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乌镇,又见“排门板”

2017-11-13 畸笔叟 畸笔叟



这次游乌镇,在那里过了两夜。想好要早起,去拍日出的,可惜晚上又是美酒佳肴,又是老友长谈,第一个早上没去成,第二个早上出门,太阳早就老高了。

错过了日出不算,还错过了游古镇的另外一个节目:店家开门。

等我们到西栅大街,店家的排门板已经要么倚在街上,要么横在地上,要么靠在墙上了。



“排门板”,从上海市面上消失,至少也有廿多年了吧。

老底子,弄堂口烟纸店有“排门板”,米店、酱园、点心店、煤球店有“排门板”,老虎灶也有“排门板”。大一点的马路上,“百货店”也有排门板。

老早做生意的规矩,天一亮就要卸排门迎客的。店家开门晏了,好像有点不吉利。如果今朝第一笔生意是顾客“敲排门板”再成交的,还好像有点触霉头呢。

因为,“敲排门板”在老上海话里,好像有“打上门来”的意思。

儿时听大人们交谈,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还铜钿的人是要送上门去还的。

“哪能啊,侬弗送得来,还要我去敲侬嗰排门板啊。”讲出这句话就难听了。

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就有这样的描写:“我店里的排门,是天亮就开,卸下来倚在街上的;我又不曾倒了店,哪里有常关着的门。”




所以,我游古镇,欢喜老清老早拍好日出,就弯到街上来。眼看着一家家店铺陆陆续续有人跑出来,然后,一块一块卸“排门板”,“滴沥笃落”,“滴沥笃落”,不紧不慢。

朝南人家,“排门板”一卸掉,太阳马上照进店堂,好一番风日洒然。接下来必是一个长长的好日子。日日如此,日日是好日。

卸“排门板”的,还相互打个招呼。真是又好听,又好看。


尤其是在乌镇,不由得想起木心老先生的诗: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真想即兴再改两句:

从前的排门也好看,堆叠齐整有样子。你卸了,人家就懂了。”



我们小辰光,上海有很多人家就住在“街面房子”里,刷牙洗脸就在上下街沿之间。一边刷牙,一边左顾右盼,映入眼帘的,就是隔壁店家卸“排门板”的景致。

“滴沥笃落”,“滴沥笃落”,好听又好看。


讲起来,这“排门板”好像又是宁波话?因为据说苏州人叫“栅板门”。

不过,“排门板”与“排门板”也不一样。这次在乌镇看到的,似乎窄了一些,只有一尺宽。记得上海老早的“排门板”要更宽一点,有的有一尺半宽。



有卸“排门板”,就有上“排门板”。

当太阳西斜,店家就要“上排门板”了。那时,很可能街上还有人,店里还有客,所以,“排门板”要慢慢交上,有时先上一半,有时留出三块最后上。上“排门板”的人嘴里还要叫呢:“阿拉‘打烊’了噢。”意思是,里面的人尽管买,外头的人就可以覅进店了。

老早上“排门板”的活儿都是“学生意的”做的,即徒弟。“学生意的”进店之前,最重要的培训之一就是,只好叫“打烊”,不许叫“关门”。“关门”就是倒闭啊,触霉头的。

假使哪个“学生意的”不识相,一边上“排门板”,一边叫“阿拉要关门了噢”。老板听到了,马上叫伊到账房去结账,卷铺盖滚蛋。

现在的人不讲这一套。你去晚了,银行职员也敢对你说,“阿拉关门了,侬明早再来。”狠啊。



卸“排门板”,上“排门板”,也有点窍坎的。要一块一块依次码好,不能弄乱。因为“排门板”是有榫头的,每一块都不大一样。弄乱了,就上不上去了。

这次在乌镇看到的“排门板”还狠有古风,板上未见“记认”。上海后来很多店家在每块“排门板”上都做“记认”。一二三四五六七。


有的“排门板”上还会留出一个小窗口,尤其烟纸店,因为夜里还可能有“要紧要慢”的生意。

如,冬天夜里屋里来客人,要重新热饭热菜,煤炉已经熄忒了,洋风炉里火油不够,要来拷火油。电灯泡断丝了,五金店又打烊了,要来买蜡烛。

后来烟纸店又有了公用电话。接电话都在那个小窗口。



排门板”不能叫一堆一堆的,要叫一堂一堂的。一堂“排门板”就是一开间。小店都是一开间门面,一只门牌号头。大店的开间就多,门面就大,门牌号头也多。老早淮海路金龙绸布店有六开间。

因此,讲这家老板生意做得大,老上海讲法,“伊拉屋里有好几堂‘排门板’唻。”

现在的人大多已弄不清“两开间”是啥意思,“门面”又指的啥。



上海言话就是这样。一个词语,有了本义,就会有引申义。“排门板”亦如此。

老早,学生仔不懂事体,下了课,走在马路上,三五个人并排走,还走走停停。马路稍窄,后头的人就没法走了。

上海滩上的老规矩,不能从前面的人中间穿过去。那叫“穿弄堂”。“穿弄堂”就意味着“上侬腔”。被穿过的若不买账,马上可以打相打。

有礼貌的大人只好从下街沿绕过去。嘴里却不免要咕一句:“哪能走路的,像‘排门板’一样拦着。”爷娘晓得了,绝对要做规矩。

假使碰着“卖门”的人,就没那么客气了,一声大吼:

“让开!好狗不挡路。”



现在,经常可以碰到这种情况,两三个小姑娘,买好冰激凌或饮料,一边吃,一边出店门。走到一半,停下来了。格格穷笑。也不管自己后头有没有人也要出店。

现在还有谁敢讲一句“排门板”或者“好狗不挡路”?假使她们齐巧是什么职校的,一条老命也要送掉。


“排门板”也可以用在足球场上,相当于现在的“人墙”。

老早看足球,罚“两脚球”(即间接任意球)了,“Goal”(即守门员)就会大叫:“快点,‘排门板’排好!敱勒嗨啥体。”



顺便说一句,上海是现代体育运动的发祥地,足球篮球网球等等,都是从上海传到内地去的。所以,上海言话中,有一整套词语来解说体育比赛,用不着国语帮忙。

举个例。

除了足球赛的人墙叫“排门板”,篮球里有一只投篮动作,现在叫“跳投”,上海人叫“屏篮”。因为要屏牢一口气,这样滞空时间长,才能躲过盖帽。还有一只上篮动作,现在叫“拉杆”,上海人叫“摇篮”。摇就是晃嘛。它还有一个俗称呢,叫“摇马桶”。双手低手上篮叫“倒马桶”。球在篮筐上转,就是不进去,还叫“游马桶”呢。


扯远了。打住。

至于上海话解说体育比赛的重任,还是交给吾友“老周望野眼”吧。


(全文完)


广而告之:

自即日起,我的四本拙著《我的壁角落》、《我的小日脚》、《我的穿堂风》和《我的野狐禅》签名本正式开始发售。

长按下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




如四本全要,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更便捷。

具体要求请写在“留言”一栏中。

如方便,并请留下你的微信号。



我最近还写过:


想起太湖名菜“满台跳”

上海人“叫品”中的“阿”字,邪气有名堂

“逆壁咚”也没啥稀奇,上海女人也早就白相过了

“壁咚”有啥好稀奇,上海人老早就白相过了

“爷叔”二字,好像也不是可以随叫叫的吧

上海人讲言话:“小姑娘骨头轻得唔没四两重”

睏觉,上海话里有几种讲法?为啥叫“到苏州去”?

啥叫“推屁股队”?啥叫“坌坌松”?——闲话当年挤车子(1)

上海人“孵”茶馆店“孵”出多少“花头经”(上)

闹中取静的华亭路,闹过,静过,又闹过,终于静了(之一)

我们从小被“做”过的“规矩”——吃相篇

我们从小被“做”过的“规矩”——坐立言行篇


  苹果手机若打赏,请长按此二维码。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