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 吕名礼、吴竹夫妇:人生这道数学题,你做对几道?
【校友名片】
吕名礼:湖南永州人,94级水院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本科。2001年3月创立华维节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高效灌溉和智慧种植业领域。目前担任上海校友会的执行会长。
吴 竹:安徽桐城人,95级工学院设备管理专业本科。先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工作,2005年加入华维,作为公司的常务副总,主要负责营销版块。
1
母校是一个等式,
你的付出和你的收获成正比
吕名礼的大学,课外只专注于一件事——搞好挚友文学社。挚友社有一个传承了多年面向入学新生的“九月风”征文活动,吕名礼当年是在这个比赛中一炮走红的!要知道,这个奖项的一等奖得主已经开了两年的天窗了。刚刚入学的吕名礼以名为《初航》的稿子,摘得桂冠,而且是得到了全体挚友人最最崇敬的徐晓村老师的钦点。
就这样,吕名礼开始了与文学社的不解之缘。
在这里,他认识了很多优秀的、热爱文学的青年才俊,有农机专业现在改行搞出版的张竞柱、食品工程专业后来改读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学的李克、食品工程专业后来改读北京大学现代文学的陈卫国、现在驰骋全球半导体业界而又文采斐然的张伟标……认识了一大帮或豪放或婉约但都真挚的老挚友,跟着他们学着数格子做编辑,知道了什么叫通栏、什么叫断版。
在这里,让他从一个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湖南小伙子,到可以自由的施展自己的想法,他说这一切都离不开给了自己很多的指导和帮助的老师们,以及学姐学长的带领和引导。特别是第十二任社长魏宏俊师姐,带着吕名礼参加当年在农工大图书馆举办的国际农业机械学术研讨会,一起采访了大名鼎鼎九十岁高龄的孙毅将军。真正开启了他的文学之路。
吕名礼说,毕业这么多年,他仍然忘不掉那些曾经一起熬夜、一起审稿排版、一起抄板报,一起分享诗歌、一起努力拉赞助、一起探讨社团发展的日子,那记录了自己青春的小平房,那个给自己锻炼和提升的社团。
大三那年,吕名礼成为了第十五任社长。带着一个字一个字累积的经验,吕名礼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创建了《挚友文苑》,将挚友通讯社更名为挚友社(为了避免“挚友文学社”和“挚友通讯社”的局限),当时社员人数达到了73人,而且基本上都是活跃分子。他说,在管理社团的经历中,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思考能力,正是这种能力给了他创业的底气。
离开农大已经二十多年了,吕名礼和母校的联系却没有因此隔断。
特别是从事灌溉行业之后,吕名礼和母校不仅有情感上的关联,还有科研项目的相互支持。他说,这么多年,农大的学科发展蒸蒸日上,社会影响力也逐步提高,成为真正的双一流大学。正值祖国70周年、母校114周年生日之际,吕名礼也祝福母校的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能够更好地落实,务实中有创新,用现代科学技术去服务三农、造福三农。同时,自己也会身体力行,办好公司成立的华维学院,为三农行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吕名礼还一直珍藏着社团的合影
2
生活要做加法
给简单的生活加点料
文学社不仅给了吕名礼能力的提升,还给了他一位好的爱人。
1995年,读大二的吕名礼还是挚友社文学部部长,认识了大一刚刚入学加入社团的学妹吴竹。两个人从刚刚相识、到逐渐相知、相爱,最终走向了婚姻的殿堂。直到现在,夫妻二人的感情也如初恋般甜蜜。到 2019年7月26日,我们进行采访的前几天,正是他们结婚20周年纪念。
吕名礼和吴竹的感情,是在日积月累中产生的。彼此认可、彼此理解,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和太多的赘述,用吴竹的一句话说:“我们走到最后是水到渠成的过程”。当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乏赤诚的真心让人感动。一次,吴竹生病了,吕名礼非常着急,赶紧带着药跑到吴竹宿舍去送药。当时天下着大雨,吕名礼浑身都湿透了,但是药一点也没湿。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吕名礼也变得忙碌起来。吴竹在生活中对家庭和孩子的照顾便相对较多。一开始,吴竹是不乐意的,会抱怨丈夫为什么不能承担一些家庭的责任,但是随着后来加入到华维工作,吴竹渐渐了解了丈夫对事业的投入和热爱,从不满到理解,再到包容和支持。吴竹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前不久的周年纪念日,吕名礼忘记了时间,吴竹便自己给自己订了一束花送给对方,既然想要一束花,这束花有了,就会很开心。她说,把好的方面放大,用做加法的方式面对生活。当结果比预期好的时候,我们就会很满足。
而吕名礼一旦休息在家,就会主动下厨做早饭,陪伴孩子。更重要的是,会像和大人交流一样与孩子聊天,用启发式的沟通进行教育引导。夫妻二人一直秉持着一个原则: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平等不是空穴来风,吕名礼会言传身教。在和孩子聊天的过程中从来不用动用“家长权威”,而是认真倾听了解孩子最近的动态,彼此互动,平等真诚。用自己的切身行动告诉孩子,“要多去尝试,发现自己的可能性”。今年夏天,自立的小吕便是独自一人从上海乘车来到农大参加夏令营。
夫妇二人非常愿意给孩子一个锻炼的平台和机会,让他多去进行尝试积累经验,而所有的行动,都围绕一个初心:让孩子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善良的人。
专注节水灌溉及智慧农业的吕名礼
3
企业要做减法,
聚焦于一个专门的领域
一毕业想去广州市农机所工作的吕名礼没能成功入职,却被所长相中,随后推荐他到上海一家台资企业工作,就这样,吕名礼就开始了上海的打拼。后来老板跑路,“被失业”的吕名礼就跑到杂志社工作。2001年春节期间,他觉得写诗这件事不能成为自己的事业——特别是想到,像以色列这样自然条件极其匮乏的国家,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世界最小的超级大国,深受感触,于是决定发挥专业所长,践行“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创办华维公司——集高效节水灌溉产品及农业物联网系统研发、生产、销售、系统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
1999年,吴竹一毕业就去到江南造船厂工作了六年,其中有一年借调到共青团上海市委挂职。这段经历给了吴竹丰富的经验和历练。2005年,公司正处在发展上升期,需要更多的人才力量,吴竹觉得灌溉行业前景好,公司可以大有所为,而恰好自己的工作经验也可以帮公司做一些事情,于是决定辞职来到华维,和丈夫一起发展公司。
然而一开始,并不顺利。由于南方地区不缺水,灌溉技术没有得到推广使用,随着农业污染、土壤板结酸化等问题越来越多的暴露,政府才开始关注并且支持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但国内的企业整体发展缓慢落后,国外品牌几乎垄断了国内市场,整个市场都存在“崇洋媚外”的风气……
慢慢,随着国内市场逐渐成熟,专注于高效节水灌溉领域的华维,终于将品牌越做越大。
作为国内智慧灌溉的领导品牌,华维曾参与了“十二五”国家863精准喷灌课题项目,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小巨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吕名礼自己蝉联“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等称号,今年还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硕果累累。
华维的成功除了夫妻协作,更多是得益于吕名礼的眼光和坚持。21世纪初,刚刚创办公司,吕名礼就赶紧先给公司设计了logo、赋予了品牌故事和“让天下种植者轻松赚大钱”的朴素使命,建立了行业第一个企业网站。他说,很多企业办了很多年口碑很好,别人却不知道它是谁,所以,要想长远发展下去,一定得先有自己的品牌。然后,加强专业技术、完善服务质量,逐步提升企业的影响力。
吕名礼说,创业就像带着孩子赶夜路,路再难、夜再黑,也要带着孩子走出黑暗、走向光明。他觉得自己是“辛而不苦”,尽管路很难,但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并且这件事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民生的需求、三农行业的痛点结合起来,是非常有意义的。他自己非常开心用户在华维设备和技术的支持下增产增收,不离故土实现了造血式的脱贫致富。
目前,公司仍专注于把高效节水灌溉(智慧水肥一体化)行业做强做精,同时发力智慧农业。掌握“不会说话”的作物的需要,建立了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研发。从上海发源的华维,正在布局华中地区,打造全国首座智慧农业水利装备产业园和“农装智谷”,未来将考虑更远的地方,把属于中国的智慧农业装备和体系铺向一带一路。
最后,吕名礼也提醒各位师弟师妹,“现在的创业更多的应该是合伙创业、平台创业,成为平台的价值创造者和分享者。创业点的选择要和社会需求和民生痛点结合起来,做一个有‘根’的创业。”
注:本文曾刊载于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通讯》2015——2019合辑
往期回顾
校友故事 | 邵根伙(88届硕、91届博):在祖国大地播撒农业兴旺的火种
2015年以来,校友办共计组织近200小队/学生志愿者,600余大学生,参与寻访校友活动,走访/云寻访600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各行各业校友,以此为基础,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版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风采录》丛书第一部和第二部,展现了在各个时期,农大人响应祖国号召,肩挑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未来也将继续将优秀校友的故事收录成册,以飨师生校友,欢迎大家提供线索,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起推荐身边优秀校友吧~
问卷将采用匿名调研的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采写:张悦
编辑:张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