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张图揭示行动与动机的真正关系,常常被人误解!
文章编号:F20190802
自我成长专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语小组翻译 第300 篇文章
原文 | Benjamin Hardy博士,是一名组织心理学家和畅销书作家。他的作品拥有数以千万计的读者,关注的主题包括决策、兴盛、组织设计和成瘾。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进行了修改和增删。
翻译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可欣校对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校对团队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安小七
绘图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图画影视制作组 王欢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以下这几个人,你是否似曾相识,是否有一个人就是你?
01第一个人:
小艾,女,33岁,外企中层小领导,已婚
小艾盯着招聘网站,刷了很久,可是还没有更新自己的简历。
她想换工作的想法,已经有一阵了。这阵子爆出的几个裁员事件,对她来说,犹如大地震一般,令她惊吓不已,她突然发现,即便是行业巨头,依然抵不了环境的低迷。
特别是自己,奉献完自己青春后,已年过三十,通过努力刚坐上了中基层领导岗位,一旦丢了金饭碗,自己变得什么也不是了更是忧心忡忡。
然而,她却迟迟无法真正迈出这一步,因为目前的公司整体情况还可,自己的职位也不算低,要从头开始,她觉得自己的动力还不是很充足。
一句话,在她看来:做一件事需要有很强的动机才行,假使动力不强,就先不要动了。
第二个人:
阿杰,男,29岁,国有大企业青年骨干
阿杰最近受命为公司写一篇对外文宣,这两天就是截稿交差的日子了。可是,他也迟迟没有动笔。
他倒不是没有动力。马上就到公司的周年庆,领导很重视这篇文宣,写得好肯定会受到领导重视,升职加薪指日可待,阿杰也很看重这次的机会。
可是,他刚提起笔头,打了宣传草样,又卷了卷纸张,扔进了垃圾桶。他总觉得自己的构思不够完美,好像没什么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句话,在他看来:如果要付诸行动,一定要有灵感才行,假使没有让他满意的灵感,就先不要动了。
第三个人:
文浩,男,31岁,未婚单身
文浩第N次参加相亲会了。
倒不是相亲活动上没有心仪的女生。他参加的相亲活动,女生整体素养都挺不错,学历高,长得也很漂亮,而且有不少都很有才艺。但是,每当主持人推动大家与心仪女生交谈的环节,文浩总是站在一旁,纹丝不动,以至于别人都误解,还以为他没有看中哪个女生。
文浩说,自己是没有信心。每次鼓足勇气的时候,活动已经临近尾声了。
一句话,在他看来,如果要付诸行动,一定要有自信,如果没有信心,觉得可能会失败,那就先不要动了。
第四个人:
嘉嘉,女,30岁,未婚
嘉嘉的男友向她求婚了,可是嘉嘉陷入了选择困难。
倒不是她另有所属,只是她认为,自己只谈一次恋爱,就奔着婚姻去的爱情,到底靠谱不靠谱?会不会自己再谈一段恋爱,有个比较后,再做决定更加慎重?
然而,她也很担心,自己已经30岁了,过了所谓的“黄金”年龄,如果拒绝现在结婚,今后会不会孤独终老?她实在是有些拿不定注意。
一句话,在她看来,如果要做决定,一定要思考的很周全才行,如果有些犹豫,那就先不要动了。
上面这四个人的故事,充分说明了大众对动机与行动的通常理解:
1、要有很强的动力,才能行动。
2、要有灵感,才能行动。
3、要有信心,才会行动。
4、要考虑周全,才能行动。
可是,我要告诉你:
这几条完全是对行动、信心和决策三者关系的误解!
如果你过去是按照上面的信条生活,那么可能你一直都在犯错!
为此,我用4张图,来跟你揭示,从科学的心理学角度,行动与动机的真正关系,也许会让你的生活发生质的改变!
1、行动先于动机
“你更有可能在行动中产生想法,而不是有了想法再付诸行动。”
——Jerome Bruner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
动机和动力是两个高度相连的概念。
如果一开始没有以目标导向来行动,你也不会有动机和动力。
你不能等到受到鼓舞才采取行动。
动机不是偶然产生的。相反,它是对意图和完整事物的一种反应。
当你开始向正确的方向迈出一小步时,动机和动力立即开始产生了。
你需要预先思考,提前计划,哪怕还不太充分。这可能意味着你需要在晚上花5-30分钟为第二天早上做准备。
你需要把事情准备好才能让动机和动力变得容易。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福格(BJ Fogg)说,“习惯的养成并非和意志力相关……而是计划和反复修正。”
“这是另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知道,但所谓自封的作家不知道的秘密。每天坐下来工作时,力量会集中在我们身边。灵感缪斯会注意并且认同我们的付出,得到她的青睐。我们工作时变得像一根能吸引铁屑的磁棒,想法涌现,见解激增。”
——Steven Pressfield
定期获得有创造力的见解是你个人可以掌控的事情,心理学家称之为“顿悟能力”。
就像动机一样,灵感不能等待它来,而是需要设计并且积极找寻它!
事实上,进入你脑海的想法深受你个人生活愿望的影响。你的决定,无论是日常的还是重大的,都塑造了你的愿望。
你的愿望是行为的产物,而不是反过来愿望导致行为。
因此,你可以训练你的愿望,可以训练自己想要获得成功、快乐、健康和深刻的联结。
3、成功先于信心
“个人信心来自于追寻远远超过现有能力的目标。”
——Dan Sullivan
一项综合分析显示,大多数人对信心存在误解。有信心未必就有好的表现,倒不如说,信心是以往表现带来的产物。
打个比方,如果顺利的开始了新的一天,那么可能这一整天你都会信心满满。但如果一开始就不顺,即使是潜意识里,也会削弱你的信心。
信心是过往表现的直接反映,因此昨天比今天更加重要。幸运的是,今天就是明天的昨天。
所以,即便你今天不是信心最佳,但明天的信心仍在你的掌控之中。
“100%的时间坚持原则,比坚持98%的时间更加容易。边界——你个人的道德底线——是非常强大的,因为你不会越过它。如果你有一次这样正当的做了,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再次这样做。选择你的立场,然后一直坚持下去。”
——Clayton Christensen
哈佛商学院教授
在心理学中,意志力的科学术语是“决策疲劳”,意思是你还没有真正决定你想要什么。
比如说:
你想吃小饼干,但也想要六块腹肌。你想早上五点起床,但又想睡懒觉。
决策疲劳意味着,你还没有真正做好决定。
结果就是得被迫停下来,去想“我要什么”,被迫在脑海里反复纠结这个问题。这对意志力来说真的很糟糕,最终导致我们成为环境中负面影响的受害者。
与决策疲劳相反的是,做出坚定的决定。
正如篮球传奇迈克尔乔丹的名言,“一旦做出了决定,我再也不会想它第二次。”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行动与动机的真正关系,当然也希望这4张图你能牢记心中:
1、动机是以目标导向行动的副产品。
2、灵感和“顿悟”是勇敢和大胆行动的副产品。
3、信心是成功的副产品,即使只有一点点。
4、并且,做出决定是决策疲劳的解药。
Van Leeuwen, T. (2005). Introducing social semiotics. Psychology Press. Chicago.
Sitzmann, T., & Yeo, G. (2013). A meta‐analytic investigation of the within‐person self‐efficacy domain: Is self‐efficacy a product of past performance or a driver of future performance?. Personnel Psychology, 66(3), 531-568. Chicago.
Chen, A., Liu, W., Wu, Z., & Zhang, J. (2014). On the Systematic Method to Enhance the Epiphany Ability of Individuals.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31, 740-746.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对于人生,你在“规划”,还是在“探索”|咖啡翻译组第100篇
仅剩3个名额!2019下半年朋辈咨询:适合大众自助助人心理课
暑假公益 · 线上学习报名|啃书帮:共读《儿童叙事家庭治疗》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