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秘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推荐名录——全国首批51家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推荐名录诞生记

2017-04-03 卫星与网络

话题由来

3月16日,工信部军民结合推进司正式发布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推荐名录,发布在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新开设的“科技服务机构”专栏(jmjh.miit.gov.cn),供各方选择参考。


推荐名录旨在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科技服务机构参与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和军民设备设施资源共享。推荐名录设置了供需对接、创业孵化、科技评估、管理咨询和科技投融资5个业务类别。


综合考虑申报机构的能力资质,遴选了51家服务热情高、社会信誉好、综合实力强的机构入编推荐名录。推荐名录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评估新申报机构和已入编机构的工作成效情况,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更新。编制发布推荐名录将为引导社会力量服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探索经验。


持续半年之久的评选推荐活动,就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然而,推荐名录引出的思考并没有停止:怎样看待第三方服务的信用与信誉?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名录之喜 反响超出预期

一场迟到的答辩


2017年2月22日下午,一场迟到的答辩在北京朝阳区科荟路55号院1号楼会议室举行。评审对象是一家军民融合类科技服务机构。此刻,距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评审最后答辩时间,已经过去整整22个小时。


“为了参加这次评选,我们在机场整整等了一天一夜。”这家科技服务机构联系人张隆旭回忆,他们提前一天预订飞北京的机票,谁知新疆当地突降暴雪,航班一再延误,直到第二天下午6点才赶到北京,已错过最后的答辩时间。参与答辩组织的中船重工军民融合与国防动员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主管王海涛介绍,了解这一情况后,他们迅速请示相关领导,特意为这家机构安排了一场迟到的答辩。


令人欣慰的是,这家来自新疆的科技服务机构顺利进入推荐名录。


这段小插曲,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中介机构参评的热情。“参评通知发布后短短40天时间,就收到160家企业的申请材料。”王海涛坦言。


名录公布,反响超出预期。在现场答辩负责人、中船重工军民融合与国防动员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张嘉国看来,现场“打擂”之所以叫好,是因为市场“纷纷扰扰”,各界盼望能有一个规范名录,现场“打擂”不仅选出了“千里马”,还能让“李鬼”们原形毕露。


名分之忧 从混沌到有序

“四证”的进与退


“‘军选民用’产品根本不需要‘四证’,我们自己却让‘四证’拦了路!”名录推荐发布后,一位民企代表感叹。


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单位一般应取得“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书”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书”,合称“四证”。据中船重工军民融合与国防动员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林介绍,企业只有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内的军品任务,才需要拿“四证”,承担许可目录之外的专用装备和一般配套产品通常不再进行许可审查,对于参与“军选民用”军品产品招标竞争的企业而言,国家和军队不设特别资格限制,没有特殊门槛。“凡涉军品就要办‘四证’,其实是个天大的误解。误解源于信息不对称,也有个别试图‘捞金’的中介机构作怪。”


早在2013年,刘海林就提出武器装备生产“四证合一”的政策建议,国家和军队主管部门采纳这一建议后,2015年底正式发布联合审查工作细则。宏福孵化器总经理郑宝林认为,“四证”名分的进与退见证了“民参军”道路逐渐畅通,良莠不齐的中介机构目前正在规范治理,这次推荐名录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名家之选 替政府找市场

“放管服”的跷跷板


即便进入推荐名录的机构也鲜有人知晓,20位评审专家的遴选,前后竟然经历了4个回合。


去年10月21日工信部下发《关于征集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的通知》。张嘉国回忆,最初的表述是“认定”一批中介机构,后来大家一致感觉不妥,政府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来推荐,“认定”等于包揽,不符合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精神要求。


据悉,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关于评审专家的选择,各方会商,确定了3个条件:一是参加评审的专家不能身兼领导职务;二是必须是各个领域工作一线的专家;三是不能是已退休人员。从一定程度上讲,“三个不能”也是为了平衡好“放管服”的跷跷板:简政放权的“放”,不是“放任”,而是充分依靠市场力量; 公正监管的“管”不是“代管”,而是促进公平竞争; 高效服务的“服”不是“制服”,而是营造便利环境。


参评专家们有一个强烈感受,选择优质高效的中介机构,实际上是在替政府找市场——所谓“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一个不可或缺的大前提就是“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放管服”的探索实践,还体现在对推荐名录的动态管理上。“实施有进有出,实现动态管理,对落选者是个机会,对入选者是种压力。压力与机会同在,名录对军民融合的现实意义才能凸显出来。”刘海林如是说。


名义之辩 后续工作不少

信誉与信用“牵手”


此次名录推荐并非没有遗憾。


譬如,尽管评审指标比较科学,但一些环节尚有欠缺,答辩结果没有及时告知,就让参评机构感到不满意,因为知情权没有得到应有尊重。


再譬如,部分参评机构还没有真正转过弯来,参评目的仅仅是为了能够得到政府名义上的认可,赢得一个“金”字招牌。


创新离不开初心。信用体系网总编辑孙艺豪认为,推荐名录不是为推荐而推荐,名录公布不是为公布而公布,确保创新举措开花结果,理应不忘初心——推荐名录的初衷是什么?


对此,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孵化中心主任海鸥深有同感,他表示,期盼政府后续服务跟进,不能评完了就结束了。海鸥建议,进入推荐名录的机构可以成立一个联盟,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分类推进5个类别的行业发展。


“我们也在思考后期如何利用这些科技服务机构,怎样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张嘉国表示,他所在研究中心将与工信部积极沟通,加强与信用体系网合作,争取把这些优质资源真正激活。


如何建立一个数据库,实现全程网上申报?怎样建立反馈机制,避免信息不对称?这也是张嘉国与孙艺豪们正在思考的问题。信誉与信用“牵手”,让大数据说话,今后名录的推荐将少一些遗憾,名录的功能将多一些实效。


来源 | 中国国防报
记者 | 魏宏涛


【 猜你想读

七大军工集团混改“路线图”曝光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推/荐/阅/读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新常态下的“航天+”》《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社评文章: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重磅!70亿的商业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民用航天:航天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航天技术民用转化机制的两个范本:基于NASA和ESA的分析

构建中国航天技术转让机制的思考

航天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从肌肤保养到太空育种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联系我们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Emil:tougao@yinhexi.la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dingyue@yinhexi.la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