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书讯 | 2023年10月
---
中国雕塑史讲义
梁思成 著
ISBN:9787108075291 定价:96.00元
梁思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但梁先生的思想和视野其实不止停留在建筑这一路径,他希望由建筑开始,对中国艺术史做一个整全的贯通。因此他1943年所著的《中国建筑史》,原名为《中国艺术史·建筑篇》。但历史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
他有太多想做的事情,有太多精神上的探索有待完成。本书是他在建筑之外,或者亦是依托其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留给读者的一部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论著。
从严格意义上讲,本书并不算梁思成先生的正式著述,它只是梁先生在东北大学讲课时的讲义,因此这本书的内容显得异常“简约”,很多内容只是提纲挈领,没有充分地展开论述。但通过傅熹年、陈明达等先生的注释,通过林洙老师为文字选配的一百七十余张图片,已经能够明晰地见出梁思成对中国雕塑艺术的理解与思考。因此,《中国雕塑史讲义》虽篇幅不长,仍生动地代表了以梁思成为代表的一代从西方艺术理论回归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学者所做的探索和开创性研究。
正文后还附有梁思成先生中国雕塑史讲义全稿的原件图片,共八十张。这使得本书同时具有历史文献的意义,亦可使读者的阅读更加丰富,得以一睹梁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手迹。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 著
近代史家杨国强教授最新力作。他以隽永的文笔带领读者走入20世纪初年的历史场景,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这一过渡时代的思想、政治与社会:数千年来的历史中国在层层分解中走向支离破碎;时人以变应变、各自恢张的新法和西法在现实中国却一败涂地。这期间,科举停置、变法立宪、辛亥鼎革及新文化运动次第登场,以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造就了一种“速成的近代化”。作者透过这一段历史的矛盾、错杂、人物之多变和世事的纷乱,寻究这种激变、剧变挟前所未有的烈度和深度造成断裂、脱节、摧折乃至四分五裂的由来、内涵和结果。>>>杨国强:“过渡时代”的“两头不到岸”
---
[日] 野村浩一 著 文婧 译
中国的20世纪堪称“战争与革命的世纪”,这样的一个历史时代该如何去定义?清王朝作为中华最后的帝国体制被打倒的时候,中国革命的担当者们如何理解旧中国?面对西方世界及日本的经济、文化、军事侵略,他们所背负的历史性课题是什么?又是如何从帝国向共和国转换的?
---
跨主体性
赵汀阳 著
ISBN:9787108076960 定价:88.00元
主体性是最具现代性的一个概念,几乎就是现代性本身。由笛卡尔发起端,康德总其成。其存在论单位是个人,还有若干的衍生形式,如国家、文化或文明,甚至异质于人类的新主体。
赵汀阳这本新著即是检讨现代世界以来,因为主体性的分立、扩张与争竞,而导致的个人主义、地缘政治及文化与文明冲突的诸多问题。他曾从政治哲学角度提出“天下体系”理论,以解决全球政治体系缺乏共识与合作的问题;本书则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提出“跨主体性”概念,即通过创造思想聚点和文化聚点,超越文明或文化冲突的边界,不仅在不同主体间形成“相互主体性”,而且要同时超越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局限性,从而建构一种能够超越主体性的独白话语并化解主体间无法协调一致的关系。
《史记》新发现
辛德勇 著
本书是作者从政治史、文献学、天文历法、历史地理等角度围绕《史记》的记载而展开的系列研究。所收文章秉持作者一贯的风格,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犀利的语言风格,材料征引丰富,逻辑论证严密,有些问题采用适当推论。这组文章中,作者对于既有成说,如:焚书坑儒、西楚霸王等,都做出了与前人不同的解说,但亦能言之成理,成一家之言。>>>辛德勇:《史记》新发现
---
同道中国
本书以贯通中国文章史、思想史的视野,对韩愈通过“文教”传统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华文明史上的重大贡献,做出了独到而深入的发明,从成体之功、造语之力、文道追求三个主要角度,全面探讨了韩愈古文在文体、文法、语言、观念上的新创,以及这些创新与其儒学复兴思考的深层联系,揭示了韩愈古文深邃丰富的思想世界。
书中详细讨论了韩愈追求拟圣、追寻定名、讲求开放师道、推重天性忠诚等思想特质与其古文成体之功的深层关联,分析了其语言创新所体现的激进追求与超越力量,同时深入探究了韩愈对“文道观”的全新建构。这些观点不仅激活了韩愈的思想能量,也光大了唐代在中国的精神传统和思想史上的启示性地位,并对“唐宋变革说”提出了新的回应和解说。>>>刘宁:韩愈古文的“不怨之怨”
一个阿拉伯人,一个犹太人和一个中东心底的故事
[美]桑迪·托兰 著 杨扬 译
《柠檬树》通过追溯两个人,巴勒斯坦难民巴希尔和犹太定居者达莉娅的错综复杂的人生,将阿以冲突通过非常具体的个体之间的冲突展现出来。将两位主人公联系在一起的,是一座位于拉马拉(现属于以色列)的石头房子。1930年,阿拉伯人巴希尔的父亲建了这座房子,后来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的激烈冲突中,阿拉伯房主一家被迫流亡。而房子的新主人达莉亚和父母,是战后来自保加利亚的犹太大屠杀的幸存者。1967年六日战争以后,巴希尔回到了自己出生时的石头房子,由此开启两位主人公——阿拉伯人巴希尔·哈伊里和犹太人达莉娅·埃什肯纳兹——之间的对话,也开启了他们之间艰难的友谊,这段友谊跨越宗教分歧,持续了四十年的时间。
令人感动的是巴希尔和达莉娅一直试图超越否认、靠近彼此都能接受的真相。直到最后,两个人也没有停止争议和谈话——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也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他们的天性中——聪慧的,求索的,热情的和全心投入的——也许埋藏着最好的希望,由此可以解决人类历史上最棘手、顽固的争端之一……
简单、粗暴地宣称巴以冲突的僵局无法解决,这种做法是最容易的、诱人的,但《柠檬树》告诉我们,这段冲突在历史长河中很短,两个民族之间的冲突,只有一百年多一点。>>>“以色列地”还是“巴勒斯坦地”:一栋房子两个家庭的故事
谁在书写我们的时代
李敬泽 徐则臣 路内 等著
集结李敬泽、苗炜、小白、鲁敏、邱华栋、梁鸿、笛安、路内、徐则臣、孔亚雷、高兴等国内知名作家,讲解巴恩斯、麦克尤恩、奈保尔、阿特伍德、奥兹、石黑一雄、村上春树、帕慕克、库切、托卡尔丘克、汉德克等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外国小说家。从作家经历与小说文本入手,带领读者深入小说写作的第一现场,捕捉新世纪诺奖作家的创作生态,梳理跨文化写作背后的集体记忆与认同,聚焦女性、家庭、历史、帝国等21世纪的热点议题,重新审视当代人的精神家园,及其背后的激情与荒谬、矛盾与挣扎,进而洞悉文学在当代世界之功用,重新理解我们所在的时代。>>>阿摩司·奥兹:欧洲、耶路撒冷与基布兹
---
“美国三书”
当乔丹和克里斯最后一次关掉引擎时,他们回答了我们这个时代最紧迫的问题:我们之间观念的差距到底有多远?
两位耶鲁同学:一位是单身母亲之子,一位是前海军陆战队员;一位是民主党人,一位是共和党人。在充满冲突和党派之争的时代,他们决定上路,在这个分裂国家的大地上,进行一场深刻的个人旅行,以寻找他们生活中的成长、希望和内生的力量。
这是一个为期3年的冒险之旅,两位朋友自驾穿越美国44个州,沿着2万余英里的道路,走过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特朗普集会上充满催泪瓦斯的街道,驶过墨西哥蒂华纳和华雷斯之间的高速公路,坐进卡车司机皮特的大货车,踏上波特兰渔民的龙虾拖网渔船,走进新奥尔良的爵士俱乐部和塔萨尔曾遭遇屠杀的黑人社区街道。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我们将全程跟随乔丹和克里斯托弗,聆听前排座位上的争论以及他们与美国人的对话与反思,见证美国生活的当下与未来。
[美]加布里埃尔·维南特 著 刘阳 译
匹兹堡曾经是美国的经济中心与“工业心脏”,其钢铁制造业在20世纪初期繁盛一时,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去工业化浪潮中逐渐衰落,与此相伴的则是医疗照护经济的蓬勃发展。然而,匹兹堡的经济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照护经济繁荣景象的背后是医疗工作者过度的劳动、极低的薪资与不被承认的社会权利。
在本书中,作者维南特带领我们深入美国“锈带城市”的中心,以档案研究与个人口述史相结合的方式细致呈现20世纪匹兹堡经济转型的阵痛,揭示钢铁业的衰落和照护经济的兴起对工人阶级的生存境遇与生活方式产生的颠覆性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影响如何放大了工人群体内部的性别与种族分化,以及这种分化如何以潜在的方式影响并重构美国经济与政治的未来。>>>钢的城:美国锈带兴衰史
公共的男人,私人的女人(修订本)
[美]让·爱尔斯坦 著 葛耘娜 陈雪飞 译
ISBN:9787108076618 定价:88.00元
男性与女性,公共与私人,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两对相互对反又极具张力的关键词,性别研究与身份政治研究在20世纪以来的西方思想史领域长盛不衰,但以女性主义视角为切入点对思想史进行梳理的尝试则非常鲜见。
本书作者让 · 爱尔斯坦是美国知识界研究女性与政治的专家,曾获“古根海姆学者”、美国政治学会的“古德诺奖”等荣誉。她在这本书中,立足于广阔的思想史视野,以公私领域的划分为基本点,疏理了西方自古典时代至20世纪以来的“女性观”,呈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圣·托马斯、马基雅维利、卢梭、黑格尔、马克思等思想家对女性问题的看法,并评述诞生在20世纪的、以传统西方思想为基础的激进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等女性主义流派;不仅聚焦于女性主义诞生后的思想派生,更将问题追溯的眼光回溯得更深入,探索助力女性主义思想萌芽与塑型、演变的传统思想线索。最终,爱尔斯坦表达了其相对于激进女性主义的温和立场。她认为,女性解放运动的实质不应该在于从私人向公共领域的绝对转换,而是要让女性“成为在这两个领域都具有反思和行动能力的人”。>>>什么样的女性主义是站得住脚的?
---
一部离作品更近的绘画史
[法]达尼埃尔·阿拉斯 著 马跃溪 译 李军 审校
ISBN:9787108058225 定价:268.00元
一幅画的细节中隐藏着作者试图传递的私人密码。这些密码呈现的丰富信息是画家对细读之人的“回报”,它悄悄影响着观者与画面的互动以及对它的理解。通过细节把握绘画可使惯性思维中不为人所见的信息显露出来。
---
古典与文明
𬞟蘩与歌队
先秦和古希腊的节庆、宴飨及性别关系
---
社会学
约翰·内格尔 文 皮耶罗 图 符隆文 钟源 译
什么是社会?它是如何运作的?成为社会的一部分意味着什么?社会学的关注点在于:人们如何塑造他们所生活的社会,以及社会如何塑造他们。简单地说,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现代社会如何构成以及如何运作的学科。
本书从工业化革命和启蒙运动,到全球化、新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 一路追溯社会学的起源,向你介绍重要的思想家、社会运动和理论概念。当你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探索城市研究、权力和知识理论、民族、种族和性别身份以及其他更多领域,你将会培养出对身边社会世界的洞察力。>>>图画通识丛书:社会学
---
[日]辻惟雄 著 蔡敦达 邬利明 译
日本美术的本质是什么?辻惟雄认为,日本美术的特色在于其感觉性和情趣性,而这种特色的典型正是装饰与游戏。可以说,这两个特色贯穿于整个日本美术史,其中虽然也有与之对应的无装饰和神圣性的作品,但在整体上保持了统一。对于装饰与游戏的理解,也与日本美术的文化根源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对日本美术之结构与发展的考察,作者指出,日本美术在不断向中国美术学习的同时也积极在美术中寻求“感觉的乐趣”,由此而生发出的审美趣味衍生出很多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比如“风雅”“婆娑罗”“庄严”“乌浒”“墨戏”“比拟”等审美取向,创造出丰富斑斓的日本美术意象。文化中的模仿也可以成为培育独特性的前提——这是作者对何为日本美术的反省,也是将何为美术价值放在更大视野中的思考,值得读者深思。>>>装饰与游戏:解读日本美术
---
新知文库
任性的大脑
潜意识的私密史
[英] 盖伊·克拉克斯顿 著 姚芸竹 译
你会不会莫名地欢快或沮丧?你有没有做过很诡异的梦?突然出现暗示、预感和审美感这样比较微妙的提示?……所有这些稀奇古怪的现象只能说明一点,人类远没有想象的如此能干,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自己的思想。事实上,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很难用理智去解释,头脑看起来倒像是一个独立思维的组织。
在远古世界里,人们为了弄明白普通生活中难以解释的感受,就有了神灵和神话的故事。而今我们对这些现象做了比较科学的解释:这些都不过是我们大脑中的两条电路连接所产生的奇妙感觉罢了。
一段征服的历史
[法]萨宾娜·梅尔基奥尔-博奈 著 陈静 译
让人发笑曾是男人的特权。长期以来,女人的笑意味着癫狂与失控,笑与女性气质被以礼仪、美丽和谨慎的名义对立。萨宾娜·梅尔基奥尔-博奈致力于破译这一禁忌的历史原因,并展示了女人如何逐渐获得让人发笑的权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全书从古代礼仪规则开始,到今天女性的独角戏演出结束,女人们允许自己显得有趣、漂亮、愚蠢或凶恶,正冒着风险将长期以来被禁止的事情变得普遍。>>>女人的笑:一段征服的历史
---
出版行与思
罗勇 著
本书是资深出版人罗勇的随笔,作者回顾和总结了自己从事出版传媒工作几十年来的心路历程,其所见所感从侧面反映了四川出版业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历史进程中呈现的新面貌、新气象。同时,作者以敏锐而深刻的观察阐述了自己对于民族出版、地方出版乃至建设出版强国的思考和建议。既有个案分析,又有行业宏观层面的探讨;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现实的针对性。>>>《求索》:一部令人信服的个人成长史 | 阿来
中西政商关系的伦理视差
靳凤林 等著
本书在对权力与资本的概念内涵予以深入辨析的基础上,揭示权力资本化和资本权力化的本质特征、内在机理和严重后果。既从国际视域的宏阔视角,仔细说明中西方相关问题的历史根由、发展脉络和阶段性特征,总结权力与资本彼此互动的深层运演逻辑和客观历史规律。又从历史大纵深的视角探赜索隐,对古今中国有关问题的特殊生成背景、复杂的历史谱系、个性化处理方式爬梳剔抉,特别是站在时代新高度,对数字经济条件下中西方权力与资本互动面临的伦理挑战予以全方位检审,进而从多重维度建构起中国特色权力与资本良性互动的伦理规则体系。>>>政商关系在当代世界的深层运演逻辑
---
朱自清 著 侯会 编注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八十多年前写成的,用十三篇简练平易的文字,要言不烦地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希望“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
---
文学巨匠是如何写作的?
[西]劳尔·克莱马德斯 安赫尔·埃斯特万 著
张琼 侯健 译
本书以灵感与写作为线索,力求展现16 位西葡语文学巨匠的创作历程。作者通过访谈和各类文字材料,生动地呈现了这些伟大作家的创作日常和文学理念。这里既有某些被缪斯眷顾的神启时刻,也有文学创作最艰难的时刻;既有作家头脑中的文学理念,也有他们独特的创作习惯和创作技巧。
青铜不再
王少青 著
---
中国电视艺术史
许婧 著
《中国电视艺术史》是一部媒介艺术史研究专著,对中国电视艺术60年(1958-2018)发展与演进的历史做了系统性的翔实深入的研究,兼顾电视事业、社会变迁、文化思潮、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在媒介技术、视觉文化和艺术样态的动态进程中的交互作用。作者采用艺术学、史论研究、社会心理学、政治经济学、媒介传播学等相结合的研究体系,从认识论、本体论而非单纯的美学角度,对中国电视艺术这一借助大众媒介同步日常生活、长于通俗叙事、传播真善美、涵养社会、激励人生的文化产品,展开了点面结合的客观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