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引直播带货,营造清爽干净电商生态 | 新京报快评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起草了《北京市直播带货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指引》对直播带货平台经营者和直播带货从业人员提出了合规要求,明确了在直播中发布商业广告的有关要求,如发布食品、化妆品、生活美容广告,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起草这份《指引》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可谓正当其时。我国电商直播的发展非常迅速,从2016年开始有企业试水电商直播,到2023年中国电商直播市场规模就达到4.9万亿元,增长之速可谓惊人。
但同时,电商直播的各种问题也随即出现。如今围绕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宣传真实性等,都引发了相当多的投诉。前不久,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2023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投诉1740.3万件,同比增长32.8%。其中,直播带货投诉举报量5年增幅高达47.1倍,问题之多可见一斑。
事实上,当前对电商直播进行规范的法律文件并不少。比如国家层面出台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直播营销各方参与主体的责任,《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营利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网络直播营利行为规范性引导,最新修订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将那些通过互联网直播方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纳入管理。
但是在具体的场景中,依然有一些细节问题有待规范。比如此前屡屡引发争端的“全网最低价”的宣传话术,一些具体产品的宣传规范问题等。这些细微处同样对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有极大的影响。
这些行业痛点,恰恰是本次北京市制定的《指引》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比如《指引》明确,不得以“全网最低价”等不实表述误导消费者;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发布酒类广告,不得诱导、怂恿饮酒或者宣传无节制饮酒,不得出现饮酒的动作;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引证内容的,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等。
从这些也能看出,《指引》的目的,就是对当前新出现的行业热点问题进一步规范,保证电商直播相关表述的准确,避免其中有货不对板的产品和误导消费者的宣传出现。这对于保障市场环境来说当然是一个福音,消费者在直播间消费将得到更有力的质量保证。
此外,《指引》还对电商直播有很多精神层面的引导,包括要求从业者自觉反对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拜金主义、食物浪费等不良现象。这些表述也非常值得注意。
电商直播除了因为产品引发的维权之外,直播间里为了烘托气氛、引诱下单而采取的一些过于浮夸的话术、表演等,也曾引发巨大的反感。去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3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就点名了部分主播,对其低俗带货进行了批评。
从这个角度看,《指引》也有着端正行业风气的意味,敦促电商主播不要为了流量剑走偏锋,从而保障一个清爽干净的直播生态。
归根结底,《指引》的出台还是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目前《指引》还在征求意见阶段,也希望公众和从业者能够进行广泛的讨论、互动,确保新规可以更有效地落地,让电商直播以更加妥帖、健康的姿态融入社会图景,为人们的生活改善、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撰稿 / 江城(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张彦君
推荐阅读:
中小商家“618大促”亏本销售,无益于平台生态 | 新京报专栏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