校,又在朱毛的教导中学习打仗,负伤后又在苏联学习过军事,还是天才吗?朱德、叶剑英是云南讲武堂出身,徐向前、陈赓是黄浦出身,聂帅、刘伯承、肖劲光、左权等都是苏联军院出身,就连彭德怀也进过陆军小学,罗荣恒、粟裕虽未进军校,一则,他们有较高的文化,二则,参加革命后都是毛泽东、朱德手把手教出来的,他们都是科班出身,并不是天生打仗的料。我认为,能称得上军事天才 的唯三人,第一位毛泽东,他从未进过什么军事学校、讲武堂什么的,三次后围剿时,他还未读过《孙子兵法》,他不仅其具体指挥艺术超过拿破仑等中外著名军事家,还写出来那么多可以用于创军、整军、打仗的军事著作,并成为全世界军事理论的第三个里程碑,这就是先天注定的,是天才。第二位,贺龙,没文化,未上过军校,南昌起义后,中央要送他去苏联上军校,被他拒绝,单枪匹马回湖南,创出一个红二方面军,中央红军突围时,他的掩护战打得何等的出色,长征又创奇迹,抗日中,又首创平原歼灭战的典范,河北民众称贺龙为“活龙”。第三位,徐海东,一个窑工出身,无文化,未上军校,带兵打仗成了“徐老虎”、贺徐二人指挥打仗向谁学,他们请示谁?他们才是真天才。
彭德怀的桀骜不驯造就了毛泽东对林彪的偏爱,毛泽东对林彪的偏爱造就了林彪的特殊荣耀,这就是深知内幕的众多老帅对林不服的原因,因其导致了那段时间国家的悲剧发生。林彪是一流的荣耀,二流的本事,三流的人品,这,就是真实的林彪。
@裸嘢李 :前面是写林彪和他的女人们,写到后面就开始舔了
推荐阅读(点击下列文字即可打开链接):
可怕往事:不漏乳房就要交乳房税(附视频《李亚平讲史:血腥盛唐》)[@裸嘢李 转]
《商君书》:千万不能让老百姓富起来(附视频《四大名著都讲的啥》)[@裸嘢李 转]
以性换租,居然成了全球现象…(附视频《四大名著都讲的啥》)[@裸嘢李 转]
吸狗撸猫需注意:致死率几乎100%的疾病,就在我们身边!(附视频《揭秘王林大师隔空抓蛇的秘密》)[@裸嘢李 转]
罗翔:法律界的“黑马”还是“狂徒”?(附视频《揭秘王林大师隔空抓蛇的秘密》)[@裸嘢李 转]
原来国界线可以这么有意思!(附视频《四大名著都讲的啥》)[@裸嘢李 转]
揭秘陶铸与叶剑英的恩怨(附视频《四大名著都讲的啥》)[@裸嘢李 转]
与傅聪齐名,“钢琴诗人”顾圣婴:30岁与母亲、弟弟一起自杀,骨灰未存(附视频《把一个真相,谈得如此幽默风趣》)[@裸嘢李 转]
高岗自杀以后(附视频《把一个真相,谈得如此幽默风趣》)[@裸嘢李 转]
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法律公众号
转帖只为提供更多资讯,不代表本号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多多点击右下的“在看”和“赞”,帖子最下方可“写留言”
附视频《所谓“大义灭亲”其实是泯灭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