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读 │长跑与马拉松怎样成为了日本的国民运动?

2017-03-31 Thomas H. Havens 城读

124


长跑与马拉松怎样成为了日本的国民运动?



过去150多年,长跑已经成为日本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精英跑者和大规模普通跑者同跑共赛,意味着今天的日本已经成为马拉松之国。


Thomas R.H. Havens,2015. Marathon Japan: Distance Racing and Civic Culture,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Source:  


我是个马拉松跑者(虽然属于跑渣级别),所以喜欢看关于跑步的书,漫画、小说、传记、跑步科普和指南、散文……以及学术书籍。今天读的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Thomas R.H. Havens所著《马拉松日本:长跑与市民文化》。

 

过去150多年,长跑已经成为日本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拉松日本:长跑与市民文化》是第一本全面论述日本长跑历史的英文书。本书从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谈起,当时日本政府利用体育运动,尤其是马拉松,作为19世纪末开始的赢得西方国家尊重和获得国际同等权力的国家工程的手段。很快,日本就在马拉松这项源于西方的运动上表现出色。1920-1930年代,日本马拉松选手不断刷新最快的世纪纪录;二战至1960年代以及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日本男子马拉松选手称霸世界马拉松比赛。日本女子马拉松选手则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屡屡夺冠。与此同时,1960年代后,大众开始热情参与长跑,持续至今。

 

《马拉松日本》分析了日本长达百年的马拉松和驿传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性,以及最近几十年长跑运动在普通市民中爆炸性增长的原因。Thomas Havens认为商业媒体公司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从1970年代起,日本发展为成熟富足的资本主义社会,长跑变成了大众消费商品。与此同时,大众对于观看和参与长跑的热情,促使一种部分性别、不问年龄、跨越各个阶层的市民参与的共享公民身份的产生。精英跑者和大规模普通跑者同跑共赛,意味着今天的日本已经成为马拉松之国。

  

长跑已经成为日本市民文化主流。每年日本举行几百场全马比赛,另外还有各种超马、专为残疾人士、视力受损以及特殊疾病病人举办的马拉松比赛。

 

以完赛者人数计,世界前七大马拉松比赛,有两个在日本:东京马拉松,排名第四(2012年34,656人完赛)和大阪马拉松,排名第7(完赛者27,157人)。世界前十五大马拉松赛事有五项在日本,几乎与美国并驾齐驱。

 

再如,2012年11月23-25日这个周末,日本举行了6场马拉松,全马完赛人数达到77,772人,比日本2004年全年完赛人数还多(中国2016年全年全马完赛人数为14.2万人)。

 

《马拉松日本》的核心内容是关于现代日本的长跑运动——关于代表着光芒与荣誉的运动员和教练、关于日渐增多的参与路跑、与精英运动员一起比赛的大众跑者、关于培育长跑基础设施和文化、动员市民参与的历史和商业环境。《马拉松日本》解释为什么日本人长跑运动在世界领先将近一百年,以及为什么长跑从流行于普通市民转变为全民对跑步的痴迷。

 

日本大众对马拉松和驿传(驿站接力赛)的喜爱可以追溯到1964年奥运会马拉松比赛日本选手円谷幸吉(Tsuburaya Kōkichi)顽强拼搏获得铜牌,他是获得马拉松奥运比赛奖牌的第一个日本人。

 

1960年代以来,日本学龄儿童从幼儿园开始,无论有无兴趣或能力,规定必须参加从100米至1000米不等的“马拉松”比赛,据信有助于塑造品格、激发成就。许多日本人认为小学时代被迫参加“马拉松”的经历是今天长跑在日本盛行的关键原因。

 

2000年悉尼奥运会马拉松冠军高桥尚子(takahashi naoko)认为,自从2007年东京马拉松改为公众参与比赛以来,长跑在日本已经从一时的兴盛成为日本文化永久的一部分。

 

纵观日本长跑发展历史,作者认为现代日本长跑是由不同制度力量共同塑造的,包括政府机构、媒体、大学以及企业赞助,例如企业运动队,顶尖运动员在大公司任职,以业余选手身份参赛,以此换得工作保障。

 

长跑作为民族国家建设工程

 

日本的马拉松运动与日本明治时期(1868–1912)现代国家建设工程密不可分,以此主张国家主权,赢得西方尊重,并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名次。自从金栗四三(Kanaguri Shizō)1915年参加瑞典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以来,日本的男女马拉松运动员时不时夺得奥运会冠军。

 

二十世纪早期的长跑比赛体现了对于竞争性男子气概的城市化的、个人主义的理念。二十世纪早期,日本、美国及其他地区最早的长跑比赛,参赛者寥寥,往往为身体条件良好的体力劳动者或者快递员,在日本,则是黄包车司机。从一开始,长跑参赛者就存在显著阶层分异,非专业的工人阶级跑者和精英大学训练的奥运会运动员。直到1970年代,马拉松比赛才扩展到中上阶级业余爱好者。

 

1915年至二战结束,日本创造了10次世界最快的马拉松纪录,其中有3次是由当时日本殖民的韩国人创造的。二战之前是日本男子马拉松的第一个黄金时期,1960年代是第二个黄金时期,1978-1988年是第三个黄金时期,此后时不时达到巅峰。1992-2009年日本女子马拉松迎来黄金时期,日本女子马拉松选手位居世界前五,2000年高桥尚子悉尼奥运会夺冠,2004年野口水木雅典奥运会夺冠。


本书封面即为2004年野口水木雅典奥运会夺冠场景

 

长跑作为商品

 

1970年代,日本经历史无前例的经济繁荣,1955-1973年,日本年均国内经济产出增速为11%。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普通居民开始享有丰富物质生活。马拉松和驿传也在1970年代特别是1980年代逐渐商业化。1973-1991年经济保持5%的年均增长水平,日本社会达到成熟的富裕水平,日益精细的体育和休闲活动成为促进个人利益的付费商品。

 

1980年代的富足也使日本全国修建新博物馆、文化中心和运动设施达到高峰。资金不仅来自中央政府,也包括私人资本。通过体育记者和电视转播,商业资本逐渐渗透到原本与世隔绝的长跑运动和明星运动员圈子,并且使长跑在大众流行起来。此外,自从东京1979年开始举办女子马拉松以来,女性跑者也吸引了公众注意,具有商业价值。资生堂赞助了1980年东京国际女子马拉松比赛,标志着长跑比赛商业化的开始。1970-1980年代的富足社会和个人富裕的同时,长跑运动在社会各阶层流行起来,有男有女,有精英精英跑者,也有普通大众,包括大城市,也包括小地方。

 

1987年,NTV电视台首次完整直播箱根驿传,把一项原本属于精英大学生的赛事变成了大众消费品,在日本体育直播史上尚无出其右者。1995年,收视率达到创纪录的38.4%,直到今天箱根驿传仍是新年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收视率为30%。


三浦紫苑以“箱根驿传”为主题的小说《强风吹拂》,非常好看。

 

日本女性跑者的崛起

 

1970年代中期起,日本女性开始参加国内和国际马拉松比赛。最出名的是葛曼美智子 (Miki <Michiko> Gorman),出生于青岛,成长于东京,后来移民美国,1973年开始跑马拉松,她是唯一一位在波士顿和纽约马拉松赛两次折桂的女选手,她也是唯一一位在同一年赢得这两项赛事的女运动员。


葛曼美智子

Source:http://www.sportsplanetmag.com/characters_16112317581210731.aspx

 

1979年东京国际女子马拉松比赛是日本第一个女子精英马拉松比赛。一共32名日本女子选手(以大学生为主)和18名国际选手参赛,只有四人未完赛。赛前赛后主办方对所有选手进行体检,抽血和验尿,最终下结论:女性参加马拉松是安全的。这场比赛的成功使得国际跑步组织对女子马拉松态度改观,此前,从未举办过超过3000米的比赛。

 

整个1980年代,日本女子马拉松选手在世界锦标赛中最好排名未超过第十名。不过,自1980年代开始大量的商业赞助训练,使得女性天才选手有机会在1990年代起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超越日本男子选手表现。1992-2000年,15名日本女选手20次创造当年世界前十纪录,1991-2013年,日本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在13次奥运会和世界竞标赛中9次夺取了奖牌。


世界马拉松参赛选手女性跑者比例平均为29.76%,美国最高,女性跑者占45.15%;日本女性跑者占30.23%;中国女性跑者占21.3%。

Source: http://runningmagazine.ca/global-running-day-stats-about-runners-across-the-globe/

 

全民参与:从精英跑者到市民跑者

 

1980年代以来,日本大众兴起马拉松热。相较精英跑者,出现了普通跑者或者市民跑者,指参加公开报名马拉松比赛的非精英跑者。无论老幼,无论男女,自愿参与完成42.195公里的马拉松比赛。男女参赛者年龄集中于30-39岁(2009年33%)和40-49岁(28%)年龄段,50-59岁与20-29岁年龄段的参赛者所占比例接近,60岁以上跑者也不在少数。

 

普通市民参加跑步,原因有很多,例如余暇时间增多、感佩于日本奥运会奖牌获得者和世界马拉松竞标赛冠军、为了健康、为了缓解压力、享受比赛的节日气氛、视跑步为一种潮流、或者为了取得个人最佳完赛时间的成就感。



2016东京马拉松起点(不会告诉你,我也忝列其中)。东京马拉松让人感到,在比赛输赢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比赛。同一个比赛,那么多跑者追求各自不同的目标,氛围非常好。 



东京浅草寺雷门前挤满喝彩的观众(事实上,整个42.195km的赛道充满了观众)。东京马拉松真正的明星是普通市民,包括市民跑者、志愿者和观众。观众绝非被动,而是东京马拉松积极的参与者。有选手评价:“我以为东京是个冷漠的城市,但是没想到它如此温暖。” 



2016东京马拉松参赛者如潮水通过终点。据统计,5%的选手三小时内完赛,27%的选手完赛时间为三至四小时,31%的选手完赛时间四至五小时,剩下37%的人完赛时间五小时以上。

 

没有任何一项活动能像东京马拉松把如此之多的市民集中在一个空间里,包括路边加油喝彩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马拉松把年轻人老人、健康人残疾人团结在一起为跑者们加油,尽管素不相识,单纯为了选手们战胜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挑战所取得的成就而喝彩。东京马拉松和日本国内其他马拉松赛事一起实现了全民参与跑步的梦想。

 

长跑不仅改变了日本社会的物质文化,并且持续支持最佳运动员的高水平表现,日本可谓名副其实的马拉松之国。


城读相关阅读:

31.城读│慢跑是怎样成为一种习惯的?

38.城读│苏珊· 桑塔格:是什么让我感到强大?

50.城读│ 公园让城里人更健康

68.城读│城市如何影响传染病的传播?

86.备赛中的城市:2016年夏季奥运会与残奥会前夕的里约热内卢

93.城读 │ 步行城市的30个好处

107.城读│我最喜欢的跑步书《雨中的3分58秒》

113.城读 │村上春树:跑步的小说家和翻译家

(点击文章标题,或进入公众号回复标题前的数字获取文章 )

城读 城市阅读的记录

 

微信公共订阅账号“城读”,每周推送城市阅读笔记

关注我们,请搜索账号 CityReads

或长按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