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1949年,俄罗斯人顾彼得在丽江生活,当时丽江处于印度—中国贸易和二战物资补给线的重要转运站,商货往来,各色人等川流不息。顾彼得在《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中记录了丽江不同民族居民的生活和习俗,包括纳西族、藏族、彝族、白族等多个民族。感谢他的记录,这段历史也许鲜为人知,但是并没有遗失。
(俄)顾彼得,被遗忘的王国,李茂春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Source:
顾彼得20世纪初出生于俄罗斯一个良好教育家庭,他在莫斯科与巴黎度过了青年时代。由于家庭原因——祖父母做生意,家里有来自东方的物品,他很小就对东方感兴趣。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他逃离俄国,来到中国,1924年在上海定居。他学会了汉语,并给西方旅行者和生意人做导游,陪他们游遍东亚和东南亚。他对中国的道教非常感兴趣,并一直向往去中国西部生活。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顾彼得于1939年设法在当时的国民政府的中国工业合作社谋得一个职位,先去西康待了两年,1941年,终于去到梦寐以求的丽江任职。
顾彼得1941-1949年在丽江生活了将近九年,当时丽江处于印度—中国贸易和二战物资补给线的重要转运站,商货往来,各色人等川流不息。顾彼得在《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中记录了丽江不同民族居民的生活和习俗,包括纳西族、藏族、彝族、白族等多个民族。感谢他的记录,这段历史也许鲜为人知,但是并没有遗失。
1949年,顾彼得与植物学家和探险家洛克一道,乘坐包机离开了中国。他在《被遗忘的王国》最后,如是结语:
“这样,我结束了在丽江近九年的停留。丽江很少为外界知道,是几乎完全被人遗忘了的中国西南部古纳西王国。虽然我在莫斯科和巴黎度过了青年时代,但是我无法解释我为什么会被吸引到亚洲来,它那辽阔而很少被人探索过的群山,它那奇特的各种民族,特别是神秘的西藏,都在吸引着我。在其他许多方面对我十分苛刻的命运,却仁慈的让我在亚洲做长途旅行”。
顾彼得出发去视察地处遥远的工业合作社
顾彼得后来定居新加坡,继续写他在东南亚的游历,于1978年病逝于新加坡。
下文节选自顾彼得《被遗忘的王国》。
丽江城
丽江不像绝大多数的中国城镇,它没有城墙。在人口稀少的云南省,它可算是个大地方。这里从来没有进行过人口普查,但是我估计大约有五万人居住在城区。它实际上是个紧密相连的村子形成的联合体,每条街都以村子的名字命名。
丽江是西北保安团和专员公署所在地,因此在中国官场享有很高的地位。
丽江城布满了水渠网。家家房背后都有淙淙溪流淌过,加上座座石桥,使人产生小威尼斯的幻觉。河水太浅又太急,根本无法通航。然而这些溪流给城市提供了许多便利,为各种用途提供了新鲜水。丽江的街道用石板或石砖铺成,相当干净。废物扫入溪流中,房舍内的垃圾也倒入溪流……急流的力量如此巨大,以致一切东西都立刻被水流冲到城外。
丽江没有贫民窟,城里没有为穷人居住的专门区域。没有东倒西歪的单层建筑,没有用煤油桶、干草和包装箱拼凑成的茅舍,也没有简陋肮脏未铺砌的巷道。没有伦敦的西区和东区之分,丽江的一个城区和另一个城区都一样的整洁高雅。每户有自尊心的人家都养猪,然而猪圈与房屋的距离很近。的确,猪在城里可以到处游走,然而它们很守规矩,是令人尊敬的动物。它们会注意不要太妨碍交通,并且总是在街边最温暖的太阳地里睡觉。
丽江没有小汽车、马车或人力车。不论贫富,不论将军或士兵,也不分社会等级,大家都走路。……运动方式的一致对各阶层的人有一种奇妙的平衡作用,从而在人际关系上促进了真正的民主。一个步行的长官或将军看起来不是那么令人生畏,难于接近,即使最低贱的农夫也可以随便亲热的向他打个招呼。
丽江没有大工厂,可是最近几年里,随着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的到来,小规模的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许多用手工进行毛纺、织布和编织的小工厂散布在全城。漂亮的西式鞋袜和运动用品都用本地原料制成,陈列在商店里。白族家具店能生产出任何东西,从麻将桌到现代化的衣橱都行。成千上万的藏靴和鞍囊被生产出来,实际上真正好的藏靴不是在西藏生产的,而是从丽江运到那里的。此外还有红铜器、黄铜器和手工镂刻黄铜挂锁。战争期间,由于通过西藏进行的巨额贸易和新发展的工业,丽江变得很繁荣。
1941年的丽江公园
丽江市场广场
丽江皮革与制鞋合作社
纳西人
许多世纪以前,纳西人可能是通过束河和白沙附近的通道,从北面进入丽江坝的。在汉朝以及更早的史料里,已经提到丽江和纳西族,可是那时他们不称为纳西,当今丽江的名字和地址几经更改。约瑟夫.洛克在他的关于丽江及其周围地区的不朽著作《中国西南部的纳西王国》里论述过这些古代史料,由于这些史料太长太复杂,即使一部分也不能在这里引证。但有一个事实清楚地说明了纳西族的确是从西藏来的。在他们用象形文字写成的史诗中,提到马纳萨洛湖和凯拉斯山,提到牦牛和居住在高山草地上的帐篷里。他们称藏族为大哥,称白族为弟弟。他们的祖先与印度万神殿里的众神有奇怪的联系,他们宣称绝大多数祖先和英雄是从鸡蛋里魔术般地变化出来的,是大山和湖泊,松树和石头,龙和人类女性进行一系列交配的结果。
纳西人、缅甸人、黑彝族以及藏人,属于种族上的一个分支,叫藏缅人种(语族-编者注)。在一定程度上,他们面貌相似,他们的语言和方言有共同的根源,只是穿着和饮食有明显的不同。自从唐朝以来,纳西族自愿地采纳汉族的文明,学习汉族的文化,这个过程至今尚未结束。在男子服装方面,实际上已无法区别纳西人和汉人。不过幸运的是,妇女保持了她们美丽如画的纳西族服装和头饰。纳西族早已接受汉族的礼仪和风俗,并发扬光大。
当然孔夫子的伦理道德已经取代和改变了纳西族原来的风俗,可是纳西族的某些习俗仍然保留着。妇女不能在男子面前坐下或与他们一起吃饭。同样妇女从来不睡楼上或在那里呆很长时间。纳西族的传统观念认为女性不干净,在男人头上走动是错的。本地法规很少保护妇女,买卖妻子的事件时有发生;寡妇可以由长子加以处置——虽然这种事很少发生,并且被人们斥为堕落。妇女的命运就是没完没了的体力劳动。但她们并不反抗,甚至没有怨言。
相反,她们默默无言,坚持不懈,就像正在成长的树的根,她们把自己培养成强壮的人种,直到完全奴役了男子。她们学习商业的各种复杂情况,并且当商人、土地和货币兑换经纪人、店主和生意人。她们鼓励自己的丈夫闲游浪荡和领娃娃。正是她们获得了事业的辉煌成就,她们的丈夫和儿子们不得不向她们讨钱,即使是买香烟的几分钱。在丽江,是女的向男的求爱,然后用金钱的力量牢牢地控制住他们。是姑娘给她们的情人送衣服香烟等礼物,为他们支付喝酒吃饭的账。没有妇女的干预和帮助,在丽江什么也不能获得或什么也买不到。男人根本不懂自己商店里的货物放在什么地方,应以什么价格出售。租房子或买地,人们不得不去找那些懂行的女经纪人。因为害怕吃亏,没有女经纪人内行的劝告,主人是不会直接进行洽谈的,兑换货币你得去找面色红润的姑娘——潘金妹(纳西语译音)。藏族马帮到达时,通常把货物交给妇女去处理,否则就要冒吃大亏的危险。
由于她们多方面的劳动,她们从房子的到商店里,或从一个市场到另一个市场背运沉重的货物,丽江妇女已造就了优越的体格特征。妇女高大结实,胸宽大,臂力强。她们自信、果断、勇敢。她们是当家人,是家庭繁荣的唯一基础。娶个纳西族女子就获得了人生保险,余生可以过安闲懒散的日子了。因此纳西族新娘身价百倍。又由于纳西族男子比例超过女子四至五人,一个男子娶到一个妻子算是幸运的了。几乎娶到任何年龄的单身女子都可以;有18岁的伙子娶35岁老大姐的。这有什么关系呢?伙子得到了人生保障。她是他的妻子、母亲,更有甚者,她让他养尊处优。一个男子还想要什么呢?
在丽江,没有一个女子或姑娘是懒惰的。她们从早到晚都在做事。没有人家会养女仆,那是不可思议的。一个女子每天的创作价值那么高,何必为了每月几块钱而去做人家的女仆呢?纳西族县长和其他高级官员、富商和地主的妻子和女儿,像贫贱的农村妇女一样努力干活。她们或者专门从事在本地市场上销售藏人的货物,或者用篮子背着货物,去赶鹤庆每周一次的集市。或者她们可能获悉某些村里有便宜的洋芋和猪,于是她们奔去那里,满载而归,赚一笔小钱。我多次碰见县长的妻子习大妈,背上背着沉重的一篮子洋芋或一袋粮食……然而第二天却又在某位将军家的婚礼上见到她们,满身绫罗绸缎和珍贵珠宝,习大妈就是如此。
这个小小的纳西人社会里,妇女在理论上受鄙视,可是在实际上她们受人尊敬。男人享有特权,但是他们软弱,在经济生活中无足轻重。即使在体格上,他们也很少比得上他们结实的配偶。年轻时他们依赖母亲和姐妹,把时间花费在野餐、赌博和调情上。年老时他们呆在家里,照料小孩,与老朋友闲聊,抽鸦片烟。要是妻子停止找钱的话,他们会像雄蜂一样很快饿死。
赞扬纳西族妇女体格健壮精于商业时,我并不是说纳西男子百无一用。从最古老的时代以来,他们以忠诚勇敢著称,从西藏一路下来,打败了那时居住在丽江坝上的土著部落,肯定需要勇气和智谋。纳西族士兵组成的小分队一直是滇军的主力,一声召唤,就殊死战斗。正是由于纳西族部队的参战,有名的台儿庄战役打败了日军。他们从不回避敌人,故幸存者极少。他们是勇猛的骑兵,是不知疲劳的行者,他们靠着贫乏而单调的饮食能生存数月。
从外表看,纳西族男子一般都仪表堂堂,体格健壮。……虽然颧骨高些,但是面型轮廓基本上是欧洲形。鼻子长,造型美观,有突出的鼻梁……眼镜淡褐色,略呈绿色的极少。他们不是杏仁眼形,而是宽大明亮。头发是黑的,但是略带微红光泽。在多数情况下,是淡褐色,柔软而卷曲。总而言之,一个纳西人的形象使人强烈的想起意大利南部或西班牙的农民。
作者的朋友和国斗,纳西族典型山地农民
穿正式服装的潘金妹
丽江及周围地区的其他民族
康巴藏人
康巴藏人走过丽江大街
我喜欢康巴藏人,他们做合法的生意。这些巨人在街上或在市场上的人群中走过,很容易被辨认出来。蓬松的狐皮帽使他们更高大。他们友好、欢快而大方。……他们的头发编成许多小辫,用红丝带盘绕在头上……我家里住着好几个康巴客人,他们的脸由于高原烈日的暴晒和刺骨寒风的吹刮而变得粗糙,通常是相当黑。然而我有机会观察到他们的身子却惊人的白,皮肤似天鹅绒般柔软。他们从来不洗澡,可是每天晚上用酥油擦身,自然这就使他们的皮肤细嫩。可是他们在我家睡过之后,床单变得很黑,一大股腐败的酥油臭味,以致这些床单无法清洗,也不能再用了。好几个星期整所房子充满了烧酥油的气味。
彝族
丽江坝和周围山区是其他许多民族的大杂烩,包括黑彝和白彝,黑傈僳和白傈僳、白族、螳朗人、苗族、仲家人、羌族,其中最有趣的是彝族和白族。他们在丽江的生活和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我头次遇见黑彝妇女时,即刻间我的印象是我在一群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公主和伯爵夫人面前,她们长裙曳地,上衣是漂亮的浅色锦缎,黑子的帽子美如画,银饰的高衣领,大珠母耳环缀到肩头上。她们站在我面前,显得高大、美丽而尊贵,目光炯炯,轮廓清秀而庄严的脸泛起微笑,以致我起初的冲动是深深的向她们鞠躬,并且吻她们的手。
大凉山的黑彝过着定居的畜牧生活。黑彝不亲自动手耕田、播种,也不收割任何庄稼入仓,与他们的斯巴达式生活相一致,他们的社会组织是古代斯巴达社会组织的翻版。男男女女都是英勇的战士,所有使斯巴达在古代社会成为与众不同的民族的那些气质和德性,黑彝以同样热情而认真的精神加以颂扬和实行。彝族人在战斗中如此勇猛,把死亡和折磨置之度外,战略上足智多谋,他们的闪电式偷袭如此可怕,以致在整个中国西部和往下到暹罗一带,人们惧怕彝族胜过惧怕其他任何民族。
白族
白族人称自己为‘白子’或‘白乌子’,而纳西族称他们‘勒逋’。……像纳西族和藏族一样,他们也是个欢乐的民族,相当健谈,说话很随便。在相貌上,很难区分白族和汉族。男子穿的衣服与汉族相同,而女子则穿本民族美丽如画的服装。他们讲的芒语听起来像汉语,可是唱歌时比汉语好听,不管干活不干活,从清早到深夜他们都在唱歌。他们非常风流,无论何时都在谈情说爱。但不要紧——只是开个玩笑、使个眼色或放声歌唱而已。
阿姑雅是个白族姑娘。作者去下关时常在她家歇脚。
然而白族最大的名气不在于女子能背着丈夫或家里其他男子走完马帮走的路,直到滇缅公路边,而是他们神奇的石工和木工技术使整个民族名扬云南省,远至国外。……渗透世世代代的传统,通过实例和口授,父传子、子传孙的继承下来,每一个白族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每一所房屋、神殿或桥梁,虽然与某一种固定的格式相一致,但都体现了艺术上的独创性。
如果白族从柬埔寨的吴哥移居到云南是真的话,这种似乎是对石木雕刻艺术的天生爱好,有力的证实了他们的迁徙。如果他们是纯血统的白族,他们的面部特征与吴哥城的雕像十分相似。他们的语言是高棉语中的芒语,虽然掺杂了许多汉语词汇,仍然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城的名字‘大理’并不是汉语,而是芒语‘湖’的变音,大理位于一个湖边。
城读相关阅读:
19. 城读│如何理解西藏的城镇化
21. 城读│1966年,一个红色资本家在上海
42. 城读│土壤 · 塑料大棚 · 混凝土:西藏景观转变的三个关键时期
46. 城读│内地西藏班30年:过去、现在与未来
55. 城读│发展的礼物:援藏是否利于西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7. 城读│谁是最早的藏人?
(点击文章标题,或进入公众号回复标题前的数字获取文章 )
城读 ∣城市阅读的记录
微信公共订阅账号“城读”,每周推送城市阅读笔记
关注我们,请搜索账号 CityReads
或长按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