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一 岁时习俗

2017-01-24 陈秉荣 保德新青年

编者语:《保德民俗》一书是县政协文史资料,陈秉荣先生著,从现在开始不定期编发保德民俗。


第二节 年关乞讨打夜狐


借名司命作乡傩,不醉其如屡舞。

粉墨当场供笑骂,只夸囊底得钱多。


这首竹枝词描述的是一种年关乞讨形式——“跳灶王”。乞丐数人化装成灶王、财神等形象,敲锣打鼓,挨门逐户,舞蹈作戏,索钱要米。这是年关乞讨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北方,这种习俗被称为“打夜狐”。据传这个名目还与一位皇帝有关。唐敬宗李湛喜欢在深更半夜时亲自捕捉狐狸,号称“打夜狐”。随从中若有不肯出力气的,就要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家属连坐。不少人因此而沦为乞丐。



狐在俗信中被看成作祟之灵物,“打夜狐”便具有驱邪魇胜的意义,所以,一般人家也肯随缘施舍一些,讨个吉利。


而今,有些“单挑”的讨钱者,买一些价廉质次的“财神”、“灶王”像,挨家挨户送上门来,借此讨赏,正是这种“打夜狐”、“跳灶王”的变异。


主人也不敢拒“财神”于门外,只好付钱了事。倘若一天遇上三五回如此财神进门,也不敢说“不要”,只能拒以婉词,但多少总得给点钱。


这种送财神之类的形式,虽然有强讨讹赖的味道,但来访者都具有“财神”的属性,他们的举动,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预祝”观念。这种观念正迎合了人们渴盼新的一年成为富贵福寿者的心理。所以,这一习俗便成为一种乞赐双方都能接受的习俗。


第三节 年画


年画是年的标志。保德人民,每到过年时节,家家户户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买几张年画张挂起来,装饰环境,点缀年华。


张挂年画不仅渲染了年节的欢乐气氛,表达了劳动大众的理想和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美的欣赏和追求。


群众所欢迎的年画,以描写人民现实生活为主,也有含劝诫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戏曲小说为题材的画张。另一部分是带有迷信彩色以驱邪求吉的画张或神马等。



建国前,民间张挂年画的格局大体是:一、在进门正对的正面墙上,挂装裱出来的轴画,也称条屏,四张一组的叫“四扇屏”,八张一组的叫“八扇屏”,内容有历史或戏剧故事连环画,有《三国演义》、《西游记》、《蝴蝶杯》、《薛丁山征西》等。制作工艺有木刻印刷品,也有石印制品。颜色有五彩的,也有水墨的。二、在某一侧壁选一位置设祭桌作为财神的位置,这里一般是挂一幅福、禄、寿“三星图”中堂,两边配以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当然也有张贴由乞丐送的粗制滥造的财神马的,有的索性写一个黄纸牌位代之。三、在灶台上方的墙壁上贴一张带日历的灶君马或“春牛图”。有的也用红纸写一个神位代之。



建国后,“条屏”或“中堂”之类的卷轴画,在保德市场上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机器印刷的改良年画,但人们总要拣几张心爱的年画,装饰一下屋子。其格局也基本分为三组:即正面墙一组,财神位置一组,有的干脆将毛泽东画像贴在这里。在灶神一组里,仍是灶君马或春牛图,有的贴猫画。取“耄耋同春”之意,有的贴“公鸡牡丹图”,取“鸡鸣富贵”之意。


许多人家在选年画时都要选一张虎画。老虎为百兽之王,俗信认为虎既可噬食鬼魅,又能吞食诸般害虫,人们称之为“镇宅神虎”,表达了人们辟邪辟祸、乞求平安的良好愿望。还有的人家,要请善绘者,画一幅虎图张贴。


每到腊月,集市上到处可见到画摊,书画店更是五彩斑斓。


年画在一般情况下,要张挂到正月十五,过了元宵节,就将画收起来,明年再挂,而今则一直张贴到年底,由新年画替代。


现在城市生活逐渐趋于现代化,人们的审美观也发生了变化,过年张贴年画习俗也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名人字画之类的高雅作品。而在农村,年画仍是大众喜爱的过年装饰物。只不过近年来本县所见的年画都是粗制滥造的劣质产品,特别是一部分塑料质年画已失去了年画应有的韵味。


相关文章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

陈秉荣 || 保德民俗

【保德民俗】第一辑  人生礼仪

【保德民俗】第二十二节  年末岁尾话“腊八”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保德县志》以外,他还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手中还存有《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方言》等书稿。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了这部三十万字的《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