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肯定没看懂,这些电影说的其实都是「性」

2015-12-29 LOOK 虹膜
文 | LOOK


本月上旬的某个夜晚,与几位投契好友在北京某酒吧深聊。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凡有涉电影的话题,无所不聊,无所不欢。畅聊过程中有点令我意外的部分,或者说话题的高潮部分,是出现在中国「十七年电影」。


在座的一位好友就「十七年电影」中的性意识问题发表了一通令大家哄堂大笑但想想又拍案叫绝的观点。在他看来,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对于性的表述是非常畸形,大胆又充满了超越常人想象力的表现方式。他举了很多例子,但鉴于此话题过于劲爆,在此我就只透露一个。


《革命家庭》(1961)


《革命家庭》里面有一场戏,是孙道临扮演的丈夫江梅清与于蓝扮演的妻子周莲久别多年后重逢,夫妻相会本是快事一桩,心中熊熊革命之火一刻也都无法熄灭的江梅清于此时却向妻子周莲提出了一个要求:剪发。


大概的意思是,革命了,打扮上也得有个改变。周莲起初不肯,可孩子和丈夫都不同意,强扭着她剪。半推半就之下,周莲终究是将头发剪掉了。剪完头发,周莲照照镜子,感觉很舒服。




在这位朋友看来,这其实就是一场带有强烈性意味的戏,剪头发的过程即是性生产的过程,剪完头发即代表了高潮的产生,快感的抵达。这是在极其性压抑年代表达性意识的一种特殊影像方法。


他的阐释也许听来有点令人匪夷所思,但用弗洛伊德性欲理论来解释革命动力,并非是很新鲜的说法。性与革命在很多弗洛伊德主义者看来本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今天我休息》(1959)


像有些学者就认为《今天我休息》中,马天民之所以不愿意去见相亲对象,更愿意尽职尽责帮助他人解决各种困难,是因为帮助他人所产生的生理快感已经超过了性(见相亲对象)的快感。


暂且不管「十七年电影」中性意识的呈现究竟是否如此有违常理,但性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呈现,其实在古典电影时代是一种常例。这当然是因为审查制度造成的。很多时候它是以一种隐喻的方式被呈现,下雨大概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一种性意象。



《西北偏北》(1959)


希区柯克《西北偏北》的结尾,男女主角终于到了赤裸相见,欢腾入港的时刻,但碍于审查,希区柯克只能用火车进山洞的方法表现。这也是比较典型、观众亦能默契意会的方法。


审查制度取消后,色情电影喷发而出,此类电影包括后来日本的粉红电影直至AV,有个很重要的特征,不管影片出现了何等复杂的手法,主要的目的还是满足男性中的异性恋(用现在的流行话说就是「直男」)的感官生理需要,于是女性的身体成为了重点表现的对象。


《感官世界》(1976)


后来女性主义电影兴起后,试图翻转这股潮流,结果又走到另一个极端。真正在电影中为性赋予某种别样意识的,还是得属一些知识分子导演拍摄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两部是大岛渚的《感官世界》和帕索里尼的《萨罗或索多玛一百二十天》。


主流观点认为,在《感官世界》中,性是大岛渚表现政治观点的工具,性成为了对抗战争最好的武器,「要做爱,不要作战」(Make love,not war)亦是1960、70年代的时代气氛。




比较怪异的是,大岛渚虽然表现的是感官世界,但男性的身体在这部电影中与女性身体一样重要。尤其是男性阳具甚至成为了特写镜头的对象,这里面隐含了大岛渚对阳具所指代的父权体系的厌恶。


由某种角度来看,这部女性解构男性身体的电影,即是一种最决绝彻底的反抗父权体系的电影。除此之外,汤祯兆从日本传统文化属性角度切入,对《感官世界》中性的含义提供了另外一种极具启发的解读。




在汤祯兆看来,日本人对匠人、匠师非常尊重,性技亦属于技艺的一部分,两位主角阿部定与吉藏以无限接近窒息的状态谋求崭新的情欲体验,实际是以向死而生的决绝姿态求得片刻永恒的感官愉悦之极限快感,这是独属于日本传统文化的。


在《萨罗》中,帕索里尼为性赋予了一种更加具有理论化色彩的表现意函,在帕索里尼看来,代表了温柔的法西斯主义的消费社会,其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剥削的关系就是性虐待的关系。这是非常震撼,充满强大批判力度的一个观点,也是《萨罗》这部电影能够超越狭隘的反法西斯电影,不局限于某个时代的重要原因。


《萨罗或索多玛一百二十天》(1975)


最近三十年来世界电影中表现性的形式,总的来说是一直在为性增添一些除了感官刺激外的其他意涵。凯瑟琳·布雷亚、拉斯·冯·提尔、库布里克(《大开眼界》)、李安(《色·戒》)等著名导演都使劲了浑身解数在寻找突破口。


今年在戛纳引发观影热潮的《爱恋3D》(LOVE),虽然尺度露骨,但我却觉得这其实是一部小清新风格的动作电影。片中二女一男天人交战那场戏,是在各种体势变化中间接表达爱欲的可能性,建构一个类似感官乌托邦的异想世界,唯美,清新,艳丽,是年度最精彩的动作戏。导演加斯帕·诺在访谈中说这场戏没有设计过,我相信任何看过这场戏的观众都会明白他在扯谎。


《Love》(2015)


本文是《虹膜》杂志2015年最后一期的卷首语,本期内容还包括对马丁·斯科塞斯的极其深入的分析。购买地址点击「阅读原文」。


点击或输入以下关键词,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今敏 | 法国新浪潮 | 浪漫爱情喜剧 | 1994年 | 绝命毒师 | 伍迪艾伦 | 2015最佳电影 | 政权暴行 | 金球奖提名 | 好莱坞 | 河正宇| 华语十佳 | 福尔摩斯 | 特工间谍片 | 青春片 | 小津安二郎 | 火星救援 | 郭敬明 |阳光灿烂的日子 | 奥丽芙·基特里奇| 徐浩峰

编辑:Oliairisfilm@qq.com扫描二维码下载《虹膜》付费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