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6年8月3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长三、珠三房价谁更贵?一个一个比比看

2015-12-04 轨道 城市战争

孙不熟说:


城市与楼市的关系很有意思。很多时候,城市竞争力越强、房价就越高,但也不尽然。比如佛莞苏锡,经济很强,但是房价一直不算高;再比如,珠海、温州,以及福建的很多县城,本土经济一般甚至较差,但是房价却高得离谱。


为什么有的城市很强,房价却不高?有的城市一般,房价却高得离谱?


这里是“城市战争”的朋友轨道先生的第二篇文章,他长期关注长三角、珠三角两地城市的房价现象,会在这篇文章里分享他的研究心得。


珠三角核心城市房价的排序依次是(港澳)、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佛山。


长三角房价核心城市的排序依次是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无锡。


总体来说,如果算上港澳以及当红炸子鸡深圳,珠三角城市的房价存在两极分化现象,高的高耸入云,低的如履平地。长三角城市的房价相对要均衡一些。


文|轨道

原创文章,转载请先获得授权


今年深圳房价为何暴涨五成多,且到处抢购?


近2年来,为何神一样暴涨五成的还有厦门岛内,南京中心城区,苏州工业园区这类传统上二线城市的特定区域?


广州作为坐镇华南的老大哥,踱着小方步慢涨小回似乎已成常态,坐视小弟深圳火箭般的窜升速度,有没有探究过背后原因?


曾几何时,杭州房价与上海比肩,甩深圳一个身位,“楼市的准一线城市”光环加身,五年来为何徘徊反复,尚未回到历史高位?


还有经济强市佛山、惠州、中山、无锡、常州、嘉兴……为何楼市长期低迷,与其黄金区位和经济实力很不相称?


房价的脉搏就是城市的发展节奏?


专家们现在都喜欢说,房价是城市竞争力的缩影。这句话虽然经典,但在轨道看来,只说对了一半。轨道的观点是:


楼市是有脉搏的,一座城市楼市的起伏,同城市的发展节奏密切相关。


从数据里找规律,先看笔者整理的数据表:

(为了更能说明问题和增强可比性,这里采用的都是市区数据,不包括代管县市的。部分城市统计范围不包括新改区的县市。)


长三角、珠三角主要城市与楼市对照数据表


(数据截止到2015年10月底)



数据由本文作者轨道先生整理,来自各类统计公报、地产咨询监测,并经认真核实与推算。


要读懂读透这张表,首先我们按照当前(2015年10月)的房价高低次序,列出表中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排名(万元均价以上城市):


1、深圳(4万);2、上海(3.6万);3、广州(1.7万);4、杭州(1.6万);5、南京(1.45万);6、珠海(1.36万);7、苏州(1.31万);8、宁波(1.202万)。


然后再观察五年前,也就是2010年10月的房价排位:


1、杭州(2.51万);2、深圳(2.49万);3、上海(2.33万);4、广州(1.457万);5、宁波(1.38万); 6、南京(1.2万);7、珠海(1.02万)。


五年一瞬,沧海桑田,排名的变化似乎很有点无厘头,你还会认为能简单说房价代表着城市竞争力吗?


事实上,如果说2010年及之前的楼市,是刚需、投资、投机一拥而上的短缺浮躁时代,那么五年后的楼市,已经是一个告别短缺、刚需主导、供求节奏为王、发展模式引领的新经济时代。楼市的脉搏有了清晰的规律可循。


简而言之,哪座城市(1)资源配置优越,产业能级高,能创造充沛的中高端就业(2)能吸引来充裕的人口和人才,导入足够的刚性需求(3)土地和住宅供应有度,不存在过量库存。


我们说满足了以上三个条件的城市,就是一个很好把握发展节奏的城市,楼市的繁荣也就如滔滔江河,无法阻挡。而某些城市正是由于上述资源、需求、供应其中一个条件存在问题,就会造成大家普遍感到困惑的“该强不强”的现象。


一句话,城市的发展节奏把握得当与否,决定着楼市的高低起伏。让我们来分析几个有代表性的城市。




深圳:小马甲束不住大肚腩,今日爆发实属必然


今年的深圳是当红炸子鸡,房价的扶摇直上只能用“爆发”来形容。仔细对照上述三个条件,深圳不但是对号入座,而且条条能打90分以上。特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扶持自不必说,北有青山、南凭碧海的上佳风水环境也不必说,产业升级转型方面,一众媒体已替深圳做了形象代言,事实上富士康北上迁移、众多电子加工企业自发搬迁到近邻东莞,很好地帮深圳完成了腾笼换鸟,引入了更高层次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了结构优化,带动了广泛的中高端就业。


人口是跟着就业走的,深圳官方1078万常住人口的数字很可能还嫌保守,实际上近2000万人(虽然大多数没有深圳户籍)涌入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定居的需求能不高涨吗?地窄人稠的背景下,更严酷的现实是深圳没地了,除去山岭,开发用地增长几乎已到极限,3万套的新建住宅存量仅够半年消化,僧众多而粥稀少,房价能不“爆发”吗?


长远看来,或许真的如民间智囊所言,只有并莞、惠扩城才能平衡剧烈的供求矛盾,让真正的人才乃至服务阶层的广大人口都不为安居所困。


杭州:房价一度超越沪深穗,只是游资扛不过库存如山


杭州作为素有“天堂”美誉的风景名胜城市,优质的西湖山水资源禀赋加上省会能级的综合配套优势,造就了多年来的楼市兴盛和房价高企,在2010年时甚至超过京、沪、穗、深所有一线城市,成为住房均价排名大陆第一的“准一线”明星城市。但是之后的五年来,表面看均价居然回落了1/3,排除外围萧山余杭近年来大幅度供地上市的因素,实际中心城区价格也有所回落,尚未回到历史高位。与此同时被一线城市反超,后面追兵渐近,这是为何?


成也游资,败也游资,2007年以来浙中南民间资本对杭城楼市大举洗掠,惊人的购买力助推杭州楼价在2010年达到历史性高峰,而当时的供应量仅2万多套;2011年起,一方面是浙中南民间资本受制于自身制造加工产业的急速滑坡,资金链的频频告急乃至断裂蔚然成风,另一方面杭州城建进入大扩张时代,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城东,下沙、桥西、良渚、未来科技城、大江东、余杭、萧山,8条地铁全面启动,西湖时代彻底转身为钱江时代,住宅存量滚滚而来,至今9.5万套傲视长三角(还不包括8万套商业/酒店库存)。游资被天量库存和高利贷资金互保链左右夹攻,纵然有心、也是无力回天。


话说回来,杭州的产业发展还是富有活力,既是国家级电商产业基地,淘宝小二和软件外包码农的就业高地,又为浙江先进制造业大本营,还有得天独厚富于创意的旅游休闲服务业明年的G20和接下来的亚运会也都是杭城的空前利好。资源端、需求端都万事俱备,惟有供应端如泰山压顶,谁敢说浙中南游资不是在旁觊觎,一朝时机成熟,翻身解套,“卷土重来未可知“呢。反过来思考,这难道不是地方上有意与时间抢跑、吸引大批人才入杭、建设国际化都市的战略举措吗?



眼睛轻松一刻,图文无关


上海-广州:同在一线阵营,供求决定了差异


上海和广州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各自中心城市,都具有庞大的经济、财政和建成区体量,地理位置和海陆空交通都处于枢纽地位,还都具有“十项全能“型的产业结构,从重化工、装备制造到轻工、科技、金融航运商贸,虽不够惊艳,但样样不缺,非常有助于提供充沛的中高端就业机会。


从资源和需求角度论证,沪穗大体并驾齐驱,广州人口少些,但两城楼市成交量和房价有较大差距,上海基本保持了与北京同步,广州楼市却如“温吞水”般一步三摇,呈现稳中渐进的态势。


从上表数据究其原因,还是拜广州高企的住宅存量所赐。12万套的高库存是结果和表象,其背后是广州全面撤县改区、走向全域市区的大城时代背景下、城市快速扩张的深刻动机。番禺、南沙、黄浦、花都这些存量重镇,与杭州属下的萧山、余杭、下沙何其相似!


至于广州今后的楼市走势,只需紧盯一个指标:城市化边界红线划定后,还有多少土地可开发。上海的对应数据,是全市用地红线内仅剩100多平方公里留给未来,这点土地扣除工业、公用设施、文教医疗和商业用途,大概只有不到2/3可作为住宅用地。


“大城”苏州与“小城”珠海:虽“异曲”而“同功”


苏州和珠海虽然市区面积接近,但已不是一个体量的城市,前者的经济规模和人口都要数倍于后者。把他们放在一起,是因为房价相近,连新建住宅库存量也相近。这说明,苏州和珠海所走的发展道路,是两条虽“异曲”而“同功”、虽“殊途”但“同归”的道路。


苏州作为与杭州双峰并峙、另一个享“天堂”美誉的城市,逐步脱掉上海“后花园”的帽子,借助超前理念招商引资,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承接国际资源,并率先推动智能化制造的转型升级,同时较成功地培育起包括商务、金融、旅游在内的特色现代服务业,成为最富于中国古典味道同时富有大气国际范儿的城市。古色古香与新加坡式的花园城区各不干扰而又相得益彰,人口多而住宅供应偏紧,加上国家开放创新实验区域的利好,成交量与房价的稳步走高实至名归。


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与深圳遥望的另一个特区,选择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即起步之初就摒弃“三来一补”劳动密集产业的导入,而是充分依托优美的滨海山水优势,基础设施先行,环境立市,创造了青山碧海国家级花园城市的良好口碑。


在此基础上吸引人才和投资,直接跨越到“三高一特”科技产业,近年来经济增速高居广东第一。虽然人口少,但住宅供应量也少,美丽的城市环境加上港珠澳大桥、横琴自贸区的利好,房价稳步上行看似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



图文无关


超大城市旁的卫星城们,过得还好吗?


经济规律表明,超大城市旁侧的地级卫星城市,会同时面临资源溢出和资源虹吸两种效应,如何趋利避害、承接资源外溢、避免资源虹吸是这些城市共同的愿望。愿望是良好的,限于主客观多种因素,结果不见得都尽如人意。


如今看来,深圳之侧的东莞承接到最大的溢出效应,受益于产业北上和交通上的同城化,无论人口、住宅成交量和均价近年来都有明显上升。


广州之侧的佛山则是最接近广州城区的城市,借助于广佛轻轨进一步拉近了两地距离,产业、人口和购买力导入也较可观,但由于两市住宅库存量都比较大,对房价的带动还不明显。


至于中山,惠州由于地理位置的相对劣势,相应楼市较弱也就可以理解了。


长三角方面,上海杭州之间的嘉兴尽管坐享黄金区位,但遭受两个大城虹吸的负效应却明显大于承接溢出的正效应,无论产业、人口的导入均呈现弱势,住宅供应量还较大,房价长期屈居浙江省末尾也就不足为怪了。


南京之侧的镇江也面临同样的境遇。今后能否突围乃至弯道超车,就看这些城市的战略视野、机遇把握能力和执行能力了。


各位读者,凭借一双慧眼,数据会告诉你真相,行文到尾声,楼市和城市之间的规律您读懂了吗?


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轨道先生的上一篇文章《长三、珠三哪家强?一样一样比比看》


注:本文是“城市战争”原创文章,如要转载请先获得授权。联系本号请致邮: 334646730@qq.com



“城市战争”——城市话题第一站,提供最好的城市谈资,快扫码关注




欢迎关注“城市战争”的友号“中国城市中心”:

有趣、有料、有品!一群来自国家发改委的年轻人为你精心挑选的城市政经观察。定期组织线下活动,福利多多!|


“城市战争”精选(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1、深圳比广州强在哪里?(回复1)

2、广州比深圳强在哪里?(回复2)

10、深港争雄,北京说了算?(10)

14、京沪穗深港、成渝津宁汉,互相怎么看?(14

15、34个城市的市府搬迁规律(15)

18、广州的战略性失误是什么(18)

21、深圳直辖,有必要吗?(21

24、珠三角是怎么反超长三角的?(24)

27、谁是真正统治北京的人?(27

33、大数据告诉你谁是统治上海的人?(33)

34、北上广深哪个大?晚上开灯比一比(34)

35、山东GDP那么高为什么还被说穷?(35)

38、一个上海人眼中的深圳(38)
43、新加坡比香港强在哪里?(43)

46、深中通道,广深较劲?(46)

50、香港垃圾为什么总往深圳堆(50)

51、长三、珠三哪家强?一样一样比比看(51)

52、一个北京人与外地人的对话……太深刻了(5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