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玩脱了!百亿蒸发,柳传志又背锅!
周一港股开盘,联想集团在港股市场暴跌18%,市值跌破900亿港币,创2018年10月以来最大跌幅。
这场暴跌直接源自一个神奇的纪录。
9月30日,联想集团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拟募集资金100亿元。
结果一个国庆七天假过后,10月8日晚间,联想集团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状态突然变更为终止。
两天后,联想集团的解释姗姗来迟。
“在提交上市申请材料后,考虑到公司业务规模及复杂程度,招股书中的财务信息可能会在申请的审阅过程中过程失效。同时,谨慎考虑最新发行上市等资本市场相关情况后,决定撤回上市申请。”
这是科创板史上最快撤回的上市申请。
而这份言辞模糊的声明,不仅没有澄清外界的质疑,反而让这家全球第一的个人电脑制造商,陷入更多的猜测中。
退休金一亿?
被卷入风口浪尖的,首先便是柳传志。
“退了休的柳传志还拿1亿年薪!”类似的标题,对比联想90.5%的高负债率,这份比现任苹果公司CEO库克还高的薪酬有些刺眼。
联想旗下有两家上市公司,联想集团和联想控股。柳传志的年薪收入也来源于此。
根据两家公司的财报显示,2017年至2019年,柳传志在联想控股的总薪酬分别为3673万、4061万、7603万元。
以最高的2019年为例,7603万包括了联想控股一次性支付给柳传志2526万元的退休金。还有薪资1600万、酌情花红2160万、中长期激励奖励1143万及其他福利173万。
而联想集团方面,据称每年柳传志的退休金为150万美元,约合960万元人民币。而柳传志早在2011年便退休,退休前他每年薪酬在三百万美元左右浮动。
在传来传去的消息中,柳传志仿佛每年都要从联想抽走亿万。但实际上退休后,前述的薪资、花红和中长期激励奖励都不再发放。
柳传志退休后领的钱虽多,但也没到夸张到每年1亿的地步。
消息怎么会传成这样呢?
跳进黄河洗不清
故事或许要从2016年说起。
3GPP举办了一次5G标准表决会议。第一次针对通信系统指定方案进行投票时,柳传志作为联想的代表,亲手给高通牵头的LDPC编码方案投了一票。
第二次投票,联想倒戈投给了华为牵头的POLAR方案。但最终因为票数差异,还是高通的方案拿到了5G移动宽带数据市场的全部份额。
两年后,随着5G之争浮出水面,联想和柳传志在中文舆论场一度被骂到身败名裂。
“卖国贼”的大帽,忽然就扣到了柳传志头上。往前几十年里,他一直是声名鼎盛的第一代民族企业家。
无奈的柳传志公开表示,他已专门和任正非通了电话。
“任总对我表示,联想在5G标准的投票过程中的做法没有任何问题,我们一致认为,中国企业应团结,不能被外人所挑拨”。
这次公开声明,还得到了多家官媒的报道背书,以及马云、李彦宏、周鸿祎等商界大佬支持。在大佬们名声在舆论圈都还算不错的年代,这场风波勉强停息。
结果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一度激化,联想又出名了。
芯片突然成了举国上下热议的问题。华为等厂商被芯片卡脖子的现状,自然引发了人们的追问——“中国芯片业为什么不行?”
敏感的话题,又撞上了敏感的联想。
结局早定
联想本来是有可能早早造芯的。
1995年6月30日,北京刚刚步入酷夏。联想集团召集了公司200名干部,宣布倪光南在联想的一切职务被免除,永久废除“总工程师”一职。
现场气氛凝重非常。
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联想的总工程师。没有倪光南,一定没有汉卡,没有联想。何至于此呢?
其实在场的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柳倪之争”结束了。
这场争斗从1994年就开始了。
这一年,联想赴港上市。时代的高光之下,实际上联想面对着内忧外患。
刚刚取消的高科技产品进口许可制度,让电脑关税从200%骤降到26%。
消费者自然满心欢喜。但稳居国内市场头把交椅的联想则慌得不行。
一时间,连最铁杆的长期大客户们都纷纷弃联想而去。国内的机关事业单位,都纷纷拥抱了物美价廉的惠普、康柏等国际巨头。
面对进口货的长驱直入,联想等民族品牌一度溃不成军。
国内制造业利润微薄,联想长久以来的组织架构也不够合理。管销售的和管进口的部门互相打架,没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联想做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组装的活计。
现在组装不吃香了,连续四次大降价,亏得联想内部哀嚎一片。
柳传志直接被压力顶进了医院。
而为了脱困,联想需要自救。
还在病床上的柳传志,一想事情就头疼。但时势逼他抉择。海军总院的医生拉着他在玉渊潭跑步,他人在湖边心在联想,最后决定走“贸工技”路线,把现有资金用于扩大市场份额,增加营收。
钱只有那么多,给了那边自然会短了那边。
那边是倪光南支持的“技工贸”。94年当选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倪光南,期望实现“高科技产业化”,以技术驱动联想。
但倪光南支持申请的研发资金,柳传志不批。
这也不是柳传志一个人的决定。事实上,在当时的联想,柳传志几乎获得了一边倒的支持,即使他还躺在医院病床上,都只有寥寥十几个技术部门的骨干支持倪光南的路线。
被踢出局的倪光南,在此后四年多次向中科院举报柳传志独断专行决策、有重大经济问题。但中科院几次调查后,都宣布联想和柳传志没有问题。
联想路线之争,说白了就是挣钱太香了,埋头做技术又太难了。
“当一个企业年利润只有10亿元(港元)的时候,你让他年年用20亿美元去投芯片,根本没有底气这样做。”
“投了芯片若干年以后才能见到回报,而且也有可能投错。”
一条芯片生产线的价格,是联想当时全年利润的16倍。这还不算当时的技术专利费。
确实是风险太高,不能冒。
但后来联想有钱了,柳传志还是不肯冒着风险。此后二十多年,联想在技术研发上选择了一路躺平。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联想虽然是最大的电脑生产商,却无法自产关键部件。
处理器、芯片、内存和存储器等关键电子组件都依赖向第三方厂商大量采购,近3年采购成本都分别为被1416亿元、1355亿元、1506亿元,营收占比高企三到四成。
对比不到近三年的2.48%、2.63%、2.39%科技投入,显得格外刺目。
时人戏称“低端组装厂”、“电脑拼装公司”。
钱,都被供应商赚走了。
回到当初的道路之争,柳传志的“贸工技”设想似乎始终没有跃过最后一步。无论是电脑或手机、硬件还是软件,联想都没能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零部件。
根据2020年数据,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与营收的比例中位数为9%。联想不到3%的科研投入,自然饱受市场质疑。
造芯的英特尔,仅2020年的研发投入就高达136亿美元,占全年营收的17%。
联想的造芯梦,像是画个大饼,等君入瓮。
守正守成守墓人
柳传志不做梦。他说自己喜欢守正出奇。
1978年,34岁的柳传志是中科院计算所的工程技术师。这一天他照常翻阅着《人民日报》,突然激动不已。
他看到了一篇养猪的文章。在连续十年的斗争、社论中,一篇养猪的文章,让他意识到春江水暖的气候变迁。
又过了六年,柳传志四十不惑。他“憋得不行”,决心下海。
中科院有太多成果被束之高阁,他想把它们一一落地。院里给他批了20万启动资金,他带着11个同事,开办公司。
没经验、没业务方向,只有一腔热血。结果还没开张就被骗走了14万。无奈之下,一群搞学术科研的专家们,开始摆起了地摊,收贩卖运动衫、电子表。
出门就遇上了绝境。还是靠中科院解的围。当时各个研究所都要配电脑,500台IBM,算是个大工程。
柳传志发挥自己的专长,接下来这批电脑的验收、培训和维修工作。
当时电脑是最稀罕的物件,联想一下赚了70万。
捣鼓电脑赚钱,这个印象也从此深深刻在柳传志心里,影响了联想今后每一次道路选择。
1987年,搭上了倪光南的联想,成功推出联想式汉卡,成为一代人接触电脑的重要工具。一年就赚了十几个亿。这是80年代的十几亿。
一手汉卡,一手微机。在从进口电脑到自建品牌。企业快速发展之余,也不忘厘清股权,重新架构,再到上市跨国,柳传志每一步都走得稳健坚定。
2004年,柳传志一手提拔的杨元庆,带领联想玩了一场“蛇吞象”,成功收购总资产是联想4倍的IBM个人电脑业务,跻身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
结果此后,联想的大动作,似乎更多是在各种兼收并购中折腾。买下了IBM的另一块业务,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还亲自下场做手机,却始终讲不出新的故事。
而联想的老本行个人电脑,已然成了技术领域最沉睡的市场。过去10年,有7年行业出货量持平或为负。
这次新冠的大流行,似乎为个人电脑领域打了一针鸡血。联想也在这次IPO的招股书里大肆渲染,学生的在线学习、员工的居家办公对电脑销售的重大利好。
但就连微软发布的Windows11,都没能刺激出一个新的换机周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联想的4000亿的营收规模,其实远不算差等生。但老业务见顶,新业务建树寥寥的联想,被困在了自己狭小的增长空间里。
屹立了37年,要开始习惯看着新生的科技企业一个个超越自己。
好不容易憋出一个585页的招股说明书,却在一个交易日后自行撤回。联想的新故事,主题是悬疑。
在任的杨元庆无可奈何,退休的柳传志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