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周特刊二】逾越节三日庆典--圣周五(主受难日)的起源与意义
文/教会文献 综合编辑/海鸥传信
圣周五的起源与意义
相关阅读:【电影频道】耶稣受难记(天主教版)
有关圣周五之礼仪最早的记载是在第四世纪末叶:耶路撒冷教会圣周五整天是一个游行祈祷日。圣周四晚上,信友从橄榄山到革责玛尼:然后圣周五从睌餐临(在此敬礼耶稣被绑受鞭打的柱子)到哥尔哥达,在此主教把十字架圣木供出让人敬拜。在游行中的每一站,诵读有关耶稣苦难的先知书、福音、唱圣咏和祈祷。
罗马教会有关圣周五礼仪之最早记载是七世纪中的额我略圣事礼书以及福音选读。此选读指示本日应诵读圣若望福音所记耶稣受难史。
同一时代,由司铎主持的堂区用礼书所提供的礼仪则比较大众化。开始时,先把十字架供于祭台上,然后进行圣道礼(与教宗举行的礼节相同)。结束后,执事到保存圣体圣血的更衣室(自从圣周四晚上在此保存圣体),恭请圣体圣血到祭台。于是司铎来到祭台前朝拜并亲吻十字架。然后,念天主经,大家朝拜十字架并领圣体。
(相关阅读:【教友须知】教宗给予我们拜苦路的八个理由)
第八世纪时,对十字架的敬礼也纳入教宗举行的礼仪中。教宗与圣职人员、教友等,从拉特郎大殿游行到圣十字架堂。执事持十字架圣触,教宗持香炉前行。到达圣堂后,先行朝拜十字圣木,然后举行圣道礼。没有领圣体礼。
此时代,中欧一带所实行的是罗马堂区由司铎举行的礼仪:先有圣道礼仪,包括耶稣苦难的诵读,继有信友祷词、朝拜十字架,全体恭领圣体圣血。
十三世纪时有一极重要的改变:在朝拜十字架后,只有主礼的司铎领圣体。整个中世纪时 ,举行礼仪的时间也逐渐提前,到十六世纪时,则固定于圣周五的早晨。下午则举行其它敬礼、苦路经,有关耶稣苦难的讲道。一九五五年将追念“主受难”的礼仪定于下午或晚上举行,也容许参与礼仪的信友领圣体。
圣周五主受难日弥撒
关于举行本日礼仪的时间,可能的话,应在午后三时左右,但为了牧灵的理由,可选择一较睌的时刻。这是由于在很多地区,这一天并非公共假日,为了使上班的人易于参与今天的礼仪,最好订在睌间。
本日主礼司铎等所用的礼服是红色,不再是黑色。红色为殉道者的颜色。受苦受难的基督被视为殉道者的原型与模范;殉道者把耶稣的服从至死视为他们自我牺牲与胜利的泉源。
圣道礼仪
主礼及圣职辅礼人员到祭台前,致敬后,伏于地上,或双膝跪下,全体默祷片刻。这是本日礼仪的开始,全身伏于地上这个动作取自君士坦丁堡皇宫中的礼仪,在旧约中也可找到相似的动作(如达:3:15;友:4-9),表示朝拜与恳切的祈祷。本日礼仪开始,这个动作表示,我们面对此伟大的十字架救赎人类的奥迹,应该谦卑地伏地朝拜。新礼指出,此礼也可用双膝下跪取代。此双膝下跪,能是挺身直跪,也能是屈身叩头的方式。后者或许更适于我国的表达方式。
伏地或下跪片刻之后,主礼到坐位前,念一端祷词指出本日礼仪庆祝的主题:耶稣藉祂的死亡,拯救了人类:我们要追随祂,经过苦难进入光荣。
圣周五弥撒的福音(若:18:1 - 19:42)是耶稣的受难史,以极简单的方式开始诵读:没有蜡烛、或上香,亦没有向民众的致候(愿主与你们同在…)。 如有执事,由执事诵读此福音,或由司铎自己诵读。新礼也容许教友依不同的角色分读指定的部分,如果可能,给司铎保留诵读耶稣讲话的部分,因为在礼仪中司铎代表基督。福音读完后,不说:“以上是天主的圣训。”司铎可立即作简短的讲道。
朝拜十字圣架
隆重祈祷文结束后,首先有显示十字架礼,此礼分两式, 可依照牧灵需要选用合适的一式。第一式是传统的方式、一位主礼者由两位手持蜡烛的辅礼者陪同,把遮盖着的十字架带到祭台前。在祭台前,主礼司铎分三次揭开十字架(第一次揭开上端,第二次揭露右臂,第三 次全部),每次揭示时,将十字架举起,同时唱“请看十字圣架”,全体答“请大家前来朝拜”,唱毕,大家下跪,默祷片刻。然后,将十字架供于圣所入囗处或其它合适地方,或由两位辅礼者扶持,随后开始朝拜十字架礼。
第二式显示礼、司铎及辅礼者到圣堂门口,取一未被遮盖的十字架,由两位持蜡烛者陪同,列队进堂走向祭台,途中三次稍停:停步时,高举十字架,同时唱“请看十字圣架”,大家答“请大家前来朝拜”,然后下跪,默祷片刻。此式与圣周六睌间守夜时之蜡烛游行式相同。为某些人,此式或许更具象征意义:游行礼象征人在世的生活,在苦难中走向死亡,背负十字架走向天乡。耶稣给我们立了榜样,祂要我们效法祂。
朝拜十字架的方式,新礼予以简化,并容许按地方习惯予以适应。新礼规指出可用单膝下跪礼,或以其它合适的方式(如亲吻十字架等),向十字架致敬。
扩展阅读
“海鸥传信”致力于基督福音的传播,我们非常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在此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因此平台会严格注明原作者或出处(实难确认作者的除外)。如文字或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告知小编,小编会在12小内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