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友记 | 张茸:城市园林风景线的守望者
校友名片
张茸,1965年10月就读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1970年毕业后分配到贵州省安顺地区果木农场工作,负责果树嫁接、种苗培育等工作,后1979年工作调动至贵阳市园林局,从事园林绿化工作。1990年2月,通过人才引进政策调入上海市松江县建设局下属有关园林的单位工作,为松江区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贡献智慧,2019年12月,获得上海风景园林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图1 1985年贵州工作考察时的张茸
图2 张茸校友近期生活照片
一列列青翠优雅的行道树,立在城市的风尘里,装点着车水马龙的街道,宛如一道绿色的风景线。张茸校友,便是这道城市园林风景线的缔造者之一,她曾工作于上海市松江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负责城市园林规划与管理工作,37年的时间里,她见证着这座城市绿化工作的成长,并将自己全部的智慧与热情贡献给城市园林发展事业。她如一棵棵行道树,在穿梭的人群中,守住自己的使命与职责,在工作奉献中迎接脚下这座城市的每一个日出与日落。
在劳动锻炼中学习知识
1965年9月,原本计划报考北京大学数学专业的张茸,受俄罗斯园艺学家米丘林先生的影响,毅然决然选择报考了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尽管家人有所反对,但怀揣着对园艺事业的热情,张茸开启了难忘的大学生活。初入校园的她,活泼开朗,多才多艺,先后加入学校舞蹈队、播音室,承担学校文艺宣传节目的排练工作,“学校老师发现我的普通话很标准,声音也好听,让我来负责播音工作,我也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张茸也在展示自我才华的同时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1966年5月,她与班级同学一起由北京前往河北衡水武邑县插队,课堂书桌变为广袤的田野,在劳动锻炼中学习知识,那段难忘的插队经历,给予张茸更多的是思想上的洗礼、生活技能的提升。
在农村的劳作中,她逐渐戒掉城市娇娇女的习气,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艰苦环境中学会忍耐与奋斗。一开始,她难以接受生活环境上的巨大落差,离开城市生活的精致与美好,一下子融入到朴实粗犷的乡村生活,对于张茸而言面临诸多挑战,比如难以忍受的跳蚤瘙痒总是令她苦不堪言,但在周围老乡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她慢慢学会以另一种视角看乡村生活,袅袅炊烟下的大山巍峨,郁郁葱葱的树木溪间环绕,希望的田野上她与同学们辛苦劳作,只为收获属于他们的芬芳。
在此期间,她不仅熟练地学会做农活,掌握不同作物的种养习性,还会自己生火烧饭,提升诸多的生活技能,他们时常在劳作中畅想未来,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与同学们一起描绘着美好的青春图像。回想起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她说,“我们是文革前最后一届大学生,短暂的校园生活与长期的农村劳作,让我们在实践中掌握学习知识的本领,在田野中体会农大解民生之多艰的校训。”
服务于祖国城市建设
1970年8月,大学毕业的张茸按照当时国家“天南海北、四个面向“的分配政策,服从国家统一分配,前往贵州省安顺地区的果木农场报到,负责果树嫁接、种苗培育等工作,这让从小生在上海、长在北京的姑娘,第一次来到贵州山区。刚到山区不久,地域的反差让她便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其余同学也大多出现类似情形,更有人受不了山区环境打报告要求重新分配,但张茸望着远处的大山,仿佛有一种无言的力量在呼唤她留下,于是,她与其他同行农大同学,一起扎根祖国山区,服务地区建设。起初,张茸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育苗组承担技术工作,负责农场果树的育苗,兼顾做一些办公室事务。后来,为解决农场内孩子上学的问题,附近的001基地子弟中学的校长便答应了接收孩子入学,由于当时师资力量较为匮乏,校长还希望张茸担任初二、初三的语文老师,并主动提出解决张茸执教期间的交通安全问题,全力支持张茸的后续教学工作。
直到1978年年底,知识分子按照专业归口重新调整工作,张茸调入贵阳市园林局,从事园林绿化工作,对于园艺系果树专业背景的她而言,对园林绿化工作了解较少,工作岗位的变动意味着将要迎接一场新的挑战。一开始,张茸通过买书自学的方式,恶补大量的专业背景知识,那段时间像是一下子回到了大学时代,张茸每天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孜孜不倦的探索求解,同时工作单位中有几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毕业的老前辈,张茸每每遇到困惑亟待解决时,便寻求几位北林老前辈老师的帮助,望着谦虚好学的张茸,前辈们总是耐心的解答指导,并给予最大限度地帮助。
在外界的支持与自身努力下,张茸很快对园林绿化工作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熟练应对日常工作事务,在城市绿化、风景园林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
故乡城市风景线的劳动者和管理者
生于上海的张茸,自小跟随父母工作变动转辗来到北京生活,后毕业分配到贵州,在那里工作生活20年。由于父母退休后回到了上海故乡,身旁没有人照顾,身为女儿的她渴望能够有机会回到故乡,陪伴在父母身旁。1990年,上海市松江区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张茸便以人才引进的形式调入松江区园林局,继续从事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恰逢当时故乡撤县设区,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市绿化园林面积,张茸便和同事一起服务于家乡的城市建设,成为松江地区园林绿化的带头人。在她的领导下,园林局丰富原有城市行道树的多样性,引进新的树种,为城市绿化增添新的绿色风景线。
2005年,全国13个城市申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其中,张茸所在的上海市松江区提交的申报材料是唯一获得满分成绩的城市,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谈及那段经历,张茸回忆到,“那个时候我们成立专门的创建小组,负责材料的撰写整理工作,领导发现我普通话好,点名让我负责资料讲解工作,在后来的实地观摩中,我引导各位评委专家参观并提供清晰全面的讲解服务,因为那里的一花一草都已经深深的印刻在了我的心里。”张茸也因此被上海市风景园林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为其园林事业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荣誉。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张茸不仅为家乡城市增添一抹抹绿色,也为更多年轻人提供成长的机遇与平台。工作以后,张茸深深记得最初进入园林领域时受到前辈们的帮助,因而她格外注重提携年轻人的进步与发展,指导他们在专业技能学习、职称评定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提升,为他们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和才能展示平台。她常说,“年轻人,才是这个行业的未来,城市绿色风景线总要有新人来守护,关心他们的成长就是在支持整个城市的未来建设。”
如今,退休十余年的张茸在享受当下生活的同时,积极投身于中国农业大学上海校友工作,关注母校的发展变化。作为大师姐的她经常与其他校友一起组织开展日常交流活动,搭建平台传递校友之间的感情。她常言,中国农业大学给了每一位学子不一样的大学生活,但却有着同样的精神馈赠,那就是艰苦奋斗、积极向上、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不会因为任何时代而褪色,也不会因为年龄更迭发生变化,它是属于每一代农大人的珍贵宝藏,每个人也因此而受益终生。
每每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散步,望着身边挺立的一棵棵行道树和绿草如茵的地块,张茸心里满是欣慰,是它们与她一起见证了这座城市绿化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也是它们陪伴着她度过了工作生活的每一个阶段。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管身份如何转换,张茸依然满怀深情地守望着这道绿色的风景线,依然热爱着这个她为之奋斗一生的故乡,因为这份绿色,凝结着她一生的奋斗、追求与奉献,也承载着她对家乡美好明天的祝福与期待。
往期回顾
2015年以来,校友办共计组织近200小队/学生志愿者,600余大学生,参与寻访校友活动,走访/云寻访600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各行各业校友,以此为基础,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版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风采录》丛书第一部和第二部,展现了在各个时期,农大人响应祖国号召,肩挑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未来也将继续将优秀校友的故事收录成册,以飨师生校友,欢迎大家提供线索,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起推荐身边优秀校友吧~
问卷将采用匿名调研的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采写:刘岩 园艺
编辑:荆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