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除夕福利:我选择了思考,我选择了下山,走到巨石跌倒的地方!

冬彦(括号君) 体验大地 2019-10-12

点击上面蓝字”体验大地“关注本公众号


到现在,我才明白史老师为什么一直强调她开的课不是考试培训班,因为我一路走来,提升的不仅于语文,方面很广,于此选择突出一面,五字概之:认识我自己。


我和我的我们

——2017,我们在一起

冬彦 (括号君)


想到这个标题,可能就有好多话要写。


本来听到这个作业正标题自拟时我第一个想法就是我与我的史老师,既在切合题意中来了点猝不及防,又在呼应去年大作业(中学一期15讲作业)的标题时掺了点与众不同。不过开始动笔时翻了翻之前的作业贴,发现其实这也是副标题。那,只能再想想了。突然想到之前看过的一个系列漫画中的一个标题《她和他的她们》,改了改,就是这个标题。


不只是随便想就用了,而是它也确实符合我这段时间因为备考一模,所以一直只是类似于碎片式的构思的一些想法。我们,一定不止包括我和史老师,还包括尺锤,樱空释、芝士、藏獒、陈北暮、狮子、宁折而不弯、树上的卡夫卡,等等。我们,或许不同于从小到大的一个的大家庭,像一个人文座谈会的会友,更像一场“流动的盛宴”的嘉宾,或许是每天深夜一起走向“死亡诗社”“根据地”的社员。因为中学读写课本具有流动性,2017年走了一些人,比如树上的卡夫卡、房婉莹,又了来一些人,比如樗栎、王梓航,有些人仍在这,比如我,樱空释、芝士、史老师。这种流动性,也由中学读写课本身的性质决定,就好像樊阳老师说人文讲座一样,它只是一个过程,一个史老师于心不忍而为之的课程(史老师语:是啊,是啊,冬彦,因为实在是太辛苦了,我几次想停掉这个课程,可是每次都于心不忍,于心不忍处于最好年龄的你们,于心不忍最好年龄的你们在高压之下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角落极有可能的堕落……但对于我们,对于并不是很幸运地小时候就遇见史老师的我们来说,是一个艰苦而又美好的过程,正如史老师所说,是一场惊人的旅行。


为什么美好?那接下来就是日常的夸一夸史老师啦。


不过,哎。


中学一期的大作业不写的原因,其一是懒而没写,其二也是有点不甘心,不甘心当“反面教材”。不过又过了一期,可不写实在过意不去了。每次大考结束,就是史老师随意地晒一晒自己收到的喜报,每次看着自己还是平平的成绩,只好悄悄溜走。但深究为什么成绩还是平平,还是——不好好写作业啊!自食其果咯。


这算好处吗?细算下,还是算的,从高二开始上史老师的课,就再也没有背过奇奇怪怪的作文素材,能看着同学抱着《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天天摘抄甚至天天背诵发出一声嗤笑,他们作文里面一个一个素材,一个个被用烂的素材,司马迁、史铁生、李白在我眼中都是有血有肉,立体而又鲜活的人。司马迁从不是“忍辱负重”就能概括的人,史铁生也不是具备自强坚持自信挫折面前不屈服……集一身的素材万能体,而李白,他也不仅是个逍遥自在洒脱一生的人,他也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个“不起眼”的文化受害者。除此之外,还认识了许多人,苏武、楚门、1900、里尔克、胡适,他们是文学天空中闪耀的星星,却因性格不“鲜明”,事例“不好用”而黯淡于中国青少年的视野里。我想过,如果我没有遇见史老师,那我会在高三因焦急而选择相信作文素材,选择刷题来提分,忙忙碌碌,结束属于我的青春,想到这忽觉一丝震恐(史老师语:嗯嗯,细思极恐。),又感一丝庆幸。


你看,就算我没好好听,没好好写作业,都在语文方面有如此进步。(还不赶紧报名中学读写课?)


是的,甚至还不仅如此。


也许到现在,我才明白史老师为什么一直强调她开的课不是考试培训班,因为我一路走来,提升的不仅于语文,方面很广,于此选择突出一面,五字概之:认识我自己。


至今我已经有几篇初稿以“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或“这么说,我是个xxx的人”起头,但现在想想,第一次认识我自己,应该与曾德雄的《角色意识与主体性》有关。


初接触这篇文章是中学第零期(自取,其实是2017寒假论文读写课)第二讲,觉得不错,有时候在学校作文还用了。但在后来某一次课上史老师在议论时,突然有种不可名状的感觉,因同时想起此文,便又去回看第二讲看着看着,这种感觉越发清晰。之前我一直以此文为箭,射向社会中我以为的丑陋,虚伪的丑陋,阴暗的丑陋。可我发现,我也不过如此。事实上,我也接受了这种角色性,尽管我接触过主体性,但我的行为思想也实质上,也属于一个个角色的集合体。


而更让我难过的是,我的内心中还涌动着一股力量。那股力量让我意识到,我其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容易改变,尽管我说服了我母亲购买在当时与其他班不一样的中学第零期,尽管我告诉自己跟着史老师慢慢走就好了,但其实我内心中,还是有着我语文进步是肯定的确信,还是有着固步自封的惰性。我并不是一块璞玉,我身上有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之文留下的痕迹,有愤愤不平、唯我独尊之愤青的气息。那一刻,那种像是最后一根稻草也没有了的崩塌的感觉,让我意识到想要寻找一个平衡点的我是多么得愚蠢,我怎么可能拖着一身淤泥还能悠哉悠哉向前走呢?


但在选择面前,我依然逃避。


而我又很幸运,因为我的老师是史老师。时间是中学第一期的第十二讲《西西弗神话》。那次我课堂参与很积极,因为我之前在猿辅导上跟着上过,不过只是粗略的听了听,所以在课上暴露了自己。那节课听的很认真,看到作业题目也有了些感触。次日下午,我歪着头拿着手机,看着外面阳光缓缓流入室内。打开手机,想一想,写一写,思绪很多,但又不想涌在纸上(这很像现在我作此文)。慢慢悠悠,当我把思绪的珠子一个个串好时,发现自己写了两小时,一千多字,莫名如释重负,上交作业。


从第九讲开始,史老师开始在她的公号“体验大地”上贴起了我们的作业,之前,对“体验大地”公众号上发的文章较少涉猎的我也就顺理成章翻了翻。上交作业时,就好奇而期待着史老师会给什么样的评语。终于,有一天,当我打开公众号,或许是记性不好,或许是眼花,点开最新文章看标题时,竟有些陌生。而直到翻到我的文章时,才突然发觉,这次作业展示的标题,选自我的文章。(史老师按:想知道冬彦指的是哪个吗,点开看看吧!


不,不可能啊?这句话?


难以言喻的惊喜中也夹杂着疑惑,文中经过我仔细推敲,或有观点性的,或是我觉得过渡得还不错的没选上,选上的这句,不过是我在论证中无意提及的一句话。看完评语,我又重新看了一遍我的文章,读着读着,我才发现了这句话的闪光,让我想起那个下午,流入室内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房。


如果没有史老师,这句话的亮点没有被放大,那我还是那个逃避的我。俄狄浦斯王所言“我是幸福的”烙印在我的脑中,慢慢地,我明白了,就算有些思想会让过去的我,脑中的思想建筑崩塌,就算有些问题我以我现在的基础并不能想出所以然,会被困在思维迷宫中让我头疼,迷茫,消极,甚至会被看做无用,瞎操心,可这些思想,如我的肉体组成我物质形态,组成了我的精神世界。思想不能被有用无用的尺子衡量而禁锢。帕斯卡尔说: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就像残疾的双腿是史铁生的一部分,那些所谓“无用”的思想也是我的一部分,至少对我来说与“有用”的思想同样重要。到现在我还是有角色意识,我还是会结果论,我还是会抱有恨意,我还是会穿上国王的新衣,但我知道,我身处在一个过程,一个成长的过程,一个惊人旅行的过程,一个成为和谐发展的人的过程。这一次,我不太在意结果如何,我选择了思考,我选择了下山,走到巨石跌倒的地方。


是的,这是属于我的艰苦,但也正因这些,属于我的缺憾而惊人。


我的我们,都是有缺憾的,是命运给藏獒开的一个玩笑,是史老师看到女儿发来感恩短信时的愧疚,是属于樱空释与他的老师之间的分歧(在空间里与史老师的聊天)。但回想起他们,我的脑海中一直一直是闪闪发光的他们,也许只是照片,也许只有名字,可他们比我身边可以真实感受到的行尸走肉闪耀。在这个意义上,我和我的我们,都是闪闪发光的,叩响了命运的门,动身走一场惊人旅行。


那你呢?看着我们的你,你,你们,会选择加入我们吗?2017,我们在前进,2018,中学第三期,我们在前方,一路欢歌。



(感……,不行,不能说感人,我要有要求233)

(写文章时虽然没刻意有思路,但不知不觉为保持结构与基调,有些话就没说)

(好好的文章一不小心加了好多硬广,嗯,学史老师的)

(还不赶紧报名中学读写课?)

(还不赶紧报名中学读写课?)

(还不赶紧报名中学读写课?)

(哦,对了有两个还是要标注一下的,没标注的,就算属于我们的梗吧~好好看公众号内容还有史老师的著作《教育,一场惊人旅行》是都可以看懂的)

(哎呀我要是再引用点《礼物》里的叫大家快买书,是不是可以收点广告费啊,咳咳咳咳。)

(嗯,大家啥都没看见昂,刚才一阵风飘过而已)

(嗯,近期把《教育,一场惊人旅行》看完了,接下来就是看小寒姐姐的《礼物》了)


括号君的文章

不仅感人

而且真实深刻

尤其是广告做得

就是这么纯粹直接

真不愧是史老师的亲学生

连广告也做得牛


意犹未尽的读者们

拿起放大镜读下去

看一看

选择了思考,选择了下山

走到巨石跌倒的地方的

冬彦

是怎么炼成的





2017年寒假议论文读写课

作  业  选


第三讲: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试写一段不少于500字的文章,使用引证、例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采用环环相扣的层递式论证结构,谈谈你对各地春节期间禁放烟花炮竹的看法,或者谈谈你对中国人过节(传统节日和洋节)的现象分析,题目自拟。


节日失去它原本的意义


“能不能放假的节日”


对于我们身边大部分人来说,包括学生,上班族,节日分为两类:能放假的,不能放假的。国家会在一年最开始,就列出今年的的法定节假日,随之网上就会出现“你还有xx天过xx节放几天,你还有……”亦或是“我去,今年xx节和双休重了”“天,xx节和xx节并在一起了?”。


每一个节日到来,人们都会“迅速地”过节:发一个说说/朋友圈,新年快乐!端午节快乐!圣诞节快乐!接着,又进入了数不清的节日附加促销:红包你抢了么?敬业福你抢到了么?双十一你买到了什么?圣诞促销你淘到了啥?人们在数不清的促销中过着节,过着一个名叫节日的节日。


直到,当政府禁止烟花爆竹,当有愤青大呼拒绝过圣诞节,当韩国成功申遗端午节,广大的人民群众才醒过来,才意识到自己过得不仅仅是能不能放假,有没有促销的节日。


“新型闭关锁国”


商家为每一个节日的促销忙碌,消费者为每一个节日能抢到些许红包忙碌。为了刺激消费,为了“大促销”,只要是“欢庆”的节日,就是购物黄金日,因此,圣诞进入中国人的视线,西方的情人节进入中国人的视线。


这是,有些爱国人不满意了,站出来疾呼,我们拒绝过圣诞节!我们拒绝过洋节!


几百年前,明清时期,因为害怕国外对我国的小农经济的破坏,保护大明,大清的国威,明清王朝即决定闭关锁国。


那结果呢?把资本主义拒之门外,小农经济就可以永不灭?中国就永远是泱泱大国?


我之所以认为这些人的举动不过是“新型闭关锁国”,是因为这些人总是保持着浅显的爱国情怀,把洋节排除在外了,中国人就会认真过春节,七夕?


全球化是当今的主题,如果不寻求自强,只去一昧的去排外,那结果,恐怕只会重蹈明清的覆辙。


“节日正在失去它原本的意义”


节日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春节是辞旧迎新,合家团聚,红包是为了压岁,而不是围在电视机前,抬头看春节联欢晚会,只是为了抢不超过一块,在马路上你根本不会去捡的红包,放鞭炮是为了除去一年的晦气,新的一年的红红火火,响当当,而不是为了环保该不该禁放去争吵不休的“东西”;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而不是埋怨为什么被韩国抢先申遗;中秋的月饼寓意着团圆,而不是商店中促销打折的流水线月饼,亦或是为作噱头做出的天价月饼;圣诞不过是西方的家人团聚,为了纪念耶稣的诞生,而不应该成为被爱国者“横眉冷对”的“洋物”。


网络的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的趋利,早让我们把过节的主旋律放在几寸的手机中“刷刷刷”,已经有人惊醒去思考如何改变,算是一个进步,但简单的将节日和促销粗暴结合不可取,幼稚的排外,禁过洋节更不可取。如何过节只不过是人文素养缺失所带来的严重问题之一,仅仅是之一,需要我们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人去改变,创新和发展。




《中学综合读写课》第一期

作  业  选


第一讲:认识你自己


一、读李白《将进酒》、《襄阳歌》、《独坐敬亭山》三首诗,体会其理想落空后的痛苦心情,写一段不超过300字的文字比较其异同;从李白6首诗歌中,选择3首背诵;


二、认真阅读张曙光《人的三种状态》(马小平主编《叩响命运的门》P26),写一篇文章谈谈“我是谁”,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如你所见,题目即为“没文化人”,与话题“我是谁”相联系,即是我是“没文化人”,源自一句“没文化真可怕”。但本文不是到此为止,还需要给此下定义。故接下来即是我妄自给“没文化人”下了一个新的定义,供读者读之。但恕本生才能有限,不能直接说出,以对比方式阐明。


“没文化人”


“没文化真可怕”即是出自有文化的人之口——“多年”经验总结。当没文化的人在有文化的人面前以错误或狭隘的观点在有文化的人面前洋洋自得,沾沾自喜时,一句“没文真可怕”,完美展现有文化的人的“有文化”。但真正有文化的人——“有文化人”不会只有一句鄙薄之语,而是会以真理纠正谬误,以卓见包容无知,对于自己更是严守真理。能做到千古流传的“有文化人”大概孔子是其中一个,克己复礼,又有教无类。茫茫三千人发现自己只不过是抓住了些狭隘的知识,洋洋得意,故虚心学习,算是“没文化人”。


但就如标题那样,“有文化人”是相对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并且我也不是把自己夸耀成一直虚心学习的人,“没文化人”之所以为没文化人,就是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作风。但是就如张曙光先生所说,人是什么更应该指人之当是。向与己相对的“有文化人”学习自己不足之处,做到持之以恒,就是“没文化人”的努力方向。我虽然爆粗口,知道些道理却不想做,但打心底还是个愿意弥补自己不足的人,大概“是”“没文化人”。


前面提到了只说出一句“没文化真可怕”即是“假文化人”。他们就如看得见别人背后装满缺点的口袋一样去嘲笑。因为他们确有比旁人高出一些的学识,或许他们并不像“半瓶子晃荡”一样明显,他们躲藏在“有文化人”之中,一但“嗅到”有与自己相对的观点的“味道”,便鄙夷地,确定地断定它是错的,然后大声斥责,冷笑,嘲讽,排挤,如“爱国人士”看见有人说“日本确实有些地方比我们做的好”时大声斥责不爱国,冷笑嘲讽“外国的月亮总是圆”;又如“德高望重”之人看见敢于创新,打破自己所定之规矩时,将自己的一套加上“为你好”的调料,糊成一锅鸡汤强心灌入他人之口;再如直男女癌们将一切女权主义者,不顾是否只是维护男女平等,一概称为女权婊,在中国又有了个“地道”的名字——“中华田园女权婊”。


“假文化人”确实比“没文化人”更又学识,毕竟是“经验之谈”,但对于我来说——


若无能力做一个“有文化人”,那就做一个“没文化人”,愿自己不做一个“假文化人”。



樱空释

写的很好,深有同感。


虽然你不吐不快,我还是要说,你写的跟“我是谁”无关啊……




第三讲:我们都是楚门


结合本课内容(《楚门的世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联系自己的生活现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带镣铐的人

——活在“楚门的世界”


“《楚门的世界》结局的必然性”


托史老师的课,让已经半年多没看电影的我又体会到了以前认真地投入电影的感觉。《楚门的世界》的好,有深度,不用我来去赞扬,多次提名,多次获奖已证明。但《楚》就如同大部分美国爆米花大片一样,有个让人泪目的“好结局”。这不仅是因为剧情本身的“需要”,还源于美国,以及西方思想的必然性。


西方人追寻个体的发展(顺便一提,这是中国人一直所骄傲自己强调集体,强调爱国之处,什么中国军人的战友死了就跟敌人拼了而美国士兵就投降保命种种,以前我也如此自豪),沉迷于物欲,在征服中得到满足,因此新航路是西方人开辟的,满足了发现新大陆的快感以后就开始殖民掠夺,为的是满足钱的欲望,西方人在如此“自激”中,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确实有点强词夺理,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之一就是德国觉得自己殖民地少了)。楚门也是典型,而又和现实的西方人不同,楚门的物欲——只要他想要,节目组就会给他——还有性欲——节目组早就准备好了他的女主角——基本都得到了满足,但唯一就追求探索的征服欲——节目组无法满足,毕竟桃源岛就那么大,而楚门又只能生活在桃源岛——因而为了防止楚门继续“自激”,节目组深思熟虑,决定给他一种心理阴影,就是他自己因为航海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但即使这样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只要有一丝火星就能让他死灰复燃——施维亚——从此节目组再也无法阻止他的欲望,因为他心中的种子早就发芽。《楚门的世界》从电影一开始就是楚门想要从“楚门的世界”出去的故事,楚门就已经是“带镣铐的思想者”,节目组任何的失误不过是量变的过程,最终楚门走出这个世界,不过是必然结果——质变。


“中国版《楚门的世界》”


假如,不,不需要假如,中国就有“楚门的世界”——《变形计》。


《变》基本上是我们这一代父母爱看的(假如没看过,保证他们看一集就会爱上),变形计的主题就是城市的纨绔子弟和农村的贫穷孩子换一周,而最让人感动的,就是纨绔子弟改过自新的那一条线,这很符合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每个独生子女都是个小皇帝,而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这个社会的黑暗,是父母们心中的一个很深沉的,很广大的愿望,当然这对于父母来说于心不忍,所以他们就借他人之手完成这个愿望,因而,《变》完全就是他们想要的,因而,《变》从播出开始就有很高的赞誉。


虽然表面上《楚》《变》所表达的不同,但它们带给观众的是相同的,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个“桃源岛”,故事的本身就让人感动,并且故事的结尾更让人感动,楚门走出门,酒吧的人欢呼,躺在浴池的男人兴奋;城市的孩子改过自新,向自己的父母保证自己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坐在电视前的家长的本就润湿了眼眶又流出感动地泪水。


对于走出“楚门的世界”的楚门,开放型结局让我们赋予了楚门积极,向上,励志的人生;而走出“楚门的世界”的孩子,他们可笑又可悲:城市的孩子说完再也不去夜店了,节目结束就径直走向夜店,更有胜者,用《变》转来的泪水和人气,成为了新晋网红;而农村孩子那一边,他们贫苦的生活并没有发生变化,甚至,他们回到农村,变得挑食,不想干活,而想回认在城市里的“爸爸”


“中国人的世界”


为使楚门——这位带镣铐的思想者——安定地活在桃源岛,给节目组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是《楚》中节目组的一条线索,但这一直“治标不治本”。而这就是西方,亦或是节目组应该向东方“学习”的地方——禁锢思想。


罢黜百家、中央集权、理学、文字狱,中国的统治者把禁锢思想做到了极致,给中国人埋下了需要恐惧的种子,假如,不,又不用假如,当今的穿越剧即是如此,把主角置身于古代,要么是当上了皇帝,要么是当上了皇后,即是穿越剧的主题。《楚》故事的失败,跟中国人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中国人不仅以前做的成功,现在也做的卓有成效。


这对需要近代化,追求民主,追求法治,无疑是一种讽刺,当中国人只是一个个角色的集合体体时,何谈主体性?当中国人没有主体性时,何谈现代化?



后记


这次想了很久,主要是有一个材料刚开始构思的时候冒出,但没找到出处(最开始是听我们语文老师说的,有强迫症的我想找到原文),可结果写完发现没有地方写了(嗯这次交的迟还是我拖的),没有办法,就写在这吧:


当你十五岁或二十岁的时候,那些三十岁、五十岁、七十岁的人便展示了你的全部未来。而当你八十岁时,那些四十岁、二十岁、十岁的人们又演绎着你的全部过去。你不可能活出另一种样子——比他们更好或更差劲。


——《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



①《东西方快乐观之我见》王小波

②作者斑马,“读书”整理(这几天在空间看到的)

③《自由与恐惧》林贤治

④《角色意识与主体性》曾德雄



冬彦

有个地方貌似有点不对,西方人最开始新航路开辟是受马可波罗对东方黄金遍地的描述影响,笔误。


因为不是学术论文,所以不需要另外加注,你只需要在原文中,把论据交代清楚即可。比如,分别指出是哪位作者在哪篇文章中的观点。


题目有点啰嗦了,可以合并一下,或者删减一下。





《中学综合读写课》第二期

作  业  选


第一讲:动身


在你的生命成长中,可曾经历过幻灭或者创伤、打击?你是如何走过来的?你是如何看待“命运”、“梦想”、“压力”三者关系的?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选体裁,写出来贴到作业贴,与大家分享。


命运中的转弯



从我母亲的口中,知道我大概是自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就“坚持”了当老师。排除了母亲会认为老师是个“很好”的职位没去阻止我,可以得出母亲是个尊重我的看法,不将自己的看法施加于我的母亲,是“别人家”的父母。确实如此,在此之前我和许多孩子一样五分钟热度,看到医生打针很威武想当医生,看售票员要钱而乘客不会生气反而会给的“理直气壮”想当售票员。母亲没有因为医生“好”就大加赞扬,也没有因为售票员“不好”就“循循善诱”。坚持当一名老师的梦想或许是由于假期很多,不知不觉坚持到现在,尽管现在也知道只是看起来很多而已。


不过当什么老师还是一些缥缈不定,但总是以数学老师居多。初中时作为数学课代表与陪伴我三年的数学老师的高度配合应该是想当名数学老师的主要原因。化学老师也有,不过因为江苏的考试制度与我所在学校的分班趋势早早扼杀于摇篮。其他科目里语文老师大概是想都没想过。


虽然我秉持“讨厌这个老师也不会讨厌这门学科”,但在高一前我都没有碰过真正喜欢的语文老师。你可能猜到了,我是在高一碰到史老师的。但那时候可能是史老师的课“19元”在当时的猿辅导遍地“1元”课有些刺眼,又或许是我半吊子学语文成了习惯,我和史老师擦肩而过。


人若要相信命运,就总要接受命运如孩童般的玩弄。于我大概是高二时,命运出现转弯。



高二分文理时是毫无疑问地选理科。而我所在的班级,数学老师确确实实打破了我从小学到高一时对数学老师的好印象,他是位《爆裂鼓手》里的弗莱彻的高中教师版,人品低下而教书水品不提也罢。(可能暴露了我对《爆裂鼓手》的观点)而在这时,高二第一天抱有习惯性抵触心情面对的语文老师改变了我对语文的看法。


现在仔细去回想,很难去分辨到底是我的语文老师“叩响了命运的门”,还是史老师开启了我的“精神家园”。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我的那位可能十年内忘不掉的数学老师,成为了我命运中的压力,又或者说,反作用力。很难去想象如果没有这位弗莱彻式的老师出现在我的高二,让我一度极度消极对待数学,我会不会如现在一样致力于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只是成为又一个极端应试教育留下的残缺品。从这个意义上,我感谢我高二所有的老师。而史老师于我,她改变了我对阅读的看法,对电影的看法,对语文的看法,对思考的看法……许许多多。我当一名老师的梦想似乎不在局限于是否是一个数学老师又或是语文老师了。我有一个梦想,成为数学老师亦或是语文老师显得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我想成为像史老师那样的老师。



命运中的压力,困难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会让我们变得更好?变成更加完美的人?感觉中间跳跃了些东西。克服过的压力会成为下一次遇到压力时的有力准备,使得比没有准备的人更得心应手。而人生中有些压力,是注定克服不回原状的,好比卡夫卡《桥》中桥的粉身碎骨,好比史铁生二十岁残了半身,因为它们都是会把人引向新天地,我以为这不是人不逼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厉害。但不论怎样,对于敢于直面压力的人来说,人生确确实实是一场惊人的旅行,就无所谓结果如何。



(偷偷说一下,史老师我不写作业是有借口的,因为我看到微信公众号上发“我与史老师”的文章都是会再贴一下第一期做过的作业的,而我貌似就做了两次,所以就默默地没做,不过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看到这次作业第一想的就是这个主题)


(感觉用力好均衡,详略没有分清,看看有没有时间写二稿。总感觉是没说人话)


(对了在第一次课程里,我有些见解,知人论世从来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讨论的时候有许多同学看不懂文章就想着往作者身世身上靠,对于考试很有用,但在史老师的课堂上就很容易出现滑稽的结论,比如这次,总觉得和史老师的讲解差了好远,所以史老师说以文本为准是无比准确的,希望同学与我共勉。)



清九九

感觉学长写得好棒!很多内容都让人产生共鸣呀【个人觉得学长的文风有向史铁生发展的趋势呀(如果我对学长和史铁生的文风理解没有偏误的话)】但是感觉一些小地方还需要改动一下呢,比如和数学老师的“高度配合”改成高度默契或许会更好吧。还有“压力克服不回原状”那里也感觉好像有点怪怪的……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学长想表达的意思是“有些压力克服了也不能让事情变得和压力产生前一模一样“吧?但是说“压力克服不回原状”总感觉容易让人困惑……嗯,以上是我的意见,希望学长能和我交流一下,看看我的意见是否有错误什么的。


Hugo

对的,知人论事不是万金油……


而且联想作者的身世有时反而不利于单纯理解文本。


假装我没有在上节课上犯这个毛病。(笑)


樱空释

“命运中的压力,困难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会让我们变得更好?变成更加完美的人?感觉中间跳跃了些东西。克服过的压力会成为下一次遇到压力时的有力准备,使得比没有准备的人更得心应手。而人生中有些压力,是注定克服不回原状的,好比卡夫卡《桥》中桥的粉身碎骨,好比史铁生二十岁残了半身,因为它们都是会把人引向新天地,我以为这不是人不逼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厉害。但不论怎样,对于敢于直面压力的人来说,人生确确实实是一场惊人的旅行,就无所谓结果如何。”


单纯的喜欢这一段。


冬彦,你以为你这样就可以蒙混关嘛?嗯哼,我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中学一期的作业,你啥时候补上呀,哈哈哈!(我可以理解你是想出一期专辑而暗示我吗?吼吼吼!)


然后,咱们约定一下,秋季课程结束就出你的专辑,所以,你得完成至少十篇作业,这个,算一篇,自写自批的二稿,再算一篇!


刚开始想做数学老师,进而想做无所谓学科像史老师这样的老师,拥抱一下!你的生命在不断地成长。亲爱的冬彦,希望你梦想成真,成为一个点燃别人生命、真正教书育人的老师。




第二讲:求真 


生活中,肯定有些众口一词的言论,是你所不认同不相信的,请学习《送薛存义序》或《桐叶封弟辨》、 《讳辨》 的立论驳论方法,驳斥错误阐述主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愿意高仿一篇字词句数都相同的文言文,也可以!写出来贴到作业贴,与大家分享。


(开头就先打个括号,说不定我以后就改名叫括号君了)


(首先先在上一次作业给我评论的应该都是我后辈的道个歉啦本来周五晚上打开社团翻一翻看到竟然一年前还是小透明的我现在竟然有人夸我有点小激动准备评论回复一下的时候,懒癌因为上周突然冒出的双休而爆发了,导致我史老师布置的第二讲作业现在才来写,趁老师还没发到我的作业,今天晚上就把作业完成在啵,今天晚上虽然作业比较多但肯定会完成作业的,评论尽量……蜜汁坚定的目光,然后是作业)


我们所讨厌的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应该是逐渐和“熊孩子”“键盘侠”“直男癌”一并成为当今的过街老鼠,但却又有些不妥。这些不真像老鼠一般隐秘深穴而在某一天突然游走在大街,如果不把目光拘泥在网络上的话,相反,这些真实而又普遍地存在于我们身边,可是他们大部分时候又不如杀人犯那样有深深罪孽,不可能用法律去规范,因而与这些相对的,对抗这些的一些人或事出现了,应试教育的反面是素质教育。


相信步入史老师这个课堂的,我敢说,所有学生,心里都有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对应试教育的否定,而因为现实原因始终不能与应试教育划清界限。史老师的课堂应该是块净土,一块远离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净土,而学校里就是应试教育的老巢,应试教育应与素质教育分离。


真是这样吗?


在我得出结论之前,请允许我进行几部分的论证。


①应试教育是什么?

顾名思义,就是为应付考试而产生的教育。


②考试又是什么?

区分是考试的一个重要目的,可以说,考试就是为了区分,而人生,乃至自然,不乏为区分而产生的“考试”,自然选择是个很好的例子,若排除达尔文是不受应试教育而想出这个自然法则的情况下。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给所有生物的一场考试。因而考试在追求高低不同时有其不可避免性。而人类社会内的考试不仅有适者生存这一意义,更有使脱颖而出者过得更大利益的意义。


③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假如你不可避免地迎来一场考试,出题人告诉你,这次只考100以内加减法,你可在限定的时间内寻找老师学习以下内容,100以内加减法,九九乘法表,指数对数运算,而为了方便我的论证,万恶的出题人还给了一个奇怪的要求,所耗时间越短考的越好获得奖励就越多。如何选择?再引诱一下,如何选择才能获得更大利益?


不容置疑,许多人会选择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而如果我将学习100以内加减法当做应试教育,九九乘法表当做素质教育。一定有人出来反驳,还有下一场考试呢,我小学的时候就是这样,下次就是考九九乘法表了啊。


对,确实如此,由于人要不断获取利益,作为为区分的考试就有了连续性。有“先见之明”的老师就会在“多余”的时间选择教九九乘法表了。但这同时就可能在本次考试中100以内加减法考不好,这又是为获利者不愿看到的。所以人为的考试有一定界定性,为防止“先见之明”而损害原本的利益,这种有界定性意义的考试所相应的利益就越显著而难以绕开去“先见”,比如中考,高考。初中老师围绕中考范围去教书,高中老师围绕高考范围去教书。


那么,中考之外,高考之外就是素质教育吗?许多人愿意去欣赏素质教育,不就是因为他眼光长远吗?它可以提高人性,它可以提高人的素质。百度百科美名其曰,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这难道不是“先见之明”吗?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不过是一个目的赤裸,一个目光长远罢了。某种意义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不过是两种手段,从来都只是一种理念,为了让受教育者在真正压力面前有所准备。


那么,你我来到史老师的课堂,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学到学校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吗?是为了摆脱应试教育,踏上素质教育的净土吗?


斯金纳说:“教育是所学的知识被遗忘后依然留存下来的那部分。”


有人说人生就那么长,在史老师这可以与史老师一起体味地坛,参悟人生,不也足矣吗?


那么我们与史老师共同把巨石推向山顶,如果巨石轰然坠落至山脚,推巨石就没有意义了吗?只有巨石在山顶璀璨才有意义吗?


教育更重要的意义是过程,而结果所带来的区分力,不过是附属品罢了。


素质教育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不过就是应试教育满足不了人们的区分力了。


(今天先写史老师作业,然后写到十一点半才写完,赶紧写学校作业)(这篇文章不仅给同学看,也是给我看吧,在写这篇文章时,我想了很多,边写边想……如果有时间就补上想的内容吧,这篇文章写的很偏激,很片面,甚至有很大的误解,但我愿意把我的想法展露出来)(如果懒癌不发作我就好好解释一番)



尺棰

思考其实挺深入的,论证很严谨,佩服佩服!


哈哈哈,同意!括号君,从此以后我们就叫你括号君吧!


括号君,对自己要求不要太高,偶尔放纵一下,也是阔以的嘛。


文章的确是逐步深入,但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那部分论述,虽然费了很大笔墨,却并没有清晰地说明白。


言简意赅,深入而浅出,这也是写议论文的重点哦。括号君再来一稿?阔否?


此外,你说哪里有什么应试教育哟,都应试了,还教育啥?



第三讲:勇气


有人说,这世上有能力的人不少,有勇气的人不多。生活中,面对不公,你有勇气挺身而出吗?面对黑白颠倒,你有勇气说出真相吗?面对欺压,你有勇气反抗吗?面对权威,你有勇气追求真理吗……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选体裁,写出你的心声,贴到作业贴,与大家分享。


斯芬克斯之谜谜底惧怕黑暗


四条腿的惧怕黑暗,

目不及之处隐藏着鬼怪,

但他有眼睛,如黑豹般犀利,如钻石般珍贵,

替代光震慑鬼怪。

鬼怪走到属于四条腿的黑暗,

夺走他的眼睛,

“眼睛我帮你存着!”

不知是天性还是鬼怪诱导的怯弱,

但他的嚎啕又一次震慑鬼怪,

他成为了两条腿。


两条腿的惧怕黑暗,

伸手不及之处隐藏着鬼怪,

他知道眼睛在哪,但,

若他看得见,他会看到,

受欺侮者流下了如果是血他就会帮助但不过是水的暗淡,

倒地不起的隐藏着老虎钳和吸金磁的陷阱,

所以他选择他正好携带的怯弱,

心中虚拟着光亮成为习惯,

他成为了三条腿。


三条腿的惧怕黑暗,

但他熟知鬼怪在何处,

他举起第三只腿肆意旋转,

打中一个,两个,三个

他就可以舍弃所有,

最终走向光亮,

他虚拟的。


他们惧怕黑暗,

黑暗赋予这些以使命成为鬼怪,

舍弃眼睛意味着成为别人的鬼怪,

尽管斯芬克斯之谜谜底是人。




第四讲:《爆裂鼓手 》


如果有机会,你愿意选择衡水中学这样的学校吗?如果你做老师,你会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心灵捕手》与《爆裂鼓手》两部片子中的老师,有什么不同?可以任选一个问题,也可以将三个或任意两个问题结合起来,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选体裁,写出你的心声,贴到作业贴,与大家分享。


(哈哈,感觉我这一讲的作业,就是可以当做第一讲作业的二稿嘛,第二讲所谈论的也相关,为自己可以偷个懒两全其美的机智点赞!)


你将如何逃离?


当周一时听着校长热情激昂地说着“科举制”是中国带给全世界的“第五大发明”时,我就知道,我学生时代的半数以上时间,是逃不开所谓衡中气味的。


楼上的各位同学,谈到是否愿意当衡中学生,基本报以不愿意的态度。毕竟,人在内心里还是对环境的改变有抵触心理的,尤其是更艰苦的环境更有畏惧与逃避心理,当然有其他事物驱使与诱导除外。正因为如此,不是衡中的高中生抱有着对衡中的抵触与不支持,是很正常的。但你,我是否想过,我们也在积蓄着人质情结呢?或者,我们抱着两副面孔,为在学校不被别人鄙夷而伪装,直到进入史老师的课堂才会去舔舐伤口呢?亦或者,我们已经如我们身边的人,为了所谓的人生关键点——大学而“背水一战”呢?在以前算“素质教育”的了解天下大事而不是两耳不听窗外事现在已被不断进化的应试教育囊括了,我们是否又疲于了解门外风雨声了呢?


中国向着素质教育,对教育在不断改革,不断修正,不断“素质”,且不谈在此牺牲个人利益而为国家利益的学长学姐,为何“素质教育”离我们越来越“远”呢?为何人们逐渐把之前所痛斥的应试教育加上了“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只能这样”的免死金牌呢?是否明天,应试教育就会成为中国带给全世界的第五大发明的改进,亦或是更厉害点的,第六大发明呢?


你将如何逃离?因为衡水中学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中学,所以衡水中学成为极端应试教育的代名词,可放眼全中国,敢想敢做的仅仅衡水中学吗,仅仅它办的分校吗?你可以不愿成为衡中人,可你的中学呢?


青年人的教育,正在被为利益最大化蚕食,正在借人质情结“进化”,正在与真正的教育南辕北辙。不过不必为此感到悲伤,因为科举制是我们带给全世界的“第五大发明”呢。还是去想想,你将如何逃离吧。


或者更乐观些,将与史老师一起学习的时间当做光亮吧,我们还行走在着这场惊人的旅行。我看到有好些个都与我一样决定成为像史老师一样的老师,就感觉很给自己勇气。




第五讲:自由


观看美国电影《特雷比西亚之桥》(仙境之桥)和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写一首诗(可以结合以上两部电影),表达你对你的生活的感受、你对自由的理解,贴作业贴。


献给生活碎片


慵懒的

关于喜欢和不喜欢的

花瓣的

下午

以及

黯淡的

有关去年和今日的

星星的

夜晚

还有

缥缈的

包括坚持与放弃的

自由的

黎明

还是写首油诗

记下已无瓜葛

的些许话语


(把人生第一次写的诗改了改然后加了个标题就交上来了)


(其实想用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这个典故的,但感觉跟第一句换了下午有星星就很诡异了。)



冬彦

总感觉和楼上对抗世界的黄钟相比,我这不过是泛着闲愁的瓦釜嘛。


Hugo

舅服学长这种漫不经心的补刀


而且还能脑补声画同步版本(ಡωಡ)


冬彦

我之后就又有好多瓦釜了,小欣慰(个屁)




第六讲:美


生活中,哪些人给你带来了美,哪些美好的事,镌刻在你脑海?请记叙二三人事,题目自拟,不少于1000字,注意艺术手法的使用,贴作业贴。


孤独


孤独算是个既非常常见又并不是始终伴随人的一种状态。它与不孤独交替出现,又或者,从人的角度来看,人在孤独中也许会有不孤独之感,而人在不孤独时有时又意外萌生孤独。看过许多的人物传记,心灵鸡汤,成功名言,孤独也许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许多人都会去定义孤独,去阐释孤独,去分析孤独,去理解孤独,有时有意或无意给旁人带来新的视角。


不免落俗,我当然也要做这些事:人从一出生,就是孤独的。


先停下你的思绪,出生泛指一切生物产生,所以我指的出生,是说还在母亲肚子里的那个刚成人形的时候。


再往前些,人从一个受精卵就开始有些孤独了。精子“飞速”奔向卵子,卵细胞青睐着冠军,层层保护只为唯一。接着,受精卵结合,如果这时候它还算是个细胞,“同类”许多,但从它所要完成的事情来看,就已经算比较孤独了。它边分裂边穿过输卵管,来到子宫,接着发育成人形,此时虽然有温暖,但营养只能消耗自己身上的。接着它在子宫里分裂,分化,逐渐成了人形。他就是我所谓的最开始的孤独体。


这时候就会有疑问了,为什么孤独呢?胎儿在子宫中,有母亲供给营养,有脐带连接着胎盘防止他左右摇晃,甚至,肚皮“外”的世界都有父亲仔细倾听从“里”传来的声音,又是不是传递一些声音进去,他作为胎儿始终有父母相伴,甚至说始终有血液,组织液,温暖的子宫细胞陪伴,怎么就孤独了呢?


怎么就孤独了呢?


哦!你会被我最开始的定义左右,你会在我的引导下想到一个人,被关在一个房间,有个与外界相通的口,每天都会有食物与水递进来,房间里空调开着,温暖适宜,他并不会知道外界冷暖,他腰上有个锁链。他有时敲着这个房间,有时又会有声音回应,可——他听不懂,因为他什么也不知道。


这个人也与这个房间的每一个物质相伴啊,你说胎儿在腹中能听懂所谓的“胎教”吗。


好吧!你只能姑且算我说的有些道理,可美呢?他美吗?你这样描述的话,生命的起源的美丽不过是所谓监禁的孤独吗?


他美吗?


如果现在还不说他美的话,那就迟了。


他的美,事实上是不同于那个监禁房间里的那个人的。我认为,他在子宫中,沉睡,睁眼,听得到声音,去触摸他最开始所认知的“房间”,是感受的到感情的。不仅仅是他身边的细胞给他的温暖与庇护,母亲隔着肚皮的抚摸,父亲将耳朵贴在肚子旁的倾听到一次踢肚子而欢喜,又或甚至是为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争吵,为起名的明争暗斗,这些或许他出生只表现出了哭与笑,但其实和他的基因一起跟随他一生的感情,还更有那孤独,第一次的孤独。我可以说是第一次的美,也可以说是孤独的美,还可以说是生命的美,出生的美。因为这世间的这种美,是不同于与丑——这个有明确目的性的形容词——相对的美的。诗人里尔克说:啊,诗人,你说,你做什么——我赞美。这些美与世俱来,它们接受世人的礼赞,也接受世人的诋毁,所谓举世而与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但作为一瞬的我们,注定是会感受的,赞美的,赞美过的。它们不可名状,却正因为它们不可名状的奇妙而熠熠生辉。


然后,我该出生了,带着这世界给予我的美,去迎接这个世界。


还好赞美了,不然就迟了。



冬彦

一拍头,作为记叙文,连最主要的描写都没好好下功夫啊,看来要好好修改了(修改作业越积越多,先完成第二讲的修改!)



庄生晓梦

我觉得写挺好,这个视角就很独特。




第十二讲:正义


作   业

1、请使用你的搜集整理功能,了解“三一八”的更多历史信息(来龙去脉,国际国内形势等);了解陈西滢、杨荫瑜其人其事,与鲁迅文中相关的内容,注意特别甄别;了解段祺瑞其人及其执政的经历、政治举措,特别是“惨案”前后的历史; 以上内容,全部要有资料出处,不能随便“百”之,建议网络检索与书刊检索综合使用,特别建议将检索后的内容,整理成文档或者摘要做笔记。


2、完成这些之后,去电影院看一下《至暗时刻》,反刍一下我们讲的张伯伦,回顾一下鲁迅的文章与你了解到的历史,思考“正义”这个词,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文体自定,字数不限,贴作业贴。


正义消失论

——暨读王小妮《帮助一个人》有感


网上常见话语:“正义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和“中国人的良心,正义哪里去了?”


曾经我也受前者振奋鼓舞过,但现在我以为,往往那些痛诉正义消散的旁观者,也正是那些湮没正义的人。


正义不像真理。真理更像是专业人士追求的东西,而正义却普遍代表多数方,也就有了羊群效应。一谈正义,虽无几十年前的振奋,至少也略震慑心中之恶,因而民众为不处于不利地位,甘为羊。


因而,哗众取宠者为一石有最大效益,巧妙地在真理与正义重合时,偷换概念,将本是真理之损说成正义之殇,若是“非正义方”,心中有震慑,自然掏不出什么“不知道”“常识如此”的愚人大言不惭之语,说不定要“改邪归正”;若是旁观者乃至“正义方”,便感觉自己使命在身,正义在握,群起攻之,果然激起千层浪。结果当然各得所利,皆大欢喜。


可这些“话题引导者”,正是湮没正义之人。是他们,怒斥着讹人老人,让扶老人反被讹不断放大,让民众本是举手之劳之处犹豫,却又在老人说到“我不讹人,你别怕我”时感叹世道变迁;是他们,嘲讽着热心帮忙却被骗的“老实人”,“陌生人借你手机一定是趁你不注意逃跑”,然后又在“农民工着急借手机给家通信却无人理”时怒斥令人寒心;是他们,开着上帝视角,审视众人,然后扔下判词:正义何在?


是的,正义何在,那些骗子,加害者必须受到谴责,文化素质并没那么高的民众也需要提升防范意识,那么这些营销号,大v,就可以坐享渔翁之利了吗?他们冷嘲热讽,以上帝视角的绝对优势“教导”民众,思考自身吧,别想着为什么警察不帮你,先保护好自己,这才是正道,这才是正义!


所以,正义才会迟到,因为迟到几分钟,几小时,几天,几年也没关系,缺席倒不至于,防止屎盆子到自己头上罢了。



(感人!缺席好久的括号君终于治好懒癌重新开始写作业了!)

(看完《黄金时代》后被鲁迅圈粉,总有点想学着写鲁迅的笔调)

(说不定是东施效颦)(这次字数有点少啊……灰溜溜逃走)




盆友们

路久迟冬彦括号君

其实都是一个银啊

千万别被他弄懵

下期

括号君会不会舍了括号

成为另一个人呢?


拭目以待!


他的作业

很有趣吧

括号内的文字

千万憋错过


如其所述

冬彦

其实不是一个

作业交的很勤的银

但是

正如史老师一直所强调的那样

学习最关键的发生地

不是在纸上麦上

而是在脑海心田和人格




与我们同行

咨询详细课程

欢迎加入史老师粉丝QQ群:

331276285

扫描二维码,关注史老师的微信公众号:

体验大地(sjxtydd)



今天所有的努力

未来都不会被辜负


【史老师已开出课程】


 寒假中学生论文读写课

《你也可以叩响命运的门》


❷ 中学生综合读写课第一期

《跟史金霞老师学语文,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❸ 中学生综合读写课第二期

《来,共赴一场惊人的旅行!》


❹ 中学生综合读写课第三期

《领取生命的馈赠》


❺ 跟史金霞老师从小学读到大学第一期

《人之初:韶光莫负读好书》


❻ 跟史金霞老师从小学读到大学第二期

《那些美好的人与事,一齐向我们走来!》


❼跟史金霞老师从小学读到大学2018春季课

《未来的主人翁》


❽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父母自救,孩子得救

《史金霞:给家长的十二堂课》


点击课程题目

即可查阅该课程规划

打开课程规划页面最后

之淡蓝色“阅读原文”字样

即可购买该课程


 

来!

 经夏至秋复历冬

生长收藏共成就

这一场

 

●

 

详情咨询,请加入史老师粉丝QQ群

331276285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史老师

所开设网课尽收眼底

请按图索骥各取所需


欢迎加入我们的QQ群:331276285

咨询课程,日常交流

彼此支撑,共同取暖

史金霞

微信公众号:体验大地(sjxtydd)

新浪微博:@苏州史金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