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读 │大卫·哈维论“世界之道”:资本主义如何一遍又一遍地改变我们的世界
121
大卫·哈维论“世界之道”:资本主义如何一遍又一遍地改变我们的世界
大卫·哈维2016年出版《世界之道》试图为理解1750年以来形成和再造我们世界的过程及其对人类生活与地球环境的影响找到一个理论框架。
David Harvey. 2016. The Ways of the World. Profile Books.
Source:
让我们先来看几组数据。根据美国地质调查报告,中国在2011-2013年三年内消耗的水泥数量超过美国在整个20世纪消耗的水泥量。
2008年之后,中国消耗了世界60%的铜,50%以上的铁矿石和水泥。
2013-2014年两年内,中国的钢铁产量超过英国1900年以来的钢铁产量。
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推高了世界原材料市场价格。据《华尔街见闻》报道,2017年前两个月,中国对原材料进口的需求依然旺盛,铁矿石、原油、煤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 煤进口均价上涨1.1倍,铁矿石上涨80%,原油上涨60%,推动2月进口暴增。
Source:
如何理解这些惊人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什么机制?会带来什么样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后果?
这些是大卫·哈维在2016年出版《世界之道》(The Ways of the World)一书中提出的问题,全书试图为理解1750年以来形成和再造我们世界的过程及其对人类生活与地球环境的影响找到一个理论框架。
为什么世界会如此运行?这一问题的简单回答:为了满足资本积累再生产的要求。
1968年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几个月后,大卫·哈维抵达巴尔的摩任教,亲历1970年代的巴尔的摩的骚乱、绝望和不公正,促使他转向马克思,寻找解释资本主义不平等的理论,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对马克思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本书向读者展示哈维如何综合马克思主义方法与地理视角,为理解世界运行之道提供一系列的有力洞见:帝国主义的新机制、金融市场危机、牛津的汽车工人罢工、自然与环境变化、巴黎圣心堂建造的原因与过程、后现代主义状况的含义等。
阅读《世界之道》是一场理解大卫•哈维过去50年研究工作的智识之旅,此书不仅汇编了大卫·哈维漫长学术生涯中发表的11篇代表性论著,每章末尾还有大卫·哈维最新的评论附注:回顾当时写作的背景,并结合现状评论哪些观点依然成立,哪些观点发生变化。这本论文合集为读者了解大卫·哈维学术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入门读物,尤其适合不熟悉大卫·哈维作品的读者。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解决办法 ——“空间修复(spatial fix)”
大卫·哈维认为,2008世界经济危机之后,中国所发生的事情——政府投资4万亿,消耗大量水泥钢铁,在中西部建设新城,同时扩张和重构东部的城市,以求创造就业机会,刺激经济增长,正是解决资本过度积累爆发经济危机的典型办法:空间修复。并且,这在历史上早有先例,如1852年法国拿破仑三世请奥斯曼改造巴黎;1945年后美国将过剩的生产力和资本用于修建州际高速公路系统、建设郊区。只不过中国的做法规模更大,速度更快。
给定某一领土范围内,资本过度积累的表现:劳动力过剩(失业率上升)、资本过剩(商品过剩、产能过剩或货币资本过剩)。
英语的fix,有两重含义:第一层是“固定”之意,指一部分资本以物理形态固定下来,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改变,例如厂房、道路基础设施等。第二层是“修复‘之意,喻指修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时空办法。
吸收剩余资本的方法:1)时间修复,投资于长期资本项目,例如建成环境,或教育研发等社会开支,从而推迟过剩资本再次进入当前乃至未来的资本流动;2)空间修复,到其他地方开拓新市场、新产能、新资源、新社会与劳动力可能;3)结合时空修复手段。
2008年以来,中国至少1/4的GDP来自住房建设,如果加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高铁、高速公路、水坝和水利工程、机场、码头等),将近一半的GDP以及几乎全部的GDP增长可以归功于建成环境投资。这是中国走出经济危机的办法。
中国对原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意味着那些原材料(例如木材、大豆、棉花)供给国,包括澳大利亚、智利、巴西、阿根廷、厄瓜多尔等国家,迅速走出2007-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阴影,经济快速增长。为中国提供高质量机械设备的德国经济也在向好。
危机的解决办法同样以危机发生的速度迅速传播开去。毫无疑问,通过大规模城镇化和建成环境投资,中国以领导者之态,将全球资本主义从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中拯救出来。
中国是如何做到的?简单地说,通过负债融资。中国的债务增长令人目瞪口呆。自2008年以来,几乎翻倍。中国债务占GDP比值几乎世界最高。不过与希腊不同的是,中国的债务以人民币计,而非美元或欧元。
房地产贬值的威胁与投资于建成环境资本过度积累开始于2012年显现,于2015年达到高峰。中国所经历的正是建成环境资本过度积累的问题,正如1867年奥斯曼的巴黎改造,1960年代末至1975年纽约财政危机下罗伯特·摩西对纽约的重建。
面对建成环境资本过度积累与负债飙升,中国打算如何解决剩余资本问题?
扩张城镇建设远远不够。中国需要跨越国界,寻找吸收剩余资本和劳动力的办法。经由中亚,连接中国与西欧的“一带一路”,建设古代丝绸之路的现代化版本,是中国最新的外交倡议之一。铁路网络从东部沿海延伸到内蒙古和外蒙古、穿越中亚国家、再伸向欧洲。通过这条陆路,商品可以在四天内运达欧洲,而海运需要七天。“一带一路”的低成本和快速运输,将会在未来把中亚大片空地转变为一连串繁荣的都市。
这并非中国唯一的全球基础设施项目。2000年启动的“南美洲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The Initiativ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egional Infrastructure in South America, IIRSA),为超过12个南美国家的资本和商品流动建设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洲际联系跨越十个增长极,其中最野心勃勃的项目西起秘鲁、厄瓜多尔,东至巴西海岸。2012年中国于秘鲁签订协定,开始建设跨越安第斯直达巴西的路线。中国有意向投资流经尼加拉瓜的新运河,从而能够与巴拿马运河竞争。中国还在非洲投入大量资本与人力,整合东非的交通系统,并有意建设连接东西海岸的洲际铁路。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有效地吸收并创造了大量剩余资本,如今亟需寻求“空间修复”办法解决剩余资本的问题。
探讨建成环境的长期固定资本投资对于资本再生产的作用仍然是理解当今资本主义运行的重要框架,由此还可以更进一步探寻过度积累的趋势如何从资本的一级循环转到另一级、会带来什么后果。显然,危险存在于建成环境资本过度积累的危机当中。
这一框架可以解释中国如何补救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消费需求骤降导致中国出口贸易的急剧下降,通过国家主导战略,把剩余资本和剩余劳动力导向大规模城镇化和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从而确保中国2009年之后能够保持相对较高经济增长率,尽管其他国家经济一蹶不振。
资本主义的力量一遍又一遍地改变我们的世界
自1750年以来,资本主义的力量一遍又一遍地改变我们的世界。在某一时点,资本需要建设一定的物理空间,而在另一时点,为了解决自身必然的过度积累危机,进行地理扩张和时间转移,又需要摧毁原来建设的物理空间。这种创新性破坏的历史写进了资本主义的物理和社会景观的演化当中。
资本主义的传奇充满矛盾。资本主义的阴暗面包括:周期性爆发的局部或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造成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贫困、新殖民主义、公共健康困境、社会排斥、不安全感、焦虑、暴力和未实现的欲望等。
资本主义的光明面包括:物质生活水平从来没有那么高、交通通讯技术极大减少物理空间障碍、生物和医疗技术进步、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光彩夺目的城市、知识激增,充满希望,似乎一切皆有可能(例如克隆人、太空旅行)。
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充满矛盾的世界,并且仍在继续以难以预测、难以控制的方式高速演化。
尽管资本主义的历史地理不能简化为资本积累的问题,但是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的确贯穿了1750年以来人类社会演化的核心。为了吸收迅速累积的剩余资本,不断建造、再造、乃至破坏世界地理。如果维持资本再生产需要不停到处倒水泥,我们需要质疑(如果不是推翻的话)产生这种剩余的体系。我们需要对这一过程的社会、政治与环境后果进行批判性评价,讨论我们是否能够继续这条道路,还是需要控制甚至消灭这种无止尽追求资本积累的冲动。
城读相关阅读:
104.金融危机、环境灾难、英国退欧乃至川普当选,根源竟是新自由主义?
114.城读 │新旧城市问题之辩
城读 ∣城市阅读的记录
微信公共订阅账号“城读”,每周推送城市阅读笔记
关注我们,请搜索账号 CityReads
或长按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